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必修3《文學的繁榮》教案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①識記:浪漫主義文學著名作家及代表作、現(xiàn)實主義文學著名作家及代表作、20世紀的西方文學主要成就;蘇聯(lián)社會主義文學成就及亞非拉文學成就。
②理解分析文學流派產生的背景,理解文學作品與社會生活、意識形態(tài)與社會存在之間的關系。
③探究19世紀以來世界文學主要有哪些成就,并了解它們產生的時代背景和影響。
(2)過程與方法:
①問題探究:;
②情景再現(xiàn):;
③歷史比較:。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①培養(yǎng)學生繼承優(yōu)秀的人類文化遺產,為國家、社會與人類作出自己的貢獻;
②樹立以人為本,對學生進行人格、情感教育。
教學重難點
重點:(1) 浪漫主義文學、現(xiàn)實主義文學與現(xiàn)代主義文學潮流的主要特點;雨果、巴爾扎克、列夫o托爾斯泰和他們的代表作。(2)蘇聯(lián)文學的成就。
難點:浪漫主義文學、現(xiàn)實主義文學、現(xiàn)代主義文學和蘇聯(lián)文學的盛行與當時社會歷史條件的關系。
教學工具
幻燈片。圖片。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引導學生朗誦英國著名作家雪萊的詩《西風頌》:
請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
讓它像枯葉一樣促成新的生命!
哦,請聽從這一篇符咒似的詩歌,
就把我的話語,像是灰燼和火星
從還未熄滅的爐火向人間播散!
讓預言的喇叭通過我的嘴唇
把昏睡的大地喚醒吧!西風呵,
如果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師:1819年一個秋日的午后,詩人雪萊在意大利佛羅倫薩近郊的樹林里漫步。突然狂風大作,烏云翻滾。到了傍晚,暴風雨夾帶著冰雹雷電傾盆而下,蕩滌著大地,震撼著人間。大自然威武雄壯的交響樂,觸發(fā)了詩人的靈感,他奮筆疾書,譜寫了不朽的抒情短詩《西風頌》。那么,這首詩風格上有什么特點?
生:詩人實質上是通過歌唱西風來歌唱革命,表現(xiàn)了浪漫主義文學的特征。
師:說得很好。“如果冬天已經來臨,春天還會遠嗎?”結尾這句膾炙人口的詩句,寓意深遠,余味無窮,一百多年來成了人們廣泛傳誦的名言警句。那么“冬天”和“春天”分別有什么含義?
生:“冬天”象征著反動勢力,寓意革命道路的艱難與曲折;“春天”象征著新的生命的誕生,意味著革命即將取得勝利。
師:雪萊是一個熱情的浪漫主義詩人,同時又是一個勇敢的革命戰(zhàn)士。作者在詩句中表達了獻身革命的強烈愿望。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浪漫主義文學”。
一、浪漫主義文學:
1、背景:(啟蒙思想幻滅、大革命后法國社會的動蕩、人們對現(xiàn)實的不滿)
1789年爆發(fā)了震撼歐洲的法國大革命。這次革命推翻了統(tǒng)治法國一千多年封建專制制度,開辟了歐洲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新時期,對19世紀的文學進程也產生了巨大影響。法國大革命勝利后確立的資本主義社會秩序,不像啟蒙思想家描繪的那樣美妙,資產階級的“自由、平等、博愛”口號也沒有實現(xiàn),因而引起人們的失望和強烈不滿,于是反映人們對現(xiàn)實不滿、進而追求新的理想的浪漫主義潮流應運而生。
含義:什么是浪漫主義文學?它是歐洲資產階級革命高潮年代的產物,宣揚人的情感至上,追求個性張揚。在政治上反對封建專制,在藝術上與古典主義相對立,屬于資本主義上升時期的一種意識形態(tài)。歐洲的浪漫主義思潮,是在人們對啟蒙運動“理性王國”的失望,對資產階級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愛”口號的幻滅和對資本主義社會秩序不滿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
2、特點:
①反對崇尚理性,強調歌頌人的本能感情。
②反對古典主義文學形式主義的束縛,在創(chuàng)作中采用夸張手法,富于幻想和傳奇色彩。
③起源于18世紀末19世紀初,到19世紀30年代發(fā)展到頂峰。
3、作者和作品:
作者 國家 作品 主要內容
雨果 法國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羅德先愛后恨,迫害吉卜賽女郎愛斯梅拉爾達。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鐘人卡西莫多為救女郎舍身。小說揭露了宗教的虛偽,宣告禁欲主義的破產,歌頌了人世間的美、善和光明,鞭撻了丑、惡和黑暗。
雪萊 英國 《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 以希臘羅馬神話為題材,描繪了為人類“盜火”的英雄普羅米修斯堅強不屈、最后依靠自然的力量獲得解放的故事,寄托了詩人對一個充滿愛的光輝的理想社會的向往,表現(xiàn)了詩人的空想社會主義思想。
海涅 德意志 《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 描寫了當時德國的現(xiàn)實,涉及社會各個層面,同時作者又不時地在現(xiàn)實與幻想的夢境間跳躍,幻想與現(xiàn)實如水乳交融,折射出作者對美好理想的熱望和追求。
【作者簡介】
雨果:維克多o雨果(l802.2.26~1885.5.22)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運動領袖,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 出生于法國東部緊挨瑞士的杜省貝桑松,父親是拿破侖手下的一位將軍,兒時的雨果隨父在西班牙駐軍,10歲回巴黎上學,中學畢業(yè)入法學院學習,但他的興趣在于寫作,15歲時在法蘭西學院的詩歌競賽會得獎,17歲在“百花詩賽”得第一名,20歲出版詩集《頌詩集》,因歌頌波旁王朝復辟,獲路易十八賞賜。1841年雨果被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1845年任上院議員。
他于30歲時邂逅26歲的女演員朱麗葉o德魯埃,并墮入愛河,以后不管他們在一起或分開,雨果每天都要給她寫一封情書,直到她75歲去世,將近50年來從未間斷,寫了將近兩萬封信。1885年,雨果逝世。200萬巴黎人民上街,參與偉大詩人雨果盛況空前的國葬。后被安葬在聚集法國名人紀念牌的“先賢祠”。雨果的創(chuàng)作歷程超過60年,作品包括26卷詩歌、20卷小說、12卷劇本、21卷哲理論著,合計79卷之多。其代表作是:長篇小說《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海上勞工》《笑面人》《九三年》,詩集《光與影》等。短篇小說:《“諾曼底”號遇難記》
雪萊:(1792年~1822年),8歲時開始嘗試寫作詩歌,12歲那年進入伊頓公學,18歲時進入牛津大學。1811年3月,由于散發(fā)《無神論的必然》,入學不足一年的雪萊被牛津大學開除。雪萊的父親是一位墨守成規(guī)的鄉(xiāng)紳,他要求雪萊公開聲明自己與《無神論的必然》毫無關系,而雪萊拒絕了,他因此被逐出家門。1811年,雪萊與十六歲的少女赫利埃特o委斯特布洛克(妹妹的同學)僅見了幾次面,然后帶著這一身世可憐且戀慕他的少女踏上私奔的道路。
他們在愛丁堡結婚,婚后住在約克。1816年五月,攜瑪麗再度同游歐洲,在日內瓦湖畔與拜倫交往密切,這兩位同代偉大詩人的友誼一直保持到雪萊逝世。1822年7月8日,雪萊乘坐自己建造的小船“唐璜”號從萊杭度海返回勒瑞奇途中遇風暴,舟覆,雪萊以及同船的兩人無一幸免。按托斯卡納當?shù)胤梢?guī)定,任何海上漂來的物體都必須付之一炬,雪萊的遺體由他生前的好友拜倫及特列勞尼以希臘式的儀式來安排火化,他們將乳香抹在尸體上,在火中灑鹽。次年1月,雪萊的骨灰被帶回羅馬,葬于一處他生前認為最理想的安息場所。
海涅:(1797-1856)童年和少年時期經歷了拿破侖戰(zhàn)爭。1819至1823年,海涅先后在波恩大學和柏林大學學習法律和哲學,1820年又來到哥廷根大學,1825年獲得法學博士學位。1821至1830年期間,海涅曾到德國各地和波蘭、英國、意大利旅行。1822年出版第一部“詩集”,次年又出版“悲劇—抒情插曲”。
1827年他把早期抒情詩匯集在一起出版,題名“歌集”,引起轟動,奠定了他在文壇上的地位。在世界詩壇上,海涅的成就和影響足以與英國的拜倫、雪萊,俄國的普希金,匈牙利的裴多菲等大家媲美。他的多半以愛情為題材的抒情詩,由舒曼、舒伯特、門德爾松、柴可夫斯基等各國大作曲家譜寫成歌曲,多達三千首以上,其數(shù)量甚至超過了被他和拜倫尊為“詩壇君王”的歌德,堪稱世界第一。
二、現(xiàn)實主義文學:
1、背景:19世紀30年代后,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矛盾日趨尖銳,揭露批判社會黑暗的現(xiàn)實主義文學逐漸發(fā)展為文學的主流。
含義:繼浪漫主義文學之后,于十九世紀三十年代出現(xiàn)在歐美并開始占主導地位的資產階級文藝思潮,現(xiàn)實主義以具體反映現(xiàn)實生活、暴露社會黑暗為特征。因此,它又被稱為“批判現(xiàn)實主義”。
2、特點:
(1)關注社會問題,典型地再現(xiàn)社會風貌,深入剖析社會生活本質,揭露和批判社會的罪惡。
