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由出國留學網整理的超體影評,歡迎閱讀。
超體影評(一)
在朋友圈里推薦《超體》,我說它能提高意識形態(tài),呵呵! Maybe! 看電影這事兒,就如同看書一樣,是投射的結果,看到的電影是什么樣取決于你的內在投射了什么出來,所以,一千個人看同一部影片會有不同的感受。
言歸正傳,影片交代完故事背景后有位教授在告訴我們:地球生物的進化從單細胞開始,細胞的進化目的是為了把學會的技能傳承下去,生命通過10億年進化積累的知識經驗從單細胞遺傳到了現代的人類,看起來人類是當今地球上超級智能的物種,然而人類的大腦也僅開發(fā)了10%,教授預言如果人類的大腦潛能開發(fā)能達到更多,將是不可思議的存在……而有位叫LUCY的女孩陰差陽錯的擁有了自我進化的超能力,大腦潛能開發(fā)逐漸達到100%,可以快速接受世界上所有的知識信息,最終利用這些信息制作了超級信息庫,供教授等科研人員使用……當LUCY在跟教授交流自己對時間和生命的感悟時,外面的黑幫老大正和警察槍戰(zhàn),此處形成了鮮明的反差對比。
這部片子的確節(jié)奏很快,結束也很突然,但正是這樣才更能促進觀后思考:如果人類是更偉大的存在liuxue86.com,肉體只是暫時的居所,死亡也只是短暫的體驗而已(因為生命是永恒的),就不存在所謂的生死名利。從整個宇宙的長河中來看人的一生不過是彈指一揮間,如果生命的意義是為了積累更豐富的信息以便進化到更高的意識層次的話,那么人類現在在干什么?10億年進化出來的智慧我們都用來干了什么?看看人類歷史中時常爆發(fā)的戰(zhàn)爭、種族的歧視、你死我活的怨恨,對自然的破壞……我們在內耗中迷失了自己……
如果人類停止內耗,把各自的智慧統(tǒng)合起來,就像LUCY統(tǒng)合出的超級信息,那將能大大縮短進化歷程。
影片最后的話外音:“生命是在10億年前被賦予給我們的,現在你知道能用它來做什么?”是的,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問問自己,我們在用生命做什么?
呵呵,似乎有點太高大上了!說點接地氣的,說到對孩子的教育,其實老天給每個孩子裝上了差不多的大腦,除身體缺陷或大腦機能故障外,大部分正常人具有同等的習得任何能力的潛能。只是發(fā)展的先后,能力的高低,發(fā)展得早晚各有不同,而如何激活這些潛能,完全靠個體的內在動力。例如有些人愛好音樂,他們的音樂能力就被激發(fā),有些人這部分腦細胞長期不用,偶爾用時就很生疏生硬。如能長期練習,也能發(fā)展起來,但這個動力必須來自內在,那樣更能持久。
我們平常所說的遺傳,也就是說父祖輩在這方面經常練習,他們這部分的腦細胞比較活躍,遺傳給孩子后,孩子用起這部分腦細胞來就更容易些,這就是我們說的遺傳天賦。例如蒙古人擅長唱長調,因為他們環(huán)境影響,世代都在練習這部分的能力,所以那里的孩子這方面發(fā)展起來更容易,在廣闊的大草原上吼幾嗓子也沒人覺得吵,那里的人們很輕松就能唱出如天籟的聲音。
而生活在南方,特別是現代的城市,孩子們大聲尖叫會被制止,因為這會影響旁人,所以我們缺乏練習的嗓音要唱出長調很困難。話說回來,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又有什么不好呢,這樣我們都可以在各自的領域專注的投入,統(tǒng)合起來就是個了不起的社會。
超體影評(二)
《超體》影評:原創(chuàng)故事搭配女超人成就呂氏經典
