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公元386年-公元556年)是在東晉后形成的紛亂局面,南方劉裕廢東晉恭帝自立,建立南朝*宋,后又有齊,梁,陳更替。北方自西晉被滅后,一直是有前趙,前秦等交替割據(jù),到南北朝時,是北朝*魏,北朝*齊,北朝*周等國。后經(jīng)隋文帝楊堅統(tǒng)一全國,才結(jié)束了長達近300年的紛亂局面。
南北朝(南)皇帝列表及簡介
南朝-宋(420-479)
武帝劉裕 (363-422)420年稱帝 在位3年武帝劉裕,小名寄奴,小時家貧。后因戰(zhàn)功逐漸成為東晉的權(quán)臣,420年,他迫晉恭帝禪讓,建立南朝*宋,在位3年死,時年60歲。
少帝 (406-424) 422年即位 在位3年 少帝劉義符,劉裕長子,即位3年,被殺,時年19歲。
文帝 (407-453) 424年即位 在位30年 文帝劉義隆,劉裕第三子,他是一位較有作為的皇帝。453年,他被太子所殺,時年47歲。
孝武帝 (430-464) 453年即位 在位12年 孝武帝劉駿,文帝第三子,殘暴昏君。死于464年,時年35歲。
前廢帝 (449-465) 464年即位 在位6個月 前廢帝劉子業(yè),孝武帝長子,暴君一個,嗜殺亂倫,在位6個月被殺,時年17歲。
明帝 (439-472) 465年即位 在位8年 明帝劉彧,文帝第十一子,殘暴昏庸之君,在位8年,死時34歲。
后廢帝 (463-477) 472年即位 在位5年 后廢帝劉昱,明帝長子,淫暴無比,一日不殺人,就悶悶不樂,被蕭道成殺死,死時15歲。歷代王朝中,沒有像南北朝時宋朝的前廢帝,明帝,后廢帝這三個皇帝這樣,閨門無禮,亂倫淫穢,手足相殘,幾近禽獸。
順帝 (469-480) 477年即位 在位3年 順帝劉準,明帝第三子,在位3年后退位,480年被殺,時年12歲。
南朝-齊(479-502)
高帝 (427-482) 479年稱帝 在位4年 高帝蕭道成。南朝*宋的宰相,后廢順帝自立,建立南朝*齊,在位4年,時年56歲。
武帝 (440-493) 482年即位 在位11年 武帝蕭賾,高帝長子,死于493年,時年54歲。
郁林王 (473-494) 493年即位 在位1年 郁林王蕭昭業(yè),武帝長孫。在位1年被殺。時年22歲。
海陵王 (480-494) 494年即位 在4個月 海陵王蕭昭文,郁林王弟,在位4個月被殺,時年15歲。
明帝 (452-498) 494年即位 在5年 明帝蕭鸞,高帝侄,即位后大殺手足,南齊國衰,死于498年,時年47歲。
東昏侯 (483-501) 498年即位 在3年 東昏侯蕭寶卷,明帝第二子,他殘忍兇暴,嗜殺成性,揮金如土,被蕭衍殺死,時年19歲。 和帝 (488-502) 501年即位 在1年 和帝蕭寶融,明帝第八子,在位1年,被蕭衍所殺,南齊亡。
南朝-梁(502-557)
武帝 (464-549) 502年稱帝 在位48年 武帝蕭衍,502年廢南齊皇帝自立,建立南朝*梁,蕭衍信奉佛教,生活簡樸,但政治昏庸,549年死于侯景叛亂,時年86歲。
簡文帝 (503-551) 549年即位 在位2年 簡文帝蕭綱,武帝第三子,在位2年死,時年49歲。
元帝 (508-554) 552年即位 在位3年 元帝蕭繹,武帝第七子,在位3年被殺,時年47歲。
敬帝 (543-557) 555年即位 在位2年 敬帝蕭方智,元帝子,在位2年被陳霸先廢,558年被殺,時年16歲。梁亡。
南朝-陳(557-589)
武帝 (503-559) 557年稱帝 在位3年 武帝陳霸先,557年廢南朝*梁的皇帝自立,國號陳,他為人十分簡樸,在位3年死,時年57歲。 文帝 (522-566) 559年即位 在位7年 文帝,武帝侄,在位7年死,時年45歲。
廢帝 (552-570) 566年即位 在位2年 廢帝陳伯宗,文帝長子,在位2年被廢,570年死,時年19歲。
宣帝 (528-582) 568年即位 在位14年 宣帝,文帝弟,死于582年,時年55歲。
后主 (553-604) 582年即位 在位7年 后主陳叔寶,宣帝長子。他是一個荒淫的皇帝,就知道游宴玩樂,制作艷詞,589年,隋 軍攻入建康,陳亡。后主被俘,死于604年,時年52歲。
南北朝(北)皇帝列表及簡介
北朝-魏(386-556)
道武帝 (371-409)386年即位 在位23年 道武帝拓拔珪,鮮卑族人。383年,前秦經(jīng)淝水之戰(zhàn)后,國力日弱,386年16歲的拓拔珪復國,稱代王,同年改稱“魏”,史稱“北魏”,死于409年,時年39歲。
