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類品德課《我們的地球》教學設計

字號:


    我們的地球
    (第一課時)
    執(zhí)教:平陽縣小 池昌斌
    教學目標:
    1、 認知目標:知道地球是一個大球體,它的表面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陸地,初步了解地球上的地形地貌。
    2、 情感目標:初步認識地球地貌的多姿多彩,感受地球的美麗,激發(fā)學生對地球的熱愛之情;通過對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的了解,激發(fā)學生探索地球奧秘的愿望。
    3、 技能目標:學會查找有關資料,通過對地球儀的觀察發(fā)現(xiàn)地球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觀察與分析能力。
    教學重點:知道地球是一個大球體,它的表面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陸地,初步了解地球上的地形地貌,感受地球的美麗。
    教學難點:通過對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以及地球美麗地貌的了解,激發(fā)學生探索地球奧秘的愿望。
    教學程序:
    (一):看圖導入教學。
    1、師導入: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首先從這張圖片開始談起吧!(出示太空俯視地球圖片)
    2、師:這是兩張什么圖片?
    3、生:地球圖片或是從太空看地球的圖片……
    4、師:是啊!這就是我們共同的家園——地球。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共同來學習《我們的地球》(板書課題):我們的地球?,F(xiàn)在請每一個小朋友都仔仔細細的盯著這兩張圖片好好的看幾秒,關于地球你們有什么初步的發(fā)現(xiàn)嗎?
    (二):一度探索地球——初步認知地球是一個的大球體,七分海洋三分陸地。
    1、學生靜靜觀察地球圖片,尋找地球的特點。
    2、學生交流對地球圖片觀察的初步發(fā)現(xiàn)。
    ①地球是圓的,是一個大球體……
    ②地球上有大片的藍色……
    ③地球上有些地點的黃色深一點,有些地方淺一點……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發(fā)現(xiàn)適當?shù)囊龑W生認識地球:你們知道藍色的是什么嗎?黃色的是陸地藍色的是海洋,你們比一比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
    3、師:同學們,地球其實是一個橢圓形的大球體,近似一個大圓球,在他的表面三分是陸地七分是海洋。同學們你們來猜一猜這個大圓球到底有多大呢?
    4、體驗地球是一個大圓球。
    ①學生首先用自己的感知與方式來表達地球到底是一個多大的球體
    ②出示有關數(shù)據(jù):地球是一個大球體,它的周長大約是四千萬米。師:孩子們,當你們看到這樣的數(shù)據(jù)時一種什么感覺?學生交流感受。
    ③游戲體驗地球是一個大球體:
    師:現(xiàn)在請我們班級四個小朋友張開雙臂手拉著手,我們看看有多長好不好?(學生感知四個小朋友手拉著手的長度概念)?,F(xiàn)在老師要學劉謙變魔術了,老師要吧地球這個大球體變到你們的腦子里去!你們信不信?現(xiàn)在開始變魔術了,請所有的小朋友閉上眼睛!
    師開始描述:四個小朋友手拉著手你們看到了嗎?
    四十個小朋友手拉著手你們看到了嗎?
    四百個小朋友手拉著手你們看到了嗎?
    四千個小朋友手拉著手你們看到了嗎?
    四萬個小朋友手拉著手你們看到了嗎?
    四十萬個小朋友手拉著手你們看到了嗎?
    四百萬個小朋友手拉著手你們看到了嗎?
    四千萬個小朋友手拉著手你們看到了嗎?這四千萬個小朋友手拉著手圍成的一個大球型就是相當于地球的周長!你們看到了嗎?這就是我們的地球!
    ④學生交流感受:……
    ⑤出示相關數(shù)據(jù):地球是一個近似橢圓形的大球體,它的周長約四千萬米,大約相當于四千萬個我們班級小朋友手拉著手圍成的一個大圈,這個長度也相當于我們學校操場連續(xù)跑16萬圈的長度!(操場是300米的)
    (三):二度探索地球——深入認知地球是一個的有著45°斜角的大球體,七分海洋三分陸地,地球上有高山、海洋、湖泊、森林、平原、沙漠、冰川……等地形地貌。
    1、師導語:孩子們,現(xiàn)在就讓我們近距離的看看地球,摸摸地球,玩玩地球,來繼續(xù)探索地球好嗎?
