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出國留學網小編整理的關于高中音樂鑒賞《冼星海》教案的內容,供大家瀏覽參考。更多內容請關注出國留學網教案欄目。
高中音樂鑒賞《冼星海》教案一
一、學習目標
(一)聆聽大型聲樂套曲《黃河大合唱》部分樂章及鋼琴協(xié)奏曲《黃河》第四樂章,感受、體驗其豐富多彩的音樂情緒,認識這部作品的社會價值及藝術價值。
(二)認識、了解人民音樂家冼星海的光輝一生,記住他的代表作品,了解他在中國近代音樂史上的地位及其貢獻。
(三)了解大型聲樂套曲《黃河大合唱》所產生的時代背景以及聲樂套曲和協(xié)奏曲的基本概念。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聆聽、感受《怒吼吧,黃河》及鋼琴協(xié)奏曲《黃河》第四樂章,引導學生把握該作品的音樂情緒及音樂力度的變化。
難點:理解并思考音樂要素在該作品中發(fā)揮的作用。
三、教學內容的安排
(一)聆聽《怒吼吧,黃河》整體感受作品情緒。
(二)了解冼星海的生平及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
(三)欣賞鋼琴協(xié)奏曲《黃河》第四樂章。
四、教學資源建議
(一)利用教材提供的文字、圖片、曲譜、學生用的mp3和教學課件等教學資源。
(二)運用錄音機、電視機、VCD機、電腦等多媒體資源。
(三)利用網絡、閱覽室、圖書館等資源,搜集整理所需要的文字、音響和音像等學習資料。
五、教學方法與學習指導策略建議
(一)課前指導學生分專題搜集、整理與本課相關的學習資料。
(二)課前引導學生用mp3先自聽全曲《黃河大合唱》。
(三)課上老師引導學生重點賞析《怒吼吧,黃河》及鋼琴協(xié)奏曲《黃河》第四樂章。
(四)拓展鑒賞:聆聽殷承宗、郎朗演奏鋼琴協(xié)奏曲《黃河》的不同版本,開闊學生眼界,感受其中不同的演奏風格。
六、教學過程
|
教學步驟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設計意圖 |
教學時間 |
|
導入 |
1、播放《黃河大合唱》第七樂章-《保衛(wèi)黃河》 2、提問演唱的形式、作品名稱等 |
1、聆聽《保衛(wèi)黃河》全曲 2、思考并回答問題 |
1、 通過熟悉的旋律,喚起學生對本節(jié)課學習內容的興趣 2、 復習初中所學過的相關音樂知識,并引出下一環(huán)節(jié) |
5分鐘 |
|
展開 |
教師引導并補充說明 |
學生展示自己搜集的音樂資料 |
使學生了解作者生平及該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 |
3分鐘 |
|
感受 |
播放視頻《怒吼吧黃河》 |
聆聽并思考 |
感受音樂的情緒 |
5分鐘 |
|
體驗 |
彈奏《怒吼吧黃河》動機 |
跟隨伴奏學唱 |
體驗情緒上層層遞進的變化 |
3分鐘 |
|
深入 |
展示譜例并分段播放音頻 教師針對該樂章各段落中音樂情緒的變化及音樂語言的運用提出問題,學生分組討論. |
根據譜例分段賞析并思考音樂要素在該曲中發(fā)揮的作用 |
理解并把握該作品各段落間音樂情緒和音色的變化以及音樂力度、速度的對比等音樂語言的運用(如“同音重復”、銅管樂器烘托氣氛的作用等)。 |
15分鐘 |
|
拓展 |
播放鋼琴協(xié)奏曲《黃河》第四樂章 教師針對鋼琴協(xié)奏曲《黃河》第四樂章和《黃河大合唱》第七樂章《保衛(wèi)黃河》及第八樂章《怒吼吧黃河》在音樂表現形式方面的異同提出問題, 學生分組討論. |
討論對比鋼琴協(xié)奏曲與大合唱中相關樂章之間的聯(lián)系及異同 |
讓學生比較在同一主題下兩種不同的音樂表現形式(如輪唱、輪奏、轉調等相關音樂語言的運用,陜北民歌《東方紅》的主題在《黃河》鋼琴協(xié)奏曲中所具有的特殊涵義等)。 |
10分鐘 |
|
小結 |
老師總結提煉 |
討論“黃河”精神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和價值 |
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精神,體現音樂的社會功能。 |
4分鐘 |
七、教學評價的建議
(一)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老師提出問題,學生用對比、討論,搶答等方式,了解和掌握相關音樂知識。
(二)學生通過已掌握的歷史知識,對冼星海及其相關作品的社會價值及藝術價值作出評價。
(三)學生結合實際淺談該作品的現實意義。
高中音樂鑒賞《冼星?!方贪付?/strong>
教學目標
1、聆聽冼星海經典名曲《黃河大合唱》,感受、體驗其豐富多彩的音樂情感,體會這部作品的社會價值。
2、了解人民音樂家冼星海的光輝一生,記住他的代表作品,認識他在中國近代音樂史上的地位和貢獻。
主要教學內容
1、欣賞《黃河船夫曲》、《黃水謠》、《河邊對口曲》、《保衛(wèi)黃河》等經典名曲。
2、講授冼星海生平及作品。
重點和難點
理解作品的藝術價值,體驗不同的情感。
教學方法
欣賞法、談話法、表演法等。
教具準備
多媒體設備、《冼星?!氛n件等。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教師演示本課課件,出示課題。