(注意關鍵詞:關注……,再現(xiàn)……,剖析……,揭露和批判……)
(2)以長篇小說作為主要形式,使長篇小說的創(chuàng)作空前繁榮。
3、作家與代表作:
【作者簡介】
巴爾扎克:(1799.5.20-1850)19世紀法國偉大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歐洲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20歲開始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1829年出版的長篇小說《最后一個舒昂黨人》,初步奠定了在文學界的地位。1831年發(fā)表的長篇小說《驢皮記》為他贏得聲譽,成為法國最負盛名的作家之一。
他早有把自己的作品聯(lián)系成一個有機整體的設想。1841年他在但丁《神曲》的啟示下,正式把自己作品的總名定為《人間喜劇》并在《“人間喜劇”前言》中宣稱要做社會歷史的“書記”。他創(chuàng)作的《人間喜劇》被稱為法國社會的“百科全書”,共91部小說,寫了兩千四百多個人物,展示了19世紀上半葉法國社會生活的畫卷。
巴爾扎克有個創(chuàng)作時間表:從半夜到第二天中午工作,也就是說在椅子上坐十二個小時,專心修改稿件和寫作。然后,從中午到下午四點閱讀各種報刊雜志,五點用餐,五點半才上床睡覺,到半夜又起床繼續(xù)工作.法國一位傳記作家介紹時說:“每三天巴爾扎克的墨水瓶就得重新裝滿一次,并且得用掉十個筆頭。”巴爾扎克的時間表啟示我們:要想在有限的生命中在寫作上取得一定成就,沒有堅韌不拔的意志和爭分奪秒的拼搏精神是難以做到的。
狄更斯:(1812~1870),11歲時在一家皮鞋油作坊當童工。從16歲開始,先后做過律師的抄寫員、事務所的信差、法院的速記員。1832年他又當了報社的采訪記者。1836年到1837年,狄更斯分期發(fā)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說《匹克威克外傳》。1846年,他創(chuàng)辦進步報刊《每日新聞》,并擔任主編。
狄更斯一生不知疲倦地寫作嚴重損害了他的健康,1870年年6月9日,這位英國文壇上的“天之驕子” 在趕寫他的最后一部小說《愛德溫o德魯?shù)轮i》時,患腦溢血去世。
狄更斯在死前的遺囑中寫道:“……我絕對要求把我的喪事辦得樸素、簡潔。不要張揚。不要在報上發(fā)訃告……用普通的字型在墓碑上刻上我的名字就行了,而不用加什么,‘先生’、‘閣下’之類的字眼。懇請我的朋友們不要為我建造紀念碑、撰寫悼念文章。我的書會讓人們記得我的--對我來說,這就足夠了……”主要的作品有《董貝父子》、《大衛(wèi)科波菲爾》、《荒涼山莊》、《艱難時世》、《小杜麗》、《雙城記》和《遠大前程》等。
普希金:(1799~1837),俄國偉大的詩人、小說家,19世紀俄國浪漫主義文學主要代表,同時也是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現(xiàn)代標準俄語的創(chuàng)始人,被譽為“俄國文學之父”、“俄國詩歌的太陽”,還被高爾基譽為“一切開端的開端 ”。 童年時代,他由法國家庭教師管教,接受了貴族教育,8歲時已可以用法語寫詩。1811年,普希金進入貴族子弟學?;蚀鍖W校學習,年僅12歲就開始了其文學創(chuàng)作生涯。
普希金一生創(chuàng)作了12部敘事長詩,其中最主要的是《魯斯蘭和柳德米拉》、《高加索的俘虜》(1822)、《青銅騎士》(1833)等。普希金劇作不多,最重要的是歷史劇《鮑里斯o戈都諾夫》(1825)。此外,他還創(chuàng)作了詩體小說《葉甫蓋尼o奧涅金》(1831)、散文體小說《別爾金小說集》(1831)及關于普加喬夫白山起義的長篇小說《上尉的女兒》(1836)。
普希金的創(chuàng)作和活動令沙皇政府頗感頭痛,他們用陰謀手段挑撥法國籍憲兵隊長丹特斯褻瀆普希金的妻子納塔利婭o尼古拉耶芙娜o岡察洛娃,結果導致了1837年普希金和丹特斯的決斗。決斗中普希金身負重傷,1837年2月8日不治身亡,年僅37歲。
列夫o托爾斯泰:(1828-1910), 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最偉大的文學家,是世界文學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托爾斯泰一歲半喪母,9歲喪父。1841年他的監(jiān)護人姑母阿o伊o奧斯堅—薩肯去世后,改由住在喀山的姑母彼o伊o尤什科娃監(jiān)護。自幼接受典型的貴族家庭教育。
1847年4月退學,回到亞斯納亞o波利亞納,他的漫長的一生絕大部分時間在這里度過。1851年4月底隨同服軍役的長兄尼古拉赴高加索,以志愿兵身份參加襲擊山民的戰(zhàn)役,后作為“四等炮兵下士”在高加索部隊中服役兩年半。托爾斯泰晚年力求過簡樸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從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個小站,享年82歲,一代文學巨匠走完其人生旅程。
他寫了自傳體小說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他創(chuàng)作了“世界文學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稱頌為具有“最清醒的現(xiàn)實主義”的“天才藝術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o卡列尼娜》、《復活》等,也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童話。
安徒生:(1805—1875),丹麥童話大師,作家。出生在貧民區(qū),安徒生從小就為貧困所折磨,先后在幾家店鋪里做學徒,沒有受過正規(guī)教育。少年時代即對舞臺發(fā)生興趣,幻想當一名歌唱家、演員或劇作家。1819年在哥本哈根皇家劇院當了一名小配角。后因嗓子失潤被解雇,從此開始學習寫作。1822年得到劇院導演約納斯o科林的資助,就讀于斯萊厄爾瑟的一所文法學校。
這一年他寫了《青年的嘗試》一書,以威廉o克里斯蒂安o瓦爾特的筆名發(fā)表。這個筆名包括了威廉o莎士比亞、安徒生自己和司各特的名字。1827年發(fā)表第一首詩《垂死的小孩》,1829年,他進入哥本哈根大學學習。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1828和1829年從霍爾門運河至阿邁厄島東角步行記》于1829年問世。1833年去意大利,創(chuàng)作了一部詩劇《埃格內特和美人魚》和一部以意大利為背景的長篇小說《即興詩人》(1835)。小說出版后不久,就被翻譯成德文和英文,標志著作者開始享有國際聲譽。
1843年,安徒生認識了瑞典女歌唱家燕妮o林德。真摯的情誼成了他創(chuàng)作中的鼓舞力量。但他在個人生活上不是稱心如意的。他沒有結過婚。他晚年最親密的朋友是亨里克和梅爾徹。1875年8月4日,安徒生在哥本哈根梅爾徹的宅邸去世。這位童話大師一生堅持不懈地進行創(chuàng)作,把他的天才和生命獻給“未來的一代”,直到去世前三年,共寫了168篇童話和故事。他的作品被譯成80多種語言。
易卜生:1828年3月出生于挪威南部小城斯基恩,78歲時在奧斯陸逝世。后來家道中落,16歲時當了藥店學徒。他1848年開始寫作詩歌和劇本,第一個劇本是三幕詩劇《凱替萊恩》;1851年開始職業(yè)戲劇家的生涯。1864年,易卜生離開祖國,在意大利、德國、法國等國僑居20余年。他一生共寫過26個劇本和許多詩篇。易卜生創(chuàng)作了一批關注社會、關注民生的社會問題劇,這是易卜生創(chuàng)作中最有光彩的亮點,重要劇作有《青年同盟》、《社會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敵》等。他的劇作對現(xiàn)代戲劇發(fā)展具有深刻而廣泛的影響,故而被稱譽為“現(xiàn)代戲劇之父”。
馬克o吐溫:(1835—1910)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馬克o吐溫是筆名,他原名是塞繆爾o朗荷恩o克列門斯,生于密蘇里州的佛羅里達。父親是一名鄉(xiāng)村律師,家中生活拮據(jù)。12歲時父親去世,他開始自謀生計,先后當過報童、印刷所學徒、排字工、水手和舵手,所以他的創(chuàng)作具有堅實的生活基礎。26歲時,他當上了記者,并采用馬克o吐溫這個筆名發(fā)表作品。
他的創(chuàng)作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早期作品表現(xiàn)了對美國民主所存的幻想,以短篇為主,幽默與諷刺結合,批判不足,作品有《競選州長》、《高爾斯的朋友再度出洋》等;中期以長篇小說為主,諷刺性加強,重要作品有《鍍金時代》、《湯姆o索亞歷險記》、《哈克貝利o費恩歷險記》、《王子與貧兒》等;后期作品則由幽默諷刺轉到憤怒的揭發(fā)、譴責、甚至有悲觀的情緒,主要作品有《游記》、《給范斯頓將軍辯護》等。
小結:浪漫主義文學和現(xiàn)實主義文學都發(fā)生在19世紀,當時,正是工業(yè)革命完成,資本主義迅速發(fā)展過程中,社會發(fā)展日新月異,人們的思想也在不斷變化之中。19世紀的文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概括。
第一,浪漫主義作家在政治上反對封建制度,批判現(xiàn)實的黑暗,矛頭指向封建貴族,反對新生的資本主義社會中殘存的封建殘余,同時也展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殘酷現(xiàn)實。
