出國留學網注冊會計師考試欄目為大家分享“2017注冊會計師審計講義:審計抽樣基本原理和步驟”,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想了解更多關于注冊會計師考試的訊息,請繼續(xù)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
第二節(jié) 審計抽樣的基本原理和步驟
在使用審計抽樣時,注冊會計師的目標是,為得出有關抽樣總體的結論提供合理的基礎。注冊會計師在控制測試和細節(jié)測試中使用審計抽樣方法,主要分為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是樣本設計階段,旨在根據(jù)測試的目標和抽樣總體,制定選取樣本的計劃。第二階段是選取樣本階段,旨在按照適當?shù)姆椒◤南鄳某闃涌傮w中選取所需的樣本,并對其實施檢查,以確定是否存在誤差。第三階段是評價樣本結果階段,旨在根據(jù)對誤差的性質和原因的分析,將樣本結果推斷至總體,形成對總休的結論。
一、樣本設計階段
在設計審計樣本時,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審計程序的目的和抽樣總體的特征。也就是說,注冊會計師首先應考慮擬實現(xiàn)的具體目標,并根據(jù)目標和總體的特點確定能夠最好地實現(xiàn)該目標的審計程序組合,以及如何在實施審計程序時運用審計抽樣。審計抽樣中樣本設計階段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兒個步驟:
(一)確定測試目標
審計抽樣必須緊緊圍繞審計測試的目標展開,因此確定測試目標是樣本設計階段的第一項工作。一般而言,控制測試是為了獲取關于某項控制運行是否有效的證據(jù),而細節(jié)測試的目的是確定某類交易或賬戶余額的金額是否正確,獲取與存在的錯報有關的證據(jù)。
(二)定義總體與抽樣單元
1.總體。在實施抽樣之前,注冊會計師必須仔細定義總體,確定抽樣總體的范圍??傮w可以包括構成某類交易或賬戶余額的所有項目,也可以只包括某類交易或賬戶余額中的部分項目。例如,如果應收賬款中沒有單個重大項目,注冊會計師直接對應收賬款賬面余額進行抽樣,則總體包括構成應收賬款期末余額的所有項目,如果注冊會計師已使用選取特定項目的方法將應收賬款中的單個重大項目挑選出來單獨測試,只對剩余的應收賬款余額進行抽樣,則總體只包括構成應收賬款期末余額的部分項目。
注冊會計師應當確??傮w的適當性和完整性。也就是說,注冊會計師所定義的總體應具備下列兩個特征:
(1)適當性。注冊會計師應確定總體適合于特定的審計目標,包括適合于測試的方向。例如,在控制測試中,如果要測試用以保證所有發(fā)運商品都已開單的控制是否有效運行,注冊會計師從已開單的項目中抽取樣本不能發(fā)現(xiàn)誤差,因為該總體不包含那些已發(fā)運但未開單的項目。為發(fā)現(xiàn)這種誤差,將所有已發(fā)運的項目作為總體通常比較適當。又如,在細節(jié)測試中,如果注冊會計師的目標是測試應付賬款的高估,總體可以定義為應付賬款清單。但在測試應付賬款的低估時,總體就不是應付賬款清單,而是后來支付的證明、未付款的發(fā)票、供貨商的對賬單、沒有銷售發(fā)票對應的收貨報告,或能提供低估應付賬款的審計證據(jù)的其他總體。
(2)完整性。在實施審計抽樣時,注冊會計師需要實施審計程序,以獲取有關總體的完整性的審計證據(jù)。注冊會計師應當從總體項目內容和涉及時間等方而確定總體的完整性。例如,如果注冊會計師從檔案中選取付款證明,除非確信所有的付款證明都已歸檔,否則注冊會計師不能對該期間的所有付款證明得出結論。又如,如果注冊會計師對某一控制活動在財務報告期間是否有效運行得出結論,總體應包括來自整個報告期間的所有相關項目。
