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每回讀后感第五十一回

字號:

【水滸傳每回讀后感第五十一回】
    插翅虎枷打白秀英 美髯公誤失小衙內
    這一回是為雷橫、朱仝立傳的。
    雷橫因公務,路過梁山時,被奉為上賓,當宋江委婉邀請他上梁山,他以“老母年高,不能相從。待小弟送母終年之后,卻來相投。”為由謝絕了。他得了梁山“一大包金銀”回鄆城縣去了,繼續(xù)當他的都頭。
    雷橫以“孝”道為由,婉言拒絕宋江的好意,是最好的辦法。實際此時的雷橫,沒有一絲想上梁山。他在鄆城縣當都頭,得人的尊重,自己不但放賭債還開作坊,日子甚是滋潤。可樂極生悲,一場橫禍改變雷橫的命運。
    雷橫出差回到鄆城,一日聽幫閑的李小二說,新近,來了叫白秀英的藝人,那是色藝雙絕,來參過雷橫,因其出差未歸,未曾謀面。近日正演得熱鬧。
    經李小二一誘惑,雷橫便隨李小二來到白秀英演出的場所,專挑了個首席就坐。
    說這場演出,書中活畫出了那時的場景,讓人置身于那個時代,那個特有的場景之中。白秀英果然是色藝雙絕。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戲也不是白看的,當白秀英的父親白玉喬前來討賞錢時,坐在首席的雷橫卻沒有帶錢,一方是都頭雷橫,另一方有縣令撐腰,一場較量就此展開,雷橫經不起人家的數落,更經不起眾人的和倒彩,便狠狠地打了白秀英的父親白玉喬,他受了重傷。
    因白秀英原是知縣的情人,雷橫被刑罰、示眾,白秀英撒潑,定要嚴懲雷橫,當街加倍羞恥雷橫,遇著雷橫之母來送飯,兩個婦人又是一場互相辱罵,雷橫的母親也專揭人家的不是之處,更激怒了白秀英,當白秀英動手打了雷橫的母親時,雷橫一怒之下用枷打死了白秀英。
    這一段故事, 真實地反映了那個時代。身為官家的知縣,吏員的雷橫,藝人的白秀英,三者都不是什么好東西。知縣不能潔身自愛,藝人仗勢欺人,而雷橫又何嘗不是當地一霸,他將事也做絕了,做到知縣頭上,沒有可蔽之處。雷橫說沒有帶錢,請人去家中取來就是。
    雷橫愛財的毛病,劉唐知道,晁蓋知道,梁山中人也都知道。
    雷橫為了“孝”不愿上梁山,為了“孝”而殺了白秀英,如果不是朱仝舍身相救,他的“孝”連同他的性命一起就飛灰煙滅了。
    朱仝在押送雷橫前往州府的途中,將雷橫放了,雷橫回家接著老娘上了梁山。雷橫是自己將自己逼上了梁山。
    朱仝私放雷橫,憑他人脈關系多么好,憑他怎樣多方打點,終究逃不過,斷二十脊杖,刺配滄州的結果。
    朱仝私放雷橫的義舉,又勝過當年私放晁蓋。私放晁蓋尚可掩蓋,而私放雷橫,就將自己逼上了絕路。
    朱仝給自己的絕路,不是絕路,而宋江給他的才是絕路一條。
    朱仝被發(fā)配到滄州,深得滄州知府的喜愛,就連府內押番、虞候、門子、承局、節(jié)級、牢子人等都喜歡他。朱仝會為人,口碑好,形象好,知府的兒子,四歲的小衙內也毫不例外喜歡朱仝。朱仝也喜歡這端莊美貌小衙內。
    七月十五是孟蘭盆大齋。什么叫孟蘭盆大齋,就是鬼節(jié)。拿這個日字說事,正是說朱仝撞著鬼了。這一天,朱仝帶著小衙內去玩耍,遇著雷橫、吳用來勸他上梁山,朱仝回絕了,卻失了小衙內。當朱仝趕到城外二十里地,見到的是小衙內的尸首,小兒被李逵殺了。朱仝要同李逵拼命,便一路追趕,到了柴進家中,才知真相,原來這是梁山設的局,定要誘騙朱仝上梁山。就這樣,朱仝及一家老小都上了梁山。
    此事讓朱仝與李逵結下了梁子,李逵只能在柴進家暫避一時,可李逵又惹出事來。
    此一章,主角是朱仝與雷橫,二人都不愿上梁為強人,但最終都上了梁上,可二人的高低自有分曉了。
    【水滸傳讀后感】
    《水滸傳》是中國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成篇小說?!端疂G傳》既然是四大名著之一,就必定有他發(fā)光出彩之處。之前雖然囫圇吞棗的看過一點點,但完全不知其所云。這個假期我再次隨各位梁山泊的英雄深刻的體會了一番他們的“忠孝義”.
    《水滸傳》里的人物都刻畫得十分傳神,性格鮮明。例如:“花和尚”魯智深,他得知鄭屠欺負金翠蓮父女,主動向金氏父女贈送銀兩,幫助他們逃跑,故意激怒鄭屠,三兩拳就打死了惡霸鄭屠。這一系列的作為都充分的期限了他是一個粗中有細,性格暴躁,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真漢子。出國留學網
    《水滸傳》故事情節(jié)曲折有趣,事態(tài)的變化常常讓人意想不到。認真品讀《水滸傳》,才能感受到梁山好漢的“忠孝義”.
    孝:梁山英雄身上不缺乏對父母的孝。李逵思母心切,便回家背老母,沒想到母親卻被老虎給吃了,李逵怒殺四虎。這是危險呀,是對母親的孝給了他力量。還有當武松得知武大郎是被潘金蓮毒害的,為了替哥哥報仇,于是就割下潘金蓮的狗頭,掏出其五臟六腑;殺了西門慶;獲罪被流放孟州,也在所不惜。
    忠:他們有對國家社會忠心。宋江寧愿死也不愿意讓李逵造反,李逵幾次想起兵造反,都被他阻止了。寧可朝廷負他,他忠心不負朝廷。這是“忠”還有林沖的妻子被高俅的兒子欺辱,寧死不屈,最終上吊自殺。這也是“忠”.
    義:為了朋友兄弟,赴湯蹈火,舍命相助、同生共死。何其偉大的“義”呀!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難于登天。而梁山好漢個個義膽包天。
    《水滸傳》讓人過目不忘的就是英雄們的“忠孝義”,使我強烈地感受到了古代英雄豪邁的氣概和性格。是一本值得一看的文學名著。
    
水滸傳讀后感 100字 200字 300字 400字 500字 600字 800字 1000字 1500字 2000字 3000字

    
水滸傳讀后感 100字 200字 300字 400字 500字 600字 800字 1000字 1500字 2000字 3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