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上冊化學《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教案

字號:


    下面是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級上冊化學《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教案,歡迎大家閱讀。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出國留學網(wǎng)教案欄目。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化學《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認識石蠟的性質,初步學會對蠟燭燃燒實驗現(xiàn)象進行觀察和準確描述,學會填寫實驗報告。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蠟燭燃燒實驗的探究,初步了解觀察實驗的基本要領,建立預期現(xiàn)象和變化前、變化中、變化后后觀察的意識;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實驗操作能力、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表述能力等;
    3.通過活動使學生了解實驗探究的一般流程,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體驗探究活動的樂趣和學習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對現(xiàn)象的觀察和描述
    教學難點:實驗探究基本流程的應用、觀察和描述現(xiàn)象方法的滲透
    教學工具
    儀器和藥品:學生:蠟燭、澄清石灰水、燒杯、玻璃片、鑷子、火柴 教師:蠟燭、水、燒杯、小刀、鑷子、玻璃片
    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引入,提出實驗探究的基本流程
    【引入】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科學家們得出化學結論必須以實驗為依據(jù),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
    【提問】下面,我們來看波義爾發(fā)現(xiàn)指示劑的故事。通過該故事,你能否找出科學家在研究物質未知性質時的基本流程是什么?
    板書:科學探究的一般流程(具體內容略)
    環(huán)節(jié)二:應用科學探究流程探究蠟燭及其燃燒
    【過渡】在剛剛過去的教師節(jié),我收到了這樣一份禮物(展示蠟燭)。人們習慣把教師比作蠟燭。讓我們從身邊熟悉的物質蠟燭入手,應用科學探究的基本流程,來了解 “蠟炬成灰淚始干”的化學內涵,
    板書:一、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
    點燃蠟燭前:
    【布置任務】請觀察蠟燭并結合生活經(jīng)驗,說說你知道哪些關于蠟燭的信息?
    【引導】將學生所提到的性質按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分類
    【強調】研究物質要關注物質的性質
    【過渡】下面,我們就應用科學探究的一般流程來探究蠟燭物理性質中的溶解性
    探究1:蠟燭的溶解性(板書)
    【布置任務】如何研究蠟燭在水中的溶解性呢?
    【演示實驗】切一段蠟燭,放入水中
    【指導】實驗報告的填寫
    【強調】如何觀察和描述現(xiàn)象(如何選擇觀察點,即預期現(xiàn)象)
    點燃蠟燭時:
    【布置任務】點燃一支蠟燭,觀察,盡可能全面地描述蠟燭燃燒時的現(xiàn)象liuxue86.com
    熄滅蠟燭:
    先請學生熄滅蠟燭,觀察現(xiàn)象
    并給出關于蠟燭燃燒時示范性的描述
    【強調】研究物質時應該關注物質的變化
    并由觀察到的三層火焰結構引出新的問題
    探究2:蠟燭火焰各層溫度比較(板書)
    【布置任務】應用探究流程對蠟燭火焰各層溫度進行比較
    【巡視】指導學生實驗
    【指導】實驗報告的填寫
    【過渡】你還想探究哪些問題呢?
    蠟燭燃燒是化學變化,化學變化一定有新物質生成,接下來我們來探究蠟燭燃燒生成了什么物質?
    探究3:蠟燭燃燒的產物(板書)
    【布置任務】應用探究流程探究蠟燭燃燒的產物
    你還需要老師提供哪些信息?
    如何檢驗水(H2O)?
    如何檢驗二氧化碳(CO2)?
    為什么要用干而冷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方?用玻璃片行不行?
    燒杯罩在距火焰太近或太遠行不行?會有什么影響?
    為什么要用玻璃片蓋住燒杯?
    【巡視】指導學生實驗
    【指導】實驗報告的填寫
    【拓展】蠟燭火焰中存在鉆石顆粒
    環(huán)節(jié)三:歸納總結,對探究實驗的再認識
    回顧:實驗探究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及注意事項
    小結:通過探究活動,在化學實驗中應關注哪些方面?
    環(huán)節(jié)四:作業(yè)
    按對以下問題進行探究,完成實驗,記錄步驟和現(xiàn)象,填寫探究實驗報告。
    實驗一:蠟燭熄滅后產生的“白煙”是否可以點燃?
