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上冊必修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教案

字號:

高一物理上冊必修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教案
    教學(xué)準備
    教學(xué)目標
    1.知道力的概念及矢量性,會作力的圖示.
    2.了解重力產(chǎn)生的原因,會確定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理解重心的概念.
    3.了解自然界中四種基本相互作用.
    教學(xué)重難點
    1.力的概念及矢量性,作力的圖示.
    2.重力產(chǎn)生的原因,確定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重心的概念,自然界中四種基本相互作用.
    教學(xué)過程
    [知識探究]
    一、力和力的圖示
    [問題設(shè)計]
    做一做以下實驗,看看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總結(jié)力有哪些作用效果.
    圖1       圖2
    (1)小鋼球在較光滑的玻璃板上做直線運動,在小鋼球的正前方放一磁鐵(如圖1),小鋼球靠近磁鐵時;
    (2)在與小鋼球運動方向垂直的位置放一塊磁鐵(如圖2);
    (3)分別用手拉和壓彈簧.
    答案 (1)小鋼球的速度越來越大;(2)小鋼球的速度方向發(fā)生了變化;(3)用手拉彈簧,彈簧伸長;用手壓彈簧,彈簧縮短.
    力的作用效果有:使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或使物體發(fā)生形變.
    [要點提煉]
    1.力的特性
    (1)力的物質(zhì)性: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力不能脫離物體而獨立存在.我們談到一個力時,一定同時具有受力物體和施力物體.
    (2)力的相互性:力總是成對出現(xiàn)的.施力物體同時又是受力物體,受力物體同時又是施力物體.
    (3)矢量性:力不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
    2.力的作用效果: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或使物體發(fā)生形變.
    說明 只要一個物體的速度變化了,不管是速度的大小還是速度的方向改變了,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就發(fā)生變化.
    3.力的表示方法
    (1)力的圖示:用一條帶箭頭的線段(有向線段)來表示力.
    ①線段的長短(嚴格按標度畫)表示力的大小;②箭頭指向表示力的方向;③箭尾(或箭頭)常 畫在力的作用點上(在有些問題中為了方便,常把物體用一個點表示).
    注意 (1)標度的選取應(yīng)根據(jù)力的大小合理設(shè)計.一般情況下, 線段應(yīng)取2~5個整數(shù)段標度的長度.(2)畫同一物體受到的不同力時要用同一標度.
    (2)力的示意圖:用一條帶箭頭的線段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點.
    [延伸思考]
    是否只有接觸的物體之間才有力的作用?舉例說明.
    答案 不是.例如:兩個相距一定距離的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等.
    二、重力
    [問題設(shè)計]
    秋天到了,金黃的樹葉離開枝頭總是落向地面;高山流水,水總是由高處流向低處;無論你以多大的速度跳起,最終總會落到地面上……試解釋產(chǎn)生上述現(xiàn)象的原因.
    答案 地面附近的一切物體都受到地球的吸引作用.正是由于地球的吸引才會使物體落向地面,才會使水往低處流.
    [要點提煉]
    1.重力定義: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產(chǎn)生原因: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但不能說成“重力就是地球?qū)ξ矬w的吸引力”.
    3.大?。篏=mg,g為重力加速度,g=9.8m/s2,同一地點,重力的大小與質(zhì)量成正比,不同地點重力的大小因g值不同而不同.(注意:重力的大小與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無關(guān),與物體是否受其他力無關(guān))
    4.方向: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豎直向下不是垂直于支撐面向下,也不是指向地心).
    5.作用點:在重心上.
    (1)重心是物體各 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點.
    (2)重心位置與質(zhì)量分布和物體形狀有關(guān),質(zhì)量分布均勻、形狀規(guī)則的物體的重心在物體的幾何中心上.重心可以不在(填“可以不在”或“一定在”)物體上.
    [典例精析]
    一、對力的概念的理解
    例1  下列關(guān)于力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甲用力把乙推倒,說 明甲對乙有力的作用,乙對甲沒有力的作用
    B.只有有生命或有動力的物體才會施力,無生命或無動力的物體只會受力,不會施力