第二,現(xiàn)實主義作家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本質,對資本主義社會及其法律、道德提出了強烈的控訴,同時,深切同情飽受辛酸苦難的勞動人民。
第三,以上所介紹的所有著名作家,他們都熱愛祖國,熱愛人類,都有強烈的正義感,都在用自己的筆去歌頌人類美好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批判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和骯臟、邪惡的東西。他們的高尚品德激勵21世紀的青年學生,為祖國、為人民貢獻自己的力量。
三、20世紀的世界文學:
1、20世紀的西方文學:
(1)現(xiàn)實主義文學(20世紀早期)
【作家簡介】
蕭伯納:(1856——1950),愛爾蘭劇作家,評論家。中學畢業(yè)后在地產公司當小職員。1876~1898年在倫敦從事新聞工作。他的文學始于小說創(chuàng)作,第一部劇作,是揭露和批判資產階級如何靠經營貧民窟房產重利盤剝的《鰥夫的房產》。2年后寫出的《華倫夫人的職業(yè)》則是對資本主義另一條生財之道的鞭撻和剖析。
但突出的成績就是戲劇,一生64個創(chuàng)作春秋(1885~1949)共寫了50多個劇本、5部小說和許多其他著作,堪稱是一位高產作家。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作有:《凱撒和克里奧帕特拉》、《人與超人》、《巴巴拉少?!?、《傷心之家》、《圣女貞德》和《蘋果車》等。?!妒ヅ懙隆窞樗A得1925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金。
當1925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降臨在他的頭上的時候,他非常幽默地說了一句話:“干嘛要在一個老頭子的脖子上系上一只金鈴?”在這里值得寫上一筆的是,肖對于那張金額為6,500英鎊的諾貝爾文學獎支票和獎狀的處理。當肖接到瑞典文學院以“由于他那些充滿理想主義及人情味的作品——它們那種激勵性的幽默常常蘊含著一種高度的詩意美”的評價而獲得1925年度大獎的通知時,肖表示出一種冷漠的態(tài)度。
結果,肖最終領了那張獎狀,并把它掛在別墅墻上一個不顯眼的角落里,但他沒有接受那筆錢——他將這6,500英鎊的獎金用來建立了一個英瑞文化基金會,以獎掖和扶持后起的作家們。肖此舉,獲得了眾多文壇有識之士的齊聲喝采。
1950年11月2日,蕭伯納在圣勞倫斯的鄉(xiāng)間別墅因病去世,享年94歲。他的墓志銘雖然只有一句話,但卻體現(xiàn)了蕭伯納幽默的風格:“我早就知道無論我活多久,這種事情遲早總會發(fā)生的。”
羅曼o羅蘭:(1866-1944),法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音樂評論家。生于法國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鎮(zhèn)克拉姆西。15歲時,隨父母遷居巴黎。1899年畢業(yè)于法國巴黎高等師范學校,通過會考取得了中學教師終身職位的資格。其后入羅馬法國考古學校當研究生。歸國后在巴黎高等師范學校和巴黎大學講授藝術史,并從事文藝創(chuàng)作。20世紀初,為讓世人“呼吸英雄的氣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樹碑立傳,連續(xù)寫了幾部名人傳記:《貝多芬傳》(1903)、《米開朗基羅傳》(1906)和《托爾斯泰傳》(1911)(共稱《名人傳》)等。
同時發(fā)表了他的長篇小說杰作《約翰o克利斯朵夫》,這是他的代表作,被高爾基稱為“長篇敘事詩”。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說。該小說于1913年獲法蘭西學院文學獎金。1915年,為了表彰“他的文學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繪各種不同類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對真理的熱愛”,羅蘭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30年代,羅曼o羅蘭積極投身進步的政治活動,他任國際反法西斯委員會主席,聲援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爭,并出席巴黎保衛(wèi)和平大會,對人類進步事業(yè)做出了一定的貢獻。1944年12月30日,曾為祖國和世界的美好未來而不斷探索和奮斗的文學家和社會活動家羅曼o羅蘭與世長辭。
(2)現(xiàn)代主義文學:
1)產生背景:資本主義壟斷時代的產物。
①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工業(yè)化文明程度提高;
②兩次世界大戰(zhàn)威脅人類的尊嚴和生存權力;
③戰(zhàn)后頻繁的經濟危機、冷戰(zhàn),使西方各國的社會問題層出不窮。
概念:所謂現(xiàn)代主義,實際上指思想和藝術方面與傳統(tǒng)文藝迥然不同的許多思潮和流派的總稱。20世紀20~30年代是現(xiàn)代主義流派的繁盛時期,當時主要有后期象征主義等。后來,又出現(xiàn)了荒誕派、美國的黑色幽默派和拉丁美洲的魔幻現(xiàn)實主義等。
2)主要特征:
①強調集中表現(xiàn)自我;(主觀地表達世界的看法和通過想象表現(xiàn)心理的真實。)
②手法怪誕,故事的開頭和結尾沒有明顯的理由;
③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關系不明,語言風格悖離傳統(tǒng)。
3)文學家及代表作:
【作家簡介】
海明威:(l899~1961)美國小說家。1954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新聞體”小說的創(chuàng)始人。
一家六個孩子,他是第二個。他母親讓他練習拉大提琴;他父親教他釣魚和射擊。童年似乎沒有創(chuàng)傷。中學是一九一七屆的,他是一個熱情的、好競爭的標準美國男孩;學習成績好,體育運動全面發(fā)展(游泳、足球、射擊,還偷偷地到當?shù)伢w育館去學拳擊),參加辯論團,學校樂隊里拉大提琴,編輯學校報紙《吊架》,還給文學雜志《書板》投稿。1917年進堪薩斯市的《星報》當見習記者。
1918年入伍參軍參加“一戰(zhàn)”,開始在意大利當紅十字會車隊的司機,有一次在前線為意大利士兵分發(fā)巧克力時,遭到奧地利炮擊,海明威腿上身上中了兩百多片碎彈片,左膝蓋被機槍打碎,被迫手術換了一個白金膝蓋。他在米蘭的醫(yī)院里住了三個月,動了十幾次手術,大多數(shù)彈片都取了出來,還有少數(shù)彈片至死都保留在他的身上。他受傷的時候,離他十九歲生日還差兩個星期。也就是這次彈傷折磨他后半生,1961年春天,他進行了二十五次電療來減輕抑憂癥。他在梅約療養(yǎng)院住了一個月,剛剛回到克特欠不久,在1961年7月2日早晨,他把一支銀子鑲嵌的獵槍的槍口放在嘴角,兩個板機一齊扣動,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海明威作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小說《太陽照樣升起》對“迷惘的一代”的反映。反戰(zhàn)小說《永別了,武器》。30年代的政治積極性。創(chuàng)作中的西班牙題材。小說《喪鐘為誰而鳴》的思想內容。中篇小說《老人與海》的思想意義。小說中的“硬漢子”精神。小說的象征手法。海明威的晚年。他的創(chuàng)作風格可用冰山原理概括。在海明威生前,他曾獲得以下獎項: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獲得銀制勇敢勛章(medaglia d'argento);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當非官方的軍事通訊記者而在1947年獲得銅星勛章(Bronze Star Medal);1953年憑《老人與?!帆@得普立茲獎;1953年憑《老人與?!芳耙簧奈膶W成就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貝克特:(1906年——1989年),愛爾蘭著名作家、評論家和劇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1969年)。他兼用法語和英語寫作,他之所以成名或許主要在于劇本,特別是《等待戈多》(1952年)。就讀于三一學院,師從拉德莫斯-布朗攻讀現(xiàn)代語言。1928年至1930年,貝克特任巴黎高等師范學校的語言講師。
貝克特的文學生涯始于兩部非小說作品和幾首詩歌,而最終則以小說和戲劇創(chuàng)作著稱。1928年至1930年在巴黎逗留期間,貝克特為喬伊斯尚未定名的作品《為芬尼根守靈》的系列評論撰寫了一篇論文。文章標題相當古怪:《但丁…布魯諾o維柯 喬伊斯》(其中的圓點代表作家之間間隔的世紀數(shù))。
貝克特于1946年開始創(chuàng)作第一部法語小說《梅西埃與卡米?!?1970年),翌年開始創(chuàng)作第一部戲劇《埃留提里烏斯信徒》。在隨后十年當中,他出版了三部曲巨著《馬洛伊》、《馬洛納正在死去》和《無名的人》,他的劇本《等待戈多》和《結局》(1956年)也得到出版、翻譯和公演,而且他還自己動手把這些作品譯成了英語。這些作品奠定了他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基礎。
