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雪》教案

字號:


    以下是出國留學網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蘇教版《雪》教案,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蘇教版《雪》教案(一)
    魯迅先生的散文詩集《野草》,向來以意象詭奇、主旨隱晦為名,堪與李商隱的《無題》詩比肩。故此,教學來自《野草》的此文,最忌因襲某一家言而束縛教者和學者的思維,應在兼采諸家之說的基礎上,對文本中“雪”的意象進行了獨特的詮釋;教者,宜放縱馳騁,盡力傳達出具有個人色彩的見解,而使學者能夠得到某中觸發(fā),以與作者心靈融合,與文本意旨溝通。
    【教學目標】
    1.體味文中“雪”的意象的內涵,理解作者熱愛生活、頑強戰(zhàn)斗、為理想而抗爭的精神追求;
    2.通過反復吟詠,體會課文精練生動、意蘊綿長的語言;
    3.初步了解和掌握散文詩的文體特點和閱讀技巧。
    【教時安排】
    2教時。
    【預習要求】
    1.抄寫下列詞語,并給加點字注音。
    磬口 脂粉奩 灼灼 嘻笑 褪盡 粘連 朔方 凜冽0
    2.解釋下列詞語。
    博識 凜冽 精魂 消釋 升騰
    3.思考下列問題。
    ①“雪”在文中象征什么?
    ②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象征意義相同嗎?
    ③你認為本文作者真正想要表達的是什么?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2005年春節(jié)前后,多年少有降雪的寧波連續(xù)數次瑞雪紛飛,給生活在這片熱土上的人們帶來了多少欣喜和憧憬啊!那么,魯迅先生筆下的“雪”又有什么樣的獨特意蘊呢?
    讓我們一起走進魯迅先生為我們營造的“雪世界”吧!
    (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
    問題討論:“意象”,就是詩詞文章所寫的“物”與所抒的“情”的相互交融的總和。本文所寫的“物”主要有哪些?
    (板書:意象、物、情)
    討論明確:江南的雪、朔方的雪。
    (板書:江南的雪、朔方的雪)
    據此將課文劃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①~③段),描寫江南的雪與雪野。
    第二部分(④~⑥段),描寫朔方的雪。
    三、品味探究(一)(研讀第①~③段)
    1.問題討論:江南的雪,我們是最熟悉不過了。魯迅也是生活在我們浙江的。我們看看在先生筆下,江南的雪有什么特點。
    通過詞句體味,討論明確:江南的雪是美麗(“滋潤美艷之至”)、快樂(雪天是孩子們的節(jié)日)而富于活力(她,隱約著青春,“是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的。但江南的雪也是“短壽”的,好不容易堆起來的雪羅漢,“晴天又來消釋他的皮膚”,“連續(xù)的晴天又使他成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盡了”,而很快歸于虛無,讓人感到少許失落乃至悲哀。
    (板書:美麗、快樂、富于活力;悲哀)
    點撥一:作者在寫江南的雪之前,寫南國的暖雨,用意是通過其“單調”襯托雪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欣喜。
    點撥二:作者寫“雪野中”“血紅的寶珠山茶,白中隱青的單瓣梅花,深黃的磬口的蠟梅花”和“雪下面”的雜草以及蜜蜂等,是為了“烘云托月”,突出雪的色彩,營造優(yōu)美宜人的意境。
    點撥三:作者詳細描繪孩子們堆雪羅漢的場景,表現(xiàn)了雪給人們帶來的快樂,使畫面更加富于動感和活力。
    2.大聲朗讀課文第②③段,圍繞作者敘事、描寫方法交流閱讀心得。
    要點一:堆雪羅漢的過程,重點體味孩子們的動作和快樂心情。
    要點二:雪羅漢“消釋”的過程,可通過與上段的聯(lián)系、對比,引導學生體味孩子們此刻的心理感受。
    3.問題討論:在江南的雪這個“物”上,附著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你認為江南的雪有怎樣的象征意義?
    討論明確:
    思想感情:熱愛生活、歌頌美好,但又感嘆其孱弱。
    (板書:熱愛生活、歌頌美好,嘆其孱弱)
    象征意義:江南的雪象征了美好而又缺少頑強生命力的人和事物。
    四、歸納小結
    問題討論:你認為作者對江南的雪抱有怎樣的情感態(tài)度?
    討論明確:贊美其美麗、快樂、富于活力,但又感嘆其孱弱,缺乏頑強的斗志。
    五、課后作業(yè)
    江南的雪,作者在贊其美好的同時,又流露出嘆惜之情。課后請自行研讀課文第二部分,想想作者筆下的朔方的雪有怎樣的性格,作者的感情是怎樣的。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提問:魯迅先生筆下的江南的雪有怎樣的特點?作者對江南的雪抱有怎樣的情感態(tài)度?
