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下冊歷史《俄國十月革命》教案

字號:


    下面是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級下冊歷史《俄國十月革命》教案,歡迎大家閱讀。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出國留學網(wǎng)教案欄目。
    人教版九年級下冊歷史《俄國十月革命》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讓學生了解二月革命;掌握十月革命發(fā)生的原因、經過、結果及歷史意義。學習列寧的革命首創(chuàng)精神,逐步培養(yǎng)學生正確評價領袖人物在推動歷史前進中的重要作用。
    2.過程與方法:結合課文導言中的兩個問題進行課前預習,圍繞“十月革命為什么會發(fā)生”,“在十月革命勝利后又發(fā)生了什么”等問題進行思考,開展討論,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學習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從而培養(yǎng)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式學習的習慣。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懂得十月革命勝利的重要意義及對俄國和世界的影響,了解列寧在十月革命過程中的突出貢獻,認識領袖人物在歷史進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學重難點
    重點:十月革命發(fā)生的原因及歷史意義。
    難點:對二月革命后出現(xiàn)兩個政權并存局面的理解。
    教學工具
    電子白板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出示列寧照片,指出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偉大革命導師,他是誰呢?(生答:列寧)。對,這是列寧回到彼得格勒時的真實情形,就是他,成功地引導俄國度過了戰(zhàn)爭和經濟危機。在20世紀初,列寧領導了一場開創(chuàng)人類歷史新紀元的革命,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俄國十月革命。
    講授新課:
    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的轉折點,是世界現(xiàn)代史的開端。從1917年十月革命到現(xiàn)在的歷史為世界現(xiàn)代史。首先我們來看第一個問題。(板書課題)
    一、新時代的曙光(板書)
    1.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是在什么情況下進行的呢?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過程中,俄國二月革命后發(fā)生的。那么俄國人民為什么要進行二月革命?二月革命爆發(fā)于何時,結果如何?革命后俄國出現(xiàn)了什么局面呢?請同學們帶著這些問題來看課文第一段。師生共同總結:
    時間:1917年3月
    結果:推翻了沙皇專制統(tǒng)治。
    局面:出現(xiàn)了兩個政權并存局面。即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蘇維埃。
    教師提問:人民革命的要求,革命的目的達到了嗎?為什么?引導學生繼續(xù)看課文第2頁最后一段小字內容。
    生答:沒有達到。
    師問:那么掌權的資產階級臨時政府都采取了哪些政策呢?
    生答后師總結:同學們說得很好。二月革命雖然推翻了沙皇專制制度,但是由于當時工農群眾缺乏斗爭經驗,列寧等布爾什維克黨主要領導人身居國外,所以真正掌權的是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然而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卻沒有實現(xiàn)俄國人民迫切要求獲得和平、面包和土地的愿望。
    他們?yōu)榱俗陨淼睦妫活櫡艞壒戏謶?zhàn)利品的機會,不顧人民的要求,繼續(xù)進行帝國主義戰(zhàn)爭,并企圖借助戰(zhàn)爭來消滅革命力量。在這種情況下,布爾什維克黨如何領導人民繼續(xù)斗爭,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全黨、全體勞動人民都熱切盼望著偉大領袖列寧的歸來。
    2.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板書)
    展示插圖《列寧回到彼得格勒》。
    師問:從這張圖可以看出什么?
