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課件(優(yōu)秀五篇)

字號:

    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三年級數學教學課件篇一
    1、通過梳理知識點一級具體的題目練習,讓學生進一步掌握本單元所學的口算、筆算的方法,能夠正確、熟練地計算。
    2、通過創(chuàng)設具體情境,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估算的方法和意義,能根據具體的情況選擇合適的估算策略。
    3、培養(yǎng)學生總結、歸納及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正確、熟練地計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
    能夠進行合理的估算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一、復習導入
    1、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口算方法。
    (1)提問:怎么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
    小結:兩位數加兩位數,可以把其中一個加數拆成整十數和一位數,然后與另一個加數依次相加,這樣口算更加快捷。
    (2)提問:怎么口算兩位數減兩位數?
    小結:兩位數減兩位數,可以把減數拆成整十數和一位數,然后從被減數中依次減去,這樣口算比較便捷。
    2、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筆算。
    提問:計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筆算需要注意什么?
    小結:列豎式時,數位對齊,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減,從個位加(減)起,哪一位上滿十向前進一(哪一位上不夠減向前一位退一當十),主要不要漏加進來的一(不要漏減走的一)。
    3、它們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
    (1)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可以用兩位數的加減法進行口算。如650+340其實就是65個十減34個十,等于31個十。
    (給學生自由發(fā)言,只要合理都給予肯定)
    二、基本練習
    1、口算。
    52+35=
    47+33=
    36+20= 23+69=
    2、計算。
    650+340=
    370+480=
    390+250=
    3、估算。
    (3)提問:這個和我們例4中的估算有什么不一樣?如何進行估算呢?
    (4)學生討論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算法。
    估算的方法不局限于一種,只要學生回答的合情合理,均給予肯定。并比較這些估算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哪種更合理。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四”的第1題。
    兩人一組,輪流出題計算,比一比,看誰算得又快又準,互相之間評一評。
    2、完成“練習四”的第2題。
    比較每一題的大小。此題不能直接進行比較,需先進行加、減法的計算,得出結果后才能把左右兩邊進行比較。
    3、完成“練習四”的第3題。
    仔細觀察圖文,明確需要解決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所需的條件,然后根據具體情況合理地進行估算。并想一想,提出其他的數學問題并解答。
    四、課堂小結
    本節(jié)課我們梳理了哪些知識?本單元的知識中你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學生發(fā)言,教師點評,解疑答惑。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三年級數學教學課件篇二
    1、學習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能正確進行計算,掌握筆算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遷移舊知識解決新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
    1、正確計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
    2、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及計算的能力。
    掌握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口算和筆算的算法。
    多媒體課件、口算卡。
    一、新課導入
    1、口算。
    53+6=
    85-5=
    67+9=
    20+40+3000=
    2、口答。
    (1)6個百和7個十組成的數是多少?
    67個十組成的數是多少?
    (2)540是由幾個百和幾個十組成的?
    540是由多少個十組成的?
    3、拆數游戲。
    (1)把下列各數拆成整百和整十數。
    72-6= 300+20 900-
    360
    480
    520
    790
    210(2)把下列各數拆成整百和一百幾十的數。
    720
    270
    450
    840
    910
    二、探究新知
    1、幾百幾十加幾百幾十的筆算方法。
    (2)列式計算:380+550
    (3)探究算法。(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算法1:38+55=93,所以380+550=930。
    算法2:300+500=800
    80+50=130
    百
    十個
    3 8 0
    + 5 1 5 0
    b、為什么百位上不是8?(百位上3+5=8,還要加上從十位進上來的1,所以是9)
    注意:為了不遺漏加上滿十進上來的一,通常情況下會在相應的數位上標上一個小一點的“1”,如十位相加為13,十位上寫3,向百位進一,在百位上寫一個小一點的1,百位相加為8,再加上進上來的1,百位寫9。
    2、幾百幾十減幾百幾十的筆算方法。