【合作探究】現(xiàn)代主義文學與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區(qū)別:
2、20世紀蘇聯(lián)社會主義文學:
(1)特征:
①遵循列寧提出的文學黨性原則,為無產階級革命事業(yè)服務;
②接受共產黨領導,負有崇高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
③以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作為基本創(chuàng)作方法,同時吸收其他藝術流派有生命力的表現(xiàn)手法;
④具有多樣化的民族形式和統(tǒng)一的社會主義內容。
(2)代表:
【作家簡介】
高爾基:(1868~1936)前蘇聯(lián)無產階級作家,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他出身貧苦,幼年喪父,11歲即為生計在社會上奔波,當裝卸工、面包房工人,貧民窟和碼頭成了他的“社會”大學的課堂。1892年發(fā)表處女作《馬卡爾o楚德拉》,登上文壇。1901年他創(chuàng)作了著名的散文詩《海燕之歌》。1905年革命前夕,創(chuàng)作轉向了戲劇,先后寫出了《小市民》、《底層》、《避暑客》、《太陽的孩子們》和(野蠻人》等劇本。
1906年高爾基寫成長篇小說《母親》和劇本《敵人》兩部最重要的作品——標志著其創(chuàng)作達到了新的高峰。1913年高爾基創(chuàng)作了自傳體三部曲的第一部《童年》。1916年,發(fā)表自傳體三部曲的第二部《在人間》;1922年發(fā)表第三部《我的大學》。1936年6月18日,高爾基被巧妙地謀殺在醫(yī)院里,并安排給高爾基治療的3名醫(yī)生背上黑鍋做了替罪羊。
奧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蘇聯(lián)作家。出生在烏克蘭維里亞村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他排行第五,11歲便開始當童工。1919年加入共青團,隨即參加國內戰(zhàn)爭。由于他長期參加艱苦斗爭,健康受到嚴重損害,到1927年,健康情況急劇惡化,但他毫不屈服,以驚人的毅力同病魔作斗爭。1929年,他全身癱瘓,雙目失明。1930年,他用自己的戰(zhàn)斗經歷作素材,以頑強的意志開始創(chuàng)作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他摸索著在紙上一筆一畫地寫著,等到妻子下班回到家,他已寫了好幾頁,于是他讓妻子把他寫的重抄一遍。
由于他每天只能躺著、摸著寫,有時寫得一行重復一行,要辨認出他寫的東西就十分困難,因而抄寫速度非常慢。為了加快速度,他將硬紙板割成帶有一條條漏孔格子的夾子,寫的時候,將稿紙放進夾子里,就能順著格子寫出整齊、清晰的字句來了。這樣寫一段時間后,奧斯特洛夫斯基病得連手也不能握筆寫字了,他只好每天等妻子下班后,由他口述,妻子筆錄。這樣,經過他多年的堅忍不拔的努力,《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終于完成了。1935年底,蘇聯(lián)政府授予他列寧勛章,以表彰他在文學方面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和卓越的貢獻。1936年12月22日,由于重病復發(fā),奧斯特洛夫斯基在莫斯科逝世。
3、20世紀亞非拉美文學:
(1)特點:作品反映了反帝反殖和愛國主義精神。
(2)代表人物及作品:
課后小結
從18世紀末以來,西方文學流派出現(xiàn)了浪漫主義文學、現(xiàn)實主義文學和現(xiàn)代主義文學三種。注意掌握每一流派的特點、著名作家及代表作。同時,也要注意俄國的普希金也屬于浪漫主義代表,而哥倫比亞的馬爾克斯則屬于魔幻現(xiàn)實主義杰出代表。另外,從教材中提到的作家中,分清哪些是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咎崾荆褐Z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有印度的泰戈爾(1913年)、法國的羅曼·羅蘭(1915年)、愛爾蘭的蕭伯納(1925年)、美國的海明威(1954年)、愛爾蘭的貝克特(1969年)、哥倫比亞的馬爾克斯(1982年)、尼日利亞的索卡因(1986年)等?!?BR> 課后習題
⊙【學思之窗】
這段名言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它對你有什么啟發(fā)?
答案提示:這段名言反映了蘇聯(lián)文學的一個顯著特點,充滿了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它表現(xiàn)了作者要為建立人類社會美好未來奮斗的人生態(tài)度。這段名言曾經激勵了千千萬萬的年輕人,它告訴我們人應該有遠大的抱負,不能只考慮個人的利益,要樹立為社會服務的思想,才會不虛此生。教師指導學生思考這道題時,一方面幫助他們比較西方現(xiàn)代主義文學與蘇聯(lián)文學的不同,更重要是以此進行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教育,鼓勵學生討論交流,各抒己見。
⊙本課測評
19世紀以來,世界文學領域的主要流派有哪些?它們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請各舉一位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答案提示:流派:浪漫主義文學、現(xiàn)實主義文學和現(xiàn)代主義文學。浪漫主義文學深入發(fā)掘人的感情世界,通過瑰麗的想象和夸張的手法塑造特點鮮明的人物形象,創(chuàng)作風格上,以想象力豐富的構思和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為主要特征?,F(xiàn)實主義文學的主要特征是揭露社會現(xiàn)實。現(xiàn)代主義文學的主要特點是反傳統(tǒng),強調集中表現(xiàn)自我,表現(xiàn)精神危機。
作家及其作品:雨果《巴黎圣母院》、巴爾扎克《人間喜劇》和貝克特《等待戈多》。
⊙學習延伸
閱讀材料,結合你所了解的歷史事實,分析浪漫主義文學、現(xiàn)實主義文學、現(xiàn)代主義文學和蘇聯(lián)文學反映了什么樣的歷史背景和社會生活。
答案提示:19世紀30年代前后,隨著法國大革命的失敗和拿破侖帝國的覆滅,人們開始不再盲目相信理想,開始追求人類的內心感情,于是,所謂的浪漫主義流派在文學領域盛行。19世紀中葉以后,隨著工業(yè)革命的完成,資本主義迅速發(fā)展,但社會矛盾也日益尖銳,在此期間,很多有作為有社會責任感的知識分子紛紛批判和揭露社會丑陋現(xiàn)象,在文學領域,以批判社會現(xiàn)實為宗旨的現(xiàn)實主義流行。
20世紀以后,社會物質生活日益豐富,但是,社會也更加動蕩,兩次世界大戰(zhàn)和經濟大危機使世界更加不安,在西方世界,人們心靈越來越空虛和迷惘,反對傳統(tǒng)為特征的現(xiàn)代主義流派開始出現(xiàn)于文學領域。在蘇聯(lián),一個新生的社會主義制度誕生,人們對一切都充滿了希望,朝氣蓬勃,于是,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成為這一期間蘇聯(lián)文學的主要特點。
板書
文學的繁榮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高中歷史教案 | 高二歷史教案 | 高二歷史教學計劃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高中歷史教案 | 高二歷史教案 | 高二歷史教學計劃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①識記:浪漫主義文學著名作家及代表作、現(xiàn)實主義文學著名作家及代表作、20世紀的西方文學主要成就;蘇聯(lián)社會主義文學成就及亞非拉文學成就。
②理解分析文學流派產生的背景,理解文學作品與社會生活、意識形態(tài)與社會存在之間的關系。
③探究19世紀以來世界文學主要有哪些成就,并了解它們產生的時代背景和影響。
(2)過程與方法:
①問題探究:;
②情景再現(xiàn):;
③歷史比較:。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①培養(yǎng)學生繼承優(yōu)秀的人類文化遺產,為國家、社會與人類作出自己的貢獻;
②樹立以人為本,對學生進行人格、情感教育。
教學重難點
重點:(1) 浪漫主義文學、現(xiàn)實主義文學與現(xiàn)代主義文學潮流的主要特點;雨果、巴爾扎克、列夫o托爾斯泰和他們的代表作。(2)蘇聯(lián)文學的成就。
難點:浪漫主義文學、現(xiàn)實主義文學、現(xiàn)代主義文學和蘇聯(lián)文學的盛行與當時社會歷史條件的關系。
教學工具
幻燈片。圖片。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引導學生朗誦英國著名作家雪萊的詩《西風頌》:
請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
讓它像枯葉一樣促成新的生命!