    導入:本節(jié)進入魯迅先生“雪世界”的第二部分——朔方的雪。
    (板書:朔方的雪)
    二、品味探究(二)(研讀第④⑤段)
    1.朗讀課文第④⑤段。
    2.問題討論:朔方的雪是以什么樣的形象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她有哪些特點?
    討論明確:個性獨立(“在紛飛之后,卻永遠如粉,如沙,他們決不粘連”)、張揚豪邁(“蓬勃地奮飛,在日光中燦燦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霧,旋轉而且升騰,彌漫太空”)、頑強不屈(“在無邊的曠野上,在凜冽的天宇下,閃閃地旋轉升騰著的是雨的精魂……”)。
    (板書:個性獨立、張揚豪邁、頑強不屈)
    3.學生交流自己最費解或最喜歡的句子,交流體會,教師點撥。
    4.齊讀課文第⑥段,討論:此段作者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寫法,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討論明確:極力贊美朔方的雪頑強不屈的斗志。
    5.朗讀指導:朗讀第⑥段,要求讀出節(jié)奏和感情;教師點撥指導。
    三、拓展析疑(研讀第⑥段)
    有人說,理解了這篇文章的最后一句:“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也就理解了這篇文章的主旨。
    1.問題討論:回憶第一單元課文《藤野先生》,你能否從該文中找出與本文“孤獨的雪”“死掉的雨”相互對應的人物和事例?你怎樣理解“雨的精魂”的深意?
    討論明確:
    ①魯迅先生初到日本東京,liuxue86.com盡管那里的清國留學生很多,但他們卻醉生夢死、不學無術,讓魯迅倍感失望,一股孤獨感油然而生。魯迅先生的這段經歷可以看作是“孤獨的雪”的絕佳注腳。
    ②由東京易地仙臺后,在時事電影上看到的麻木愚昧的國人,于是覺悟到“醫(yī)學并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于是決然辭別自己崇敬的藤野先生,棄醫(yī)從文,這不正是“死掉的雨”變成“雪”的過程嗎?
    ③作者之所以說朔方的雪是“雨的精魂”,是因為她不甘于像暖國的雨那樣單調、平庸,又不甘于像江南的雪那樣屈從于外物而消磨了斗志,所以,用“雨的精魂”稱朔方的雪,是對朔方的雪頑強追求理想、盡顯張揚與獨立個性精神的極力贊美。
    (板書:極力贊美朔方的雪頑強不屈、追求理想的斗志)
    四、歸納小結
    全文主旨:本文通過對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的描繪,寄寓了作者執(zhí)著追求國家民族美好未來、決心將革命事業(yè)進行到底的胸懷和理想,是魯迅先生《自題小像》“我以我血薦軒轅”這一雄心壯志的形象化表述。
    (板書主旨)
    五、課外作業(yè)
    雪
    物:江南的雪 朔方的雪
    意 美麗、快樂、富于活力;悲哀 個性獨立、張揚豪邁、頑強不屈
    情:
    熱愛生活、歌頌美好,嘆其孱弱 贊美朔方的雪頑強不屈、追求理想的斗志
    象 主旨:
    本文通過對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的描繪,寄寓了作者執(zhí)著追求國家民族美好未來、決心將革命事業(yè)進行到 底的胸懷和理想
    引導學生轉變觀念建立新的學習方式
    蘇教版《雪》教案(二)
    教學目的
    1.學習文章運用強烈的對比手法。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作品中閃現(xiàn)出的理想光芒與對生活的熱愛。
    教學重點、難點
    1.景物描寫的特點。
    2.理解文章語言的深層含義。
    教學時數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磬口(qing4) 忙碌(lu4) 脂粉奩(Iian2) 灼灼(zhuo2) 嘻笑(xi1) 褪盡(tui4) 朔方(shuo4) 凜冽(lin3lie4)
    二、解釋下列詞語。
    博識:見識廣博。凜冽:刺骨的寒冷。天宇:這里指天空。宇,上下四方。
    精魂:精靈,魂靈。消釋:消溶。升騰:(火焰、氣體等)向上升起。
    江南的雪“滋潤美艷之至”,北國的雪則“如粉”、“如沙”,隨著旋風蓬勃奮飛。作者以鮮明的形象,展現(xiàn)了兩幅各具特色的畫面,營造了兩種不同的情感氛圍。本文文字精辟,蘊含豐富,需要細細品讀。
    教師借助多媒體電腦,演示江南的雪,北國的雪,讓學生感受漫天..,《雪》寫于1925年,正值不平凡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勢蓬勃發(fā)展,可謂是春暖花開之日,然而,北方還處于一片寒凍之中。面對黑暗的現(xiàn)實與酷冷的季節(jié),魯迅以徹底的革命民主主義戰(zhàn)士的姿態(tài),去尋求“革新的破壞者”,去戰(zhàn)取理想的春天。他不僅以小說、雜文進行戰(zhàn)斗。而且“有了小感觸,就寫些短文,……以后印成一本,謂之《野草》。”《野草》共收散文詩二十三篇,也是魯迅追求革命真理、抒情述懷與進行對敵斗爭的記錄。本文也是魯迅當時內心世界形象化的表現(xiàn)。
    三、初步體會“一切景語皆情語。”學生交流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并談體會。
    四、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討論、交流,理清文章思路。
    全文可分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1~3段),描寫江南的雪與雪野,抒發(fā)渴望美好生活的感情。
    第二部分(4~6段),描寫朔方的雪,表現(xiàn)了對冷酷現(xiàn)實的不滿與反抗。
    五、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學生朗讀課文第1至3段,思考如何劃分兩個層次?