    2、分發(fā)地球儀,學生摸一摸、轉一轉、看一看,深度發(fā)現(xiàn)地球的秘密。
    3、體驗活動:學生摸一摸、轉一轉、看一看,深度發(fā)現(xiàn)地球的秘密。
    4、師生交流:你們又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嗎?
    ①地球儀上的地球有點斜。(教師告訴學生地球有著45°的斜角,并激發(fā)學生探索為何有著45°斜角的奧秘)。
    ②地球儀上確實有大片的藍色,難怪地球也被稱為一個藍色的星球。
    ③地球上大片綠色的是平原。
    ④陸地上深黃色條狀的是山脈。
    ……
    5、師總結:是啊!探索就是這么有意思,當我們不斷地發(fā)現(xiàn)和探索,我們就能發(fā)現(xiàn)地球的很多鮮為人知的奧秘。同學們請看!
    出示有關材料:地球是一個有著45°斜角的橢圓形大球體,它的表面三分是陸地七分是海洋組成,地球上有高山、海洋、湖泊、森林、平原、沙漠、冰川……等地形地貌。
    (四):三度探索地球——體驗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的路線故事,深度認知地球是一個的大球體,了解其偉大發(fā)現(xiàn)的現(xiàn)實意義。
    1、師:同學們,說到地球是圓的,是一個大球體,在今天是一個連三歲小孩都知道的事情,可是要是時光倒回500年前,當時的人們可不是這樣認為的,中國古人認為“天圓地方”,俄羅斯人認為地球是一個盾牌,底下有三條大鯨魚托著;直到1519年9月一支由麥哲倫帶領的西班牙船隊歷經(jīng)磨難才證明了地球是圓的,下面就讓我們走近偉大的航海家麥哲倫,去體驗它環(huán)球航行的壯舉吧!
    2、播放麥哲倫航海故事。生看書本73頁有關材料。
    3、交流:師:當你了解了麥哲倫的航海故事,你們有什么想表達的嗎?
    4、學生初步交流對麥哲倫航海的感受……
    5、體驗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的探險經(jīng)歷,重走麥哲倫航線。
    ①師引導:教師手持地球儀解讀麥哲倫走過的路線,學生看教師示范講解:西班牙——橫渡大西洋——沿著巴西海岸南下——穿越麥哲倫海峽——穿越茫茫太平洋——駛過大西洋——繞過非洲南端好望角——沿著非洲海岸線北上——回到西班牙!
    ②學生小組活動:體驗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用筆描繪出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的路線,并討論小組的新發(fā)現(xiàn)與對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的感受。
    ③學生交流體驗環(huán)球航行的發(fā)現(xiàn)與感受:
    師:當我們重走麥哲倫的環(huán)球航行路線,你們有什么感悟?對地球有了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學生暢談航海的艱難,以及探索地球的夢想……)
    ④介紹世界大航海時代的初步情況:教師介紹哥倫布、中國的鄭和等航海故事。
    ⑤小結:同學們,世界充滿了無數(shù)未知的奧秘,這需要我們不斷探索,我們需要一顆遠航的心靈,一顆探索未知世界的心靈,勇敢的探索地球上的未知世界,我希望我們班日后能出一兩位像麥哲倫、哥倫布、鄭和那樣偉大的航海家與探險家。
    (五):四度探索地球——初步了解地球上的高山、海洋、湖泊、森林、平原、沙漠、冰川……等地形地貌,激發(fā)學生對地球的熱愛之情與探索地球的愿望。
    1、師:聊到這里,我們已經(jīng)知道地球是一個大球體,表面三分是陸地七分是海洋,分布著高山、海洋、湖泊、森林、平原、沙漠、冰川……等地形地貌,下面就讓我們近距離的去看看這些地貌,認識這些地貌,關于這些地貌你們最想介紹的是那種地形地貌?