哦,請聽從這一篇符咒似的詩歌,
就把我的話語,像是灰燼和火星
從還未熄滅的爐火向人間播散!
讓預言的喇叭通過我的嘴唇
把昏睡的大地喚醒吧!西風呵,
如果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師:1819年一個秋日的午后,詩人雪萊在意大利佛羅倫薩近郊的樹林里漫步。突然狂風大作,烏云翻滾。到了傍晚,暴風雨夾帶著冰雹雷電傾盆而下,蕩滌著大地,震撼著人間。大自然威武雄壯的交響樂,觸發(fā)了詩人的靈感,他奮筆疾書,譜寫了不朽的抒情短詩《西風頌》。那么,這首詩風格上有什么特點?
生:詩人實質上是通過歌唱西風來歌唱革命,表現(xiàn)了浪漫主義文學的特征。
師:說得很好。“如果冬天已經來臨,春天還會遠嗎?”結尾這句膾炙人口的詩句,寓意深遠,余味無窮,一百多年來成了人們廣泛傳誦的名言警句。那么“冬天”和“春天”分別有什么含義?
生:“冬天”象征著反動勢力,寓意革命道路的艱難與曲折;“春天”象征著新的生命的誕生,意味著革命即將取得勝利。
師:雪萊是一個熱情的浪漫主義詩人,同時又是一個勇敢的革命戰(zhàn)士。作者在詩句中表達了獻身革命的強烈愿望。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浪漫主義文學”。
一、浪漫主義文學:
1、背景:(啟蒙思想幻滅、大革命后法國社會的動蕩、人們對現(xiàn)實的不滿)
1789年爆發(fā)了震撼歐洲的法國大革命。這次革命推翻了統(tǒng)治法國一千多年封建專制制度,開辟了歐洲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新時期,對19世紀的文學進程也產生了巨大影響。法國大革命勝利后確立的資本主義社會秩序,不像啟蒙思想家描繪的那樣美妙,資產階級的“自由、平等、博愛”口號也沒有實現(xiàn),因而引起人們的失望和強烈不滿,于是反映人們對現(xiàn)實不滿、進而追求新的理想的浪漫主義潮流應運而生。
含義:什么是浪漫主義文學?它是歐洲資產階級革命高潮年代的產物,宣揚人的情感至上,追求個性張揚。在政治上反對封建專制,在藝術上與古典主義相對立,屬于資本主義上升時期的一種意識形態(tài)。歐洲的浪漫主義思潮,是在人們對啟蒙運動“理性王國”的失望,對資產階級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愛”口號的幻滅和對資本主義社會秩序不滿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
2、特點:
①反對崇尚理性,強調歌頌人的本能感情。
②反對古典主義文學形式主義的束縛,在創(chuàng)作中采用夸張手法,富于幻想和傳奇色彩。
③起源于18世紀末19世紀初,到19世紀30年代發(fā)展到頂峰。
3、作者和作品:
作者 國家 作品 主要內容
雨果 法國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羅德先愛后恨,迫害吉卜賽女郎愛斯梅拉爾達。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鐘人卡西莫多為救女郎舍身。小說揭露了宗教的虛偽,宣告禁欲主義的破產,歌頌了人世間的美、善和光明,鞭撻了丑、惡和黑暗。
雪萊 英國 《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 以希臘羅馬神話為題材,描繪了為人類“盜火”的英雄普羅米修斯堅強不屈、最后依靠自然的力量獲得解放的故事,寄托了詩人對一個充滿愛的光輝的理想社會的向往,表現(xiàn)了詩人的空想社會主義思想。
海涅 德意志 《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 描寫了當時德國的現(xiàn)實,涉及社會各個層面,同時作者又不時地在現(xiàn)實與幻想的夢境間跳躍,幻想與現(xiàn)實如水乳交融,折射出作者對美好理想的熱望和追求。
【作者簡介】
雨果:維克多o雨果(l802.2.26~1885.5.22)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運動領袖,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 出生于法國東部緊挨瑞士的杜省貝桑松,父親是拿破侖手下的一位將軍,兒時的雨果隨父在西班牙駐軍,10歲回巴黎上學,中學畢業(yè)入法學院學習,但他的興趣在于寫作,15歲時在法蘭西學院的詩歌競賽會得獎,17歲在“百花詩賽”得第一名,20歲出版詩集《頌詩集》,因歌頌波旁王朝復辟,獲路易十八賞賜。1841年雨果被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1845年任上院議員。
他于30歲時邂逅26歲的女演員朱麗葉o德魯埃,并墮入愛河,以后不管他們在一起或分開,雨果每天都要給她寫一封情書,直到她75歲去世,將近50年來從未間斷,寫了將近兩萬封信。1885年,雨果逝世。200萬巴黎人民上街,參與偉大詩人雨果盛況空前的國葬。后被安葬在聚集法國名人紀念牌的“先賢祠”。雨果的創(chuàng)作歷程超過60年,作品包括26卷詩歌、20卷小說、12卷劇本、21卷哲理論著,合計79卷之多。其代表作是:長篇小說《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海上勞工》《笑面人》《九三年》,詩集《光與影》等。短篇小說:《“諾曼底”號遇難記》
雪萊:(1792年~1822年),8歲時開始嘗試寫作詩歌,12歲那年進入伊頓公學,18歲時進入牛津大學。1811年3月,由于散發(fā)《無神論的必然》,入學不足一年的雪萊被牛津大學開除。雪萊的父親是一位墨守成規(guī)的鄉(xiāng)紳,他要求雪萊公開聲明自己與《無神論的必然》毫無關系,而雪萊拒絕了,他因此被逐出家門。1811年,雪萊與十六歲的少女赫利埃特o委斯特布洛克(妹妹的同學)僅見了幾次面,然后帶著這一身世可憐且戀慕他的少女踏上私奔的道路。
他們在愛丁堡結婚,婚后住在約克。1816年五月,攜瑪麗再度同游歐洲,在日內瓦湖畔與拜倫交往密切,這兩位同代偉大詩人的友誼一直保持到雪萊逝世。1822年7月8日,雪萊乘坐自己建造的小船“唐璜”號從萊杭度海返回勒瑞奇途中遇風暴,舟覆,雪萊以及同船的兩人無一幸免。按托斯卡納當?shù)胤梢?guī)定,任何海上漂來的物體都必須付之一炬,雪萊的遺體由他生前的好友拜倫及特列勞尼以希臘式的儀式來安排火化,他們將乳香抹在尸體上,在火中灑鹽。次年1月,雪萊的骨灰被帶回羅馬,葬于一處他生前認為最理想的安息場所。
海涅:(1797-1856)童年和少年時期經歷了拿破侖戰(zhàn)爭。1819至1823年,海涅先后在波恩大學和柏林大學學習法律和哲學,1820年又來到哥廷根大學,1825年獲得法學博士學位。1821至1830年期間,海涅曾到德國各地和波蘭、英國、意大利旅行。1822年出版第一部“詩集”,次年又出版“悲劇—抒情插曲”。
1827年他把早期抒情詩匯集在一起出版,題名“歌集”,引起轟動,奠定了他在文壇上的地位。在世界詩壇上,海涅的成就和影響足以與英國的拜倫、雪萊,俄國的普希金,匈牙利的裴多菲等大家媲美。他的多半以愛情為題材的抒情詩,由舒曼、舒伯特、門德爾松、柴可夫斯基等各國大作曲家譜寫成歌曲,多達三千首以上,其數(shù)量甚至超過了被他和拜倫尊為“詩壇君王”的歌德,堪稱世界第一。
二、現(xiàn)實主義文學:
1、背景:19世紀30年代后,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矛盾日趨尖銳,揭露批判社會黑暗的現(xiàn)實主義文學逐漸發(fā)展為文學的主流。
含義:繼浪漫主義文學之后,于十九世紀三十年代出現(xiàn)在歐美并開始占主導地位的資產階級文藝思潮,現(xiàn)實主義以具體反映現(xiàn)實生活、暴露社會黑暗為特征。因此,它又被稱為“批判現(xiàn)實主義”。
2、特點:
(1)關注社會問題,典型地再現(xiàn)社會風貌,深入剖析社會生活本質,揭露和批判社會的罪惡。
(注意關鍵詞:關注……,再現(xiàn)……,剖析……,揭露和批判……)
(2)以長篇小說作為主要形式,使長篇小說的創(chuàng)作空前繁榮。
3、作家與代表作:
【作者簡介】
巴爾扎克:(1799.5.20-1850)19世紀法國偉大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歐洲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20歲開始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1829年出版的長篇小說《最后一個舒昂黨人》,初步奠定了在文學界的地位。1831年發(fā)表的長篇小說《驢皮記》為他贏得聲譽,成為法國最負盛名的作家之一。
