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教師資格證考試語文模擬試題及答案

字號:


    2016教師資格考試報名工作即將進行,各位參加教師資格考試的考生也要適當做做練習。出國留學網(wǎng)教師資格考試欄目為大家分享“2016教師資格證考試語文模擬試題及答案”,希望對考生能有幫助。想了解更多關于教師資格考試的訊息,請繼續(xù)關注我們網(wǎng)站的更新。
    2016教師資格證考試語文模擬試題及答案
    注意事項:
    1.考試時間為120分鐘.滿分為150分。
    2.請按規(guī)定在答題卡上填涂、作答。在試卷上作答無效,不予評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用28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教師完成《渡荊門送別》一詩的教學后,通過與學生一起回顧學過的寫景抒情詩作來鞏固學生對此類詩詞的認識。以下詩詞中不屬于寫景抒情作品的是(  )。
    A.曹操《觀滄?!?BR>    B.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C.王灣《次北固山下》
    D.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2.某教師在七年級開設名著導讀課.引導學生圍繞“聆聽天籟:讀讀泰戈爾”主題展開閱讀,下列作品不合適用于這主題閱讀的是(  )。
    A.《吉檀迦利》
    B.《飛鳥集》
    C.《新月集》
    D.《草葉集》
    3.學習莫懷戚的《散步》時,因為學生是第一次接觸散文,于是教師推薦了一些文質(zhì)兼美的散文讓學生了解散文的特點,下列推薦不合適的是(  )。
    A.劉紹棠《蒲柳人家》
    B.朱自清《春》
    C.豐子愷《山中避雨》
    D.宗璞《紫藤蘿瀑布》
    4.教師在講解古詩這一單元的時候,列舉了以下詩句,讓同學們說出詩句描述的季節(jié),選項中的順序正確的是(  )。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人菜花無處尋。
    A.春秋夏冬
    B.冬秋夏春
    C.冬秋春夏
    D.春冬秋夏
    5.教師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春秋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的思想學派相關情況進行整理,以下總結(jié)有誤的一項是(  )。
    A.“三教九流”中的“九流”是指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nóng)家
    B.孟子是戰(zhàn)國時期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被后人尊為“萬世師表”
    C.墨翟的主張中包括“兼愛”“非攻”“明鬼”“尚賢”“節(jié)用”等內(nèi)容
    D.法家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韓非、李悝、商鞅、申不害等
    6.教師在講授《曹劌論戰(zhàn)》的時候,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定語后置,特地選取了一些例旬,下列不滿足舉例要求的是(  )。
    A.古之人不余欺也
    B.楚人有涉江者
    C.客有吹洞簫者
    D.石之鏗然有聲者
    7.教師在講解修辭方法及作用這一知識點時,為學生舉了以下例子,下面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鏡照檐楹”,用比喻的修辭手法表現(xiàn)了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靜
    B.“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用比喻和夸張的修辭手法描繪楊貴妃傾國傾城的美麗形象
    C.“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用夸張和聯(lián)想的修辭手法把瀑布奔噴涌而出的景象描繪得極為生動
    D.“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用借代的修辭手法描寫了當時躬耕在南陽宛縣臥龍崗的諸葛亮的情況
    8.教師學習完《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后,發(fā)現(xiàn)課標十分強調(diào)“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下列對語文素養(yǎng)的認識錯誤的一項是(  )。
    A.語文素養(yǎng)的構(gòu)成要素有:語言積累、語感、思維、語文學習方法、學習習慣、語文能力、良好的個性、健全的人格
    B.知識與能力是培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的基礎
    C.實踐能力是培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的動態(tài)過程
    D.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是語文素養(yǎng)的最終要求
    9.學習《蘇州園林》時,教師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目標:領略蘇州園林的圖畫美;理解課文從幾個方面說明事物的特點,總說和分說;體會語言的準確性;引導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激發(fā)自主意識和探究精神。結(jié)合新課標要求,以下對該教師的教學預設評價不正確的是(  )。
    A.整體設計考慮了學情,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規(guī)律
    B.三維目標中的“過程與方法”目標沒有得到體現(xiàn)
    C.目標設計充分體現(xiàn)了三維目標的整合
    D.體現(xiàn)出說明文教學對事物特征、說明順序、說明語言的重視
    10.以下是教師上《麥琪的禮物》一課時設計的課堂導語,閱讀并回答問題。
    在上課前,首先給同學們講一個一份圣誕禮物造就一個偉大作家的故事。在1899年的圣誕節(jié)即將來一臨的日子里,美國俄亥俄州哥倫布城監(jiān)獄里,一位代號34627的囚徒,正在為無錢給心愛的女兒買圣誕禮物而發(fā)愁、而痛苦。他冥思苦想,有什么辦法可以掙到錢呢?忽然,他想起從前辦過的《滾石》諷刺幽默雜志,他所寫的一些幽默小品和風趣故事,是市民們很好的消遣和娛樂。“為什么不再試試呢?”他想。于是他在監(jiān)獄準備迎接圣誕節(jié)的忙碌中,偷閑匆匆寫下了一篇小說:《口哨狄克的圣誕禮物》。小說獲得很大成功,很快發(fā)表在1899年《麥克盧爾》雜志的圣誕專號上。34627號罪犯終于得到了稿酬,如愿以償?shù)刈屌畠涸谑フQ節(jié)得到了心愛的圣誕禮物。從此以后,34627號一發(fā)而不可收,變成了和契訶夫、莫泊桑齊名的短篇小說大師。
    同學們知道他的筆名嗎?對,是歐·亨利。非常巧,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小說也是一個關于圣誕禮物的故事,這個故事到底是怎樣的呢?