電影《超體》成為了法國導演呂克·貝松的又一經典,而收獲高票房和好評的《超體》到底為什么這么火呢?《超體》的魅力到底在哪里呢?也許只有親身感受過的人,才會有切身的感受。
《超體》成票房黑馬 “腦力挑戰(zhàn)”成就又一“呂氏經典”
呂克·貝松執(zhí)導,斯嘉麗·約翰遜、摩根·弗里曼等好萊塢一線巨星傾情出演的科幻動作大片《超體》,于10月24日登陸全國院線。在剛剛過去的周末,《超體》再創(chuàng)票房佳績,闖過2.26億元票房大關,向著更高的目標穩(wěn)步前進。
自10月24日上映以來,《超體》無論排片率、上座率還是票房收入都居高不下,在票房排行榜上更是穩(wěn)坐冠軍寶座長達一周之久,截至昨日發(fā)稿時共斬獲2.26億元票房。這一成績也從側面印證了,《超體》在海外各國上映時所受到的贊譽所言非虛。在10月份有多部海外大片“前后夾擊”、影片已于3個月前在海外北美率先上映的不利局面下,《超體》憑借呂克·貝松巧妙的構思、精良的視效制作、出人意料的情節(jié)設定,以及斯嘉麗·約翰遜時而性感撩人、時而催人淚下的高超演技,贏得了影迷們的交口稱贊。
更有趣的是,“二刷”成為許多觀眾的一致選擇:在初次觀影受到“頭腦風暴”的震撼之后,不少影迷們情愿自掏腰包再次觀看《超體》,以仔細體味導演在片中埋下的伏筆細節(jié),參悟影片所滲透的哲學思想和東方禪意。這樣的現象在當下的院線中實屬罕見,因此《超體》也被業(yè)內外一致認為,是呂克·貝松自編自導成就的又一部經典科幻電影,其帶給觀眾的“腦力挑戰(zhàn)”絲毫不亞于當年《第五元素》帶來的思維顛覆,令人久久回味。
片中不得不說的是女主斯嘉麗·約翰遜時而性感撩人、時而催人淚下的高超演技。在當前全球市場環(huán)境中,科幻類影片數量眾多、畫面恢弘,也十分受到年輕觀眾喜愛。但其中最為賣座的影片,往往是動畫、漫畫或小說改編的影片,甚至是改編電影的續(xù)作。而《超體》這樣一部不依托于任何動漫、游戲、文學作品的全新題材,為何會如此受到中國觀眾歡迎,形成當下的觀影熱潮?對這一現象,海內外媒體也有著各自的解讀角度。
美國著名專業(yè)娛樂網站《好萊塢報道》,在中國國內一周票房情況分析中,對于《超體》在華的火爆市場,從“原創(chuàng)”角度進行了闡述。報道認為,該片火爆的部分原因,是“觀眾們已經對那些續(xù)集泛濫的系列大片有了審美疲勞,反而對新鮮的原創(chuàng)更感興趣”。同時,該片在中國臺灣地區(qū)拍攝,選取亞洲演員出演也是《超體》在中國廣受歡迎的原因之一。
眾所周知,大多數投資商會選擇穩(wěn)妥的續(xù)作項目,但《超體》的橫空出世打開了一片全新的天地,在呂克·貝松的生花妙筆下,一個全新的故事發(fā)起了開端。如今觀眾們除了熱烈討論影片內容外,還多了一項追問:“《超體》的續(xù)集何時推出?”對此,呂克·貝松表示:“我拍《超體》時就沒想過能完成它,如今你們都這樣問我……那么好吧,如果有好點子,我會考慮拍出來的。”
震撼特效引領極致感官
影片雄奇的想象力通過精美宏大的視覺效果,得到了完美的呈現。特別是露西在獲得超能力之后的一系列“神技能”,在IMAX效果的加持之下不僅更加逼真,讓人猶如身臨其境,更能深切體會到主人公瀕臨崩潰的心理狀態(tài)。