他早有把自己的作品聯(lián)系成一個有機整體的設想。1841年他在但丁《神曲》的啟示下,正式把自己作品的總名定為《人間喜劇》并在《“人間喜劇”前言》中宣稱要做社會歷史的“書記”。他創(chuàng)作的《人間喜劇》被稱為法國社會的“百科全書”,共91部小說,寫了兩千四百多個人物,展示了19世紀上半葉法國社會生活的畫卷。
巴爾扎克有個創(chuàng)作時間表:從半夜到第二天中午工作,也就是說在椅子上坐十二個小時,專心修改稿件和寫作。然后,從中午到下午四點閱讀各種報刊雜志,五點用餐,五點半才上床睡覺,到半夜又起床繼續(xù)工作.法國一位傳記作家介紹時說:“每三天巴爾扎克的墨水瓶就得重新裝滿一次,并且得用掉十個筆頭。”巴爾扎克的時間表啟示我們:要想在有限的生命中在寫作上取得一定成就,沒有堅韌不拔的意志和爭分奪秒的拼搏精神是難以做到的。
狄更斯:(1812~1870),11歲時在一家皮鞋油作坊當童工。從16歲開始,先后做過律師的抄寫員、事務所的信差、法院的速記員。1832年他又當了報社的采訪記者。1836年到1837年,狄更斯分期發(fā)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說《匹克威克外傳》。1846年,他創(chuàng)辦進步報刊《每日新聞》,并擔任主編。
狄更斯一生不知疲倦地寫作嚴重損害了他的健康,1870年年6月9日,這位英國文壇上的“天之驕子” 在趕寫他的最后一部小說《愛德溫o德魯?shù)轮i》時,患腦溢血去世。
狄更斯在死前的遺囑中寫道:“……我絕對要求把我的喪事辦得樸素、簡潔。不要張揚。不要在報上發(fā)訃告……用普通的字型在墓碑上刻上我的名字就行了,而不用加什么,‘先生’、‘閣下’之類的字眼。懇請我的朋友們不要為我建造紀念碑、撰寫悼念文章。我的書會讓人們記得我的--對我來說,這就足夠了……”主要的作品有《董貝父子》、《大衛(wèi)科波菲爾》、《荒涼山莊》、《艱難時世》、《小杜麗》、《雙城記》和《遠大前程》等。
普希金:(1799~1837),俄國偉大的詩人、小說家,19世紀俄國浪漫主義文學主要代表,同時也是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現(xiàn)代標準俄語的創(chuàng)始人,被譽為“俄國文學之父”、“俄國詩歌的太陽”,還被高爾基譽為“一切開端的開端 ”。 童年時代,他由法國家庭教師管教,接受了貴族教育,8歲時已可以用法語寫詩。1811年,普希金進入貴族子弟學?;蚀鍖W校學習,年僅12歲就開始了其文學創(chuàng)作生涯。
普希金一生創(chuàng)作了12部敘事長詩,其中最主要的是《魯斯蘭和柳德米拉》、《高加索的俘虜》(1822)、《青銅騎士》(1833)等。普希金劇作不多,最重要的是歷史劇《鮑里斯o戈都諾夫》(1825)。此外,他還創(chuàng)作了詩體小說《葉甫蓋尼o奧涅金》(1831)、散文體小說《別爾金小說集》(1831)及關于普加喬夫白山起義的長篇小說《上尉的女兒》(1836)。
普希金的創(chuàng)作和活動令沙皇政府頗感頭痛,他們用陰謀手段挑撥法國籍憲兵隊長丹特斯褻瀆普希金的妻子納塔利婭o尼古拉耶芙娜o岡察洛娃,結果導致了1837年普希金和丹特斯的決斗。決斗中普希金身負重傷,1837年2月8日不治身亡,年僅37歲。
列夫o托爾斯泰:(1828-1910), 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最偉大的文學家,是世界文學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托爾斯泰一歲半喪母,9歲喪父。1841年他的監(jiān)護人姑母阿o伊o奧斯堅—薩肯去世后,改由住在喀山的姑母彼o伊o尤什科娃監(jiān)護。自幼接受典型的貴族家庭教育。
1847年4月退學,回到亞斯納亞o波利亞納,他的漫長的一生絕大部分時間在這里度過。1851年4月底隨同服軍役的長兄尼古拉赴高加索,以志愿兵身份參加襲擊山民的戰(zhàn)役,后作為“四等炮兵下士”在高加索部隊中服役兩年半。托爾斯泰晚年力求過簡樸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從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個小站,享年82歲,一代文學巨匠走完其人生旅程。
他寫了自傳體小說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他創(chuàng)作了“世界文學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稱頌為具有“最清醒的現(xiàn)實主義”的“天才藝術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o卡列尼娜》、《復活》等,也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童話。
安徒生:(1805—1875),丹麥童話大師,作家。出生在貧民區(qū),安徒生從小就為貧困所折磨,先后在幾家店鋪里做學徒,沒有受過正規(guī)教育。少年時代即對舞臺發(fā)生興趣,幻想當一名歌唱家、演員或劇作家。1819年在哥本哈根皇家劇院當了一名小配角。后因嗓子失潤被解雇,從此開始學習寫作。1822年得到劇院導演約納斯o科林的資助,就讀于斯萊厄爾瑟的一所文法學校。
這一年他寫了《青年的嘗試》一書,以威廉o克里斯蒂安o瓦爾特的筆名發(fā)表。這個筆名包括了威廉o莎士比亞、安徒生自己和司各特的名字。1827年發(fā)表第一首詩《垂死的小孩》,1829年,他進入哥本哈根大學學習。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1828和1829年從霍爾門運河至阿邁厄島東角步行記》于1829年問世。1833年去意大利,創(chuàng)作了一部詩劇《埃格內特和美人魚》和一部以意大利為背景的長篇小說《即興詩人》(1835)。小說出版后不久,就被翻譯成德文和英文,標志著作者開始享有國際聲譽。
1843年,安徒生認識了瑞典女歌唱家燕妮o林德。真摯的情誼成了他創(chuàng)作中的鼓舞力量。但他在個人生活上不是稱心如意的。他沒有結過婚。他晚年最親密的朋友是亨里克和梅爾徹。1875年8月4日,安徒生在哥本哈根梅爾徹的宅邸去世。這位童話大師一生堅持不懈地進行創(chuàng)作,把他的天才和生命獻給“未來的一代”,直到去世前三年,共寫了168篇童話和故事。他的作品被譯成80多種語言。
易卜生:1828年3月出生于挪威南部小城斯基恩,78歲時在奧斯陸逝世。后來家道中落,16歲時當了藥店學徒。他1848年開始寫作詩歌和劇本,第一個劇本是三幕詩劇《凱替萊恩》;1851年開始職業(yè)戲劇家的生涯。1864年,易卜生離開祖國,在意大利、德國、法國等國僑居20余年。他一生共寫過26個劇本和許多詩篇。易卜生創(chuàng)作了一批關注社會、關注民生的社會問題劇,這是易卜生創(chuàng)作中最有光彩的亮點,重要劇作有《青年同盟》、《社會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敵》等。他的劇作對現(xiàn)代戲劇發(fā)展具有深刻而廣泛的影響,故而被稱譽為“現(xiàn)代戲劇之父”。
馬克o吐溫:(1835—1910)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馬克o吐溫是筆名,他原名是塞繆爾o朗荷恩o克列門斯,生于密蘇里州的佛羅里達。父親是一名鄉(xiāng)村律師,家中生活拮據(jù)。12歲時父親去世,他開始自謀生計,先后當過報童、印刷所學徒、排字工、水手和舵手,所以他的創(chuàng)作具有堅實的生活基礎。26歲時,他當上了記者,并采用馬克o吐溫這個筆名發(fā)表作品。
他的創(chuàng)作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早期作品表現(xiàn)了對美國民主所存的幻想,以短篇為主,幽默與諷刺結合,批判不足,作品有《競選州長》、《高爾斯的朋友再度出洋》等;中期以長篇小說為主,諷刺性加強,重要作品有《鍍金時代》、《湯姆o索亞歷險記》、《哈克貝利o費恩歷險記》、《王子與貧兒》等;后期作品則由幽默諷刺轉到憤怒的揭發(fā)、譴責、甚至有悲觀的情緒,主要作品有《游記》、《給范斯頓將軍辯護》等。
小結:浪漫主義文學和現(xiàn)實主義文學都發(fā)生在19世紀,當時,正是工業(yè)革命完成,資本主義迅速發(fā)展過程中,社會發(fā)展日新月異,人們的思想也在不斷變化之中。19世紀的文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概括。
第一,浪漫主義作家在政治上反對封建制度,批判現(xiàn)實的黑暗,矛頭指向封建貴族,反對新生的資本主義社會中殘存的封建殘余,同時也展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殘酷現(xiàn)實。