注冊會計師通常從代表總體的實物中選取樣本項目。例如,如果注冊會計師將總體定義為特定日期的所有應收賬款余額,代表總體的實物就是該日應收賬款余額明細表。又如,如果總體是某一測試期間的銷售收入,代表總體的實物就可能是記錄在銷售明細賬中的銷售交易,也可能是銷售發(fā)票。由于注冊會計師實際上是從該實物中選取樣本,所有根據(jù)樣本得出的結論只與該實物有關。如果代表總體的實物和總體不一致,注冊會計師可能對總體得出錯誤的結論。因此,注冊會計師必須詳細了解代表總體的實物,確定代表總體的實物是否包括整個總體。注冊會計師通常通過加總或計算來完成這一工作。例如,注冊會計師可將發(fā)票金額總數(shù)與已記入總賬的銷售收入金額總數(shù)進行核對。如果注冊會計師將選擇的實物和總體比較之后,認為代表總體的實物遺漏了應包含在最終評價中的總體項目,注冊會計師應選擇新的實物,或對被排除在實物之外的項目實施替代程序。
2.定義抽樣單元。抽樣單元,是指構成總體的個體項目。抽樣單元可能是實物項目(如支票簿上列示的支票信息,銀行對賬單上的貸方記錄,銷售發(fā)票或應收賬款余額),也可能是貨幣單元。在定義抽樣單元時,注冊會計師應使其與審計測試目標保持一致。注冊會計師在定義總體時通常都指明了適當?shù)某闃訂卧?BR> 3.分層。如果總體項目存在重大的變異性,注冊會計師可以考慮將總體分層。分層,是指將總體劃分為多個子總體的過程,每個子總體由一組具有相同特征(通常為貨幣金額)的抽樣單元組成。分層可以降低每一層中項目的變異性,從而在抽樣風險沒有成比例增加的前提下減小樣本規(guī)模,提高審計效率。注冊會計師應當仔細界定子總體,以使毎一抽樣單元只能屬于一個層。
在實施細節(jié)測試時,注冊會計師通常根據(jù)金額對總體進行分層。這使注冊會計師能夠將更多審計資源投向金額較大的項目,而這些項目最有可能包含髙估錯報。例如,為了函證應收賬款,注冊會計師可以將應收賬款賬戶按其金額大小分為三層,即賬戶金額在10 000元以上的;賬戶金額為5 000~10 000元的;賬戶金額在5 000元以下的。然后,根據(jù)各層的重要性分別采取不同的選樣方法。對于金額在10 000元以上的應收賬款賬戶,應進行全部函證;對于金額在5 000~10 000元以及5 000元以下的應收賬款賬戶,則可采用適當?shù)倪x樣方法選取進行函證的樣本。同樣,注冊會計師也可以根據(jù)表明更高錯報風險的特定特征對總體分層,例如,在測試應收賬款計價中的壞賬準備時,注冊會計師可以根據(jù)賬齡對應收賬款余額進行分層。
分層后的每層構成一個子總體且可以單獨檢查。對某一層中的樣本項目實施審計程序的結果,只能用于推斷構成該層的項目。如果對整個總體得出結論,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與構成整個總體的其他層有關的重大錯報風險。例如,在對某一賬戶余額進行測試時,占總體數(shù)量20%的項目,其金額可能占該賬戶余額的90%。注冊會計師只能根據(jù)該樣本的結果推斷至上述90%的金額。對于剩余10%的金額,注冊會計師可以抽取另一個樣本或使用其他收集審計證據(jù)的方法,單獨得出結論,或者認為其不重要而不實施審計程序。
如果注冊會計師將某類交易或賬戶余額分成不同的層,需要對每層分別推斷錯報。在考慮錯報對該類別的所有交易或賬戶余額的可能影響時,注冊會計師需要綜合考慮毎層的推斷錯報。
(三)定義誤差構成條件
注冊會計師必須事先準確定義構成誤差的條件,否則執(zhí)行審計程序時就沒有識別誤差的標準。在控制測試中,誤差是指控制偏差,注冊會計師要仔細定義所要測試的控制及可能出現(xiàn)偏差的情況;在細節(jié)測試中,誤差是指錯報,注冊會計師要確定哪些情況構成錯報。
注冊會計師定義誤差構成條件時要考慮審計程序的目標。清楚地了解誤差構成條件,對于確保在推斷誤差時將且僅將所有與審計目標相關的條件包括在內至關要。
(四)確定審計程序
注冊會計師必須確定能夠最好地實現(xiàn)測試目標的審計程序組合。例如,如果注冊會計師的審計目標是通過測試某一階段的適當授權證實交易的有效性,審計程序就是檢查特定人員已在某文件上簽字以示授權的書面證據(jù)。注冊會計師預計樣本中每一張該文件上都有適當?shù)暮灻?BR>
| 注會會計考點 | 注會會計真題 | 注會會計題庫 | 注會備考輔導 | 注冊會計師報名 | 注會考試時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