明元帝 (392-423)409年即位 在位15年 明元帝拓拔嗣,道武帝長子,死于423年,時年32歲。
太武帝 (408-452)423年即位 在位28年 太武帝拓拔燾,明元帝長子,即位后先后消滅大夏,北燕,北涼,大大增強北魏國力,統(tǒng)一了北方。但在與南朝*宋的戰(zhàn)爭中大敗,452年,太武帝死,時年45歲。
南安王452年即位 在位8個月 南安王拓拔余,太武帝子,在位8個月被殺。
文成帝 (440-465)452年即位 在位14年 文成帝拓拔浚,太武帝嫡孫,他在位時北魏國力開始下降。死于465年,時年26歲。
獻文帝 (454-476)465年即位 在位7年 獻文帝拓拔弘,文成帝長子,即位時14歲。18歲時就讓位給4歲的太子,476年死,時年23歲。
孝文帝 (476-499)471年即位 在位29年 孝文帝拓拔宏,獻文帝子,孝文帝一朝,進行改革,494年,遷都洛陽,推廣漢化,并帶頭將姓改為“元”。加速了北方少數(shù)民族封建化的過程,推動了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死于499年,時年33歲。
宣武帝 (483-515)499年即位 在位16年 宣武帝元恪,孝文帝二子,即位后政治腐敗,貪污成風,起義不斷,他死于515年,時年33歲。
孝明帝 (510-528)515年即位 在位12年 孝明帝元詡,宣武帝子,政治腐敗,民不聊生,他死于528年,時年19歲。
孝莊帝 (507-530)528年即位 在位2年 孝莊帝元子攸,528年被擁為帝,在位2年被殺,時年24歲。
長廣王 (-531)530年即位 在位1年 長廣王元曄,咸陽王元禧子,在位半年被殺。
節(jié)閔帝 (498-533)531年即位 在位1年 節(jié)閔帝元恭,廣陵王子,在位1年被廢,533年死。
后廢帝 (513-532)531年即位 在位半年 后廢帝元朗,章武王子,在位半年,被高歡(北齊文宣王之父)所殺。
出帝 (510-534)532年即位 在位3年 出帝元修,廣平王子,被高歡用力為帝,534年逃出洛陽,投奔宇文泰,被宇文泰所殺,時年25歲。
魏在出帝后分為東魏,西魏。
北朝-東魏
孝靜皇帝 (524-550)534年即位, 在位17年孝靜帝元善見,出帝逃后,高歡擁立他為帝,遷都鄴城,史稱東魏。
北朝-西魏
文皇帝 (507-551)535年即位, 在位17年文皇帝元寶炬,535年被宇文泰擁立為帝,都長安,史稱西魏。
廢帝551年即位, 在位2年廢帝元欽,文帝長子,在位2年,被殺。
恭帝554年即位, 在位3年恭帝拓拔廓,文帝第四子,在位3年被殺,西魏亡。
北朝-齊(550-577)
文宣帝 (529-559)550年稱帝 在位10年 文宣帝高洋,其父高歡為北魏的渤海王,534年北魏分為東西魏,550年,高洋廢東魏皇帝自立,改國號“齊”,史稱“北齊”,在對突厥,契丹的戰(zhàn)爭中,他屢次獲勝。但他晚年荒淫無度,死于559年,時年31歲。
廢帝 (545-560)559年即位 在位1年 廢帝高殷,文宣帝長子,在位1年被高演所殺,時年17歲。
孝昭帝 (535-561)560年即位 在位1年 孝昭帝高演,高歡第六子,文宣帝之弟,在位1年死,時年27歲。
武成帝 (537-568)561年即位 在位4年 武成帝高湛,高歡第九子,高演弟,他是一個暴君565年,禪位與其子,后死于568年,時年32歲。
后主 (557-577)565年即位 在位12年 后主高緯,武成帝長子,576年周武帝大軍攻北齊,他禪位給兒子高恒,被俘被殺,時年20歲。
幼主 (570-577)577年即位 在位25天 幼主高恒,后主長子,在位25天被俘,北齊亡,高恒被殺,時年8歲。
北朝-周(556-581)
孝閔帝 (542-557)557年即位, 在位8個月 孝閔帝宇文覺,鮮卑族宇文泰第三子,557年即位,國號“周”,在位8個月被殺。
明帝 (534-560)557年即位 在位4年 明帝宇文毓,宇文泰長子,在位4年被殺,時年27歲。
武帝 (543-578)560年即位 在位18年 武帝宇文邕,宇文泰第四子,他統(tǒng)治時,北周日益強大,開始統(tǒng)一北方,消滅北齊,并攻擊南陳,取得長江以北的全部土地,他死于578年,時年36歲。
宣帝 (559-579)578年即位 在位1年 宣帝宇文贇,武帝長子,荒淫無度,嗜酒如命,在位1年就禪位于太子。死于580年,時年22歲。