第二,現(xiàn)實主義作家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本質,對資本主義社會及其法律、道德提出了強烈的控訴,同時,深切同情飽受辛酸苦難的勞動人民。
第三,以上所介紹的所有著名作家,他們都熱愛祖國,熱愛人類,都有強烈的正義感,都在用自己的筆去歌頌人類美好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批判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和骯臟、邪惡的東西。他們的高尚品德激勵21世紀的青年學生,為祖國、為人民貢獻自己的力量。
三、20世紀的世界文學:
1、20世紀的西方文學:
(1)現(xiàn)實主義文學(20世紀早期)
【作家簡介】
蕭伯納:(1856——1950),愛爾蘭劇作家,評論家。中學畢業(yè)后在地產公司當小職員。1876~1898年在倫敦從事新聞工作。他的文學始于小說創(chuàng)作,第一部劇作,是揭露和批判資產階級如何靠經營貧民窟房產重利盤剝的《鰥夫的房產》。2年后寫出的《華倫夫人的職業(yè)》則是對資本主義另一條生財之道的鞭撻和剖析。
但突出的成績就是戲劇,一生64個創(chuàng)作春秋(1885~1949)共寫了50多個劇本、5部小說和許多其他著作,堪稱是一位高產作家。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作有:《凱撒和克里奧帕特拉》、《人與超人》、《巴巴拉少?!?、《傷心之家》、《圣女貞德》和《蘋果車》等。?!妒ヅ懙隆窞樗A得1925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金。
當1925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降臨在他的頭上的時候,他非常幽默地說了一句話:“干嘛要在一個老頭子的脖子上系上一只金鈴?”在這里值得寫上一筆的是,肖對于那張金額為6,500英鎊的諾貝爾文學獎支票和獎狀的處理。當肖接到瑞典文學院以“由于他那些充滿理想主義及人情味的作品——它們那種激勵性的幽默常常蘊含著一種高度的詩意美”的評價而獲得1925年度大獎的通知時,肖表示出一種冷漠的態(tài)度。
結果,肖最終領了那張獎狀,并把它掛在別墅墻上一個不顯眼的角落里,但他沒有接受那筆錢——他將這6,500英鎊的獎金用來建立了一個英瑞文化基金會,以獎掖和扶持后起的作家們。肖此舉,獲得了眾多文壇有識之士的齊聲喝采。
1950年11月2日,蕭伯納在圣勞倫斯的鄉(xiāng)間別墅因病去世,享年94歲。他的墓志銘雖然只有一句話,但卻體現(xiàn)了蕭伯納幽默的風格:“我早就知道無論我活多久,這種事情遲早總會發(fā)生的。”
羅曼o羅蘭:(1866-1944),法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音樂評論家。生于法國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鎮(zhèn)克拉姆西。15歲時,隨父母遷居巴黎。1899年畢業(yè)于法國巴黎高等師范學校,通過會考取得了中學教師終身職位的資格。其后入羅馬法國考古學校當研究生。歸國后在巴黎高等師范學校和巴黎大學講授藝術史,并從事文藝創(chuàng)作。20世紀初,為讓世人“呼吸英雄的氣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樹碑立傳,連續(xù)寫了幾部名人傳記:《貝多芬傳》(1903)、《米開朗基羅傳》(1906)和《托爾斯泰傳》(1911)(共稱《名人傳》)等。
同時發(fā)表了他的長篇小說杰作《約翰o克利斯朵夫》,這是他的代表作,被高爾基稱為“長篇敘事詩”。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說。該小說于1913年獲法蘭西學院文學獎金。1915年,為了表彰“他的文學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繪各種不同類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對真理的熱愛”,羅蘭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30年代,羅曼o羅蘭積極投身進步的政治活動,他任國際反法西斯委員會主席,聲援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爭,并出席巴黎保衛(wèi)和平大會,對人類進步事業(yè)做出了一定的貢獻。1944年12月30日,曾為祖國和世界的美好未來而不斷探索和奮斗的文學家和社會活動家羅曼o羅蘭與世長辭。
(2)現(xiàn)代主義文學:
1)產生背景:資本主義壟斷時代的產物。
①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工業(yè)化文明程度提高;
②兩次世界大戰(zhàn)威脅人類的尊嚴和生存權力;
③戰(zhàn)后頻繁的經濟危機、冷戰(zhàn),使西方各國的社會問題層出不窮。
概念:所謂現(xiàn)代主義,實際上指思想和藝術方面與傳統(tǒng)文藝迥然不同的許多思潮和流派的總稱。20世紀20~30年代是現(xiàn)代主義流派的繁盛時期,當時主要有后期象征主義等。后來,又出現(xiàn)了荒誕派、美國的黑色幽默派和拉丁美洲的魔幻現(xiàn)實主義等。
2)主要特征:
①強調集中表現(xiàn)自我;(主觀地表達世界的看法和通過想象表現(xiàn)心理的真實。)
②手法怪誕,故事的開頭和結尾沒有明顯的理由;
③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關系不明,語言風格悖離傳統(tǒng)。
3)文學家及代表作:
【作家簡介】
海明威:(l899~1961)美國小說家。1954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新聞體”小說的創(chuàng)始人。
一家六個孩子,他是第二個。他母親讓他練習拉大提琴;他父親教他釣魚和射擊。童年似乎沒有創(chuàng)傷。中學是一九一七屆的,他是一個熱情的、好競爭的標準美國男孩;學習成績好,體育運動全面發(fā)展(游泳、足球、射擊,還偷偷地到當?shù)伢w育館去學拳擊),參加辯論團,學校樂隊里拉大提琴,編輯學校報紙《吊架》,還給文學雜志《書板》投稿。1917年進堪薩斯市的《星報》當見習記者。
1918年入伍參軍參加“一戰(zhàn)”,開始在意大利當紅十字會車隊的司機,有一次在前線為意大利士兵分發(fā)巧克力時,遭到奧地利炮擊,海明威腿上身上中了兩百多片碎彈片,左膝蓋被機槍打碎,被迫手術換了一個白金膝蓋。他在米蘭的醫(yī)院里住了三個月,動了十幾次手術,大多數(shù)彈片都取了出來,還有少數(shù)彈片至死都保留在他的身上。他受傷的時候,離他十九歲生日還差兩個星期。也就是這次彈傷折磨他后半生,1961年春天,他進行了二十五次電療來減輕抑憂癥。他在梅約療養(yǎng)院住了一個月,剛剛回到克特欠不久,在1961年7月2日早晨,他把一支銀子鑲嵌的獵槍的槍口放在嘴角,兩個板機一齊扣動,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海明威作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小說《太陽照樣升起》對“迷惘的一代”的反映。反戰(zhàn)小說《永別了,武器》。30年代的政治積極性。創(chuàng)作中的西班牙題材。小說《喪鐘為誰而鳴》的思想內容。中篇小說《老人與海》的思想意義。小說中的“硬漢子”精神。小說的象征手法。海明威的晚年。他的創(chuàng)作風格可用冰山原理概括。在海明威生前,他曾獲得以下獎項: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獲得銀制勇敢勛章(medaglia d'argento);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當非官方的軍事通訊記者而在1947年獲得銅星勛章(Bronze Star Medal);1953年憑《老人與?!帆@得普立茲獎;1953年憑《老人與?!芳耙簧奈膶W成就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貝克特:(1906年——1989年),愛爾蘭著名作家、評論家和劇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1969年)。他兼用法語和英語寫作,他之所以成名或許主要在于劇本,特別是《等待戈多》(1952年)。就讀于三一學院,師從拉德莫斯-布朗攻讀現(xiàn)代語言。1928年至1930年,貝克特任巴黎高等師范學校的語言講師。
