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鄭州三模正在考試,為方便同學們復習,出國留學網高考網小編整理了2017鄭州三模語文答案,供同學們參考學習。
2017鄭州三模試題及答案
2017年高中畢業(yè)年級第三次質量預測語文 參考答案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9分, 每小題3分)
1.B(理解有誤。“用馬隊和駱駝隊踏出了一條橫貫歐亞大陸的草原絲路”的是“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不包括“漢族”。)
2.B(理解有誤。草原絲路又稱“回紇道”并非因其被回紇控制而得名,而是因為“‘安史之亂’后”,……唐朝和西域各國的交往一度繞道回紇居住地”而得名。)
3.D(無中生有。“元朝以前絲綢之路以物產交流為主,而元朝以后則以科技文化交流為主”錯誤,從原文中看不出有這樣的不同和變化。)
(二)文學類文本閱讀(14分)
4.D(3分)(“深刻揭示了他睚眥必報、公報私仇的狹隘”理解不恰當,保安被辭退的原因可能是他擔心保安到處說這個收廢品的女人是他的親戚而有損他的形象,也可能是他惱恨保安這樣說讓他不得不叫保衛(wèi)科長禁止她入內,導致他再也見不到她,找不到那種仿佛看到母親的感覺了。)
5.(4分)①表現了她謙卑恭謹的形象。(1分)②表現了她對他的由衷感恩之情。(1分)③與他后來對她的行為形成對比(恰恰是這個“人真好”的阿弟,僅僅因為別人懷疑收廢品的她是他的親戚而禁止她進機關大院,斷絕了她在這里經營了很久的生意),這種對比讓他的行為和復雜心理更耐人尋味。(2分)
6.(7分)觀點:符合情理。理由:①他只是因為她的樣子和聲音特別像自己早年過世的母親而對她懷有親近感,忍不住關心牽掛她,并不是他真的對一個收廢品的女人懷有怎樣的深情。②他并不愿意讓別人看出自己對這個收廢品的女人懷有親近感,或與她有什么關系,所以當同事很奇怪看著他對她點頭微笑的時候,他就“迅速收起臉上的笑意,很快走開了”。③在一個等級觀念還很濃厚的環(huán)境中,沒人理解他作為一個機關干部為何會對一個不相干的下層女人那樣親切和關照,猜測她是他的親戚,有損他的面子,他采取這種方式顯示自己跟她毫無關系是很正常的。④從小說中看,機關單位是不能讓外人隨便出入的,在大家懷疑她是他的親戚的情況下,繼續(xù)讓她自由進出大門,會給人利用個人權力為親戚開綠燈的嫌疑,所以他不得不用這種方式消除嫌疑。
觀點:不符合情理。理由:①從前文看,他第一次看到這個女人,就覺得她特別像自己的母親,她的樣子、聲音都讓他勾起對亡故母親的鮮活記憶,他把對母親的思念、對童年的回憶投射到她和她的兒子身上了,他對她的牽掛、關注和同情是真誠的,他母親和他的早年生活也不容易,他不至于狠心到剝奪她本已艱難的生計。②女人能進出機關大院并不是因為他的格外關照,而是因為她憑借自己的謙卑、勤奮和靈活跟職員們和門衛(wèi)都混熟了,即使有人懷疑他跟她有親戚關系,也是很好解釋的。③從機關同事看他對她點頭微笑時的奇怪眼光和新來保安的話來看,在他升職之前,大家應該就已經懷疑收廢品的女人是他的親戚了,但這并沒有給他帶來任何不好的影響,也沒有妨礙他的升遷,他沒有必要這樣刻薄地對待一個于己無害的女人。
(“觀點”1分,“理由”答出一點給3分,答出任意兩點、意思對即可)
(三)實用類文本閱讀(12分)
7.B(3分)(因果失當,王小波的小說“在當時很難出版”的原因主要是“主流文壇一直對這個‘文壇外高手’投以不置評的冷眼”。)
8.(4分)C、E(A項“毅然放棄”理解有誤,原文是說“越寫越少”。B項“后期的作品”說法絕對,原文說是“后期的很多作品”。D項“足以說明……得到了讀者的廣泛認可”于文無據。)
9.(5分)①更新傳統(tǒng)的、陳舊的小說創(chuàng)作觀念。改變把寫小說當作傳聲筒、試圖通過文字表達一些觀點和理念的傳統(tǒng)做法,讓小說更能展現生活本質。②使讀者獲得強烈的審美享受。投入了王小波“澎湃的想象力”的小說讓李靜讀后“興奮得在家里拍桌子打板凳”,這些令人欲罷不能的文字提升了小說的審美品質,讓讀者獲得更加新奇豐富的美感享受。③推動文學事業(yè)向前發(fā)展。王小波在小說創(chuàng)作上追求輕逸、迅速、易見、確切和繁復等文學特質,探索小說創(chuàng)作的其他可能性,以最大限度地釋放作者的想象力,這種創(chuàng)新必將推動文學事業(yè)更好地發(fā)展。[答出一點給2分(其中“概括”1分,“簡要分析”1分),答出兩點給5分,答出任意兩點、意思對即可。若有其他觀點,言之成理酌情給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10.D(3分)(諤善馭士卒,臨敵出奇,戰(zhàn)必勝,然詐誕殘忍,左右有犯立斬,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諤飲食自若。)
11.A(3分)(“‘字’與‘名’意思相同或相近”不全面,“字”與“名”意思有相同或相近的,也有相反的,如曾點,字晳,點為黑污,晳為白色。)
12.C(3分)(“皇帝認為種諤正值壯年,有征討西夏的決心”錯,文中“帝壯之,決意西討”意思是“皇帝認為他豪壯,決意西征”。)
13.(1)陸詵詢問種諤如何答復,種諤說:“(如果)一定要討還令?,就應當用景詢來交換。”
[5分;關鍵詞“所以”(“用來……話”“如何”)、“報”(“回復”“答復”)、“易”(交換)各1分,大意2分。]
(2)李文喜于是拿出所接受的金盂給嵬名山看,嵬名山丟掉槍哭泣,于是率領眾人跟從種諤南歸。
[5分;關鍵詞“因”(于是,就)、“示”(給……看)、“南”(“南歸”“南行”“向南去”)各1分,大意2分。]
注意:①“關鍵詞”與“大意”不重復扣分;②“關鍵詞”譯成近義詞也可;③“關鍵詞”翻譯從嚴,“大意”翻譯從寬。
| 高考語文真題 | 高考數學真題 | 高考英語真題 | 高考文綜真題 | 高考理綜真題 |
| 高考語文答案 | 高考數學答案 | 高考英語答案 | 高考文綜答案 | 高考理綜答案 |
| 高考語文模擬試題 | 高考數學模擬試題 | 高考英語模擬試題 | 高考文綜模擬試題 | 高考理綜模擬試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