    生答:列寧受到了人民的熱烈歡迎。
    師總結:顯然列寧的回國,受到了群眾發(fā)自內心的歡迎,使人民看到了希望。正是列寧親自領導了彼得格勒的武裝起義。
    3.彼得格勒武裝起義的勝利(板書)
    那么起義的時間、地點、主要參加者是誰呢?十月革命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出示《俄國比得格勒十月武裝起義》圖。引導學生帶著這些問題繼續(xù)看課本。
    時間:1917年11月
    起義指揮部:斯莫爾尼宮
    主要參加者:工人、士兵
    主要特征:在中心城市暴動,武裝奪取政權。
    結果:取得了勝利。
    由于布爾什維克黨領導并制定了正確的方針政策,特別是列寧的親自領導及人民群眾和革命戰(zhàn)士的英勇奮戰(zhàn),十月革命取得了勝利。在首都武裝起義的影響下,莫斯科等城市相繼爆發(fā)了武裝起義。革命烈火迅速燃遍俄國各地,到1918年2月,蘇維埃政權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來了。十月革命迎來了新時代的曙光。蘇維埃俄國首都從彼得格勒遷到莫斯科。
    4.蘇維埃政府的建立(板書)
    資產階級臨時政府被推翻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工人士兵蘇維埃政府──人民委員會,列寧當選為主席。那么此時的政府采取的是什么措施呢?試比較它和資產階級臨時政府采取的措施有何不同。
    主要有五點措施:建立新型的無產階級政權;將銀行、鐵路和大工業(yè)收歸國有;頒布《土地法令》,沒收地主、寺院的土地,分配給農民,人民獲得了土地;同德奧談判議和,蘇俄退出了戰(zhàn)爭,人民贏得了和平。俄國人民夢寐以求的事情,蘇維埃政府做到了,這是多么的使人歡欣鼓舞啊??梢娺@和資產階級臨時政府采取的措施截然不同。讓學生嘗試列表,列出兩種政權的不同點。
    資產階級臨時政府
    蘇維埃政權
    領導者不同
    資產階級
    無產階
    采取的措施不同liuxue86.com
    反動、反人民
    符合人民利益
    所代表的利益不同
    資產階
    廣大工農群
    思考1:從這種比較中我們能得出什么結論呢?讓學生思考回答。(只有代表人民利益的政權才會得到人民的支持)
    思考2:試比較俄國革命和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方式有何不同。(中國采取的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而俄國采取的是中心城市暴動,武裝奪取政權??梢婑R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獲得了靈活運用。故我們在學習及處理事情中也要注意知識和方法的靈活運用,而不能生搬硬套。)
    5.國內戰(zhàn)爭和蘇維埃政權的鞏固(板書)
    我們知道任何一個新生事物在剛出現(xiàn)時都不可能一帆風順,蘇俄,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同樣也遇到了挫折。一切帝國主義國家都極端仇視、害怕蘇維埃政權。他們千方百計欲置其于死地,而國內被推翻的反動階級也不甘心失敗,他們妄圖在國際反動勢力的支持下,卷土重來。推翻蘇維埃政權,恢復他們所失去的一切。
    蘇維埃政權面臨著嚴峻的形勢。請同學們想象一下,蘇維埃政權面臨著哪些具體困難呢?(缺糧缺錢、生活困苦等等)這些困難威脅到了新生的政權,那么此時蘇維埃政權在經濟上采取了什么政策呢?那就是高度集中的“戰(zhàn)士共產主義政策”。讓學生了解“戰(zhàn)士共產主義政策”的具體內容。
    從1918年到1920年,經過三年的艱苦斗爭,蘇俄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終于取得了反對帝國主義武裝干涉和國內反革命叛亂的基本勝利。蘇維埃政權鞏固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巍然屹立。
    俄國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
    二、十月革命的歷史意義(板書)
    讓學生齊聲朗誦課文最后一段。
    俄國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由此誕生,十月革命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統(tǒng)治,推動了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發(fā)展。因此毛澤東說:“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中國最早宣傳馬克思主義的人是誰呢?(對,李大釗。)和學生一起回憶五四運動的爆發(fā),中國共產黨成立的背景??梢娛赂锩鼘χ趁竦匕胫趁竦貒曳吹鄯捶饨ǘ窢幤鹆司薮蟮耐苿幼饔?。十月革命從根本上消滅人剝削人的制度,消滅剝削階級。十月革命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為人類解放事業(yè)指出了光明的道路。
    課后小結
    總結全文
    在俄國十月革命爆發(fā)之前,1917年3月爆發(fā)了二月革命,革命的結果是產生了兩個并存的局面,但政權卻被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反動政權所掌握。在1917年11月列寧領導了十月革命,取得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社會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課后習題
    練習:
    1、想一想:哪些是俄國十月革命爆發(fā)的原因?
