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上冊必修1《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教案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了解落體運動研究的史實,了解邏輯推理的特色,理解任何猜想和假說都須要有實驗驗證的重要性。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史實了解伽利略研究自由落體規(guī)律的過程,體會其推理方法的奧妙,同時了解猜想的必要性,感受探究規(guī)律的幾個必要過程和科學方法的重要性,了解體會一些科學的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了解史實能培養(yǎng)同學們的意志和科學的方法觀,避免盲目和急功近利思想,提高自己的認識觀。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了解探索過程,明確探索的步驟,同時了解實驗及科學的思維方法在探究中的重要作用,從中提煉自己的學習方法。出國留學網(wǎng)
教學難點
“觀念-思考-推理-猜想-驗證” 是本節(jié)的重點思路,也是培養(yǎng)良好思維習慣的重要參考。
教學工具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自由落體運動,知道了物體下落的快慢與物體的質(zhì)量無關。這一正確認識卻經(jīng)歷了曲折而又漫長的歷史過程。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有關的史實知識,了解科學家是怎樣研究落體運動的。
(二)進行新課
1、歷史的錯誤:關于下落物體快慢
課件展示:《亞氏觀點》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一段,提出問題:為什么會有錯誤的認識呢?
學生活動:思考問題,交流體會。得出錯誤認識的根源:不注意探索事物的本質(zhì),思考不求甚解。
2、伽利略的邏輯推理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三、四段,提出問題:伽利略是怎樣論證亞里士多德觀點是錯誤的?
學生活動:帶著問題閱讀教材,闡述自己的觀點。
點評: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學生邏輯推理能力。
課件展示:《邏輯的力量》
3、猜想與假說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猜想與假說”部分,提出問題:伽利略在研究落體運動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面對這些困難,伽利略是怎樣做的?他作出了大膽的科學猜想,猜想的內(nèi)容是什么?
學生活動:帶著問題閱讀教材,闡述自己的觀點。
點評: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學生分析概括能力。
科學的猜想,或者叫假說,這是對事物認識的模型,是對事物認識的基礎,是建立概念描述規(guī)律的前提。
4、實驗驗證
教師活動:(陳述)實驗驗證是檢驗理論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任何結(jié)論和猜想都必須經(jīng)過實驗驗證,否則不成理論。猜想或假說只有通過驗證才會成為理論。所謂實驗驗證就是任何人,在理論條件下去操作都能到得實驗結(jié)果,它具有任意性,但不是無條件的,實驗是在一定條件下的驗證,而與實際有區(qū)別。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實驗驗證”部分,提出問題:伽利略在實驗過程中遇到了怎樣的困難,他又是怎樣克服的?為什么說,伽利略把他的結(jié)論外推到90°需要很大勇氣?
學生活動:帶著問題閱讀教材,闡述自己的觀點。
點評: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學生分析概括能力。
5、科學的方法
教師活動:物理學的研究很注重方法,物理學習也要注意方法,所謂科學方法包括以下幾點:
對現(xiàn)象一般觀察一提出猜想-運用邏輯推理一實驗對推理驗證一對猜想進行修證(補充)-推廣應用。
學生活動:閱讀教材“STS”《從伽利略的一生看科學與社會》短文,對自己進行科學人生觀教育。
(三)課堂總結(jié)、點評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從伽利略對落體的研究上,學習他的觀察思考等科學方法,為我們下一步(以后)的探究打下基礎,不能盲目,也不能怕困難,要用科學的方法指導我們。
(四)實例探究
☆豎直上拋運動的實例分析
【例題】某人在高層樓房的陽臺外側(cè)以2 0 m/s的速度豎直向上拋出一個石塊,石塊運動到離拋出點15m處時,所經(jīng)歷的時間為多少?
(不計空氣阻力,取g =10m/s2)
分析:石塊運動到離拋出點15m處時,石塊的位置是在拋出點上方還是在拋出點下方?如果是在拋出點上方的話,是處于上升階段還是處于下降階段?
從題意來看,石塊拋出后能夠上升的最大高度為 m>15m。
這樣石塊運動到離拋出點15 m處的位置必定有兩個,如圖所示,因而所經(jīng)歷的時間必為三個。
分段法:
石塊上升到最高點所用的時間為:
2 s前石塊第一次通過“離拋出點15 m處”;2 s時石塊到達最高點,速度變?yōu)榱?,隨后石塊開始做自由落體運動,會第二次經(jīng)過“離拋出點15 m處”;當石塊落到拋出點下方時,會第三次經(jīng)過“離拋出點15m處”。這樣此題應有三解。
當石塊在拋出點上方距拋出點15m處時取向上為正方向,則位移x = +15m,a= - g = - 10 m/s2 ,代入公式
t1=1 s對應著石塊上升時到達“離拋出點15 m處”時所用的時間,而t2=3 s則對應著從最高點往回落時第二次經(jīng)過“離拋出點15 m處”時所用的時間。
由于石塊上升的最大高度H=20m,所以,石塊落到拋出點下方“離拋出點15m處”時,自由下落的總高度為HOB=20m+15m=35m,下落此段距離所用的時間
石塊從拋出到第三次經(jīng)過“離拋出點15m處”時所用的時間為:
課后習題
復習全章內(nèi)容,準備章節(jié)測驗。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高中物理教案 | 高一物理教案 | 高一物理教學計劃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高中物理教案 | 高一物理教案 | 高一物理教學計劃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了解落體運動研究的史實,了解邏輯推理的特色,理解任何猜想和假說都須要有實驗驗證的重要性。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史實了解伽利略研究自由落體規(guī)律的過程,體會其推理方法的奧妙,同時了解猜想的必要性,感受探究規(guī)律的幾個必要過程和科學方法的重要性,了解體會一些科學的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了解史實能培養(yǎng)同學們的意志和科學的方法觀,避免盲目和急功近利思想,提高自己的認識觀。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了解探索過程,明確探索的步驟,同時了解實驗及科學的思維方法在探究中的重要作用,從中提煉自己的學習方法。出國留學網(wǎng)
教學難點
“觀念-思考-推理-猜想-驗證” 是本節(jié)的重點思路,也是培養(yǎng)良好思維習慣的重要參考。
教學工具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自由落體運動,知道了物體下落的快慢與物體的質(zhì)量無關。這一正確認識卻經(jīng)歷了曲折而又漫長的歷史過程。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有關的史實知識,了解科學家是怎樣研究落體運動的。
(二)進行新課
1、歷史的錯誤:關于下落物體快慢
課件展示:《亞氏觀點》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一段,提出問題:為什么會有錯誤的認識呢?