    明確:
    第一層(第一自然段),描寫充滿生機的江南柔雪。
    第二層(第二至第三自然段),描寫孩子們塑雪羅漢的情景。
    提問:第一自然段作者從哪幾個方面細致地描寫了江南的雪?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作者以飽蘸深情的彩筆,繪出了一幅令人神往的江南雪景水彩畫。作者從四個方面細致地描寫了江南的雪。
    一是以暖國的雨和“單調”來反襯雪花的“燦爛”。
    二是直接寫雪的質地、顏色,“滋潤美艷”,猶如充滿青春的壯健少女的皮膚。
    三是以雪野中的花草,特別細寫了花的不同種類、多樣形狀和各種顏色,襯托雪的美麗。在數九寒天,作者用花的血紅、深黃、自中隱青和草的冷綠,映襯雪的潔白,使柔雪顯得更為明艷。
    四是幻想蜜蜂在雪野中“忙碌地飛著”,“嗡嗡地鬧著”。這一“飛”一“鬧”煞時使整個雪野活躍起來,呈現(xiàn)出一派生氣勃勃的景象。這里,不僅使讀者看見爛漫的冬花,而且仿佛聽到吟唱的春蟲,感受到作者熱烈期待春天的心聲。
    提問:在第二至三自然段中,找出描寫孩子們塑雪羅漢的動作與神情的詞語,體會其作用。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為了進一步擴展雪野的意境,使江南的雪富有生命力,作者用樸素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兒童塑雪羅漢的水墨畫,通過“呵”、”偷”、“訪問”、·t拍手”、“點頭”、“嘻笑”這些充滿活力的詞,刻畫了兒童特有的動作與神情,反映了他們天真活潑、純潔的心靈,真切、傳種、熱鬧、有趣。雪羅了人的生命。然而孩子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塑成的雪羅漢,由于寒夜的襲擊,終于褪盡了胭脂,“成為不知道算什么”。這里,通過雪羅漢被淡忘、消釋的描寫,抒發(fā)了作者對美好事物迅即消逝的惋惜、感慨與苦悶的心情,喊出了對黑暗現(xiàn)實的抗議。
    六、小結
    第一部分作者滿懷對美好事物的憧憬,回憶江南雪冬的自然美景。雖是回憶,卻是展望。雖是冬天,卻已聽到春天的腳步聲。在苦寂中,作者回憶兒時的生活。因為兒童是人類的春天,寫兒童不怕嚴冬,朝氣蓬勃,更加表現(xiàn)了作者對春天的殷切期待與熱烈呼喚。行文雖未免流露寂寞的心情,但卻閃爍著理想的光芒。
    七、布置作業(yè)
    1.研討與練習一。
    2.選用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
    朗讀課文。 聽寫詞語:博識、消釋、褪盡、凜冽、嘻笑、朔方。
    二、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學生朗讀第4至6段,思考:這部分可分為哪兩個層次?