    二月革命后,臨時政府繼續(xù)執(zhí)行沙皇政府的內外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影響;列寧和布爾什維克黨采取了正確的方針政策;俄國工人階級的力量比較集中等。這些原因都與十月革命爆發(fā)有關。
    2、列表比較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內容。
    名稱
    時間
    性質
    革命任務
    結果
    二月革命
    1917年3月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推翻沙皇統(tǒng)治
    兩個政權并存
    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
    無產階級革命
    推翻臨時政府
    建立社會主義制度
    3、講故事、賽,誰對列寧了解多。
    板書
    第一課。俄國十月革命
    一、二月革命
    名稱
    時間
    性質
    革命任務
    結果
    1917年3月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推翻沙皇統(tǒng)治
    兩個政權并存
    二、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
    無產階級革命
    推翻臨時政府
    建立社會主義制度
    俄國十月革命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二月革命;掌握十月革命發(fā)生的原因、經過、結果及歷史意義;學習列寧的革命首創(chuàng)精神,逐步培養(yǎng)學生正確評價領袖人物在推動歷史前進中的重要作用。
    過程與方法:圍繞“十月革命為什么會發(fā)生”,“在十月革命勝利后又發(fā)生了什么”等問題進行思考,開展討論,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學習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培養(yǎng)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式學習的習慣。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懂得十月革命勝利的重要意義及對俄國和世界的影響,學習列寧在十月革命過程中的突出貢獻,認識領袖人物在歷史進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十月革命發(fā)生的原因及歷史意義。
    教學難點:對二月革命后出現(xiàn)兩個政權并存局面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上一冊書我們共同學習了馬克思主義的誕生,馬克思和恩格斯給我們描繪了一幅共產主義的理想藍圖,巴黎公社進行了一次由理想到實踐的偉大嘗試,但卻是曇花一現(xiàn)。那么科學社會主義是如何由理想變?yōu)楝F(xiàn)實的呢?現(xiàn)在就讓我們走進下第1課,走進那場把科學社會主義由理想變?yōu)楝F(xiàn)實的十月革命。
    (二)教師引領,合作探究
    第一篇章:絕望的年代——沙皇統(tǒng)治下的俄國
    展示:
    材料一 1861年改革以后,俄國的資本主義經濟有所發(fā)展。農業(yè)人口占全國的80%;工業(yè)產值占國民經濟總產值的42%。按人均計算,俄國的鋼產量僅及美國的1/11,德國的1/8,英國的1/6,法國的1/5。1861年改革后,俄國依然是一個農業(yè)國家,是一個落后的帝國主義國家。
    ——《世界現(xiàn)代史》
    材料二 1914年-1917年,俄國有1500多萬人應征入伍,大量的未成年人和婦女被趕進了工廠,每天工作10小時以上。至1917年,俄國約有150萬人死于戰(zhàn)爭,400多萬人傷殘。因為饑荒,1916年罷工有1500起,參加人數(shù)超過100萬。農村頭5個月就有510次起義。
    ——《世界通史》
    教師:作為一個帝國主義國家,20世紀初的俄國與其他列強相比,實力如何?
    學生:落后的帝國主義國家。
    教師: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又給俄國人帶去了什么?
    學生:“一戰(zhàn)”給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加劇了本來就很尖銳的社會矛盾;直接引發(fā)了二月革命。
    (設計意圖:通過材料分析,理解十月革命的爆發(fā)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結合。)
    教師:俄國資本主義經濟落后,發(fā)展緩慢,社會動蕩,沙皇專制制度和封建農奴制殘余依然存在。而一戰(zhàn)又加劇了俄國社會的各種矛盾,引發(fā)政治經濟危機,導致俄國二月革命爆發(fā)。
    第二篇章:彷徨的歲月——二月革命后的俄國
    教師:閱讀課文第一段,了解二月革命。
    學生:完成表格。
    教師:兩個政權是指哪兩個政權?真正掌權的是誰?
    學生:“兩個政權”即: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掌握實權)和工人士兵代表蘇維埃。
    教師:二月革命后,為什么會出現(xiàn)兩個政權并存的局面?
    學生:由于工農群眾缺乏政治斗爭經驗;列寧等布爾什維克黨的主要領導人身居國外,影響了黨對群眾的組織教育工作。
    教師:二月革命后,人民革命的要求真正達到了嗎?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維護誰的利益?
    學生:沒有達到;它維護的是資產階級的利益。
    教師:那么掌權的資產階級臨時政府都采取了哪些政策呢?
