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考憲法知識點薈萃

字號:


    考友們還有哪些2016年司考憲法的考點沒有背熟呢?詳情請看本文“司考憲法知識點薈萃”由出國留學網司法考試網整理而出,祝您順利通過司法考試!
    2012年國家司法考試憲法易混淆知識點薈萃
    1、國家對集體經濟和對私營、個體經濟政策的區(qū)別。前者是鼓勵、指導和幫助;后者是引導、監(jiān)督和管理。
    2、再次提醒注意第9條第1款中幾類自然資源所有權人的差別。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既可以屬于公民所有,也可以屬于集體所有,但礦藏、水流只能屬于國家所有,即全民所有。《水法》第3條第2款規(guī)定,農業(yè)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水塘、水庫中的水屬于集體所有。
    3、分清楚精神文明建設兩大項內容各包含了哪幾個子項內容:
    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分為兩個方面:
    科學、文化建設
    (1)發(fā)展社會主義教育事業(yè)(第19條)。
    (2)發(fā)展科學事業(yè)(第20條)。
    (3)發(fā)展衛(wèi)生和體育事業(yè)(第21條)。
    (4)發(fā)展文學藝術和其他文化事業(yè)(第22條)。
    思想道德建設
    (1)普及理想道德、文化和法紀教育,培養(yǎng)“四有”公民(第24條第1款)。
    (2)提倡“五愛”教育,樹立和發(fā)揚社會公德(第2款)。
    (3)進行馬克思主義教育,反對腐朽思想(第2款)。
    4、民族自治地方不包括民族鄉(xiāng)。
    5、《憲法》第31條是我國建立特別行政區(qū)的法律依據,注意只有全國人大有權決定特別行政區(qū)的設立及其制度。
    6、第64條憲法的修改多數(shù)票表決之基數(shù)均為“全體代表”,而非“出席會議的代表”。
    7、全國人大與人大常委會都有權監(jiān)督憲法的實施,但修改憲法權專屬于全國人大,人大常委會可以解釋憲法。人大常委會有權修改、補充基本法律和解釋法律。
    8、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的提請,任免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審判員、審判委員會委員和軍事法院院長;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提請,任免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檢察員、檢察委員會委員和軍事檢察院檢察長,并且批準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任免。
    9、第65條第4款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組成人員不得擔任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的職務。禁止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擔任的三類職務是指任何級別的職務,而不僅僅指中央國家機關職務。
    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委員長、副委員長連續(xù)任職不得超過兩屆。不包括秘書長和委員
    11、三機關相似職權比較
    (1)國務院:批準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區(qū)域劃分,批準自治州、縣、自治縣、市的建置和區(qū)域劃分;決定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范圍內部分地區(qū)的戒嚴。
    (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決定全國或者個別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戒嚴。
    (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準省、自治區(qū)和直轄市的建置;決定特別行政區(qū)的設立及其制度。
    12、第96條的第2款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設立常務委員會。鄉(xiāng)級人大不設常務委員會。
    13、第97條,應記住直接選舉的適用范圍縣、不設區(qū)的市、市轄區(qū)、鄉(xiāng)、民族鄉(xiāng)、鎮(zhèn)的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由選民直接選舉。
    14、民族自治地方設立的行使同級一般行政區(qū)域地方國家機關職權和同時行使自治權的國家機關,包括自治區(qū)、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第 112條)。為保證國家司法制度的統(tǒng)一性,自治區(qū)、自治州、自治縣的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不是民族自治機關,不行使民族自治權。
    15、民族自治的一個重要內容體現(xiàn):第113條自治區(qū)、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中,除實行區(qū)域自治的民族的代表外,其他居住在本行政區(qū)域內的民族也應當有適當名額的代表。自治區(qū)、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應當有實行區(qū)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擔任主任或者副主任。第114條自治區(qū)主席、自治州州長、自治縣縣長由實行區(qū)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擔任。
    16、上級法院監(jiān)督下級法院;上級檢察院領導下級檢察院。法院對產生它的權力機關負責;檢察院對產生它的權力機關和上級檢察院負責(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負責)。
    選舉法易混淆知識點
    1、注意直接選舉與間接選舉的分界。讀者可作這樣的記憶:縣級以下(含縣級)直接選舉,縣級以上(不含縣級)間接選舉。此處選舉是指選舉人大代表,而非國家機關工作人員。
    2、注意第26條第2款精神病患者是有選舉權的;注意第6條第3款規(guī)定的旅居國外的中國公民可參加原籍地或出國前居住地的選舉的條件:
    (1)縣級以下人大代表選舉;
    (2)選舉期間在國內。
    3、準確掌握各級別人大選舉的主持者為誰:地級市以上人大選舉由本級常委會主持,縣、鄉(xiāng)兩級人大選舉由選舉委員會主持。不設區(qū)的市、市轄區(qū)、縣、自治縣的選舉委員會受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領導。鄉(xiāng)、民族鄉(xiāng)、鎮(zhèn)的選舉委員會受不設區(qū)的市、市轄區(qū)、縣、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領導。省、自治區(qū)、直轄市、設區(qū)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指導本行政區(qū)域內縣級以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選舉工作。注意上級人大常委會對下級選舉的“領導” 與“指導”不同。