    明確:
    第二部分可概括為兩個層次:
    第一層(第四自然段),寫朔方飛雪的磅礴氣勢。
    第二層(第五至六自然段),寫朔方飛雪的精神。
    提問:第四自然段,作者用什么寫法來描繪朔方飛雪的?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第四自然段與上文形成鮮明的對比,這種對比不僅突出了江南和朔方冬景的不同特點,而且使文章第二部分與第一部分產生了內在聯(lián)系。第四自然段開頭用“但是”這個轉折詞巧妙地轉到對朔方飛雪的描寫,并表明朔方的飛雪和滋潤美艷的江南柔雪截然不同。“朔方的雪花在紛飛之后,卻永遠如粉,如沙,他們決不粘連”,而且和它們相伴的是失去了生命力的枯草。在這里作者不僅如實地反映了朔方嚴冬的景
    象,而且也暗示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下,朔方飛雪并不安于孤獨凄涼的境遇,因此“在晴天之下,旋風忽來,便蓬勃地奮飛,在日光中燦燦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霧,旋轉而且升騰,彌漫太空。使太空旋轉而且升騰地閃爍。”這里作者以熾烈的感情,豪放的語言,剛勁的筆力,描繪朔方飛雪磅礴的氣勢,我們從朔方飛雪沖破酷寒的壓迫,自由馳騁于太空的壯舉,自然聯(lián)想到當時作者及進步人士所作的種種不屈斗爭,作者借朔方飛雪奮飛的情景,抒發(fā)他那不畏艱險,渴望戰(zhàn)斗的豪情。
    提問: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最后兩個自然段的含義?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最后兩段,作者從雪與雨的關系上,進一步深化朔方飛雪蓬勃奮飛的意境,與篇首相呼應。嚴寒使雨死掉,“雨的精魂”變成雪,但雪不屈于嚴寒。“在無邊的曠野上,在凜冽的天宇下”旋轉、升騰。這里包含的詩人的感情,是對寒冷環(huán)境的反抗,也是對不屈的、斗爭的品格的歌頌,有荷戟獨彷徨的孤寂之感,也有永不停息戰(zhàn)斗的倔強精神。魯迅在孤獨的心境中,以磅礴的語言,抒發(fā)了自己同凜冽的嚴冬一樣的社會勇猛奮戰(zhàn)的激情。滋潤美艷的“南方的雪”,寄托了魯迅對美好理想的熾熱追求,這旋轉飛騰的“朔方的雪”則蘊蓄了魯迅反抗冷酷的現(xiàn)實社會的斗爭品格。在這兩幅鮮明對立的圖景中。貫穿著魯迅一個共同的哲理:要用戰(zhàn)斗來創(chuàng)造一個春天般美好的世界。
    文章第二部分作者雖流露孤軍奮戰(zhàn)的心緒與深受黑暗的重壓之感,但主導思想是積極的、戰(zhàn)斗的。
    三、理解語句含義
    結合課文理解下列語句,探究括號里的問題。
    1.暖國的雨,向來沒有變過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雪花。
    (用“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修飾“雪花”,強調了什么?)
    2.那是還在隱約著的青春的消息,是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
    (“隱約著的青春的消息”和“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分別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點?)
    3.是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獨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第1題,這里以“暖國的雨”的單調襯托了江南雪花的嬌艷明媚,同
    時對“暖國的雨”提出問題,又為后文寫朔方飛雪埋下伏筆,反襯出朔方的雨被凝成雪的不幸。
    第2題,作者贊美江南的雪“可是滋潤美艷之至了”,它蘊含著“青春的消息”,它如同那“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不僅說明了江南雪花的特點,也表露了作者對江南柔雪充滿懷念與喜愛的感情。
    第3題,雨是雪的初始階段,雪是雨的升華。作者用肯定的語氣,贊揚了朔方飛雪追求自由的精神,同時對它不幸的遭遇寄寓了深切的同情,作者贊頌朔方的飛雪是“雨的精魂”,也就是說它仍然保持了雨的自由活潑的精神,這個結尾耐人尋味。
    四、學習文章寫法
    引導學生談自己讀了這篇散文詩后的體會,互相交流。
    明確: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詩,作者的思想感情全部傾注于對景物的描繪中。行文雖然也流露出一種孤寂的情緒,但是掩蓋不住作品中閃現(xiàn)出的理想光芒與對生活的熱愛。
    寫法特點:①景物描寫由點及面,由靜到動,逐漸展開。②強烈的對比手法,使記憶中的江南雪野生氣勃勃的景象襯托出空曠寂寞、荒涼寒冷的現(xiàn)實的北方雪野。
    五、拓展訓練
    課文中寫了塑雪羅漢,《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寫了雪地捕鳥,描寫都非常生動傳神。你在雪地里做過什么游戲?試寫二段文字描述出來。沒有見過雪的同學可以寫想像作文。
    學生完成之后,互相交流,教師加以評價。
    六、小結
    <雪>是<野草>中最適合中學生閱讀的一篇。作者細致生動地描寫了江南的雪景與北方的雪景,并在比較中表現(xiàn)了自己的傾向。作者更為欣賞“朔方的雪”,因為“朔方的雪決不粘連”、“奮飛”、“旋轉”、“升騰”。體現(xiàn)了一種獨立與張揚的個性精神,這種精神也是作者一以貫之的前行動力。
    七、布置作業(yè)
    1.研討與練習三。
    2.選用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