    百
    十個
    5 5 0
    - 380
    注意:為了不遺漏從某數位上推掉的1,通常會在此數位上寫上一個退位點。
    3、總結算法。
    小結:用豎式計算加法時,需要注意相同數位必須對齊,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算到這位時,不要忘了加上進上來的“1”。豎式計算減法時,從個位減起,哪一位上不夠減,就向上一位借一當十,合起來再減。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三”第1題。請學生板演,然后集體訂正。
    2、完成“練習三”第2題。
    (1)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2)教師指名回答,說說怎么想的。
    3、完成“練習三”第3題。
    小組內以開火車的方式說答案,看誰說的又快又準。
    4、完成“練習三”第4題。先說說解題思路,然后指名回答。
    四、課堂小結這節(jié)課你收獲了哪些知識?在筆算加減法時需要注意什么?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三年級數學教學課件篇三
    1、學生通過圈圖理解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
    2、體驗圈一圈、擺一擺的操作活動,經歷倍的概念的形成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動手能力。
    3、在具體情境中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在操作活動中建立倍的概念。
    教學難點:能在具體情境中正確說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
    1、復習乘法口訣,教師引導按順序背,選背。
    2、看圖說一說。
    ○ ○ ○ ○ ○ ○ ○ ○
    ○1每份有( )個○,圖中有( )份,一共有( )個○。我們也可以說( )個( )是( )。
    ○2有( )個○,每( )個○分一份,一共分成了( )份。我們也可以說( )里面有( )個( )。
    3、4個5是( ),32里面有( )個8。
    同學們,我們前面學過了把幾個物體分成一份,其實這也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倍”。(板書課題——倍的`認識)
    1、讓學生自學p50例1,初步感知“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
    讓學生看書上p50例1的圖,閱讀相關的文字。思考以下問題:
    ○1圖上畫了幾種蘿卜?數數各種蘿卜各有多少?
    ○2兩個兩個地圈,不帶葉的胡蘿卜圈了幾次?紅蘿卜和白蘿卜圈了幾次?
    2、學生自學,并和同桌交流。師畫出三種蘿卜。
    3、學生匯報,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生:胡蘿卜有2根,紅蘿卜有6根,白蘿卜有10根。
    4、指著胡蘿卜和紅蘿卜,讓學生上來圈一圈。
    5、學生試著圈一圈白蘿卜,感知“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
    打開書,請大家用鉛筆在書上圈一圈那10根白蘿卜,并完成下方的填空。同桌互相檢查,同時請一個學生上黑板圈一圈,集體訂正。
    從上面可以看出白蘿卜的根數是胡蘿卜的5倍。
    6、議一議。
    三
    2、 圈一圈,填一填。
    △ △ △
    ○ ○ ○ ○ ○ ○
    □ □ □ □ □ □ □ □ □ □ □ □
    ○1( )個( )個地圈,△圈了( )次,○圈了( )次,○是△的( )倍。
    ○2( )個( )個地圈,△圈了( )次,□圈了( )次□,□是△的( )倍。
    ○3想一想:( )個( )個地圈,○圈了( )次,□圈了( )次□,□是○的( )倍。
    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了“倍”。說一說你學到了什么新知識?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是倍?課后和爸爸媽媽交流一下,哪些地方用到了倍的概念。
    三年級數學教學課件篇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在體驗中獲得成功感。
    認識幾分之一的分數;初步建立幾分之一分數的概念。
    各類卡片圖,各類折紙。
    t:小朋友們,我們都知道在奧運賽場上有公平、公正的裁判員,在法庭上有公平、公正的大法官,在學校里老師又用公平、公正的方法來教育我們,你也想做一個公平、公正的裁判員、小法官和小老師嗎?(想!)那老師就來考考你們。
    出示:小華、小麗兩個小朋友。
    a:出示6個大蘋果,怎樣公平、公正來分一分。(要求學生說出平均分成兩份,學生上去分好。)
    b:出示四罐牛奶,怎樣公平、公正來分一分。(平均分成兩份,學生分。)
    c:出示兩個漢堡,又該怎樣來分?(齊分,學生上去分。)
    (小結:我們都把它們進行了平均分板書。)
    揭題:我們要用一個新的數來表示,它叫做分數(板書)
    1.認識。
    t:剛才我們把一個大餅通過平均分分成了兩份,其中的一份我們就可以用一個分數來表示,這個分數就是。那怎么來書寫呢?跟著老師一起寫(學生舉起手指一起寫),先寫──表示平均分,再寫2表示把大餅平均分成了2份,再寫1表示其中的一份,讀作二分之一(齊讀兩遍,并舉起手跟老師一起邊演示邊說:把大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教師拿起分好的大餅:左邊這一份是整個大餅的,那右邊這一份呢?(齊說:)
    同桌活動:從信封中拿出各種折紙,你能折一折這些圖形的嗎?(請學生交流,注意語言的表達。)
    t:老師也忍不住想來折一折了(拿起一個正方形的折紙,隨便一折,將它剪下,舉起一塊說是。)(學生反對,強調沒有平均分不能用分數來表示。)
    t: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有沒有碰到過的例子?(學生交流。)
    2.自己再想一個分數,把這個分數折出來,畫出來。
    請學生同桌合作,利用折紙,折出自己想出的一個分數,用畫陰影部分的方法表示好,并請畫得最快的幾個小朋友將自己的成果展示在黑板上,寫上你所表示的分數。(教師選取部分,一起評價,并說說這個分數所表示的意思,注意學生語言的表達)
    1.一口氣來說一說:
    2.用手勢來判一判:
    3.根據分數在圖中涂陰影,仔細觀察,比較一下這些分數的大小:
    1.今天,你收獲了多少,能一起來分享嗎?
