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全國高考考試大綱:思想政治

字號:


    出國留學高考網為大家提供2017全國高考考試大綱:思想政治,更多高考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
    2017全國高考考試大綱:思想政治
    思想政治
    Ⅰ 考核目標與要求思想政治學科考試內容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對新生文化素質的要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3年頒布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實驗)》的教學內容確定。
    思想政治學科考試反映對考生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要求,注重考查考生對所學相關課程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論證闡釋、分析評價、探究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1. 獲取和解讀信息?從試題的文字表述中獲取回答問題的有關信息?從試題的圖表等形式中獲取回答問題的有關信息?準確、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獲取的有關信息
    2. 調動和運用知識?有針對性地調動有關學科知識,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推理?調動和運用自主學習過程中獲得的重大時事和相關信息?綜合檢索和選用自己的“知識庫”中的有關知識和技能
    3. 描述和闡釋事物?準確描述試題所涉及的學科基本概念、觀點和原理?運用歷史的、辯證的觀點和方法,分析有關社會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全面闡釋或評價有關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
    4. 論證和探究問題?針對具體問題提出體現科學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創(chuàng)見性作答?整合學科知識和方法,論證或探究問題,得出合理的結論?用順暢的語言、清晰的層次、正確的邏輯關系,表達出論證、探究的過程和結果
    Ⅱ 考試范圍與要求
    本大綱僅規(guī)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實驗)》中必修課程的考試范圍。關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實驗)》中選修課程的內容由各實驗省(自治區(qū)、直轄市)根據各自教學實際情況具體規(guī)定。
    第一部分 經濟生活
    1. 貨幣(1) 貨幣的本質商品的基本屬性貨幣的產生與本質貨幣的基本職能金屬貨幣與紙幣(2) 貨幣的種類與形式貨幣與財富結算與信用工具外匯和匯率
    2. 價格(1) 價格的決定與變動價值與價格價值決定價格價值規(guī)律及其表現形式供給與需求影響(均衡)價格的因素(2) 價格變動對經濟生活的影響價格變動對消費者的影響價格變動對生產的影響價格變動對需求量的影響
    3. 消費(1) 消費及其類型影響消費的因素消費類型消費結構(2) 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消費心理消費行為
    4. 生產與經濟制度(1) 生產與消費生產決定消費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發(fā)展生產的意義(2) 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為主體國有經濟及其主導作用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
    5. 企業(yè)與勞動者(1) 生產的微觀主體——企業(yè)現代企業(yè)的組織形式公司的類型公司的組織形式公司經營與公司發(fā)展企業(yè)兼并與企業(yè)破產(2) 勞動者勞動與就業(yè)勞動光榮樹立正確的擇業(yè)觀念維護勞動者權益
    6. 投資與融資(1) 商業(yè)銀行利息、利率與本金儲蓄存款中國商業(yè)銀行體系商業(yè)銀行的業(yè)務(2) 投資投資收益與投資風險股票債券商業(yè)保險(3) 融資
    7. 個人收入的分配(1) 分配制度生產決定分配按勞分配及其作用我國多種分配方式并存(2) 效率與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對效率、公平的影響提高效率,促進公平
    8. 國家收入的分配(1) 財政收入與支出財政收入的構成稅收與財政的關系影響財政收入的因素財政支出財政支出的構成財政收支平衡(2) 財政的作用財政與基礎設施工程財政與宏觀調控財政與人民生活保障
    9. 征稅與納稅(1) 稅收及其種類稅收稅收的基本特征稅收的種類稅收的作用(2) 依法納稅納稅人負稅人依法納稅
    10.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1) 市場經濟基本原理市場與計劃市場調節(jié)及其弊端市場配置資源市場秩序(2)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宏觀調控
    11. 科學發(fā)展觀和小康社會的經濟建設(1) 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從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要求(2) 推動經濟持續(xù)健康發(fā)展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加快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
    12. 經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1) 經濟全球化經濟全球化及其表現跨國公司經濟全球化的影響(2) 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對外開放國際經濟組織國際經濟合作“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戰(zhàn)略
    第二部分 政治生活
    1. 公民的政治生活(1) 我國的國家性質憲法對我國國家性質的規(guī)定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與特點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必要性人民民主的廣泛性和真實性(2) 我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我國公民享有的政治權利我國公民必須履行的政治義務我國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則和主要內容(3) 我國公民政治參與的途徑和方式我國的選舉制度及選舉方式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多種方式公民直接參與民主決策的意義我國的村民自治與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義我國公民的民主監(jiān)督權和實行民主監(jiān)督的合法渠道公民要負責地行使民主監(jiān)督權利
    2. 我國的政府(1) 我國政府的職能和責任我國政府的主要職能我國政府的作用我國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則(2) 政府權力的行使與監(jiān)督政府依法行政的意義和要求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對政府權力進行制約和監(jiān)督的意義我國行政監(jiān)督體系(3) 政府的權威政府的權威及其體現我國政府權威的來源和樹立
    3. 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1) 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設機關的法律地位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人大代表的產生人大代表的職責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基本內容人民代表大會與其他國家機關的關系
    (2) 我國的政黨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和執(zhí)政地位的確立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和指導思想不斷完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方式和執(zhí)政方式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
    (3) 我國的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我國是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我國的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我國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的優(yōu)越性我國的宗教政策
    (4)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由道路、理論體系、制度三位一體構成的
    4. 當代國際社會(1) 國際社會的成員主權國家國際組織聯合國