    學生: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對內企圖撲滅革命的火焰,對外執(zhí)行反人民政策。
    教師:二月革命雖然推翻了沙皇專制制度,但是由于當時工農群眾缺乏斗爭經驗,列寧等布爾什維克黨主要領導人身居國外,所以真正掌權的是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然而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卻沒有實現(xiàn)俄國人民迫切要求獲得和平、面包和土地的愿望。他們?yōu)榱俗陨淼睦?,不顧人民的要求,繼續(xù)進行帝國主義戰(zhàn)爭,并企圖借助戰(zhàn)爭來消滅革命力量。在這種情況下,布爾什維克黨如何領導人民繼續(xù)斗爭,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全黨、全體勞動人民都熱切盼望著偉大領袖——列寧的歸來。
    展示:
    《列寧回到彼得格勒》
    教師:從這張圖可以看出什么?
    學生:列寧受到了人民的熱烈歡迎。
    教師:顯然,列寧的回國,受到了群眾發(fā)自內心的歡迎,使人民看到了希望。
    展示:
    “目前俄國的特點是從革命的第一階段過渡到革命的第二階段,第一階段由于無產階級覺悟性和組織不夠,政權落到了資產階級手中,第二階段則應當使政權轉到無產階級和貧苦農民階層手中。”“……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繼續(xù)進行的戰(zhàn)爭是掠奪性帝國主義戰(zhàn)爭,只有社會主義革命推翻資產階級統(tǒng)治。……”
    ——摘自《四月提綱》
    教師:該文獻的提出,有什么歷史意義和作用?
    學生:為布爾什維克黨規(guī)定了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過渡到社會主義革命的路線,指明了革命發(fā)展的前途。
    教師:《四月提綱》爭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權,為十月革命指明了方向。實現(xiàn)了由資產階級革命過渡到社會主義革命。列寧親自領導了彼得格勒武裝起義。
    第三篇章:勝利的曙光——十月革命的爆發(fā)
    展示:
    《俄國彼得格勒十月武裝起義》地圖
    教師:結合地圖,請學生介紹彼得格勒武裝起義的概況。
    學生:起義時間:1917年11月
    起義指揮部:斯莫爾尼宮
    主要參加者:工人、士兵
    主要特征:中心城市暴動,武裝奪取政權。
    結果:推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取得了勝利。俄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工人士兵蘇維埃政府——人民委員會,列寧當選為主席。
    (設計意圖:結合地圖,通過歷史事件的敘述,鍛煉學生讀圖、復述歷史事件的
    能力。)
    “阿芙樂爾”號 攻打冬宮
    教師:11月7日晚9時45分 “阿芙樂爾”號巡洋艦一聲炮響,發(fā)出進攻冬宮的信號,十月革命開始了。結合課本“動腦筋”思考、討論:俄國十月革命爆發(fā)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1)二月革命后,臨時政府繼續(xù)執(zhí)行沙皇政府的內外政策;(2)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影響;(3)列寧和布爾什維克黨采取了正確的方針政策;(4)俄國工人階級的力量比較集中等。
    (設計意圖:通過分析,讓學生認識到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必然性。)
    教師:由于布爾什維克黨領導并制定了正確的方針政策,特別是列寧的親自領導及人民群眾和革命戰(zhàn)士的英勇奮戰(zhàn),十月革命取得了勝利。在首都武裝起義的影響下,莫斯科等城市相繼爆發(fā)了武裝起義。革命烈火迅速燃遍俄國各地,到1918年2月,蘇維埃政權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來了,十月革命迎來了新時代的曙光。
    第四篇章:感悟的時刻——十月革命的歷史意義
    展示:
    蘇維埃:(俄文:совет 的譯音),意即“代表會議”或“會議”。因為俄國1905年革命時出現(xiàn)過一種由罷工工人作為罷工委員會組織起來的代表會議,簡稱“蘇維埃”。蘇聯(lián)議會的名稱,起源于1905年俄國革命,蘇聯(lián)最高蘇維埃由聯(lián)盟院和民族院組成,聯(lián)盟院按選區(qū)選舉產生,民族院按加盟共和國等選舉產生,行使蘇聯(lián)的立法權。中國共產黨在1930年代建立的一些革命根據(jù)地議會也使用該名稱,所以當時的這些革命根據(jù)地也稱蘇區(qū)。從此,蘇聯(lián)——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聯(lián)盟誕生了。
    ——1922年《聯(lián)盟條約》
    教師:蘇俄,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此時,國外帝國主義國家極端仇視,他們千方百計欲置其于死地,而國內被推翻的反動階級也不甘心失敗,他們妄圖在國際反動勢力的支持下,卷土重來。蘇維埃政府面對國內外的武裝勢力,為了鞏固新生的蘇維埃政權采取了什么措施?