靜帝 (573-581)579年即位 在位1年 靜帝宇文衍,宣帝長子,即位時才7歲,由楊堅輔政,581年,楊堅迫靜帝禪位于他,建立隋朝,北周亡。
|
|
|
謚號廟號 |
姓名 |
年號 |
南 朝 |
宋 420 - 479 |
420年-422年 |
武帝 |
劉裕 |
|
423年 |
少帝 |
劉義符 |
景平 |
||
|
文帝 |
|
|
||
453年 |
— |
劉劭 |
— |
||
453年—456年 |
孝武皇帝 |
劉駿 |
孝建 |
||
457年—464年 |
大明 |
||||
454年 |
— |
劉義宣 |
— |
||
465年 |
前廢帝 |
劉子業(yè) |
永光 |
||
465年 |
景和 |
||||
465年—471年 |
明帝 |
劉彧 |
泰始 |
||
472年 |
泰豫 |
||||
473年—476年 |
后廢帝 |
劉昱 |
元徽 |
||
(廢為蒼梧王) |
|||||
477年—479年 |
順帝 |
劉準 |
升明 |
||
齊 479 - 502 |
479年—482年 |
高帝 |
蕭道成 |
建元 |
|
482年—493年 |
武帝 |
蕭賾 |
永明 |
||
— |
文帝 |
蕭長懋 |
— |
||
494年 |
前廢帝 |
蕭昭業(yè) |
隆昌 |
||
(廢為:郁林王) |
|||||
494年 |
后廢帝 |
蕭昭文 |
延興 |
||
(廢為:海陵恭王) |
|||||
494年—497年 |
明帝 |
蕭鸞 |
建武 |
||
498年 |
永泰 |
||||
499年—500年 |
煬帝 |
蕭寶卷 |
永元 |
||
(廢為:東昏侯) |
|||||
501年—502年 |
和帝 |
蕭寶融 |
中興 |
||
梁 502-557 |
502年—519年 |
武帝 |
|
天監(jiān) |
|
520年—526年 |
普通 |
||||
527年—528年 |
大通 |
||||
529年—534年 |
中大通 |
||||
535年—545年 |
大同 |
||||
546年 |
中大同 |
||||
547年—549年 |
太清 |
||||
549年 |
岷帝 |
蕭正德 |
— |
||
(本為臨賀王) |
|||||
549年—550年 |
簡文皇帝 |
蕭綱 |
在位時間 |
||
550年 |
(初謚明帝) |
大寶 |
|||
551年 |
興文皇帝 |
蕭棟 |
天正 |
||
(本為豫章王) |
|||||
552年 |
仁帝 |
蕭紀 |
天正 |
||
(本為武陵王) |
|||||
552年 |
元帝 |
蕭繹 |
承圣 |
||
(承圣元年) |
|||||
553年 |
天正 |
||||
(天正二年) |
|||||
553年 |
承圣 |
||||
(承圣二年) |
|||||
554年 |
承圣 |
||||
(承圣三年) |
|||||
555年 |
閔帝 |
蕭淵明 |
天成 |
||
555年 |
敬帝 |
蕭方智 |
紹泰 |
||
556年—557年 |
— |
— |
太平 |
||
557年 |
興正皇帝 |
蕭莊 |
— |
||
在位時間 |
謚號 |
姓名 |
|
||
555年—562年 |
宣帝 |
蕭察 |
|
||
562年—585年 |
孝明帝 |
蕭巋 |
|
||
585年—587年 |
孝靖皇帝 |
蕭琮[4] |
|
||
陳 557 - 589 |
557年—559年 |
武帝 |
陳霸先 |
|
|
559年—566年 |
文帝 |
陳蒨 |
|
||
566年—568年 |
廢帝 |
陳伯宗 |
|
||
(廢為臨海王) |
|
||||
568年—582年 |
宣帝 |
陳頊 |
|
||
582年—589年 |
末帝 |
陳叔寶 |
|
||
(廢為長城煬公) |
|
||||
|
|
|
|||
北 朝 |
北魏 386 -534 |
|
道武皇帝 |
拓跋圭 |
|
386年—396年 |
(初謚宣武皇帝) |
登國 |
|||
396年—398年 |
|
皇始 |
|||
398年—404年 |
|
天興 |
|||
404年—409年 |
|
天賜 |
|||
409年—413年 |
|
|
永興 |
||
414年—416年 |
神瑞 |
||||
416年—423年 |
泰常 |
||||
424年—428年 |
|
|
始光 |
||
428年—431年 |
神麚 |
||||
