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進補食療

字號:


    以下是由出國留學網為您整理提供的關于秋天進補食療的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閱讀與借鑒。
    秋天進補食療
    秋季如何進行食補與藥補
    秋天就這樣悄悄地來到了,天氣開始轉涼,進入陽消陰長過渡階段。人們養(yǎng)生也要順應秋季氣候特點,尤其在飲食養(yǎng)生方面,當以潤燥益氣、健脾補肝、清肺為主。而食補與藥補,是一個亙古而熱門的話題。藥補不如食補,但無論食補、藥補,均應辨證施膳,辨證進補,適可而止,恰到好處。
    食補
    在日常膳食中,應掌握下列“一少四忌”:
    1.少食肥甘厚味的飲食。
    2.忌偏食,保持食物的多樣化。
    3.忌暴飲暴食,注意節(jié)制飲食。
    4.忌過咸飲食,保持清淡飲食。
    5.忌食過冷過熱的飲食,所用食物要新鮮且易于消化,同時應不飲或少飲酒。
    在調和陰陽方面,中醫(yī)補法可根據體質而定。陰虛之人,可適當多食一些補陰食品,如白木耳、黑木耳、梨、桑葚、甘蔗等。陽虛之人,則可適當多食些益氣助陽食品,如荔枝、桂圓、大棗、糯米等,以調理陰陽平衡。
    藥補
    采用藥補應慎重,不能自作主張或聽憑他人經驗胡亂服藥。應辨證施補,辨明是陰虛、陽虛、氣虛、血虛,還是陰陽、氣血均虛。如系以陰虛為主的人就應以補陰為主,兼顧其他;陽虛為主則以補陽為主,兼顧其他;氣虛為主以補氣為主;血虛為主以補血為主;氣血皆虛則氣血并補。做法是,應根據季節(jié)氣候和地域不同進補。如秋冬季節(jié),特別是冬至前后適宜進補,春夏季特別是夏季,一般不宜使用溫燥性補藥。
    1.注意虛不受補的情況。有些人雖然身體較虛弱,但往往在服用補藥后,反而出現(xiàn)泄瀉、腹脹等“上火”反應。
    2.不要急于求成,應堅持淡補、緩補原則。先選擇些藥食兩用或性味平和的藥物,如蓮肉、黃芪、苡米、大棗、扁豆、山藥、枸杞子、黑芝麻、核桃肉、百合、黑大豆、花粉、蜂蛹、蜂蜜、蜂王漿以及明黨參、太子參、黨參、北沙參、何首烏、女貞子之類的藥物。
    3.不要選用大辛大熱、過于寒涼或過于黏膩凝滯的藥物。進補時不要隨意選用溫腎壯陽的藥物,如鹿茸、鹿鞭、馬鞭、牛鞭、狗腎、海狗腎等,這些藥物溫性較強,含激素較多,不是腎陽虧虛較嚴重的患者,不宜用。還有部分膠類藥及熟地等黏滯性較強的藥物,對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的人,也不宜用。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