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音樂上冊第三單元《西洋樂話》教案

字號:


    以下是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級音樂上冊第三單元《西洋樂話》教案內(nèi)容,歡迎大家瀏覽閱讀。更多相關(guān)信息請關(guān)注出國留學網(wǎng)教案欄目。
    人教版九年級音樂上冊第三單元《西洋樂話》教案
    單元分析
    單元課題名稱
    西洋樂話
    單元教學內(nèi)容
    1.欣賞:《G弦上的詠嘆調(diào)》《哈利路亞》《第九十四(驚愕)交響曲(第二樂章)》《G大調(diào)弦樂小夜曲(第一樂章)》《歡快的農(nóng)民集會》《音樂瞬間》《進行曲》《斯拉夫舞曲》《透過林間樹葉的鐘聲》《俄羅斯舞曲》。
    2.唱歌:《搖籃曲》。
    單元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歐洲巴洛克音樂、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印象派、現(xiàn)代音樂的特征及其代表作曲家和主要作品。
    2.聽賞、學唱歐洲古典音樂,熟悉歐洲專業(yè)音樂的風格,培養(yǎng)審美情感。
    3.初步了解詠嘆調(diào)、小夜曲、音樂瞬間這三種體裁形式。
    單元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欣賞歐洲300年間(從18世紀到20世紀)的音樂,初步了解歐洲專業(yè)創(chuàng)作音樂發(fā)展的基本脈絡,了解歐洲巴洛克音樂、古典音樂、浪漫音樂、印象音樂的特征以及代表作曲家的生平及其主要作品。
    2.用自然圓潤的聲音,有表情地學唱、背唱《搖籃曲》。
    教學難點:
    1.聽辨音樂主題旋律。
    2.感受不同時期音樂風格的特點。
    3.解決《搖籃曲》中的音準、呼吸和咬字問題。
    單元主要教學方法
    聽唱法、講解法、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多媒體直觀教學法、比較法。
    第一節(jié)
    教學目標
    1. 了解歐洲巴洛克音樂、古典音樂的特征,及其代表作曲家和重要作品。
    2. 聽賞音樂,熟悉作品的主題,感受和弦色彩,培養(yǎng)音樂審美情感。
    教學重、難點
    1. 了解歐洲巴洛克音樂、古典音樂的特征及其代表作曲家和重要作品。
    2. 聽辨音樂主題旋律。
    教學過程
    1. 導入
    (1)播放《G弦上的詠嘆調(diào)》音樂片段,教師提問:請學生思考并回答,這段音樂是管弦樂隊中哪個樂器組樂器演奏的?
    (2)請學生邊看邊回答管弦樂隊的編制和構(gòu)成(復習)。
    (3)師:讓我們一起領(lǐng)略西洋音樂的發(fā)展歷程。
    2. 欣賞《G弦上的詠嘆調(diào)》
    (1)簡介作曲家和作品。
    此曲是德國作曲家“歐洲近代音樂之父”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創(chuàng)作的。因主旋律只在小提琴最粗的一根琴弦──G弦上演奏而得名的。(小提琴定弦為G、D、A、E)出示(圖片:小提琴結(jié)構(gòu)圖示)
    (2)簡介詠嘆調(diào)(Aria)即抒情調(diào)。
    詠嘆調(diào)是一種配有伴奏的一個聲部或幾個聲部的優(yōu)美旋律,長于抒情,便于演員表現(xiàn)高難度演唱技巧。也指富于歌唱性的器樂曲。
    (3)聆聽《G弦上的詠嘆調(diào)》音樂。
    請學生說出音樂情緒、描繪的情境和曲式結(jié)構(gòu)。(期盼、深幽、祈禱、抒情,強調(diào)曲子的起伏,為二部曲式結(jié)構(gòu)。第一部分開始由弱漸強的持續(xù)長音,和長音之后的高音下行是其特點。第二部分回旋音型之后的八度大跳是其特點。)
    3. 欣賞《哈利路亞》
    (1)聆聽《哈利路亞》音樂。
    請學生聽后說出音樂的感受和音樂風格特點。(提示:雄偉、莊嚴而恢宏的氣勢感人肺腑,顯示出音樂對神謳歌的巨大魅力。)
