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源遠流長,有哪些歷史典故你不知道的呢?出國留學網(wǎng)公務(wù)員考試頻道為大家整理提供“2017國家公務(wù)員行測常識大全:100條歷史典故”。祝考生們順利通過國家公務(wù)員考試!
1.大約四千七百多年前,黃帝(號軒轅氏)聯(lián)合炎帝(號神農(nóng)氏)戰(zhàn)勝九黎族蚩尤,蚩尤被俘后稱之為“黎民”。之后黃帝又打敗炎帝的部族,兩個部落逐漸融合,形成華夏族。所以我們稱自己為“炎黃子孫”。
2.堯是黃帝之后比較著名部落首領(lǐng),堯去世后,舜建議把帝位讓給堯的兒子丹朱,諸侯卻推舉舜為帝。歷史上稱為“禪讓”。
3.鯀的兒子禹采取“開、通、疏、鑿、引”方法治水,大禹治水有功,被推為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后來,禹禪讓帝位給伯益,禹的兒子啟奪位稱帝,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
4.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是歷史上著名的暴君,“桀驁不馴”便出于此人。湯,又名“成湯”取得黎民百姓的擁戴,后打敗夏桀,滅掉夏建立了商。“網(wǎng)開一面”最初反映的就是湯的仁慈。
5.商第三十代大王紂和夏桀一樣是典型的暴君,歷史上有“桀紂”的并稱。紂創(chuàng)造了“炮烙”“蠆(chài,蝎子)池”等刑罰,造“鹿臺、酒池、肉林”,勞民傷財,草菅人命。
6.殷商“讒言進用,忠良遠黜”,比干被挖心、萁子裝瘋、微子出走,周武王興兵伐紂,奴隸倒戈,紂王鹿臺自焚,殷商滅亡,周王朝誕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齊,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魯。后來周公輔佐成王,有“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典故。周公禮賢下士,求才心切,進食時多次吐出食物停止進食,急于迎客。
7.周幽王千金難求妃子(褒姒)笑。“烽火戲諸侯”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國都鎬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殺,西周滅亡。太子即位,為周平王,遷都洛邑,史稱東周。
8.東周在歷史上分為“春秋”“戰(zhàn)國”兩個時期。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公被稱為“春秋五霸”。
9.“管鮑之交”指春秋時期,齊桓公的兩位賢臣管仲和鮑叔牙的友情,人們常常用“管鮑之交“,來形容自己與好朋友之間彼此信任的關(guān)系。
10.“秦晉之好”指秦穆公幫助流亡在秦國的晉國流亡公子重耳回國做了國君,并將自己的女兒文嬴嫁給了重耳,成就了“秦晉之好”。
11.鼎是古代國家權(quán)力的象征,楚莊公問鼎之輕重,有取代周室之意,“問鼎中原”源于此。 12.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歷經(jīng)22年,報仇雪恨滅吳國,成為春秋時代最后一個霸主。
13.相傳范蠡獻美女西施于吳王夫差,使其沉于美色,越由此滅吳。勾踐成霸業(yè)后,尊范蠡為上將軍。但范蠡認為:“大名之后,難以久居”,認為越王“可與同患,難與處安”,后攜西施隱退到陶邑經(jīng)商,身家巨萬,人稱為“陶朱公”,被后世商人奉為保護神。
14.“三家分晉”:春秋時期,晉國的兵力雖然強大,但“政出多門”不能統(tǒng)一力量重振霸業(yè),多年后被“韓、趙、魏”三家分割而亡。
15.商鞅變法:商鞅,原名公孫鞅,秦孝公期間,其通過變法使秦國變的強大,但因執(zhí)法惹了太子,太子(秦惠文王)即位后用車裂之刑(五馬分尸)將其處死,可謂商鞅“作繭自縛”。
16.孫臏與龐涓本是同門師兄弟,但龐涓嫉妒孫臏的才能,獻讒言于魏帝,并將孫臏的髕骨挖掉,孫臏裝瘋被齊國營救,后有“圍魏救趙”的事跡,并在一次戰(zhàn)役中設(shè)計大敗魏軍,誅殺了龐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多行不義必自斃”就是此事給后人的啟示。孫臏著有《孫臏兵法》。
17.合縱連橫:自秦孝公起,強大的秦國便有了統(tǒng)一天下的雄心,于是“齊、楚、燕、韓、趙、魏”六國便“合縱”抗秦,秦謀士張儀“連橫”消解聯(lián)盟,為秦國統(tǒng)一中國奠定了基礎(chǔ)。
18.屈原名平,偉大的詩人、政治家、思想家、愛國人士,因遭讒言被流放,后因不忍看到楚國淪亡,抱石自投汨羅江,百姓乘舟尋尸不遇,為防魚兒蠶食,用竹筒盛米倒入江中,后演化為賽龍舟、包粽子。屈原著有《離騷》《天問》《九章》等愛國詩篇,被后人整理為《楚辭》流傳至今。
19.將相和: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后,盡量回避、容讓。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應(yīng)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廉頗聽說后,便有了“負荊請罪”的故事。
20.紙上談兵:秦國攻打趙國,老將廉頗據(jù)守,秦無策,后秦使離間之計,調(diào)離了廉頗,趙國任趙括統(tǒng)兵,此人只識紙上談兵,并無實戰(zhàn)之能,被秦將白起打敗,40萬趙兵,除240名年幼者,全部被坑殺于長平,成為歷史上的一大慘案。
行測真題 | 行測答案 | 行測答題技巧 | 行測題庫 | 模擬試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