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法估算》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加、減法估算,并說明估算的思路。
過程與方法:探究加減法估算的方法,初步形成估算的技能。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培養(yǎng)數(shù)感,體會算法多樣化的思想。
教學重難點
學生能結合具體情景進行加、減法估算,并說明估算的思路。
探究加減法估算的方法,初步形成估算的技能。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景,引入新課
出示情境圖,媽媽的錢帶夠了嗎?需要精確計算嗎?
在日常生活中,其實有很多問題是不需要準確數(shù)據(jù)的,只需要估計結果就可以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加、減法的估算。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課
(1)說明什么是估算。
在實際生產(chǎn)和生活中,有事我們在計算時,計算結果不必要十分精準,如一些不是整十數(shù)但和接近整十數(shù)的數(shù)在計算時可以把它看成整十數(shù)進行估算(如把52看成50),算出大約的數(shù),計算結果雖然不十分精確,但同樣也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并且使據(jù)算過程更加簡單,便于口算。按照這種方法算就叫做估算。
(2)教學例4
① 分組討論估算方法。
讓學生分組討論可以怎樣估算,各自探討出自己的方法進行估算。
②匯報交流
(把買熱水瓶用28元看成30元,把買燒水壺用43元看成40元。買熱水瓶后還剩70元,買燒水壺后還剩30元,而買水杯只有24元,所以買水杯就夠了)
③組織討論,還可以怎樣估算?
讓小組相互交流。
④檢驗。
讓學生利用所學的筆算知識,精確計算一下買這三樣東西一共要花多少錢?還剩多少錢?來檢驗一下自己的估算結果是否合理。
28+43+24=95(元)
⑤反饋練習
做一做 指名學生估算,并說一說估算過程。
三、積累運用
(1)練習六1、2、3
(2)集體討論“生活中的數(shù)學”的問題。
四、總結提升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nèi)容?你有什么收獲?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計劃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計劃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加、減法估算,并說明估算的思路。
過程與方法:探究加減法估算的方法,初步形成估算的技能。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培養(yǎng)數(shù)感,體會算法多樣化的思想。
教學重難點
學生能結合具體情景進行加、減法估算,并說明估算的思路。
探究加減法估算的方法,初步形成估算的技能。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景,引入新課
出示情境圖,媽媽的錢帶夠了嗎?需要精確計算嗎?
在日常生活中,其實有很多問題是不需要準確數(shù)據(jù)的,只需要估計結果就可以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加、減法的估算。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課
(1)說明什么是估算。
在實際生產(chǎn)和生活中,有事我們在計算時,計算結果不必要十分精準,如一些不是整十數(shù)但和接近整十數(shù)的數(shù)在計算時可以把它看成整十數(shù)進行估算(如把52看成50),算出大約的數(shù),計算結果雖然不十分精確,但同樣也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并且使據(jù)算過程更加簡單,便于口算。按照這種方法算就叫做估算。
(2)教學例4
① 分組討論估算方法。
讓學生分組討論可以怎樣估算,各自探討出自己的方法進行估算。
②匯報交流
(把買熱水瓶用28元看成30元,把買燒水壺用43元看成40元。買熱水瓶后還剩70元,買燒水壺后還剩30元,而買水杯只有24元,所以買水杯就夠了)
③組織討論,還可以怎樣估算?
讓小組相互交流。
④檢驗。
讓學生利用所學的筆算知識,精確計算一下買這三樣東西一共要花多少錢?還剩多少錢?來檢驗一下自己的估算結果是否合理。
28+43+24=95(元)
⑤反饋練習
做一做 指名學生估算,并說一說估算過程。
三、積累運用
(1)練習六1、2、3
(2)集體討論“生活中的數(shù)學”的問題。
四、總結提升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nèi)容?你有什么收獲?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計劃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