影片強大的視效是影片無法割裂的一部分,只有走進影院才能真正領略影片的魅力。據導演呂克·貝松介紹,《超體》中共計運用了1000多個特效鏡頭,全部由《變形金剛》的御用視效團隊“工業(yè)光魔”進行制作,效果自然非同一般。“工業(yè)光魔”為影片量身打造的這些特效鏡頭與IMAX3D完美契合,深刻映襯了影片的核心思想,將導演全部的天馬行空般的想象以及希望表現的內心思考、哲學倫理都用鏡頭展現出來,同時影片杜比技術的極致發(fā)揮使影片的配樂完全融入影片。就是這些前所未有的特效組合構建了《超體》強大的視效故事體系,使得影片更加立體和豐滿,不僅為觀眾帶來震撼的觀影效果,更掀起了全網解讀《超體》的風潮。
影片中大量場面都使用IMAX攝像機來拍攝。對于這一系列先進電影技術的運用,導演呂克·貝松有著十分獨特的認知,他表示IMAX與其它拍攝方式相比“就像是轎車中的法拉利”:“我只在合適的時間和場景下使用IMAX,它能讓你獲得顛覆性的觀影感受,尤其在影片的最后15分鐘里,你講將完全目瞪口呆。”
電影主題探討腦洞大開:滿足英雄主義的一切幻想
影片《超體》最為觀眾所稱道的,就是其中對于露西大腦開發(fā)、不斷進化后“無所不能”的情節(jié)設定。露西在生命垂危之際大腦得到不斷開發(fā),擁有千里眼、順風耳,能微觀萬物,看得見能量的流動,能控制電場和磁場,如此“腦洞大開”的情節(jié)令觀眾無不驚呼“太燒腦”。而其中的種種細節(jié)和伏筆,也被熱情的影迷總結歸納出來,變成流行的“問題來了”系列題目,歡樂無比的提問與回答,在讓看過影片的觀眾會心一笑的同時,也吸引更多對其中內容感興趣的影迷前去觀影。
除了影片內容成為討論熱點,《超體》的主旨內涵和核心思想則成為中高端影迷主要探討的話題。在最新一期《南都周刊》的影評中,也對《超體》報溢贊美之詞:“看完《超體》的晚上,我的思緒翻江倒海。這種激動一半是因為呂克·貝松用簡單粗暴的方式構建了宇宙的新秩序,另一半是因為它滿足了我對英雄主義的一切幻想。”與母親通話、和警察擁吻的情節(jié),也被深入解讀為“人性、神性和母性的臨界重疊”。對一部科幻動作電影進行如此深入的剖析與闡釋,在目前國內電影市場內也是十分罕見的,更顯示了《超體》的魅力無窮。
超體影評(三)
我不知道這部電影嚴格意義上算不算科幻片——也許叫做軟科幻更合適?斯嘉麗 約翰遜飾演的露西被交往了一周的混蛋男友騙去當送貨人,她被迫送一只箱子給韓國的黑道大佬張先生(崔岷植 飾)。箱子里裝的是超厲害的新型毒品。無辜的露西被挾持,成為了運送毒品的人肉保險箱——一袋500克的毒品被縫入了她的肚皮下面。一個意外,露西腹中裝毒品的口袋破了,被稱為CPH4的毒品融入了她的身體——她突然發(fā)現自己的觸覺變得格外敏銳,她的大腦在CPH4的作用下開發(fā)程度超過了20%!
按照影片中給出的理論:人的大腦一般開發(fā)程度只有2%-5%,如果人的大腦被開發(fā)到20%,那么隨著細胞增值能力的極大提升,剩下了80%將會被自動開發(fā)。露西逐漸發(fā)現自己可以控制無線電、電流、電磁場乃至金屬等實體物質。一歲時的記憶從腦海深處浮現清晰,她好像探知到了生命最本質以及最終極的命題。
這個世界觀其實挺酷的。想想看,據說愛因斯坦的大腦開發(fā)也不到10%,順著這個邏輯,那么如果人的大腦開發(fā)到50%乃至100%,那么究竟會發(fā)生什么不可思議的事情?“變身”之前,露西是一個胸無大志、終日玩樂、無所目標的女學生,她住在臺北卻一句中文都不會講,和各種各樣的男性拍拖,尋歡作樂。她懦弱,消極,甚至無知,如果把世界比作非洲草原,那露西就是羚羊,食物鏈下端的食草生物,隨時都可能稱為捕獵者口中的食物。
有趣的是,開頭的一段戲,導演就是以隱喻蒙太奇的手法,將露西被挾持的敘事和草原上獅子捕殺羚羊的鏡頭剪輯在一起,營造了非常緊張的氣氛。為何露西是那個被“選中(the chosen one)”的人?導演沒解釋,也許也沒有任何理由——最柔弱的、任人宰割的羔羊突然獲得了連自己都無法想象與掌控的超級能力,有點像物極必反的東方哲學。唯一的隱喻也許是:始前第一個被發(fā)現的人類女性化石,被命名為“露西”。