    C.任何一個物體,一定既是受力物體,也是施力物體
    D.兩個力的大小都是5N,則這 兩個力一定相同
    解析 甲推乙的同時,乙也在推甲,力的作用是相互的,A錯;不論物體是否有生命或是否有動力,它們受到別的物體作用時都會施力.例如馬拉車時,車也拉馬;書向下壓桌子,桌子也向上支撐書,B錯;由于自然界中的物體都是相互聯(lián)系的,找不到一個孤立的、不受其他物體作用的物體,所以每一個物體都受到別的物體的作用,是受力物體,同時也對其他物體施力,即又是施力物體,C對;力是矢量,比較兩個力是否相同,除了比較其大小還要比較其方向,D錯.
    答案 C
    二、力的圖示和示意圖
    例2  在圖3甲中木箱P點,用與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右上的150N的力拉木箱;在圖乙中木塊的Q點,用與豎直方向成60°角斜向左上的20N的力把木塊抵在墻壁上.試作出甲、乙兩圖中所給力的圖示,并作出圖丙中電燈所受重力和拉力的示意圖.
    圖3
    答案 如圖所示
    三、重力和重心的特點
    例3  關(guān)于重力和重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當物體漂浮在水面上時重力會減小
    B.放置在水平面上的物體對水平面的壓力 就是物體的重力
    C.物體的重心位置總是在物體的幾何中心上
    D.物體的重心位置可能隨物體形狀的變化而改變
    解析 物體的重力與物體所處狀態(tài)無關(guān),A錯;物體對水平面的壓力與物體的重力的施力物體及受力物體不同,B錯;物體的重心位置與物體的形狀及質(zhì)量分布有關(guān),只有質(zhì)量分布均勻、形狀規(guī)則的物體的重心才在其幾何中心,C錯,D對.
    答案 D
    [課堂要點小結(jié)]
    [自我檢測]
    1.(對力的概念的理解)關(guān)于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有的物體自己就有力,如爆炸的手榴彈,所以這個力可以沒有施力物體
    B.力不能離開物體而存在
    C.不接觸的物體之間一定沒有力的作用
    D.有的物體只是施力物體而不是受力物體
    答案 B
    解析 此題可根據(jù)力的產(chǎn)生條件來判斷,抓住“力是物體與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要想有力,必須同時存在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兩者缺一不可.一個物體在對其他物體施加力的同時一定受到其他物體力的作用,即是施力物體同時又是受力物體,故A、D錯誤.C項則歪曲了力產(chǎn)生的條件,只要兩物體發(fā)生相互作用即可產(chǎn)生力,不一定非得接觸,故C錯誤.
    2.(重力的特 點)關(guān)于物體所受的重力,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只有在地面上靜止時才受到重力作用
    B.物體落向地面時,它受到的重力大于它靜止時所受到的重力
    C.物體在向上拋出時受到的重力小于它靜止時所受到的重力
    D.同一物體在同一地點,不論其運動狀態(tài)如何,它所受到的重力都是一樣大的
    答案 D
    解析 物體所受的重力是由于地球?qū)ξ矬w的吸引而產(chǎn)生的,重力的大小為G=mg.可見對同一物體(m一定),在同一地點(g一定),重力大小是相同的,而與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無關(guān),因此選項A、B、C均錯誤,只有選項D是正確的.
    3.(對重心的理解)下列關(guān)于重心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任何有規(guī)則形狀的物體,它的重心一定與它的幾何中心重合
    B.用一條繩子把一個物體懸掛起來,物體處于完全靜止狀態(tài),該物體的 重 心不一定在繩子的延長線上
    C.任何物體的重心都在物體內(nèi),不可能在物體外
    D.重心與物體的形狀和物體的質(zhì)量分布有關(guān)
    答案 D
    解析 重心的位置與物體的形狀和質(zhì)量分布有關(guān),只有形狀規(guī)則、質(zhì)量分布均勻的物體的重心才在物體的幾何中心,A錯誤,D正確;用一條繩子把一個物體懸掛起來,物體處于完全靜止狀態(tài)時,物體的重力與繩子的拉力平衡,由二力平衡的知識可知,物體的重心一定在繩子的延長線上,B錯誤;重心是物體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點,可以在物體上也可以不在物體上,C錯誤.
    4.(力的圖示和示意圖)如圖4所示,疊放的物體A、B靜止在水平地面上,物體A對物體B的壓力是10N,試畫出這個力的圖示和示意圖.
    圖4
    答案 見解析
    解析 (1)畫力的圖示:
    ①選定標度:此題用2mm長的線段表示2N的力.
    ②從作用點沿力的方向畫一線段,線段長短根據(jù)選定的標度和力的大小畫出,線段上加刻度,如圖甲所示,也可以如圖乙所示,從O點(用O點代替B物體)豎直向下畫一段五倍于標度(即10mm)的線段;
    ③在線段上加箭頭表示力的方向.
    (2)畫力的示意圖:從作用點或從B的中心處沿力的方向畫一線段,并加上箭頭,表示方向,然后標明FN=10N即可,如圖丙所示.
    教案設(shè)計頻道小編推薦:高中物理教案 | 高一物理教案 | 高一物理教學(xué)計劃
    
    教案設(shè)計頻道小編推薦:高中物理教案 | 高一物理教案 | 高一物理教學(xué)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