    2、學生根據(jù)已有知識經(jīng)驗與旅游所見分小組介紹他們所了解的地形地貌。
    3、體驗活動:學生分小組在地球儀上尋找有關地貌的標記以及名稱,地球儀上標明的有關地貌名稱寫在紙板上。
    4、欣賞地球地形地貌的絕美風景。師:下面就讓我們?nèi)タ纯次覀兊牡厍虬?(播放有關地球地形地貌的風光片子)。
    5、交流感受:這就是我們的地球,你們看了又什么想表達的?你們想怎么贊美我們的地球?(學生交流匯報)
    (六):激發(fā)探索地球的愿望——根植一顆探索未知世界的心靈。
    1、師:地球——一個多么美麗的星球啊!藍色的海洋、五彩的大陸、我們生命的搖籃!地球充滿了無數(shù)的奧秘,那些奧秘藏在高山、峽谷、森林、海洋、沙漠、冰川等等之中,讓我們在你剛才寫的的地名前后各寫下:長大了我想去——××××××——探索地球的奧秘!
    2、生高聲朗讀寫下的內(nèi)容。如:長大了我想去——珠穆朗瑪峰——探索地球的奧秘!(下課)
    本課教學設計簡要說明:
    為學生根植一顆自由探索的心靈
    ——兼談地理類品德課教學設計的主旨思想
    品德課老師經(jīng)常困惑,現(xiàn)在地理類的品德課到底要上成什么課?地理類品德課教學除了引領學生了解最基本的地理知識,如何體現(xiàn)這類課程的品德味?因為他有別于完整意義上的地理課,我覺得要上好地理類品德課,并在教學中體現(xiàn)他的品德課特質,最重要的是此類課程的設計要在引領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過程中深度感受地理的魅力,激發(fā)學生探索地理奧秘的欲望,從而在學生心中種下一顆探索的心靈。因而感受地理魅力與激發(fā)探索欲望是體現(xiàn)地理類品德課品德味的兩個重要特點。品德課是一門培養(yǎng)學生良好品德與社會性發(fā)展的課程,是一門塑造21世紀新公民素養(yǎng)的重要課程,就地理類課程教學而言,懂得感受自然的無窮魅力與一顆自由探索的心靈是一個學生能否獲得良好社會性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因子。因此本課教學設計我主要著眼于“探索”二字,讓學生通過觀察圖片,觀察地球儀來發(fā)現(xiàn)、探索地球的奧秘,在獲得地理知識的同時也播下一顆自由探索的心靈種子。
    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就是一個探索地球奧秘之旅,這樣的探索先從兩張普普通通的照片開始的。學生通過對兩張照片的觀察對地球有了一個初步的認知。地球是圓的,是一個大球體;地球上有大片的藍色;地球上有些地點的黃色深一點,有些地方淺一點……而這些初步的認識為學生認識地球奠定了一個概念基礎。接著我讓學生探索體驗這個球體到底是一個多大的球體!地球到底是一個多大的球體呢?這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我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利用學生的形象遷移與空間想象的辦法,先是讓學生直觀感覺四個小朋友手拉手的長度概念,再讓學生閉上眼睛聆聽老師的描述,靜靜的想象地球到底是一個多大的大球體,這種教學設計簡單易于操作又富有實效性,而通過這種教學手段建立起來的空間概念也比較容易讓學生接受。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二度探索地球的奧秘,學生再次觀察地球儀,通過摸一摸、轉一轉、看一看等手段來探索地球的秘密,學生也就是在這樣的探索活動中再次對地球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發(fā)現(xiàn),他們在探索中發(fā)現(xiàn):地球是一個有著45°斜角的橢圓形大球體,它的表面三分是陸地七分是海洋組成,地球上有高山、海洋、湖泊、森林、平原、沙漠、冰川……等地形地貌,而這些知識不是老師給予學生,而是學生自己探索發(fā)現(xiàn)的,更重要的是他們在發(fā)現(xiàn)地理知識的同時更學會了如何去探索以及體驗到探索的樂趣。而在之后的三度探索地球體驗麥哲倫航線的英雄壯舉以及四度探索地球——初步了解地球上的高山、海洋、湖泊、森林、平原、沙漠、冰川……等地形地貌,都在學習地理知識的同時很好的激發(fā)學生對地球的熱愛之情與探索地球的愿望。
    在教學的結束部分我在教學無痕中給學生種下了一顆探索的心靈與理想,也許多年后很多學生會忘記他們曾經(jīng)說過的,但是總有幾個記得我們在這幾課上為他們所播下的種子,長大了去一個年少時曾經(jīng)夢想過的地方探險,這就是我們地理類品德課教學的意義所在——為學生根植一顆自由探索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