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爛千陽讀后感范文

字號:

燦爛千陽讀后感范文【一】
    《燦爛千陽》是胡塞尼繼《追風箏的人》后,第二部描寫阿富汗生活的小說,上一部是描寫友誼,是一個關(guān)于“為你,千千萬萬遍”的付出與犯錯后的自我救贖的故事。這一部的視角則更加廣闊,作者視野投向了30年里飽經(jīng)戰(zhàn)亂的阿富汗的生活。在小說中,作者以阿富汗戰(zhàn)爭為背景,以細膩的筆法描寫了在阿富汗舊制度下苦苦掙扎的婦女的生活,展示的是那些裹在布卡深處堅韌的靈魂。
    書名出自于詩人賽依伯的詩《喀布爾》:“人們數(shù)不清她的屋頂上有多少皎潔的明月,也數(shù)不清她的墻壁之后那一千個燦爛的太陽。”這首詩創(chuàng)作于1627年,詩人用太陽來比喻美麗的喀布爾婦女。然而小說中,作者描繪的是兩名命運悲慘的女性,私生女瑪麗雅姆的童年在15歲一去不復返,母親自殺后,她被迫嫁給了中年鞋匠拉希德,從此在暴力和戰(zhàn)亂中無依無靠的生活。
    18年后,少女萊拉在戰(zhàn)亂中失去了父母和戀人塔里克,也被迫嫁給拉希德。兩名經(jīng)歷了不幸和戰(zhàn)亂、以及在生活的重壓下的女性,一開始水火不相容,后來在共同反抗拉希德的家暴中結(jié)下情誼,在苦難中相互扶持。多年之后,秘密揭開,為救萊拉,逆來順受的瑪麗雅姆拿起了榔頭打死了拉希德,自首后被處決。萊拉帶著與塔里克的女兒和拉希德的兒子與塔里克重新生活在一起。
    小說中,兩個主人公的生活不能用燦爛來形容,她們飽經(jīng)戰(zhàn)亂苦、離別恨,生活在貧困與家暴的陰影里,我時常能從作者的描繪中看到那一個飽經(jīng)風霜的眼里浸滿淚水的面龐。但是她們依舊堅強、隱忍甚至卑微的活著。盡管她們知道對暴力的反抗可能會帶來更嚴重的暴力,可是她們還是努力的反抗現(xiàn)實,尋找希望,在作者的筆下,我看到那些被包裹在布卡之中的不是一個卑微恭順的木偶,而是隱忍堅強,值得我們肅然起敬的靈魂。
    雖然胡塞尼不是專業(yè)作家,但他在小說創(chuàng)作中對細節(jié)的刻畫、情境創(chuàng)設和人物的描寫都鮮活富有生命力,在小說中作者以悲憫的情懷用細膩的筆觸為我們展示了幾個主題。
    第一:對阿富汗戰(zhàn)爭的控訴。
    一方面作者通過對戰(zhàn)爭現(xiàn)場的描寫著力展現(xiàn)了戰(zhàn)爭的慘烈。“火箭彈在天空中飛來飛去,一陣黑煙正在某座被炸成一堆飄揚的塵土的建筑上裊裊升起。第二天,人們將會發(fā)現(xiàn)一些尸體。有的尸體會有人認領(lǐng),有的不會。然后喀布爾那些吃慣了人肉的狗又會飽餐一頓。”把鮮血淋淋的災難場景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的同時,作者對戰(zhàn)亂中人們對死亡的司空見慣甚至無力安葬死者的遺體的描寫更加震撼人心,戰(zhàn)火中,普通民眾最基本的生存的尊嚴也消失殆盡。
    另一方面作者通過戰(zhàn)爭中兩位主人公悲慘命運的描寫,來展現(xiàn)戰(zhàn)爭對于民眾的危害。如果的瑪麗雅姆的悲劇來自于出身和命運,那萊拉的不幸則更多來自于戰(zhàn)爭,她本來有一個幸福的家庭,要好的朋友和青梅竹馬的戀人??墒菓?zhàn)爭首先讓朋友死于非命,又失去了戀人,后來自己的父母也被炸彈炸死,無依無靠的她只好被迫嫁給拉希德,開始了灰暗的生活。出國留學網(wǎng)
    作者通過對這種小人物悲慘命運的描寫更加突出了戰(zhàn)爭的罪惡,它可以使所有的秩序被打破,美好被破壞,生命隨時有可能被失去,而生者也要面對沒有尊嚴的生活,只要還有戰(zhàn)爭,無論勝敗,人民都是最大的受害者和輸家,只有在安定和平的環(huán)境里,普通的民眾才能有尊嚴的生存。
    除此之外,作者對戰(zhàn)爭更進一步的思考是對人類文明的破壞。在書的21章,萊拉的父親帶她去還沒有遭遇戰(zhàn)爭的地方看大佛。其中有一段特別動人的描寫,在他們登上山丘,萬千景色收入眼底的時候。父親說:“在我記憶中,這里一直是這樣的。寂靜、祥和。我希望你們來感受一下。
    但我也希望你們來看看祖國的遺產(chǎn),孩子們,來了解他的過去。”后來那些大佛被信奉伊斯蘭教的武裝份子炸毀,幾千年的文明成為粉末。在戰(zhàn)爭中,所有的一切都是不被重視的,所有的異己者的下場都只有滅亡。戰(zhàn)火帶來的不光光是看得見的死亡,還有再也無法重建的文明,這是比軍費、傷亡人數(shù)等顯性成本更大的危害。
