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jié)追思亡者,緬懷先人。下面是出國留學網的小編為你整理的中元節(jié)祭奠,更多中元節(jié)祭奠請關注出國留學網節(jié)假日欄目!
篇一:中元節(jié)祭奠
祭祖節(jié)在陰歷七月十五日,所以簡稱為“七月半”祭祖。此時盛夏已經過去,秋涼剛剛開始。民間相信祖先也會在此時返家探望子孫,故需祭祖。
七月十五這一天到來時,主要是上墳祭奠祖宗,在墳頭“壓紙”,告訴祖先此墓已經有后來人祭掃;或用紙做燈,焚燒于墳前,意喻亡人前程光明。如果先人亡故滿三年者,兒女們要在這一天脫去孝服,改穿常衣,俗稱換孝。
到“七月半”祭祖時,則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請出來,恭恭敬敬地放到專門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飯,直到七月三十日送回為止。有先人畫像的,也要請出掛起來。祭拜時,依照輩份和長幼次序,給每位先人磕頭,默默禱告,向先人匯報并請先人審視自己這一年的言行,保佑全家平安幸福。自己平安幸福。送回時,燒紙錢衣物,稱燒包衣,或佛門或道教的超度法事。
據說民間諺語有這樣說法,“年兜不回家無某(老婆),七月半不回家無祖”,由此可見中元節(jié)在古代十分盛行。今日的人們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無法在中元節(jié)這一天回家祭祖,是讓人遺憾的,不過從如今高速發(fā)展的網上祭奠的行為中,也可以看出人們對先人還是保持著一種孝愛之情,這又是讓人欣慰的。
篇二:中元節(jié)祭奠
七月十五日中元節(jié),也就是鬼節(jié)。一進墓園,就聽到遠遠傳來的哭泣聲。
墓地里,青松翠拍,花團錦簇。雖說是人來人往,卻都是一臉凝重寂靜無聲,墓園里反復吟唱的佛歌婉轉悠揚,似乎在超度著亡靈,這肅穆而又悲哀的氣氛不覺讓人們放輕了腳步緩緩而行,那一座座墓碑上的金色大字在陽光的映照下閃著光暈,墓前水果滿滿,香煙繚繞,在每座的墓穴里似乎都坐著一個靈魂,享用著親人們送來的美食,聆聽著佛的教誨來超度自己。
在墓前肅立的親人們都是一臉的悲哀和凝重,有的在哀聲痛哭,有的在喃喃自語。七月,這濕潤的季節(jié),酷熱的天氣,哀思如潮的墓園里,鳥兒的叫聲在哭聲中唱和,卻是亂了節(jié)奏,擾了人心,此刻,悲痛中的人們竟也無心理會它的晦氣,各自低頭,在這悲傷的情緒中越陷越深。
放眼眺望,在遠離墓園的地方,酷日下的一顆千年古樹獨自挺立,顯得那樣的孤單落寞,樹葉稀疏,枝干粗大,裂痕斑斑,那錯落的枝條像瘦骨嶙峋的人一樣沒了活力。它的葉,瘦少而又蒼白,枝條干枯的半死不活,就像老年的生命一樣,經歷著孤獨與衰亡,可又有誰能來拯救它將逝去的生命?世間的一切生靈莫不過如此,生生息息,輪回往復,這是不可抗拒的規(guī)律,何必悲傷?又何必哀嘆?。
生命的逝去,讓人凄凄慘慘,悲痛不已??赡寡ㄖ械撵`魂卻遠離了塵囂,沒有了塵世的紛爭與煩惱,沒有了為生計去奔波的勞累和辛苦,生命的圓寂似乎成了一種超脫和升華,從此斬斷了與世間糾纏不清的許多恩恩怨怨。我們活著的人又為何不為這些靈魂慶幸?
我一步一個臺階,走到老伴的墓前,看著墓碑上這無比親切的名子,輕撫著這金色的字體,不覺潸然淚下。人啊,就是這樣,心里明白該放下的,卻又執(zhí)著的放不下,總是讓自己痛著并煎熬著。繁華落盡,無限悲涼,何日能得以心寧?
默默的給老伴擺上他愛吃的水果,燒上一柱香,斟上一杯酒。透過裊裊的香煙看著老伴的名子,喃喃自語:老伴,我來看你,什么時候在這塊墓碑上刻上我的名子,我們就能牽手相聚,與你同眠。
中元節(jié),靈魂的節(jié)日,所有的亡靈們,是不是也要歡聚一堂來慶賀自己超脫凡塵?
推薦閱讀:
什么是中元節(jié)
中元節(jié)的習俗
中元節(jié)的習俗和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