    (2) 處理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國際關系及其決定因素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
    (3) 世界政治經濟發(fā)展的基本趨勢時代的主題世界多極化在曲折中發(fā)展中國政府關于建立國際新秩序的主張
    (4) 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宗旨和立場我國對外關系的基本準則我國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我國的和平發(fā)展道路
    第三部分 文化生活
    1. 文化與生活(1) 文化與社會文化的內涵與特點文化的形式文化的社會作用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文化與綜合國力
    (2) 文化對人的影響文化對人影響的表現文化對人影響的特點豐富精神世界,促進全面發(fā)展
    2. 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1) 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世界文化多樣性的表現民族文化與世界文化的關系尊重文化多樣性的意義文化傳播的主要途徑現代文化傳播手段的特點推動文化交流的意義
    (2) 文化的繼承與發(fā)展傳統(tǒng)文化的表現、特點和影響對待傳統(tǒng)文化的正確態(tài)度影響文化發(fā)展的主要因素文化繼承與發(fā)展的關系
    (3) 文化創(chuàng)新文化創(chuàng)新的源泉和動力文化創(chuàng)新的意義創(chuàng)新與繼承的關系創(chuàng)新與借鑒、融合的關系堅持文化創(chuàng)新的正確方向
    3. 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1) 燦爛的中華文化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華文化的包容性中國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貢獻
    (2)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的時代特征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徑和意義
    4. 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1) 走進文化生活文化市場對文化的影響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2)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道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和主要內容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3) 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思想道德建設在文化建設中的地位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榮辱觀與公民道德基本規(guī)范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科學文化修養(yǎng)
    第四部分 生活與哲學
    1. 生活智慧與時代精神(1) 哲學是什么哲學與世界觀和方法論哲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哲學與時代精神哲學的作用
    (2) 哲學基本問題哲學基本問題的內容思維和存在的關系成為哲學基本問題的根據
    (3) 唯物主義及其形態(tài)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特點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特點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特點
    (4) 唯心主義及其形態(tài)主觀唯心主義客觀唯心主義
    (5) 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歷史條件(6)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7)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
    2. 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1) 哲學的物質概念自然界的物質性人類社會的物質性
    (2) 哲學的運動概念運動和物質的關系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
    (3) 物質運動的規(guī)律規(guī)律的概念規(guī)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
    (4) 物質決定意識意識的起源意識的生理基礎意識的內容與形式
    (5) 意識的能動作用意識能動性的特點意識能動性的表現
    (6) 客觀規(guī)律與意識的能動作用尊重客觀規(guī)律與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
    (7) 實踐實踐的概念實踐的特點
    (8)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是認識的動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9) 真理真理的客觀性真理的具體性真理的條件性真理和謬誤
    (10) 認識過程認識的反復性認識的無限性
    3. 思想方法與創(chuàng)新意識(1) 唯物辯證法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
    (2) 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聯系的普遍性聯系的客觀性聯系的多樣性
    (3) 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整體和部分的關系系統(tǒng)優(yōu)化方法
    (4) 唯物辯證法的發(fā)展觀發(fā)展的概念發(fā)展的前進性與曲折性發(fā)展的量變與質變狀態(tài)
    (5) 唯物辯證法的矛盾概念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6) 用對立統(tǒng)一的觀點看問題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關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關系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
    (7) 辯證的否定觀辯證否定形而上學的否定觀
    (8) 唯物辯證法與創(chuàng)新意識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與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的社會作用
    4. 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1)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
    (2) 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fā)展的基礎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運動
    (3) 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運動
    (4) 社會歷史發(fā)展的總趨勢社會發(fā)展的實現方式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的特點
    (5)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人民群眾的概念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歷史的作用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6) 人生價值價值和價值觀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7) 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客觀依據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階級性價值沖突及評價標準
    (8) 價值的創(chuàng)造與實現價值的實現方式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tǒng)一 第五部分 時事政治
    1. 年度間國內外重大時事(上年度4月至考試當年3月)2. 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在現階段的基本路線和重大方針政策
    小編精心為您推薦:
      201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大綱已公布
    2017年普通高考考試大綱修訂內容(圖片版)
    2016年全國高考大綱解析匯總
      高考考場答題技巧:考生超常發(fā)揮7大的技巧
      高考考場中提高50分的秘訣
      學霸高考考場答題技巧盤點
    全國各省高考報名網址匯總
    
高考大綱 高考改革 高考政策 高考真題 高考復習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