二、問題探究
1、請學生談談對冼星海的了解情況。
2、問題:《黃河大合唱》全曲你是否聽過?你最熟悉哪一首?哼唱一下。 請1-2名學生作發(fā)言。
2、教師評價與點評。
(1)主要針對易讀錯的“冼”字作講解。
(2)出示教學目標。
三、作品鑒賞
(一)《黃河大合唱》作品介紹
教師:1939年,詩人光未然在山西呂梁山游擊區(qū)的山溝里墜馬受傷。治療期間,冼星海去看望他。冼星海建議再來合作,給抗敵演劇第三隊準備新節(jié)目。光未然便把原打算要寫的長詩《黃河吟》改寫成《黃河大合唱》的歌詞。歌詞寫好后,在西北旅社的一間窯洞里開了一個朗誦會。由詩人親自朗誦全部歌詞。星海同志凝神諦聽,最后激動地說:“我有把握把它寫好!”星海立即夜以繼日地譜曲,其中,《黃河頌》、《黃河怨》曾數易其稿。最后,只用了八天的時間完成了全部合唱的譜寫任務,于1939年4月13日在延安陜北公學禮堂首演。同年5月11日,為慶祝魯藝成立一周年,由星海親自指揮演唱了《黃河大合唱》。毛澤東聽后,高度贊揚。當年7月,周恩來聽了這部合唱,隨即在星海的筆記本上寫下了“為抗戰(zhàn)發(fā)出怒吼,為大眾譜出呼聲”的題詞。此后,《黃河大合唱》迅速傳遍全國。
《黃河大合唱》的音樂以群眾歌曲的音調作基礎,同時吸取了民間音樂的因素,音樂語言通俗易懂,明快簡練,使這部具有交響性、史詩性的大合唱,既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又有群眾性的特點??梢哉f,《黃河大合唱》是一部表現革命內容,反映時代精神,具有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為中國人民所喜聞樂見的大型音樂作品。它在我國近代音樂史上具有重大的意義,對后來的大合唱及其他體裁的音樂創(chuàng)作都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二)《黃河船夫曲》 1、請1—2名學生朗誦
朋友!你到過黃河嗎?你渡過黃河嗎?你還記得河上的船夫,拼著性命和驚濤駭浪搏戰(zhàn)的情景嗎?如果你已經忘掉的話,那么,你聽吧!
2、教師評價后集體朗誦
要有激情,要想象自己站立于黃河岸邊,耳際響徹巨浪滔天之聲,發(fā)聲要飽滿有力,語速要有變化,刻畫出黃河船夫的有力堅定果敢的形象。否則,如果你們是黃河船夫,我是不敢上船的。我會上船了,但還要買保險哦。
3、聆聽音樂。
4、學生談感受。
5、教師點評。
此曲不是一首單純的勞動歌曲,而是一首驚心動魄的戰(zhàn)歌,他唱出在烏云滿天,驚濤拍岸的黃河激流中,船工們萬眾一心同狂風巨浪萬千頑強搏斗,經過千辛萬苦終于到達勝利的彼岸,表現出艱難的斗爭中看見勝利的曙光,充滿了必勝的信念,然后又回到緊張搏斗的尾聲。
(三)《黃水謠》
1、學唱主題。
2、聆聽。
(四)《河邊對口曲》
1、提問:音樂中有哪些中國民族樂器?為何要用民族樂器?
2、學生回答后教師點評。
音樂樸實,鄉(xiāng)土氣息濃。用了民間音調和鑼鼓節(jié)奏。
3、請兩名男生聽歌表演角色。
(五)《保衛(wèi)黃河》
1、聽、思考:演唱上用了什么形式?
2、學生回答后教師點評。
是一首進行曲體的輪唱曲。它以躍動的、生氣勃勃的戰(zhàn)斗精神構成它的音調特征。在兩部輪唱之后,接著是三部、四部輪唱,表現出革命武裝在斗爭中發(fā)展壯大,革命隊伍千軍萬馬勢不可擋,像黃河滾滾洪流,把侵略者淹沒在人民戰(zhàn)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3、再聽并小聲模唱。
(六)冼星海生平、作品介紹
1、以學生閱讀、教師講解、個別朗讀的形式進行。
人民音樂家冼星海(1905--1945)作曲家廣東番禺人。他在小學,中學時代就立志于音樂的學習。1928年秋考入上海國立音樂學院。在此期間他結識了田漢等進步文化工作者,參加了“南國社”并堅定了學習音樂的目標是“負起一個重責,救起不振的中國”思想,并提出了“中國所需要的是普遍的音樂”主張。
1930年到法國巴黎音樂院學習作曲和指揮。1935年回國后迅速投入到抗日救亡運動中去,并寫出了著名的《救國軍歌》。1938年到延安,任魯迅學院音樂系主任,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
他的作品在表現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的奮斗精神和中華民族音樂語言鮮明的民族特色方面達到極高境界,被譽為“人民音樂家 ” 。共創(chuàng)作歌曲數百首(現存250余首)代表作品有歌曲《救國軍歌》、《在太行山上》、《到敵人后方去》、《黃河大合唱》、《生產大合唱》等。
2、冼星海的圖片欣賞
四、課堂小結
請一名學生小結本課的收獲。
五、拓展探究
1、課后欣賞大合唱其他樂章。
2、深入了解冼星海,知曉他的其他作品2-3部。
3、欣賞鋼琴協(xié)奏曲《黃河》。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高中音樂教案 | 高中音樂教學計劃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高中音樂教案 | 高中音樂教學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