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司法考試已拉開序幕!出國留學網司法考試欄目發(fā)布“2017司法考試一卷模擬習題”希望可以幫到廣大考生,了解更多相關詳情,請繼續(xù)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
一、單項選擇題
1.關于法的本質,以下說法中哪一項是不正確的:( )
A.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并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正式的官方確定的行為規(guī)范,也就是說法的本質最初表現為法的正式性
B.在階級社會中,階級對立使得法所體現的國家意志實際上是統(tǒng)治階級的意志,但法律的階級性并不完全排除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被統(tǒng)治階級的意志
C.法律的內容是受一定社會因素制約的,由一定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來決定
D.由于法律最終體現為法的社會性,所以法律最終決定于歷史傳統(tǒng)、風俗習慣、國家結構、國際環(huán)境等條件
2.《合同法》第 58 條規(guī)定:“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后,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這一規(guī)定體現了法律的什么作用:( )
A.既體現了法律的確定性指引作用,又體現了法律的選擇性指引作用
B.既體現了法律的確定性指引作用,又體現了法律的個別性指引作用
C.既體現了法律的確定性指引作用,又體現了法律的規(guī)范性指引作用
D.既體現了法律的選擇性指引作用,又體現了法律的規(guī)范性指引作用
3.利益是人們受客觀規(guī)律制約、為滿足生存和發(fā)展而產生的對一定對象的各種客觀需求。下面各種說法哪一項是不符合法對利益調控的一般要求的:( )
A.立法者應當堅持利大于害的選擇,消除有利無害的幻想性選擇
B.立法者在進行利益表達時,是不能回避利益沖突的
C.立法者應通過某些基本原則的規(guī)定和制度設計來協調利益關系,平衡利益沖突
D.立法者可以解決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沖突,也可以解決短期利益和長遠利益的沖突,但對于物質利益和精神利益的沖突是無能為力的。
4.下面是甲乙兩個同學關于法的分類以及法的淵源的辯論:甲認為:①按照法的效力、內容和制定法的程序的不同,法律可以分為一般法和特別法。②國際公約現在是中國的法的淵源。③我國的行政法規(guī)就是由國家行政機關頒布的法律。乙認為:①我國數量最大的一類法律淵源就是行政法規(guī)。②隨著全球化的趨勢的不斷發(fā)展,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區(qū)別在減少,現在判例法已經成為大陸法系的正式的法的淵源。③“試行”和“暫行”的法規(guī)的效力同其他法律是一樣的。④國務院各部委和地方行政機關制定的規(guī)章也是行政法規(guī)。以上觀點正確的是:( )
A.甲的說法① ②,乙的說法①
B.甲的說法①,乙的說法①
C.甲的說法②,乙的說法①③
D.甲的說法③,乙的說法③④
5.人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來理解、解釋和適用法律體系,下列關于法律體系的表述中哪種說法未能準確地把握這一概念的基本特征?( )
A.研究我國的法律體系必須以我國現行國內法為依據
B.隨著經濟的發(fā)展,會出現很多很多新的問題需要法律進行調整,也會有新的法律部門出現
C.盡管香港、澳門的法律制度與大陸的法律制度有較大差異,但中國的法律體系是統(tǒng)一的
D.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的初期,廢除了******的六法全書,新的法律體系未建立,沒有部門法的劃分,不存在法律體系
6.關于法律關系的表述,哪一項是錯誤的:( )
A.法律關系是根據法律規(guī)范建立的一種合法關系,具有合法性
B.法律關系是社會生活中存在的事實關系
C.法律關系不是法律規(guī)范調整或保護的社會關系本身
D.法律關系是以法律上的權利義務為紐帶而形成的社會關系
7. 下列有關我國憲法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欽定憲法大綱》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憲法性文件
B.《重大信條十九條》是清政府最后一部憲法性文件
C.《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舊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正式公布的憲法
D.《中華蘇維埃憲法大綱》是我國由人民代表機關正式通過公布施行的第一個憲法性文件
8.下列關于英國憲法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英國為“憲政之母”且最早實行議會政治
B.英國憲法屬于不成文憲法、柔性憲法,并無文字記載
C.英國憲法由憲法性法案、憲法性判例和憲法性慣例組成
D.英國《自由大憲章》也屬英國憲法組成部分,但它卻并不具備近代憲法的特征
9. 下列關于政權組織形式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
A.實行二元君主立憲制的國家很少,尼泊爾是其中之一。
B.實行議會君主制的國家中除了英國日本之外,還包括西班牙、荷蘭。
C.總統(tǒng)制國家中總統(tǒng)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其典型國家是美國。
D.議會共和制的典型國家是意大利,委員會制的典型國家是瑞典。
10.某村有年滿十八周歲的村民1000人,在一次鄉(xiāng)人大選舉中作為一個選區(qū),應選人大代表三人。第一次投票中五名代表候選人中,只有兩人得票超過參加投票選民的過半數,于是進行再次選舉,在這次選舉中,參加投票的選民有900人,趙某得票最多。下列選項中哪一個是趙某當選為鄉(xiāng)人大代表的最低得票數?