    實驗二:探究如果蠟燭沒有棉芯,是否可燃?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教案
    教學目標
    1、認識學習化學的一個重要途徑是實驗,初步學會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觀察和描述的方法,初步學習書寫探究活動(或實驗)報告的方法。
    2、能體驗到探究活動的樂趣和學習成功的喜悅,并進而體會到化學學習的特點是關注物質的性質、變化、變化過程及其現(xiàn)象。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培養(yǎng)學生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和分析能力,并能明確地表述探究所得到的結論。
    【教學難點】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情趣。
    教學工具
    燒杯、澄清的石灰水、火柴、蠟燭、水等。
    教學過程
    引入:觀察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學會觀察化學實驗現(xiàn)象,在化學科學中具有重要作用。一般來說,我們可以利用人體感覺器官一視、聽、嗅、觸來進行觀察體驗。下面我們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來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
    實驗探究:
    點燃蠟燭“前”
    教師引導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物理知識進行開放性的探究
    學生觀察蠟燭的結構、顏色、狀態(tài)、形狀和硬度等,并嗅其氣味,用小刀切一小塊石蠟放入水里看是否沉入水底
    點燃蠟燭“中”
    教師巡回指導
    學生觀察燃燒過程
    1、取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1s后取出,觀察火柴梗燃燒的情況。
    2、取一只干冷燒杯罩在火焰上方,觀察燒杯壁的現(xiàn)象,取下燒杯,迅速倒入小量澄清石灰水振蕩,觀察現(xiàn)象。
    學生猜測蠟燭燃燒后的產物、交流觀察到的現(xiàn)象及得出的結論:
    發(fā)出明亮火焰有濁淚,外焰最先碳化,內焰燃燒不充分,說明外焰溫度最高,內焰溫度較低,焰心溫度最低,杯壁有水滴,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教師演示:從蠟燭火焰中,可以引出一縷白煙
    學生觀察
    結論:石蠟可以氣化〔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
    熄滅蠟燭“后”
    教師指導
    學生觀察發(fā)生的現(xiàn)象。
    學生合作去點燃剛熄滅時的白煙,看能否燃燒。
    分析、交流及得出結論:蠟燭熄滅后有白煙產生白煙能燃燒
    交流匯報探究過程及結果
    教師 比較誰觀察到的現(xiàn)象多,誰的描述更細致、更準確?與同學交流進行觀察和描述的體驗。
    各小組交流實驗結果及體驗
    再探究
    教師:對于有的組在交流中提出“異常情況”,請同學們各抒已見
    學生 1、對圖1-17操作的改進。
    〔1〕 用冷、干燥的玻片,在火焰外不同距離可觀察到不同的現(xiàn)象。
    〔2〕用石灰水潤濕燒杯內壁。如圖1-17罩在火焰上方……
    2、對用火柴梗實驗的異議。
    改用洗凈干燥的“雪糕”木片削成細木條來代替火柴梗。
    結論:1、有的組,由于操作不當引起燒杯內氣體擴散,使石灰水變渾不明顯。
    2、火柴梗短不安全,有的同學未去掉火柴頭就更不安全。
    填空實驗報告
    課本P9探究活動報告,僅供同學們參考。
    學生自己設計完成實驗報告。
    課后作業(yè)(彈性):
    1、 同學們有興趣的話,可圍繞今天的探究實踐,寫一篇關于蠟燭的習作。
    體裁不限:綜合報告、科技小論文、科普小小說、科幻故事……題目自擬:如“蠟燭自述”、“燭光探秘”、“小小蠟燭知多少”……
    2、可嘗試將自己的習作向有關報刊投稿,投稿地址可向老師咨詢。
    課后小結
    本節(jié)課是學生正式接觸化學實驗的第一課,教師抓住蠟燭燃燒的“前”、“中”、“后”三個環(huán)節(jié),讓“觀察”貫通始終,這樣就將學習方法和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寓于“過程”之中。
    本節(jié)課的另一特點是教師對學生匯報交流中的“異常情況”,組織了再探究,其再探究的內容有力地淡化了“書本權威”,而強化了學生主體。課后彈性作業(yè)更是別具一格,可謂化學實驗教學的一個亮點。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九年級上冊化學教案 | 九年級上冊化學教學計劃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九年級上冊化學教案 | 九年級上冊化學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