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美術《萬花筒》教案

字號:

《萬花筒》教案(一)
    教學目標
    1. 了解萬花筒的圖案是對稱的,并能描述它的對稱方式。
    2. 用繪畫,剪紙,拼貼等方式表現(xiàn)類似于萬花筒的圖案。
    3. 試著按自己的設計來表現(xiàn)色彩。
    教學評價建議
    1. 能否表現(xiàn)對稱的圖案。
    2. 能否用“先設計一個花樣再復制”的思路來設計對稱的圖案。
    3. 能否表現(xiàn)記憶中的色彩的感覺。
    4. 如何引導學生在設計、應用領域學習。
    5. 如何循序漸進地指導小學中年級學生制定設計方案。
    教學實施建議
    一、課前準備
    1. 教師準備教具:一些有萬花筒圖案的圖片,中心對稱的圖案。示范用的紙。筆,剪刀,膠水等工具。
    2. 學生準備學具:有萬花筒的學生將其帶到課堂。帶好彩色紙,剪刀,繪畫筆等。
    二、課堂教學
    1.引導階段
    讓學生看看萬花筒然后討論:萬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點?主要引導學生觀察萬花筒的花樣是如何對稱的。引導學生觀察萬花筒中歸亮的那個六角形圖案,它是由六個三角形組成的。其中有一個三角形的花樣是真實的。其余五個都是鏡子反射出來的,它們都是相同的并且圍繞一個中心點對稱。
    2. 發(fā)展階段
    首先可以讓學生討論一下思路:我們要創(chuàng)作一個:“真實的”三角形花樣,可以剪,可以畫;再制作其余五個“鏡子里的”花樣,組成要做的圖案。
    然后讓深長思考用什么方法使圖案對稱。(將紙疊在一起剪,用印的方法來畫……)學生很難將對稱表現(xiàn)得精確,這并不重要,對于三年級的學生只要能表現(xiàn)出萬花筒的圖案就可以了。
    色彩也是考慮的一個方面,可以讓學生再一次觀察萬花筒,將其中認為最漂亮的一個色彩組合記住。并且將它表現(xiàn)出來。
    3. 收拾與整理
    學生應該已經(jīng)習慣將剪下的紙屑放在紙簍中。那么結束時只要再檢查一下周圍是否有紙屑就可以了。
    萬花筒:
    一種光學裝置。由幾面鏡片組成,能使人從其中窺見由彩色玻璃碎片拼成的對稱幾何圖形;轉動裝有玻璃碎片的部分即可顯示出變幻無窮的圖案。由布魯斯特于 1816年前后發(fā)明,1817年取得專利權。簡單的萬花筒包含兩片楔形條狀反射鏡,成60度或45度相連,也可用一片明亮的鋁片折成。鏡片裝在筒內,筒的一端裝有可轉動的玻璃盒,其中放置彩色玻璃碎片,金屬箔或圓珠。有些萬花筒不裝玻璃片盒,而用反射鏡片反映遠方的物體。如在窺孔上裝一目鏡則效果更佳。
    在萬花稠中歸亮的那個六邊形圖案的外面,還有無數(shù)個三角形花樣,所以,我們才叫它萬花筒。不同的學生看“萬花筒”,得到的感覺也是不一樣的。建議學生試著用多種外形來概括萬花筒的形狀,表現(xiàn)它的繽紛。試著做一個萬花筒。
    《萬花筒》教案(二)
    
學習領域 造型·表現(xiàn) 綜合·探索 課時建議 2課時
教學目標
    1. 引導學生觀察萬花筒中的圖案,學生能觀察并描述出其圖案的特點。
    
    2. 學生能用繪畫、剪紙等方法畫出或做出類似萬花筒的美麗圖案。
    
    3. 引導學生在探究活動中體驗三棱鏡的反射現(xiàn)象,了解萬花筒成像原理,并能主動的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表現(xiàn)。
    
教學準備
     
    
    教師:萬花筒、教學課件(萬花筒圖案的各種圖片、中心對稱的圖案)、示范用的紙、筆、剪刀、膠水等工具。
    
    學生:水彩筆、彩色紙、剪刀、膠棒。
    
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欣賞萬花筒中的美麗圖案,體會其形式美感,并能用中心對稱的方式創(chuàng)作表現(xiàn)。
    
    難點:學生充分體會三棱鏡反射產(chǎn)生的奇妙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萬花筒千變萬化的奧秘和美感。
    