    學生:
    (設計意圖:利用表格的形式,鍛煉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
    教師:1918~1920年是蘇俄三年國內戰(zhàn)爭時期,斗爭極為艱苦,為了戰(zhàn)勝敵人,蘇維埃政權發(fā)出“一切為了前線”的號召。軍事方面加強紅軍的建設;經濟方面實行了特殊的經濟政策——“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而這些措施的實施結果如何?
    學生:粉碎了外國的武裝干涉和國內的反革命叛亂,取得了國內戰(zhàn)爭的勝利,鞏固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國家。
    教師:十月革命實現(xiàn)了由理想到現(xiàn)實的發(fā)展過程,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那么,十月革命的勝利有什么歷史意義?
    教師:十月革命——這場發(fā)生在上個世紀初的無產階級革命至今已經過去97年了,然而俄羅斯人并沒有忘卻當年的這場偉大革命??聪铝袌D片及注解,你能說出十月革命值得紀念之處嗎?(自由表達,合理即可)
    俄羅斯人忘不了十月革命 俄新社:半數(shù)俄羅斯人沒有放棄十月革命的理想
    學生:(1)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2)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統(tǒng)治,推動了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發(fā)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
    (設計說明:這里并沒有直接就意義展開問答,而是聯(lián)系現(xiàn)實,創(chuàng)設情境,換了個問法——為什么值得紀念。意圖就在于培養(yǎng)學生歷史聯(lián)系現(xiàn)實和知識遷移的能力)
    (三)課堂總結,拓展延伸
    教師:比較二月革命與十月革命的不同。
    學生:完善表格。
    教師: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取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在列寧和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下,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它在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上打開了一個缺口,深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在全世界的統(tǒng)治,推動了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發(fā)展。因此毛澤東說:“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十月革命從根本上消滅人剝削人的制度,消滅剝削階級,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為人類解放事業(yè)指出了光明的道路。下面我們用一首詩來回顧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
    二月革命掘沙皇,
    《四月提綱》指方向。
    七月流血拋幻想,
    十月革命現(xiàn)曙光。
    課后習題
    1、有人說二月革命后的俄國政局復雜詭譎、暗流涌動。“復雜詭譎、暗流涌動”的主要表現(xiàn)是( )
    A、沙皇是專制統(tǒng)治 B、兩個政權并存
    C、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勝負難料 D、外國武裝干涉
    2、有學者認為,社會主義經歷了由空想到科學,由理論到實踐,再由理想到現(xiàn)實的發(fā)展過程。下列各項中,第一次實現(xiàn)社會主義“由理想到現(xiàn)實”的史實是 ( )
    A、歐洲工人運動的興起 B、《共產黨宣言》的發(fā)表
    C、巴黎公社的成立 D、十月革命的勝利
    3、 材料一 俄國當前形勢的特點是從革命的第一階段向革命的第二階段過渡,第一階段由于無產階級的覺悟和組織程度不夠,政權落到了資產階級手中,第二階段則應當使政權轉到無產階級和貧苦農民手中。
    ——列寧
    材料二 在資本主義時代,特別是在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的時代,各國在政治上、經濟上和文化上的互相影響和互相激動,是極其巨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不只是開創(chuàng)了俄國歷史的新紀元......
    ——毛澤東
    請回答:
    (1)材料一中說的“革命的第一階段”具體指哪一次革命?這次革命的結果如何?它是什么性質的革命?
    (2)材料一中說的“革命的第二階段”具體指哪一次革命?它是什么性質的革命?
    (3)結合材料二及所學知識,說說“新紀元”主要指什么?除此之外,十月革命還有什么歷史意義?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九年級下冊歷史教案 | 九年級下冊歷史教學計劃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九年級下冊歷史教案 | 九年級下冊歷史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