貝克特的文學生涯始于兩部非小說作品和幾首詩歌,而最終則以小說和戲劇創(chuàng)作著稱。1928年至1930年在巴黎逗留期間,貝克特為喬伊斯尚未定名的作品《為芬尼根守靈》的系列評論撰寫了一篇論文。文章標題相當古怪:《但丁…布魯諾o維柯 喬伊斯》(其中的圓點代表作家之間間隔的世紀數(shù))。
貝克特于1946年開始創(chuàng)作第一部法語小說《梅西埃與卡米?!?1970年),翌年開始創(chuàng)作第一部戲劇《埃留提里烏斯信徒》。在隨后十年當中,他出版了三部曲巨著《馬洛伊》、《馬洛納正在死去》和《無名的人》,他的劇本《等待戈多》和《結局》(1956年)也得到出版、翻譯和公演,而且他還自己動手把這些作品譯成了英語。這些作品奠定了他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基礎。
【合作探究】現(xiàn)代主義文學與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區(qū)別:
2、20世紀蘇聯(lián)社會主義文學:
(1)特征:
①遵循列寧提出的文學黨性原則,為無產階級革命事業(yè)服務;
②接受共產黨領導,負有崇高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
③以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作為基本創(chuàng)作方法,同時吸收其他藝術流派有生命力的表現(xiàn)手法;
④具有多樣化的民族形式和統(tǒng)一的社會主義內容。
(2)代表:
【作家簡介】
高爾基:(1868~1936)前蘇聯(lián)無產階級作家,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他出身貧苦,幼年喪父,11歲即為生計在社會上奔波,當裝卸工、面包房工人,貧民窟和碼頭成了他的“社會”大學的課堂。1892年發(fā)表處女作《馬卡爾o楚德拉》,登上文壇。1901年他創(chuàng)作了著名的散文詩《海燕之歌》。1905年革命前夕,創(chuàng)作轉向了戲劇,先后寫出了《小市民》、《底層》、《避暑客》、《太陽的孩子們》和(野蠻人》等劇本。
1906年高爾基寫成長篇小說《母親》和劇本《敵人》兩部最重要的作品——標志著其創(chuàng)作達到了新的高峰。1913年高爾基創(chuàng)作了自傳體三部曲的第一部《童年》。1916年,發(fā)表自傳體三部曲的第二部《在人間》;1922年發(fā)表第三部《我的大學》。1936年6月18日,高爾基被巧妙地謀殺在醫(yī)院里,并安排給高爾基治療的3名醫(yī)生背上黑鍋做了替罪羊。
奧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蘇聯(lián)作家。出生在烏克蘭維里亞村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他排行第五,11歲便開始當童工。1919年加入共青團,隨即參加國內戰(zhàn)爭。由于他長期參加艱苦斗爭,健康受到嚴重損害,到1927年,健康情況急劇惡化,但他毫不屈服,以驚人的毅力同病魔作斗爭。1929年,他全身癱瘓,雙目失明。1930年,他用自己的戰(zhàn)斗經歷作素材,以頑強的意志開始創(chuàng)作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他摸索著在紙上一筆一畫地寫著,等到妻子下班回到家,他已寫了好幾頁,于是他讓妻子把他寫的重抄一遍。
由于他每天只能躺著、摸著寫,有時寫得一行重復一行,要辨認出他寫的東西就十分困難,因而抄寫速度非常慢。為了加快速度,他將硬紙板割成帶有一條條漏孔格子的夾子,寫的時候,將稿紙放進夾子里,就能順著格子寫出整齊、清晰的字句來了。這樣寫一段時間后,奧斯特洛夫斯基病得連手也不能握筆寫字了,他只好每天等妻子下班后,由他口述,妻子筆錄。這樣,經過他多年的堅忍不拔的努力,《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終于完成了。1935年底,蘇聯(lián)政府授予他列寧勛章,以表彰他在文學方面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和卓越的貢獻。1936年12月22日,由于重病復發(fā),奧斯特洛夫斯基在莫斯科逝世。
3、20世紀亞非拉美文學:
(1)特點:作品反映了反帝反殖和愛國主義精神。
(2)代表人物及作品:
課后小結
從18世紀末以來,西方文學流派出現(xiàn)了浪漫主義文學、現(xiàn)實主義文學和現(xiàn)代主義文學三種。注意掌握每一流派的特點、著名作家及代表作。同時,也要注意俄國的普希金也屬于浪漫主義代表,而哥倫比亞的馬爾克斯則屬于魔幻現(xiàn)實主義杰出代表。另外,從教材中提到的作家中,分清哪些是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咎崾荆褐Z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有印度的泰戈爾(1913年)、法國的羅曼·羅蘭(1915年)、愛爾蘭的蕭伯納(1925年)、美國的海明威(1954年)、愛爾蘭的貝克特(1969年)、哥倫比亞的馬爾克斯(1982年)、尼日利亞的索卡因(1986年)等?!?BR> 課后習題
⊙【學思之窗】
這段名言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它對你有什么啟發(fā)?
答案提示:這段名言反映了蘇聯(lián)文學的一個顯著特點,充滿了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它表現(xiàn)了作者要為建立人類社會美好未來奮斗的人生態(tài)度。這段名言曾經激勵了千千萬萬的年輕人,它告訴我們人應該有遠大的抱負,不能只考慮個人的利益,要樹立為社會服務的思想,才會不虛此生。教師指導學生思考這道題時,一方面幫助他們比較西方現(xiàn)代主義文學與蘇聯(lián)文學的不同,更重要是以此進行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教育,鼓勵學生討論交流,各抒己見。
⊙本課測評
19世紀以來,世界文學領域的主要流派有哪些?它們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請各舉一位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答案提示:流派:浪漫主義文學、現(xiàn)實主義文學和現(xiàn)代主義文學。浪漫主義文學深入發(fā)掘人的感情世界,通過瑰麗的想象和夸張的手法塑造特點鮮明的人物形象,創(chuàng)作風格上,以想象力豐富的構思和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為主要特征?,F(xiàn)實主義文學的主要特征是揭露社會現(xiàn)實。現(xiàn)代主義文學的主要特點是反傳統(tǒng),強調集中表現(xiàn)自我,表現(xiàn)精神危機。
作家及其作品:雨果《巴黎圣母院》、巴爾扎克《人間喜劇》和貝克特《等待戈多》。
⊙學習延伸
閱讀材料,結合你所了解的歷史事實,分析浪漫主義文學、現(xiàn)實主義文學、現(xiàn)代主義文學和蘇聯(lián)文學反映了什么樣的歷史背景和社會生活。
答案提示:19世紀30年代前后,隨著法國大革命的失敗和拿破侖帝國的覆滅,人們開始不再盲目相信理想,開始追求人類的內心感情,于是,所謂的浪漫主義流派在文學領域盛行。19世紀中葉以后,隨著工業(yè)革命的完成,資本主義迅速發(fā)展,但社會矛盾也日益尖銳,在此期間,很多有作為有社會責任感的知識分子紛紛批判和揭露社會丑陋現(xiàn)象,在文學領域,以批判社會現(xiàn)實為宗旨的現(xiàn)實主義流行。
20世紀以后,社會物質生活日益豐富,但是,社會也更加動蕩,兩次世界大戰(zhàn)和經濟大危機使世界更加不安,在西方世界,人們心靈越來越空虛和迷惘,反對傳統(tǒng)為特征的現(xiàn)代主義流派開始出現(xiàn)于文學領域。在蘇聯(lián),一個新生的社會主義制度誕生,人們對一切都充滿了希望,朝氣蓬勃,于是,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成為這一期間蘇聯(lián)文學的主要特點。
板書
文學的繁榮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高中歷史教案 | 高二歷史教案 | 高二歷史教學計劃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高中歷史教案 | 高二歷史教案 | 高二歷史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