    (2)復聽《哈利路亞》音樂。
    請學生描述“哈利路亞”五段音樂發(fā)展的過程。
    (3)簡介作曲家亨德爾和作品。
    “哈利路亞”一詞的含義是“贊美上帝”。歌詞大意:上帝啊我贊美你,你全知全能,無所不在!表現(xiàn)了作者對神的虔誠感情,充滿戲劇性。
    (4)音樂小故事。
    同學們聽說過發(fā)生在1743年在倫敦首演時的故事嗎?當演唱《哈利路亞》時,音樂深深打動了所有的聽眾。在場的國王喬治二世受歌曲神圣情緒所感染,激動得突然起立,全場觀眾也隨之站起聽完全曲。從此,在歐洲的許多地方都保留著聽眾站立聽此曲的傳統(tǒng),以示對神的敬仰。
    (5)師生共同總結(jié)巴洛克作品的特點:節(jié)奏強烈、跳躍,復調(diào)和主調(diào)音樂結(jié)合,看重力度、速度的變化,富于情感變化。
    4. 欣賞《驚愕交響曲》 第二樂章
    (1)聆聽《驚愕交響曲》第二樂章主題,請同學閉眼靜聽音樂。一位同學到前面觀看學生聽音樂時的表情變化。同學:(一開始表情平和,后突然嚇一跳)。
    (2)教師簡介海頓及《驚愕交響曲》創(chuàng)作背景。
    驚愕和弦的運用和主題的出現(xiàn),表現(xiàn)出了奧地利作曲家海頓對附庸風雅的貴婦的譏諷。海頓被譽為“交響樂之父”。
    (3)熟悉“驚愕”主題,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視唱此主題,并用口風琴吹奏。
    (4)聆聽全曲(第九十四(驚愕)交響曲第二樂章)回答問題。
    ① 采用什么手法寫作?(變奏)
    ② 在整個樂章主題變奏了幾次?每次變奏有哪些特點?
    共變奏四次。
    主題:由第一、第二小提琴演奏。
    變奏一:主題在弦樂中音區(qū)演奏,第一小提琴在高音區(qū)旋律性裝飾。
    變奏二:調(diào)性由大調(diào)轉(zhuǎn)變?yōu)樾≌{(diào)。
    變奏三:節(jié)奏變化。
    變奏四:主題在高聲部,中低聲部以分解和弦伴奏,力度增強,氣氛熱烈。
    尾聲:主題再現(xiàn)。
    5. 欣賞《G大調(diào)弦樂小夜曲》
    (1)簡介作曲家莫扎特。此曲是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13首小夜曲中最著名的一首,共四樂章,本節(jié)課選聽第一樂章。
    (2)聆聽《G大調(diào)弦樂小夜曲》音頻,感受音樂,教師提問兩個主題的情緒?
    ① 主部主題:雄壯有力。
    ② 副部主題:柔美抒情、活潑歡快(老師補充運用顫音、跳音展示出青春的活力)。
    (3)熟悉主部主題前四小節(jié)。(學生哼唱)并感受和弦色彩。
    (4)師生討論什么是小夜曲(serenade),教師補充總結(jié)。
    小夜曲起源于歐洲中世紀,游吟騎士黃昏或晚間在情人的窗下所演唱的愛情歌曲體裁,19世紀開始,作曲家把某些愛情歌曲改名為小夜曲。主要流行于西班牙、意大利等歐洲國家。通常由男聲獨唱,用吉他或曼陀林伴奏。旋律優(yōu)揚、委婉、纏綿。作為器樂曲,是指18世紀末出現(xiàn)的一種由小型樂隊演奏的多樂章的重奏、合奏的管弦樂套曲。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其形式也有所發(fā)展。后來器樂獨奏的小夜曲,也和聲樂小夜曲同樣流行。同時,我們還應知道莫扎特的《G大調(diào)弦樂小夜曲》、德沃夏克的《d小調(diào)小夜曲》和柴科夫斯基的《憂郁小夜曲》被稱為“三大器樂小夜曲”。
    6. 《歡快的農(nóng)民集會》
    (1)聆聽《歡快的農(nóng)民集會》音頻,請同學聽后說出所聽到的音樂形象。
    學生回答:歡欣鼓舞的熱鬧場面。
    (2)再次聆聽《歡快的農(nóng)民集會》音頻,請對照譜例1、譜例2、譜例3,為各段音樂取一個名字。
    (3)簡介作曲家貝多芬。
    (4)師生共同總結(jié)古典音樂作品的特點:藝術(shù)手法講求洗練,追求理性地表達情感。
    7. 課堂小結(jié)
    通過本課學習,同學們初步感受了歐洲巴洛克音樂、古典音樂,從多層面了解了作曲家和其主要作品。熟悉了所學作品的主題旋律。為以后進一步學習音樂打下基礎(chǔ),希望同學課后多聽作曲家的其他作品,感受古典音樂帶給人類的美好。
