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愛耳日黑板報

字號:


    下面是由出國留學網整理的國際愛耳日黑板報,歡迎閱讀。
    
    
    
    “經常戴耳機聽音樂的人應掌握一個‘60-60原則’,這也是國際上比較公認的保護聽力的方法。即聽音樂時,音量不要超過最大音量的60%,連續(xù)聽的時間不要超過60分鐘。在這樣的情況下用耳是比較健康的。”專家向出國留學網小編介紹日常生活中保護耳朵的一些小常識。
    此外,要盡量在安靜環(huán)境下聽音樂,而盡量避免在一些喧囂的場所。專家認為,一旦外界環(huán)境變得嘈雜,耳機的輸出效果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擾;而在安靜環(huán)境下,幾種耳機的輸出音效相差無幾。
    購買耳機時也有講究。不妨挑一些能阻絕外在噪音的耳機,以減少因環(huán)境噪音而加大隨身聽音量的機會。耳機最好選頭戴式的,比耳塞式耳機對聽力的損傷要小。因為耳塞式耳機直接塞在外耳道里,聲音沒有出處,都向著鼓膜發(fā)過去,聲音全部被鼓膜接收,對聽力的損傷更大。一般來說,聽到同等音量的音樂,用耳塞式耳機比頭戴式耳機的音量高7-9分貝。
    護耳另類竅門
    聽歌嚼口香糖保護耳朵
    很多年輕人喜歡一邊嚼口香糖一邊聽音樂,雖然看起來有些不雅,但耳鼻喉科專家認為,戴耳機聽音樂時,多嚼嚼口香糖可以有效保護聽力。
    專家指出,一邊戴耳機聽音樂一邊咀嚼食物,可緩解中耳與外界的大氣壓力。比如很多人在飛機起飛與降落時會感到耳朵疼,做促使咽鼓管張開的動作,如咽口水、吃東西、喝飲料、打呵欠等,癥狀就會有所緩解。
    此外,有關研究指出,一邊戴耳機聽音樂一邊咀嚼食物,內耳測量到的音波壓力會降低1-3分貝,從而達到保護耳膜的效果。
    從解剖學上分析,外耳道的前壁就是顳頜關節(jié),而人在戴耳機聽音樂時嚼東西,顳頜關節(jié)會拉扯耳朵,讓耳塞式耳機送進耳朵的音量外泄,形成漏音,反而能保護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