432年—434年 |
延和 |
||||
435年—440年 |
太延 |
||||
440年—451年 |
太平真君 |
||||
451年—452年 |
正平 |
||||
452年 |
敬壽皇帝 |
拓跋余 |
承平或永平 |
||
(本為南安王) |
|||||
452年—454年 |
|
|
興安 |
||
454年—455年 |
興光 |
||||
455年—459年 |
太安 |
||||
460年—465年 |
和平 |
||||
466年—467年 |
|
|
天安 |
||
467年—471年 |
皇興 |
||||
|
孝文皇帝 |
元宏[1] |
|
||
471年—476年 |
(拓跋宏) |
延興 |
|||
476年 |
|
承明 |
|||
477年—499年 |
|
太和 |
|||
500年—503年 |
|
|
景明 |
||
504年—508年 |
正始 |
||||
508年—512年 |
永平 |
||||
512年—515年 |
延昌 |
||||
516年—518年 |
|
|
熙平 |
||
518年—520年 |
神龜 |
||||
520年—525年 |
正光 |
||||
525年—527年 |
孝昌 |
||||
528年 |
武泰 |
||||
528年 |
少恭皇帝 |
元釗 |
建義[2] |
||
528年-530年 |
孝莊皇帝 |
元子攸 |
永安 |
||
(初謚武懷皇帝) |
|||||
529年 |
|
|
孝基 |
||
529年 |
建武 |
||||
530年-531年 |
敬帝 |
元曄 |
建明 |
||
(本為長廣王) |
|||||
530年 |
順帝 |
元悅 |
更興 |
||
531年-532年 |
節(jié)閔皇帝 |
元恭[3] |
普泰 |
||
531年-532年 |
順文皇帝 |
元朗[4] |
中興 |
||
(本為安定王) |
|||||
|
孝武皇帝 |
元脩[5] |
|
||
532年 |
(出皇帝) |
太昌 |
|||
532年 |
|
永興 |
|||
532年-534年 |
|
永熙 |
|||
東魏 534- 550 |
|
|
|
|
|
北齊 550- 577 |
550年⑸-559年⑽ |
文宣帝 |
高洋 |
在位時間 |
|
(曾改謚景烈皇帝) |
(高歡次子) |
(天保) |
|||
559年⑽-560年⑻ |
廢帝 |
高殷 |
在位時間 |
||
(高洋長子) |
(干明) |
||||
(廢為濟南閔悼王) |
|
||||
560年⑻-561年⑾ |
孝昭帝 |
高演 |
在位時間 |
||
(高洋之弟、高歡六子) |
(皇建) |
||||
561年⑾-565年⑷ |
武成帝 |
高湛 |
在位時間 |
||
561年⑾-562年⑷ |
(高洋之弟、高歡九子) |
大寧 |
|||
|
(或太寧) |
||||
562年⑷-565年⑷ |
|
河清 |
|||
565年⑷-577年⑿ |
安帝 |
高緯 |
在位時間 |
||
565年⑷-569年⑿ |
(高湛長子) |
天統(tǒng) |
|||
570年⑴-576年⑿ |
|
武平 |
|||
577年⑴-577年⑴ |
|
隆化 |
|||
577年⑴-? |
順帝 |
高恒 |
承光 |
||
(高緯長子) |
|||||
577年-580年 |
忠帝 |
高紹義 |
— |
||
(本為范陽王) |
|||||
西魏 535- 556 |
|
|
|
|
|
北周 557- 581 |
557年 |
孝閔帝 |
宇文覺 |
在位時間 |
|
557年⑼-560年⑷ |
明帝 |
宇文毓 |
在位時間 |
||
557年⑼-559年⑻ |
— |
||||
559年⑼-560年 |
武成 |
||||
560年⑷-578年⑹ |
武帝 |
宇文邕 |
在位時間 |
||
561年-565年 |
保定 |
||||
566年-571年 |
天和 |
||||
572年⑶-577年 |
建德 |
||||
578年⑴-578年⑹ |
宣政 |
||||
578年⑹-579年⑵ |
宣帝 |
宇文赟 |
在位時間 |
||
(大成) |
|||||
579年⑵-581年⑵ |
靜帝 |
宇文衍 |
在位時間 |
||
579年⑵-580年 |
大象 |
||||
581年⑴-581年⑵ |
大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