    2.課外,請你再去折一折,你還能折出多少分數來?
    3.你還想知道些什么?
    三年級數學教學課件篇五
    五年制小學數學第五冊教科書第36至37頁例1、例2及“做一做”中的習題、練習八第1、2題。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
    2、培養(yǎng)學生勤于動手,細心觀察的良好習慣。
    米尺、學生用尺各一把,一分硬幣一枚,紙條若干條。
    激趣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發(fā)學習動機)
    幻燈出示“記憶園”中的問題,并逐一顯示問題:
    (1)我們已經學過( )和( )兩種長度單位?
    (2)一米=( )厘米
    (3)13厘米-7厘米=( )厘米
    (4)比劃比劃1厘米大約有多長?
    (5)用手勢表示出1米的大概長度。
    (上述問題如果學生答對了,獎給小紅旗一面)
    復習階段活動小結:(鼓勵獲獎同學,導入新課教學)
    教師導語:以前,我們學過長度單位厘米和米,知道量較小物體的長度或較短距離應該用厘米作長度單位,如果要量更小物體的長度或者要求量得更精確,該用什么來作長度單位呢?請跟著老師走入“求知園”,去認識新的長度單位毫米。
    板書課題:毫米 的認識(留一定的手寫空間,留待后面在補上完整的課題)
    幻燈出示“求知園”認識毫米的有關問題(逐題顯示)
    1、仔細觀察尺子,看看1厘米中間還有什么?(有很多小格)
    (學生舉手答,答對的同學獎“發(fā)現獎”牌一面)
    2、數一數,1厘米中間有多少個小格?(10個)
    注意引導學生怎么數,數得快的同學獎“速度獎”牌一面。
    告訴學生:1厘米中間每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3、1厘米=( )毫米(引導學生說出想的過程)
    (學生舉手搶答,答對的同學獎“思考獎”牌一面)
    4、用手比一比,1毫米大約有多長?(指名同學比給大家看,其他同學跟著比,比對的同學獎“發(fā)現獎”牌一面)
    5、量一量:量一根長10毫米的紙條剪下來、量一分硬幣的厚度是( )毫米、量數學書的厚度是( )毫米。
    6、說一說:回形針長( )毫米、鐵釘長( )毫米。
    (答對5、6兩題的同學,分別獎“勤于動手獎”一面和“小星星”一顆)
    活動小結:(照顧后進生,鞏固“毫米的認識”)
    剛才,我們在“求知園”中認識了新的長度單位“毫米”,同學們在奪獎的過程中學到了新的知識,下面我們把機會讓給那些沒有得獎的同學,請他們來回答幾個問題(指名后進生回答)。
    1厘米=( )毫米 1毫米大約有多長?
    (各組同學的得獎情況對比,表揚先進組,鼓勵后進組)。
    三、繼續(xù)游“求知園”,學習分米。
    幻燈出示“求知園”中有關認識分米的問題(逐一顯示):
    1、量一根10厘米長的紙條,然后把它剪下來,看誰剪得快?
    告訴學生:10厘米也叫1分米。
    2、填一填:1分米=( )厘米。
    3、數一數:在米尺上10厘米為1段地數,看看整好可以分成幾段?然后填空:1米=( )分米。
    指名學生到黑板前數1米的硬紙條。
    4、做一做:
    量一量數學書的長度大約是幾分米?
    剪一根3分米的紙條給大家看看。
    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游園奪獎”活動,認識了長度單位“毫米”和
    “分米”,知道了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在活動中同學們表現出色,下面我們進行評比。對獲獎小組及獲得獎品的同學進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