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們有沒有好好復習2016年教師資格證教育心理學呢?要想早日通過教師資格考試,就必須努力復習才行!以下資訊由出國留學網(wǎng)教師資格證考試網(wǎng)整理而出教師資格證考試小學教育心理學模擬試題及答案:第七套,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教師資格證考試小學教育心理學模擬試題及答案:第七套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多選、錯選、不選均不得分。每小題2分,共30分。)
1.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是以德國學者馮特于( )年在萊比錫大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實驗室為標志的。
A.1798
B.1879
C.1789
D.1897
2.( )是以特定的量表為工具,對個體的心理特征進行間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結論的研究方法。
A.實驗法
B.測驗法
C.調查法
D.觀察法
3.有預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A.隨意注意
B.不隨意注意
C.隨意后注意
D.無意注意
4.感覺閾限與感受性的大小的關系是( )。
A.正比關系
B.反比關系
C.對數(shù)關系
D.常數(shù)值
5.由暗處到亮處,特別是在強光下,最初一瞬間會感到光線刺眼發(fā)眩,幾乎看不清外界物體,幾秒鐘之后逐漸看清物體。這種對光的感受性下降的變化現(xiàn)象稱為( )。
A.暗適應
B.明適應
C.不適應
D.知覺適應
6.從信息加工的角度,記憶分為編碼、( )、提取。
A.識記
B.回憶
C.儲存
D.再認
7.短時記憶的容量為( )個組塊。
A.7±2
B.5±2
C.8±2
D.9±2
8.早上起來,推開窗子發(fā)現(xiàn)地面全都濕了,由此推斷昨天夜里一定下雨了。這是思維的( )。
A.概括性
B.間接性
C.合理性
D.整體性
9.利用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從問題提供的各種信息中尋找最佳答案的思維方式是( )。
A.直覺思維
B.聚合思維
C.抽象思維
D.發(fā)散思維
10.從目標狀態(tài)出發(fā),按照子目標組成的邏輯順序逐級向初始狀態(tài)遞歸。這.種解決問題的策略或方法是( )。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一目的分析法
D.嘗試錯誤法
11.( )認為教育是對人的一切天賦力量的和諧發(fā)展的一種促進。
A.英國教育家洛克
B.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
C.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齊
D.美國教育家杜威
12.把教育看作是人對人的主體間靈肉交流活動(尤其是老一代對年輕一代)的現(xiàn)代思想家是( )。
A.德國的根舍因
B.德國的雅斯貝爾斯
C.美國的布魯納
D.前蘇聯(lián)的贊可夫
13.學生由于喜歡某個教師而喜歡上該教師所教的課程。這是( )。
A.近因效應
B.首因效應
C.暈輪效應
D.定型效應
14.教師通過記錄課外活動中學生的攻擊行為來研究攻擊和性別的關系,這種研究方法是( )。
A.個案法
B.實驗法
C.調查法
D.觀察法
15.初中生在解決問題時已出現(xiàn)抽象思維,這種現(xiàn)象在皮亞杰的思維發(fā)展階段理論中屬于( )。
A.感知運算階段
B.前運算階段
C.具體運算階段
D.形式運算階段 2012年教師資格證考試網(wǎng)上保過輔導培訓,眾位頂級名師聯(lián)手打造超豪華輔導陣容,全程視頻授課專家24小時答疑,輔導通過率達80.71%。點擊查看詳情(可先注冊后免費試聽)
二、各詞解釋(本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1.學習遷移
2.非指導性教學模式
3.應激
4.信度三、簡答題(本題共4小題,每小題6分,共24分。)
1.舒爾曼(Shulman,1987)認為專家教師應具有哪些專門知識?
2.簡述人格結構所包含的成分及各個成分之間的關系。
3.簡述營造班集體良好心理氛圍的途徑與舉措。
4.簡述有效自編測驗的特征。 四、論述題(本題共1小題,共l0分。)
結合實際分析如何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能力。 五、案例題(本題共2小題,每題12分,共24分。)
1.現(xiàn)在學校凸顯出來的優(yōu)生不尖、差生更糟、中間滯留一大截的不良現(xiàn)象嚴重困擾教育教學,已引起諸多人士的密切關注。
問題:請結合教學實際分析優(yōu)等生、中等生和后進生各有什么樣的心理特點?并針對此類問題如何進行指導?
2.隨著高考競爭的日益激烈,高考焦慮的學生也呈逐年增多的趨勢。王某
是本市某重點中學的高三年級的一名男生,近一段時間以來一直情緒不好,每天在家悶悶不樂,不愿與人交流,睡眠不好,飯量減少,每天萎靡不振,上課時注意力難以集中,盡管每天學習時間很長,但學習效率低下,在最近的模擬考試中成績不升反降,因此他變得脾氣暴躁,有時在家里無故摔東西,甚至無故不去上學。
問題:試結合心理學的相關理論對該名學生的高考焦慮癥狀進行指導。
教師資格證題庫 | 教師考試備考輔導 | 教育學資料 | 教育心理學資料 | 綜合素質資料 | 教育知識與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