    第二節(jié)
    教學目標
    1. 通過欣賞這三部作品,了解歐洲浪漫派音樂的風格特征、代表作曲家及其主要作品。
    2. 了解音樂體裁“音樂瞬間”及其創(chuàng)立者。
    3. 掌握“搖籃曲”這一音樂體裁,并學會用自然圓潤的聲音演唱、背唱勃拉姆斯《搖籃曲》。
    教學重、難點
    1. 感受歐洲浪漫派音樂的風格特征,初步了解代表作曲家及其主要作品。
    2. 初步了解音樂瞬間、搖籃曲這兩種音樂體裁形式。
    3. 用圓潤自然的聲音演唱《搖籃曲》。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 播放三段音樂片段(《音樂瞬間》《進行曲》和《斯拉夫舞曲》)。請同學判斷分別是音樂瞬間、進行曲和舞曲這三種體裁哪一種?(出示聽音樂辨別樂曲體裁)
    2. 教師補充講解音樂瞬間、進行曲和舞曲這三種音樂體裁。重點講解音樂瞬間這一體裁是由舒伯特所創(chuàng),同時強調(diào)曲名和體裁名相同。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答案。
    二、音樂欣賞
    1. 分別聆聽音樂:《音樂瞬間》 《進行曲》和《斯拉夫舞曲》,聆聽音樂后,教師引導同學討論并試著回答圖表中的問題:(表格填寫)
    (1)作者是誰?
    (2)什么體裁?
    (3)節(jié)拍?
    (4)旋律進行特點?
    (5)主奏樂器?
    (6)情緒特點?
    (7)曲式結(jié)構(gòu)?(教師說出《音樂瞬間》是自由曲式結(jié)構(gòu)。)
    (8)選自哪部作品?(教師直接給出答案。)
    2. 請同學說一說聽音樂后的感受:(溫暖、優(yōu)美、抒情、自由舒展。)
    3. 簡介作曲家生平。
    ① 舒伯特簡介
    ② 柴可夫斯基簡介
    ③ 德沃夏克簡介
    4.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jié)浪漫派音樂的風格特點。提倡一種綜合藝術(shù),提倡標題音樂,強調(diào)個人主觀感覺(更注重感情和形象)的表現(xiàn),作品常常帶有自傳的色彩。作品富于幻想性,描寫大自然的作品很多。在音樂形式上,突破了古典音樂均衡完整的形式結(jié)構(gòu)的限制,有更大的自由性。
    三、欣賞《搖籃曲》動畫
    1. 思考并回答問題:
    (1)搖籃曲這一體裁的特點是什么?是在什么情境下演唱的?
    安靜、溫馨、柔美。搖籃曲最初是母親對寶貝哼唱的眠歌,后發(fā)展成為一種音樂體裁。
    (2)哪些音樂要素起了重要作用?
    旋律優(yōu)美、力度較弱,速度中速,節(jié)奏舒展。
    總結(jié)補充:旋律優(yōu)美抒情,大多采用級進、小跳寫作手法,旋律平穩(wěn)跳動不大,體現(xiàn)了母親溫柔地哼著眠歌的音樂形象;速度采用中速,符合敘事語氣;力度較弱,營造親切安靜的氛圍;強弱拍節(jié)奏的起伏,模仿出搖籃搖擺的節(jié)奏,并采用弱起小節(jié),更體現(xiàn)出平和溫柔的意境。
    (3)簡介作曲家勃拉姆斯生平和此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
    2. 解決《搖籃曲》中音準、呼吸和咬字問題:
    (1)學生跟琴模唱大跳音程do到高八度do的音準。
    (2)練習呼吸:教師帶學生標出呼吸處(每一樂句換氣),指導學生練習緩吸緩呼的方法。
    (3)練習咬字吐字:教師帶同學用正確方法念一句歌詞
    (要求:為更好表現(xiàn)媽媽那親切溫暖的母愛,強調(diào)朗誦歌詞時,需柔吐歌詞,聲母和韻母要拉長。)
    同學們可舉一反三進行練習。
    四、《搖籃曲》歌曲學習
    1. 讓我們一起隨琴或跟錄音哼唱全曲,請同學進一步體會搖籃曲意境。
    (注意:要用圓潤、自然的聲音演唱,同時強調(diào)學生的正確坐姿。)
    2. 視唱曲譜。(注意大跳音程do到高八度do的音準及弱起小節(jié)的演唱)。