    第二:對阿富汗婦女地位低下的揭露
    私生女瑪麗雅姆的母親娜娜說:“就像指南針指向北方一樣,男人怪罪的手指永遠指向女人。”這句話也從側(cè)面描述了阿富汗社會中男女地位不平等的現(xiàn)象。
    在小說中,男性與女性的關(guān)系始終是支配者與被支配者,女性被當做男性的私人物品一樣對待。首先,在社會立法方面,女性的權(quán)利就被縮減到極致,女性沒有就業(yè)的權(quán)利也就只能嫁為人婦,做一個依附品,甚至女性不可以單獨逛街,購物,出門,不可以展示出自己的面貌,只能做一個裝在布卡里的木偶。
    其次,在家庭中,女性受到慘無人道的家暴,由于男性本身在體能上就優(yōu)于女性,所以在爭斗中女性始終是弱勢方,加上社會觀念對于女性的歧視,家庭生活中女性只能是任人宰割的羔羊,所以小說中拉希德稍有不順,就會對毒打瑪麗雅姆和萊拉,家暴成了常態(tài)。
    印象很深刻的就是小說中描繪瑪麗雅姆被打的場景。“那些聲音是一些機械的、習以為常的程序的聲音。沒有咒罵,沒有哭喊,沒有哀求,沒有突然的大叫,只有對稱的毆打與被毆打,只有某種僵硬的東西反復擊打肉體的撲撲聲。”無論是社會中還是家庭中,女性的價值只體現(xiàn)在勞動和生育,得不到任何的同情和尊重。
    這源于整個社會文化里對于女性的定位,在那樣一個連就業(yè)的權(quán)利都得不到尊重的社會里,女性永遠只能是被支配的一方,這種悲劇不來源于個體,而是來源于整個群體。這使我想到許多國家包括中國的一些女權(quán)主義者所宣稱的女權(quán)運動。那些追求自由平等的女性反對性別歧視,要求女性擁有與男子同等的地位,按自己的意愿選擇職業(yè)和生活方式。在中國,也始終存在著對男女平等的呼吁。
    這不是一個意識的問題,而是一個權(quán)利與義務相匹配,能力與空間相契合的過程。什么時候我們可以說真正實現(xiàn)男女平等那?大概就是只有把女性當做和男性具有同等權(quán)利、肩負同樣責任的社會公民,而不是柔弱可憐的妹妹、沒有必要努力的妻子和要忍受家暴的母親,我們才可以實現(xiàn)真正的平等。
    燦爛千陽讀后感范文【二】
    人們數(shù)不清她的屋頂上有多少輪皎潔的明月,也數(shù)不清她的墻壁之后那一千個燦爛的太陽。
    這是一本即《平凡的世界》后又一次深深感動我的書,感謝作者帶給了我全然不同的感受,讓我認識了阿富汗,讓我去了解阿富汗人民所經(jīng)歷過的苦難,盡管這苦難或許只是一部分。
    作者展示給我的是人性的光輝,人們心底埋葬的關(guān)于希望的種子,無論在怎樣艱難的處境,這粒種子永遠不會死去,終有一天,希望會萌生出嫩綠的芽,救贖每一個虔誠的人。兩位阿富出身汗完全不同但又普普通通的女性各自帶著不屬于同時代的悲慘回憶,共同經(jīng)受著戰(zhàn)亂、貧困、與家庭暴力的摧殘,心底潛藏著的悲苦與忍耐相互交織,讓她們曾經(jīng)水火不容,又讓她們締結(jié)情誼,如母女般相濡以沫。
    在不可寬恕的年代,有著無法抹去的記憶,最終,自由與幸福抵達了穿越了戰(zhàn)亂的萊拉,用瑪利亞姆的生命。這是20世界70年代到21世紀初的阿富汗,這使我十分震驚,我意外于此般生活竟然在這么近的年代發(fā)生,這并不是過去,或者這還是未痊愈的傷疤。
    我沒法去深刻地體會阿富汗女性的苦難生活,我無法了解她們一生的深重災難,但是,由她們,我更加感激并珍惜現(xiàn)在的生活,我自由,我擁有自己的權(quán)利。我出生并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一個和平的國度。
    我喜歡看書中字里行間傳遞給我的主人公自我救贖的毅力,她們有她們的信仰,或許我無法完全理解這樣的信仰對她們來說有多么重要,但是隱約可以體會,信仰是她們身體中不能缺少的東西,就像大腦,就像血液。但是令我十分悲痛的是宗教往往被用作成有些人實施殘暴、謀取私利的幌子,但信仰本身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情。
    這是我第一次讀這本書的零星感受。我相信,它能帶給我的遠遠不止這些。
    小編精心推薦
    讀后感范文 | 讀后感怎么寫 | 讀后感作文 | 四大名著讀后感 | 中外名著讀后感
    
    小編精心推薦
    讀后感范文 | 讀后感怎么寫 | 讀后感作文 | 四大名著讀后感 | 中外名著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