成為“超煞女”之后的露西不再恐懼,毫無痛感,對應用數學、物理學、生物學的認知能力達到了常人無法企及的水平:她可以聽到周圍人說的每一句話,可以在十分鐘之內學會一門完全陌生的語言。她的大腦就像一臺高速運轉的CPU,可以同時接收與處理數量龐大的數據信息。
這個設定并非完全沒有依據。我記得看蔡康永寫的那本《LA流浪記》里面,他提到一次自己嗑藥的經歷:他形容自己的感官觸覺都像被放大了好幾倍,視野范圍變得廣闊,聽覺和觸覺變得敏銳。他說那種感覺就像飛出了宇宙,見到了造物主。這也是為何LSD(迷幻藥)被六十年代的嬉皮士奉為“尋求波希米亞精神圣界”的必備之物的原因。也許刺激人神經的化學藥品真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人的大腦機能,使人暫時進入到更“高(high)”的境界。
這個世界觀簡直太大了,神乎其神。“唯一度量人類歷史的單位,只有時間。”時間之外,一切盡是虛無。呂克 貝松這次好大膽,哲學、宗教和科學的終極命題被他一股腦地放到了這部影片里。大腦開發(fā)到100%的露西可以穿越任何時間和空間,讓她得以親眼見證人類最初的起源。露西變成了全知的神。在人類最狂野的夢里,他們得以超越有限的生命時間,而了解無限的宇宙空間。從露西的身影里,我們仿佛看到了呂克 貝松早年的“尼基塔”,對女性的崇拜發(fā)展到了無以復加。
本片的視覺語言也回歸了呂氏早期的硬暴力。刀子直接插到手中,或者手指直接伸入腹部,一切都讓人感到生理上的不舒服。女性變成了母體,先知與毀滅者的混合體,是尼基塔進入電子時代的新形象。
值得一提的還是斯嘉麗 約翰遜。從《她》到《皮囊之下》到《超體》,斯嘉麗貌似很符合科幻電影對于女性形象的新需求。她不再是胸大無腦的金發(fā)女郎,她略帶沙啞的性感嗓音仿佛讓人感受到女性極致知性的強大一面。這難道是好萊塢對于刻板印象中的“金發(fā)女郎”的新定義?這倒是蠻有趣的一點。
近年來,呂克 貝松不僅被法國人嫌棄,也逐漸抓不住觀眾的商業(yè)趣味?!冻w》似乎是對他自己早年風格的堅持與回歸,但在后“黑客帝國”時代,人們對于任何“先知”型的角色設定不再覺得新鮮。并且妄圖在短短九十分鐘內就把億萬年來人類都講不清楚的終極命題說個明白,實在是太力不從心。因此看到最后,觀眾不免生出一種“他在扯淡吧”的荒謬之感——當然,有的時候真理和扯淡可能只有一念之差,一線之隔。你可以選擇相信,也可以選擇不。科幻片的一個關鍵要素是:能不能帶給人對于未來的新思考?從這一點上說,《超體》做到了,在某種程度上,讓人對于人類的未來發(fā)展有了新的想象。
《超體》的哲學觀點其實依舊悲觀:在巨大的時間維度面前,即便具有了全知視角的人類,依舊渺小得如浩瀚星辰。就像當年我思考過——也許你也可以問問自己:如果真的像《黑客帝國》里那樣,一顆紅色的藥丸和一顆藍色的藥丸擺在我面前,我會有勇氣選擇直面真相嗎?也許未必。庸俗之身如我自己,可能寧愿選擇活在虛假的幻想里,享受虛擬的美食的香氣,享受虛假的對于生活的美好感受,享受看似真實的喜怒哀樂。同理,我好像也不想成為“超體”,我不想在極致龐大的知識面前感到人類絕對渺小的悲哀。我更愿意用我有限的、只開發(fā)了2%的大腦,對這個世界永遠保持好奇,永遠對神秘與未知保持一份虔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