評價建議
     
    
    1. 學生是否主動、愉快的參與鏡面反射的體驗活動,發(fā)現(xiàn)萬花筒千變萬化的奧秘。
    
    2. 學生能否用自己喜歡的表現(xiàn)方式畫出或做出類似萬花筒的圖案。
    
教研提示
     
    
    如何拓展中心對稱圖案的表現(xiàn)形式。
    

    教材分析:
    本課屬于“造型·表現(xiàn)”“綜合·探索”領域。
    在孩子們的生活中,萬花筒這種玩具是他們比較熟悉和喜愛的。教學采用貼近孩子們生活的實物入手,有利于他們進行了解和創(chuàng)作。教材出示的圖片旨在引導學生在玩耍萬花筒的過程中,學會探究萬花筒成像的奧秘,發(fā)現(xiàn)其圖案特點,激發(fā)學習興趣。
    萬花筒成現(xiàn)出的美麗圖案是靠玻璃鏡子反射圖像而成的。它是由三面玻璃鏡子組成一個三棱鏡,再在一頭放上一些彩色玻璃碎片,這些碎片的圖像經(jīng)過三面玻璃鏡子的反射,就會出現(xiàn)對稱的圖案,看上去就像一朵朵盛開的花,這就是萬花筒物理成像原理。學生通過觀察、比較萬花筒的圖案,感受其形式美,學會運用繪畫、剪貼等形式進行創(chuàng)作表現(xiàn),激發(fā)其創(chuàng)作靈感。
    教學思路:
    本課教學可采用以下環(huán)節(jié):玩萬花筒玩具——探索萬花筒成像奧秘——觀察萬花筒圖案特點——欣賞中心對稱的圖案——創(chuàng)作豐富多彩的萬花筒圖案作品——作品展示評價。
    教師引導學生一起玩萬花筒,探究體驗萬花筒成像的奧秘以及圖案的特點,學習掌握中心對稱圖案的形式美感,并采用繪畫、拼貼等方法進行創(chuàng)作,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建議:
    第一課時
    (一)引導階段
    1. 教師與孩子一起玩萬花筒,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
    2. 教師引導學生了解萬花筒的平面鏡成像原理。
    3. 出示課題:萬花筒。
    (二)發(fā)展階段
    1. 探討萬花筒成像原因,總結萬花筒中美麗圖案的特點。
    2. 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中心對稱這個成像特點,師生一起總結出中心對稱,并展示大量的萬花筒圖案,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其形式美感。
    3. 教師示范萬花筒繪制方法:(1)畫基本形;(2)畫細節(jié);(3)涂色完成。
    (三)學生創(chuàng)作
    1. 通過采用繪畫的方式,創(chuàng)作出各種萬花筒的圖案作品。
    2. 教師巡視指導。
    (四)展示與評價階段
    1. 學生展示創(chuàng)作的圖案作品,介紹自己的創(chuàng)作意圖,體會創(chuàng)作的成就感。
    2. 學生評價,教師點評。
    (五)課后拓展
    播放大量中心對稱的美術作品,提問并啟發(fā)孩子思維:還可以采用哪些表現(xiàn)手法創(chuàng)作出漂亮的萬花筒圖案呢?學生各自發(fā)表自己意見,提出更多方式進行創(chuàng)作,相互帶動思維的拓展。
    第二課時
    (一)引導階段
    展示萬花筒成像圖片,提出疑問:小小的萬花筒,為什么能有千變萬化的圖案呢?
    1. 師生把教具萬花筒拆開,跟學生一起觀察萬花筒的內部構造,了解萬花筒是利用三棱鏡成像原理,通過光的反射產(chǎn)生影像的原理,充分感受探索學習的樂趣。
    2. 學生選擇自己在萬花筒中觀察到的某一圖案,簡單畫一畫。分小組把自己畫的圖案放在一起觀察交流,并總結出萬花筒圖案中心對稱的特點。
    3. 欣賞大量的萬花筒圖案,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其形式美感。
    (二)發(fā)展階段
    1. 教師采用剪紙的方法,示范制作出簡單的中心對稱圖案。
    2. 學生觀察總結表現(xiàn)方法:(1)對折,找到中心點;(2)剪出圖案;(3)打開后成型。
    3.啟發(fā)學生在自己剪出的簡單圖形上,運用繪畫、剪貼等方式進行再加工,使萬花筒的圖案更加豐富。
    (三)學生創(chuàng)作
    1. 學生獨立地運用剪紙、拼貼和添畫的方法,創(chuàng)作出豐富多彩的萬花筒圖案。
    2. 教師巡視指導,提示學生工具使用的安全。
    (四)展示與評價階段
    1. 學生展示創(chuàng)作的圖案作品,介紹自己的創(chuàng)作意圖,體會創(chuàng)作的成就感。
    2. 學生評價,教師點評。
    (五)課后拓展
    展示中心對稱的形式在美術領域的運用,如標志設計等,開闊學生的眼界,拓展思維。
    (六)收拾與整理階段。
    引導學生整理好制作工具,尤其是剪紙的同學,應注意環(huán)境衛(wèi)生。
    評價建議:
    1.學生能否主動愉快地參與鏡面反射的體驗活動,發(fā)現(xiàn)萬花筒千變萬化的奧秘。
    2.學生能否充分體會中心對稱的形式美感,并用自己喜歡的表現(xiàn)方式剪貼或添畫出類似萬花筒圖案的作品。
    教研提示:
    如何拓展中心對稱圖案的表現(xiàn)形式。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三年級美術教案 | 三年級美術教學計劃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三年級美術教案 | 三年級美術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