    3. 填詞演唱全曲,教師鋼琴伴奏。(注意歌曲前、后部分力度的對比,前弱后強;需柔吐歌詞,聲母和韻母)。
    4. 學生分組背唱全曲。(注意體會歌曲意境。)
    5. 教師或同學指揮,學生隨錄音一起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五、課堂小結(jié)
    我們今天一起領(lǐng)略了浪漫派音樂的幾個作品,初步感受了其音樂特點,認識了音樂家,了解了音樂瞬間這一體裁并知道是由舒伯特所創(chuàng)。同時學唱了那充滿母愛、溫馨、甜美的搖籃曲。希望同學們課后再多聆聽些其他浪漫派的作品和不同作曲家創(chuàng)作的搖籃曲。
    第三節(jié)
    教學目標
    1. 通過欣賞德彪西《透過林間樹葉的鐘聲》、斯特拉文斯基現(xiàn)代舞劇《彼得路什卡》“俄羅斯舞曲”,初步感受歐洲印象派音樂、二十世紀初期現(xiàn)代音樂的風格特征及其代表作曲家和作品。
    2. 了解歐洲音樂歷史發(fā)展歷程:巴羅克古典樂派→浪漫樂派→印象派的進程;復習和鞏固本單元所學作曲家,音樂體裁,作品名稱,音樂主題。
    教學重、難點
    1. 感受印象派音樂、二十世紀初期現(xiàn)代音樂的風格特征、代表作曲家和作品。
    2. 能準確判斷作品所屬樂派。
    教學過程
    1. 導入
    觀看一組印象派畫家的繪畫作品(莫奈《日出印象》、塞尚、雷諾阿、修拉)。同時聆聽德彪西的《透過林間樹葉的鐘聲》片段。
    請同學猜一猜是什么時期的繪畫和音樂作品。說出聽后感受。(模糊、瞬間印象、飄忽不定、色彩斑斕等。)
    2. 聆聽《透過林間樹葉的鐘聲》音樂
    同學可邊聽邊繪畫或?qū)懺妬砻枋鏊牭降囊魳沸蜗蟆?BR>    (1)教師簡介作曲家德彪西及其代表作。
    (2)教師彈奏并指出全音階是該作品的典型特點。
    (3)師生共同總結(jié)印象派音樂的特點。模糊的輪廓,朦朧的色彩,不易分辨的色調(diào)變化,都是印象派音樂的明顯標志;此時期音樂,不喜歡堂皇、不朽的雄偉氣派,喜歡暗示和隱喻,而不喜歡過分夸張、直率和毫無保留。
    3. 聆聽《俄羅斯舞曲》音樂
    (1)同學都聽到哪些音樂形象和情節(jié)?學生試著描述音樂形象和故事情節(jié)。
    (2)教師補充,介紹故事內(nèi)容,并簡介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的生平及代表作。
    (3)復聽音樂,教師分析樂曲結(jié)構(gòu)與風格。
    可以分為三個部分,音樂更多地通過厚重、刺耳的音響以及強烈的節(jié)奏來展現(xiàn)。教師出示不同顏色卡片(紅、黃、紅分別代表三段)進行曲式結(jié)構(gòu)的提示。第一部分的主題即全曲的主要旋律,第二部與第一部分形成對比,第三部分為第一部分的減縮再現(xiàn)。全曲的最后,還有一個較長的結(jié)尾。全曲簡潔的旋律、富有彈性的節(jié)奏和獨特的管弦樂色彩,體現(xiàn)了斯特拉文斯基的創(chuàng)作個性。
    4. 樂派
    請同學談談對古典樂派、浪漫樂派、印象樂派音樂現(xiàn)代派音樂的感受,你能說一說隨著時間的流逝,音樂為何會發(fā)生這樣的變化呢?你更喜歡哪個樂派的作品,為什么?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人們的思想意識在發(fā)生著變化,并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藝術(shù)等一切領(lǐng)域,道德層面的下滑也是一重要因素,人們開始由對神和大自然的謳歌轉(zhuǎn)向?qū)ψ晕腋惺艿奶兆砗兔枋?,繼而追求感官刺激和個性的解放,從而導致音樂也在不斷發(fā)生著變化。
    5. 課堂小結(jié)
    今天我們欣賞了兩首作品,并對本單元部分內(nèi)容進行了復習和鞏固,使大家對歐洲音樂的發(fā)展脈絡有了一個較清晰的感性認識,對音樂家及其代表作有了一較深的印象。
    教案設(shè)計頻道小編推薦:九年級音樂教案 | 九年級音樂教學計劃
    
    教案設(shè)計頻道小編推薦:九年級音樂教案 | 九年級音樂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