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遇到一本好書實屬不易,將對書的感情寫出來,未嘗不美。出國留學網(wǎng)為您提供以下文章作為參考,希望這篇心得體會能幫助您找到更好的靈感。
《讓課堂更加生動有趣》讀書心得
最近我讀了吳志樵主編的《讓課堂更加生動有趣》一書。本書旨在指導教師如何讓課堂氣氛更加活躍,教師如何形成新的課堂教學藝術技巧,如何讓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教師要上好一堂課,除了要有熱情與高度的責任感之外,還要有淵博的知識和一定的講課技藝,教師必須認真?zhèn)湔n、多動腦、多想辦法,有了一定的授課技巧,課堂就會時時呈現(xiàn)出精彩。
要讓課堂生動有趣,涉及到教師的方方面面。
要想讓課堂生動有趣,教師就必須注意自己的著裝。因為美的著裝就是注意力的焦點。著名教育家加里寧曾說過:“教師仿佛每天都蹲在幾百面鏡子前面,因為課堂上有幾百雙精銳的、富有敏感的、善于窺視你的優(yōu)點和缺點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斷地盯視著你。”
今天的時代在呼喚我們的教師,除了恪盡職守外,還應有一種“職業(yè)美”、“現(xiàn)代美”的意識。每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都應該注意自己的服飾美。
作為一名教師,你必須要慎重地把自己的著裝行為調(diào)整到符合學生的欣賞水平上,必須在為人師表的宗旨下,打扮得整潔樸實、美觀大方,充分地把健康的審美觀點和精神風貌呈現(xiàn)給學生,增強他們上課的興趣和注意力才是最重要的。
在學校這個環(huán)境中,教師的著裝應簡潔大方、端莊典雅,既為人師表,又有助于營造寬松的、和諧的課堂氛圍。
作為教師,一定要給學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其中,與學生的第一次見面,開好第一次班會,上好第一堂課,是最重要的三個第一印象。這三個“第一”
都要求我們教師認真對待,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書中以翔實的案例向我們介紹:一位初一的班主任為了與學生的第一次見面,她事先就對每一個學生進行了充分的了解,在第一次見面時就能準確的認出學生,并準確地叫出名字;精心地布置教室環(huán)境,給學生營造一個溫馨的班集體氛圍,用微笑迎接每一個學生的到來。這樣的老師有哪一個學生會不喜歡呢?然而在這“喜歡”的背后,是老師精心的準備,是一遍又一遍地看學生資料,是作自我介紹怕忘詞,把稿子寫在本子上,在家里已經(jīng)練習了好幾遍??戳诉@個案例,我覺得慚愧,我與學生的第一次見面顯得是那樣的草率、隨意,常常是上了好幾天的課,還不能準確地叫出學生的名字,第一次見面的班級環(huán)境談不上布置,可能連衛(wèi)生都是學生來了才打掃的。我不知道有多少和我一樣的同事,我們真的要反思自己,我們已經(jīng)落伍了,我們應該改變自己了。
美國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在其名著《大教學論》中,生動地將學習比喻成吃飯,吃飯要有食欲才能吸收,學習要有興趣才能接受。愛因斯坦也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彼詫ξ覀兘處焷碚f,以后的課不一定非得每節(jié)都能激起學生的興趣,但第一節(jié)課必須煞費苦心,精心準備,更要一炮打響,讓學生從此“死心塌地”地愛上我們的課,這便是教學成功的第一步。
道理,人人都懂,但對待我們給學生上的第一堂課,我們是否激起了學生的興趣呢?是否煞費苦心、精心準備了呢?是否一炮打響了呢?往事不堪回首,我是沒有這樣的經(jīng)歷,只求在今后努力做到。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第一印象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沒有精湛淵博的專業(yè)知識,就不能真正樹立教師的威信。
細節(jié)決定成敗。要讓課堂生動有趣,教師就要學會關注細節(jié),培育自己的細節(jié)精神。細節(jié)造就專業(yè),關注細節(jié)是教師讓課堂更加生動有趣的途徑之一。精彩的細節(jié),來自于對學生的傾聽;精彩的細節(jié),來自于對內(nèi)容的探究;精彩的細節(jié),來自于對情感的體驗。
作為教師,誰都想讓自己的課堂生動有趣,誰都希望自己的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習成長。但是,又不是誰都能夠做到這一點。原因何在呢?
有人說過,反思是成長的橋梁。那就多反思自己,在上課之前,多問問自己:你的教學究竟靠什么?“三靠”:上課靠《教學參考書》、布置作業(yè)靠《課堂同步練習》、檢測靠《標準化試題》?
不,教師首先應該具有真情,讓我們看看梁啟超先生上課情景:說到精彩處,梁啟超“有時掩面,有時頓足,有時狂笑,有時嘆息”,“悲從中來,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情緒轉(zhuǎn)好又“涕淚交流之中張口大笑了”,“每當講過,先生大汗淋漓,狀極愉快”。要成為一名有激情的教師,就應該用“心”來教學,通過不斷反思與學習來增強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從內(nèi)心深處來喚醒自己的激情,使課堂教學充滿生命的氣息。
教師也應該具備一種教師精神與境界。教育中最大的失敗是把教師的腦筋搞僵化了,然后又影響了他的學生。我們來看看兩所著名大學:清華大學學生說:“印象中的清華學生,是一屆又一屆做著幾十年不變的作業(yè),我們還有思考的空間嗎?”有的教師多年使用的是同一個教案,沒有什么新的東西,每天都在“重復過去的故事”;英國劍橋是培養(yǎng)了21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和三分之二的英國首相的名校,它最基本的教學方法是每周至少一次的師生一對一面談。它實行導師制,導師一般先指定學生閱讀一些書籍,要求寫出心得報告,然后與學生進行討論。導師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對學生的講評并不是評分,學生沒有壓力。這體現(xiàn)了師生的一種和諧關系,教師的一種精神。
“文以載道”,語文是一門“人學”,要求老師首先必須做到眼中有“文”,心中有“人”。作為一槍戰(zhàn)有現(xiàn)代教育理念的教師,應該先鉆井教材里,再站在教材上,從更大的范圍與視角來看待課堂教學。
教學需要教育智慧。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說:“你究竟是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者,還是拙劣的教育者,這個問題非常簡單。你是否發(fā)展了一種機智感?”
有了“真情”,有了一種“精神與境界”,有了“教育智慧”,我們的課堂還會是那樣的老氣橫秋、死氣沉沉嗎?
小編精心推薦
讀書心得體會 | 讀后感 | 讀書筆記
小編精心推薦
讀書心得體會 | 讀后感 | 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