    4、第10條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具體名額,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依照本法確定。設各級人大代表名額的確定機關、備案機關:區(qū)的市、自治州和縣級的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具體名額,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依照本法確定,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鄉(xiāng)級的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具體名額,由縣級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依照本法確定,報上一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法律 教育 網
    5、嚴格執(zhí)行城鎮(zhèn)與農村人大代表所代表人口數(shù)之比為1∶4的有以下幾個級別的選舉:
    (1)自治州、縣、自治縣(有例外,見第12條第2款縣、自治縣行政區(qū)域內,鎮(zhèn)的人口特多的,或者不屬于縣級以下人民政府領導的企業(yè)事業(yè)組織的職工人數(shù)在全縣總人口中所占比例較大的,經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決定,農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數(shù)同鎮(zhèn)或者企業(yè)事業(yè)組織職工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數(shù)之比可以小于四比一直至一比一。);
    (2)省、自治區(qū);
    (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
    6、不執(zhí)行以上比例的有:
    直轄市、市、市轄區(qū)(第13條直轄市、市、市轄區(qū)的農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數(shù),應多于市區(qū)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數(shù)。),僅概括規(guī)定不相等比例。
    7、注意第12條第2款調整比例的有權決定機關:省級人大常委會。
    縣、自治縣人大中,每鄉(xiāng)鎮(zhèn)至少有一名代表。
    8、直接選舉的選區(qū)劃分標準:選區(qū)可以按居住狀況劃分,也可以按生產單位、事業(yè)單位、工作單位劃分。注意每一選區(qū)的代表人數(shù):選區(qū)的大小,按照每一選區(qū)選一名至三名代表劃分。
    9、選民登記后遷出原選區(qū)的:直接列入新遷入的選區(qū)的選民名單。精神病患者有選舉權,但不能行使選舉權利的,不列入選民名單。
    10、有關對選民名單不服的救濟程序:(1)申訴;(2)選舉委3日內作出決定;(3)不服選舉委決定,在選舉日前5天向選區(qū)所在地基層法院起訴;(4)法院實行一裁終局制。注意上述有關3日與5日的期間規(guī)定。
    11、第29條規(guī)定代表候選人的產生。有權推薦代表候選人的有:
    (1)各政黨;
    (2)各人民團體;
    (3)選民或代表10人以上聯(lián)名。
    12、無論直接選舉,還是間接選舉,均實行差額選舉制(第30條第1款)。
    13、直選與間選的差額比例(第30條第2款由選民直接選舉的代有候選人名額,應多于應選代表名額三分之一至一倍;由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上一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候選人的名額,應多于應選代表名額五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14、注意間接選舉的代表候選人資格(第32條):不限于本級人大代表。
    15、務必掌握直選與間選的主持者(第34條在選民直接選舉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時,選民根據選舉委員會的規(guī)定,憑身份證或者選民證領取選票。各選區(qū)應當設立投票站、流動票箱或者召開選舉大會進行選舉。投票選舉由選舉委員會主持。第35條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在選舉上一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時,由各該級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主持。)
    16、直選與間選均采用無記名制(第36條第1款)。
    17、投票種類(第37條):
    (1)贊成;(2)反對;(3)另選其他選民;(4)棄權。
    18、委托投票(第38條選民如果在選舉期間外出,經選舉委員會同意,可以書面委托其他選民代為投票。每一選民接受的委托不得超過三人。)與代寫選票(第36條第2款選民如果是文盲或者因殘疾不能寫選票的,可以委托他信任的人代寫)。委托投票須經選舉委員會同意,不同于代寫選票。
    19、重點掌握無效投票與作廢投票情形。第40條每次選舉所投的票數(shù),多于投票人數(shù)的無效,等于或者少于投票人數(shù)的有效。每一選票所選的人數(shù),多于規(guī)定應選代表人數(shù)的作廢,等于或者少于規(guī)定應選代表人數(shù)的有效。第41條在選民直接選舉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時,選區(qū)全體選民的過半數(shù)參加投票,選舉有效。
    20、掌握第41條當選代表所需票數(shù)(選區(qū)全體選民或全體代表之過半數(shù))。須注意的是在直接選舉中,只有在選區(qū)全體選民的過半數(shù)參加投票時,選舉方為有效。所以,對某人是否當選,首先應認定該選舉是否有效,然后再看其得票數(shù)。
    21、監(jiān)督、罷免單位確定:第43條全國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受選民和原選舉單位的監(jiān)督。選民或者選舉單位都有權罷免自己選出的代表。
    22、各級有權提出罷免請求或罷免案的主體:第44條第1款對于縣級和鄉(xiāng)級的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原選區(qū)選民三十人以上聯(lián)名,可以向縣級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書面提出罷免要求。第45條第1款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舉行會議的時候,主席團或者十分之一以上代表聯(lián)名,可以提出對由該級人民代表大會選出的上一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罷免案。在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或者常務委員會五分之一以上組成人員聯(lián)名,可以向常務委員會提出對由該級人民代表大會選出的上一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罷免案。罷免案應當寫明罷免理由。
    23、監(jiān)督、罷免代表的投票規(guī)則:第47條罷免縣級和鄉(xiāng)級的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須經原選區(qū)過半數(shù)的選民通過。罷免由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出的代表,須經各該級人民代表大會過半數(shù)的代表通過;在代表大會閉會期間,須經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過半數(shù)通過。罷免的決議,須報送上一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司法考試一卷欄目為您推薦:
    2016年司法考試備考技巧
    2016年司法考試命題規(guī)律
    2016司法考試改革亮點解讀
    2016國家司法考試報名條件
    2016司法考試論述題萬能模板
    2016年司法考試學科的分值分布
    2016年國家司法考試報名時間及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