A. 501
B. 451
C. 300
D. 301
參考答案:
1.D。本題考查的是法的本質。需要說明的是:我們一般說的法的本質的理論是指馬克思主義法的理論中的法的本質理論。法的本質最初表現為法的正式性,也稱法的官方性、國家性;法的本質其次反映為法的階級性;法的本質最終體現為法的社會性,指法的內容是受一定社會因素制約的,最終也是由一定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歷史傳統(tǒng)、風俗習慣、國家結構、國際環(huán)境等條件是社會因素中相對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次要的因素。
2.C。本題考查的是法的作用以及作用的形式。法的作用是指法對社會的影響。法的作用可以分為規(guī)范作用和社會作用,二者之間是手段和目的的關系,社會作用是目的,規(guī)范作用是手段。在規(guī)范作用中又包括指引作用、評價作用、教育作用、預測作用和強制作用。法的作用又是有限的,既要反對法律虛無主義,也要反對法律萬能論。同時我們應當注意關于法律的作用的考查中,一般集中在規(guī)范作用中的指引作用和預測作用。指引作用是指法律對本人的行為具有引導的作用,對人指引又兩種形式:一種是個別指引,即具體指示對具體人的具體情況的指引;另外一種是規(guī)范性指引,即一般的規(guī)則對同類的人或行為的指引。從立法技術上看,法的指引作用又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確定性指引方式,即通過設置法律義務要求人們作出或者抑制一定的行為,使社會成員明確自己必須從事或不得從事的行為界限;另一種是選擇的指引,即通過宣告法律權利,給人們一定的選擇范圍。法的預測作用是指法律的存在,可以預先估計到人們相互之間會如何行為。
3.D。本題考查的是法對利益的調控,這是2005年考試大綱中新增的考點,應當引起重視。法的價值包括自由、正義、秩序,一般被視為法的最基本價值。但效率和利益也是很重要的價值。按照一般的投入產出比的概念,效率很容易理解。利益是人們的客觀需求,法所體現的意志的背后是各種利益,法是社會共同的、由一定物質生產方式所產生的利益和需要的表現。離開了利益關系,法既無從產生,也無從存在。法對社會的調控和調整主要是通過對利益的調控而實現的。這包括:一是利益表達,是對利益的選擇;二是利益平衡,對社會資源控制的不同導致利益差別,從而構成利益沖突。法對利益適當的調控要處理好三種利益關系: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關系、短期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系及物質利益和精神利益的關系,尤其應該注意的是,現在對于精神損害進行物質賠償的訴求越來越多,說明物質利益和精神利益可以相互轉化,當然物質賠償是不能代替或不能完全代替精神上的補救。
4.C。本題考查的是關于法的分類和法的淵源中容易混淆的部分。法按照不同的標準可以進行不同的分類。按照法的效力、內容和制定程序的不同法可以分為根本法和普通法;按照法的效力的范圍不同,法可以分為一般法和特別法,效力范圍和效力并不是一回事。國際公約在中國承認的范圍內作為中國的法律淵源。行政法規(guī)是中國數量最大的法律淵源,但一定要清楚,在法律淵源意義上的行政法規(guī)專指國務院制定的規(guī)范性文件。而國務院各部委和地方行政機關制定的規(guī)范性文件是行政規(guī)章,屬于另外一種法律淵源,不可以混淆。以“試行”和“暫行”的方式頒布某項法律,意在積累經驗,待條件成熟后修改,并不影響其效力,必須得到普遍遵守。
5.D。本題考查的是對法律體系概念和我國法律體系的理解。 法律體系也稱為部門法體系,是指一國全部的現行國內法規(guī)范構成的體系,不包括完整意義的國際法即國際公法。它反映一國法律的現實情況,不包括歷史上廢止的已經不再有效的法律,一般也不包括尚待制定、還沒有生效的法律。我國大陸和香港、澳門、臺灣地區(qū)的法律制度分別屬于不同的法系,由于“一國兩制”的實行,出現了不同社會制度、不同性質和不同法系的法律并行的情況,但這并不意味著兩個以上法律體系的并存。由于我國國家主權統(tǒng)一,特別行政區(qū)基本法根據憲法授權制定,而憲法是我國全部法律統(tǒng)一的中心和出發(fā)點,因此中國仍然可以看作一個統(tǒng)一的法律體系,法系背景的差異并不影響中國法律體系的統(tǒng)一。部門法體系的劃分是按照法所調整的社會關系以及調整機制來進行的,所以,法律部門不等于規(guī)范性法律文件,沒有規(guī)范性法律文件不等于說沒有法律部門。
6.B。本題考查的是對法治理論的整體把握。法治接納和需要民主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法制本身的性質和先進程度,現代法治與民主密切相聯,與****和獨裁則是相對立的。我國最早宣傳并明確提出法治概念的是梁啟超先生。法治一詞明確了法律在社會生活中的最高權威。法治是與民主相聯系的,區(qū)別于人治,人治指統(tǒng)治者的個人意志高于國家法律。它與****相對立,維護了公民的自由,增強了公民的安全感。法家提出過“任法而治”、“以法治國”的思想,但這種“法治”是建立在****獨裁封建制度基礎之上的,與近代的法治理論相去甚遠,在世界其他地區(qū)的封建社會出過個別的城市國家也基本如此。
7.B
[考點]中國憲法歷史
[解析]1923年曹錕賄選憲法為舊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正式公布的憲法。
8.B
[考點]英國憲法
[解析]成文憲法與柔性憲法分屬不同分類,要注意對二者的理解。
9.[答案]D
[考點]政權組織形式
[解析]注意不同政權組織形式的典型代表國家。委員會制的典型代表國家是瑞士。
10.C
[考點]另行選舉時當選人的確定
[分析]選舉法第41條第5款:…依照前款規(guī)定另行選舉縣級和鄉(xiāng)級的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時,代表候選人以得票多的當選,但是得票數不得少于選票的三分之一;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在另行選舉上一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時,代表候選人獲得全體代表過半數的選票,始得當選。
| 司法考試題庫 | 司法考試輔導 | 司考一卷資料 | 司考二卷資料 | 司考三卷資料 | 司考四卷資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