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留學網高考網為大家提供加大農村學生招錄比例 是另一種教育不公嗎,更多高考招生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
加大農村學生招錄比例 是另一種教育不公嗎
媒體報道,北京大學共錄取了4000余名2016級本科新生,其中農村學生700余人,為近年最多。校本部共錄取農村考生近500人,占比16.3%,繼續(xù)保持逐年增長態(tài)勢。
不僅北大,清華大學等眾多名校也加大了農村學生招錄比例,這是推進教育公平的重要舉措,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一劑良方,也讓“寒門出貴子”逐漸成為現(xiàn)實。但筆者發(fā)現(xiàn)有網友對此表示不滿,認為這是對城市學生的不公平,是另一種教育不公:高考既然憑成績錄取為何要照顧和傾斜農村學生?這樣的觀點并不公允,也有違教育“精準扶貧”的初衷。
一則,對農村地區(qū)考生進行政策傾斜符合國家高考政策的頂層設計要求。這項政策并非某一高校的擅自主張,更不是地方的積極爭取。早在2013年5 月1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即決定提高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學生的比例。在2014年全國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提出“貧困地區(qū)農村學生上重點高校人數(shù)要再增長10%以上”。最近兩年,國務院一直在推進該政策的落地。有學者擔心,“出身越底層,上的學校越差,找的工作越差”的“下沉螺旋”現(xiàn)象日益突出,這顯然不利于農村學生“迎來春天”。不怕一代窮,就怕代代窮,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在教育。因此,國家的傾斜政策是教育精準扶貧的具體體現(xiàn),是“扶貧先扶智”的一個具體措施,是斬斷窮根、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有力舉措,也是國家推進教育公平的一個亮點。
二則,對農村地區(qū)學生進行政策傾斜符合目前教育實際。清華大學針對2010級學生的一項抽樣調查顯示,農村生源僅占總人數(shù)的17%;然而,當年高考考場里,農村學生的比例是62%。在不少重點大學里,農村學生的比例不斷下滑。究其原因,一是農村教育水平遠遠落后于城市,尤其跟發(fā)達地區(qū)的城市比,在辦學條件、教育投入、師資水平等方面均有較大差距;二是農村家庭給孩子提供的教育幫助遠無法跟城里家庭相比,比如,城市一般家庭一個暑假對孩子的教育支出達到兩三萬元極為正常,但對不少農村家庭來說這兩三萬就是個天文數(shù)字。因此,與城市學生相比,農村學生進入重點大學的道路更加艱難。對占比絕對大的農村學生適當予以高考照顧,符合人才成長和分布規(guī)律,更可有效地挖掘農村學生的成才潛力,從而使之更好地造福家庭和廣大農村。
教育公平關涉民生福祉,是實現(xiàn)青少年起點公平和社會公平的基礎,更關乎貧困地區(qū)孩子改變命運的可能和希望。但目前教育公平和均衡化發(fā)展仍是道路漫長,有限的優(yōu)質教育資源帶來的是異常激烈的教育競爭。而教育競爭,說到底是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競爭;換個角度看,也是家庭經濟實力和區(qū)域教育實力的比拼。因此,對處于弱勢的農村學子適當照顧,具有現(xiàn)實和未來的多重意義。
當前用區(qū)分性、差異化手段推進教育公平,適當對農村學生進行政策傾斜,這無疑給了寒門學子更多改變命運的機會。當然,在此基礎上,還需從根本上進一步縮小城鄉(xiāng)差距,促進優(yōu)質教育資源城鄉(xiāng)、地區(qū)的均衡配置,加大鄉(xiāng)村教育支持力度,提高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以最終實現(xiàn)農村學生跟城市學生享有相對平等的教育機會,這將是我國基礎教育十分艱巨卻極其宏偉的目標。
小編精心為您推薦:
2017高考招生計劃
2017高考招生簡章
2017高考招生信息匯總
高考招生 | 自主招生 | 招生計劃 | 高考招生簡章 | 高考保送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