學生活動:思考問題,交流體會。得出錯誤認識的根源:不注意探索事物的本質(zhì),思考不求甚解。
2、伽利略的邏輯推理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三、四段,提出問題:伽利略是怎樣論證亞里士多德觀點是錯誤的?
學生活動:帶著問題閱讀教材,闡述自己的觀點。
點評: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學生邏輯推理能力。
課件展示:《邏輯的力量》
3、猜想與假說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猜想與假說”部分,提出問題:伽利略在研究落體運動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面對這些困難,伽利略是怎樣做的?他作出了大膽的科學猜想,猜想的內(nèi)容是什么?
學生活動:帶著問題閱讀教材,闡述自己的觀點。
點評: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學生分析概括能力。
科學的猜想,或者叫假說,這是對事物認識的模型,是對事物認識的基礎,是建立概念描述規(guī)律的前提。
4、實驗驗證
教師活動:(陳述)實驗驗證是檢驗理論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任何結(jié)論和猜想都必須經(jīng)過實驗驗證,否則不成理論。猜想或假說只有通過驗證才會成為理論。所謂實驗驗證就是任何人,在理論條件下去操作都能到得實驗結(jié)果,它具有任意性,但不是無條件的,實驗是在一定條件下的驗證,而與實際有區(qū)別。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實驗驗證”部分,提出問題:伽利略在實驗過程中遇到了怎樣的困難,他又是怎樣克服的?為什么說,伽利略把他的結(jié)論外推到90°需要很大勇氣?
學生活動:帶著問題閱讀教材,闡述自己的觀點。
點評: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學生分析概括能力。
5、科學的方法
教師活動:物理學的研究很注重方法,物理學習也要注意方法,所謂科學方法包括以下幾點:
對現(xiàn)象一般觀察一提出猜想-運用邏輯推理一實驗對推理驗證一對猜想進行修證(補充)-推廣應用。
學生活動:閱讀教材“STS”《從伽利略的一生看科學與社會》短文,對自己進行科學人生觀教育。
(三)課堂總結(jié)、點評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從伽利略對落體的研究上,學習他的觀察思考等科學方法,為我們下一步(以后)的探究打下基礎,不能盲目,也不能怕困難,要用科學的方法指導我們。
(四)實例探究
☆豎直上拋運動的實例分析
【例題】某人在高層樓房的陽臺外側(cè)以2 0 m/s的速度豎直向上拋出一個石塊,石塊運動到離拋出點15m處時,所經(jīng)歷的時間為多少?
(不計空氣阻力,取g =10m/s2)
分析:石塊運動到離拋出點15m處時,石塊的位置是在拋出點上方還是在拋出點下方?如果是在拋出點上方的話,是處于上升階段還是處于下降階段?
從題意來看,石塊拋出后能夠上升的最大高度為 m>15m。
這樣石塊運動到離拋出點15 m處的位置必定有兩個,如圖所示,因而所經(jīng)歷的時間必為三個。
分段法:
石塊上升到最高點所用的時間為:
2 s前石塊第一次通過“離拋出點15 m處”;2 s時石塊到達最高點,速度變?yōu)榱?,隨后石塊開始做自由落體運動,會第二次經(jīng)過“離拋出點15 m處”;當石塊落到拋出點下方時,會第三次經(jīng)過“離拋出點15m處”。這樣此題應有三解。
當石塊在拋出點上方距拋出點15m處時取向上為正方向,則位移x = +15m,a= - g = - 10 m/s2 ,代入公式
t1=1 s對應著石塊上升時到達“離拋出點15 m處”時所用的時間,而t2=3 s則對應著從最高點往回落時第二次經(jīng)過“離拋出點15 m處”時所用的時間。
由于石塊上升的最大高度H=20m,所以,石塊落到拋出點下方“離拋出點15m處”時,自由下落的總高度為HOB=20m+15m=35m,下落此段距離所用的時間
石塊從拋出到第三次經(jīng)過“離拋出點15m處”時所用的時間為:
課后習題
復習全章內(nèi)容,準備章節(jié)測驗。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高中物理教案 | 高一物理教案 | 高一物理教學計劃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高中物理教案 | 高一物理教案 | 高一物理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