    對上述課堂導語的評價,不準確的是(  )。
    A.小說的特點之一就是有引人入勝的故事,教師用關于作者的故事來導人,正好切合小說的特點
    B.導語過于冗長.不利于后面課堂內(nèi)容的跟進
    C.這個導語可以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其探究的熱情
    D.該教師設計導語時充分考慮了學生愛聽故事、好奇心強的心理特點
    11.以下是“說說校園里的春天”這個E1語交際話題的教學構(gòu)想,閱讀并回答問題。
    教師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去不同的觀察點,并分別給他們提出不同的觀察要求:一組觀察小池里的水,一組觀察花園里的花草,一組觀察院內(nèi)的樹木。課堂上先問大家都觀察到了什么,再互相發(fā)問。這樣學生就會提出“我想知道池子里的水怎么樣,和其他季節(jié)有什么不同”“我想知道花園里的什么花開了。開得怎樣”“我想知道什么樹木長出了葉子,你能描述一下嗎”等問題。
    對以上教學構(gòu)想的評價,不準確的是(  )。
    A.“口語交際”注重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它是一個聽與說互動的過程,這個課堂構(gòu)想,就在想方設法實現(xiàn)課堂中“說”的雙向互動
    B.口語交際是在特定的環(huán)境里產(chǎn)生的語言活動,教學時精心創(chuàng)設符合生活實際的交際情境,讓學生去校園里找到春天,看到春天,再進行交流,避免了無話可說或者說空話的情況
    C.“說”的能力是在“說”的實踐中形成的,而不是靠傳授知識技能所獲得,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多給學生實踐的機會,所以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這個主陣地,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多說多練
    D.口語交際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要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所以應該設計一些有實際意義的活動,如自我介紹、課前演講等
    12.閱讀《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回答問題。
    師: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十九課《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本文作者是誰?齊說(羅迦·費·因格)。他是哪個國家的人?(美國)
    師:通過課前預習,同學們喜歡這篇課文嗎?
    生:喜歡!
    師:大家都異口同聲地說喜歡,有沒有同學不喜歡?
    生(小聲):我不喜歡。
    師:這位同學很有創(chuàng)見,你能說說不喜歡的理由嗎?
    生:①文字不太讀得懂,以前都是寫人記事的文章,或?qū)懢盃钗锏囊荒苛巳唬@篇文章讀了幾遍也不知寫的什么?②我不知作者要告訴讀者什么?③文章的層次我怎么也搞不清……
    ④特別是文章開頭的這幅圖,答案太多,也覺得啰嗦,再往后我就不知道作者說的什么,實在讀不懂。
    以下對這段教學導入評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這樣安排發(fā)展了學生個性化思維
    B.這樣的安排與議論文這一文體特征相暗合
    C.這樣安排把握住了“民主、科學、個性”的閱讀教學的靈魂
    D.觀察角度不同,所見也不同,教師使用學生問題導入,不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
    13.某位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某版教材中的課文《再別康橋》一課時,設計的教學目標如下:
    (1)感知《再別康橋》的詩意關、音樂美、建筑美、繪畫美。
    (2)學會新詩的鑒賞方法。
    ①通過教師的指導朗讀,學會欣賞詩歌的音樂美。
    ②通過教師的分析欣賞,學會從詩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賞析詩歌。
    以下對這則教學目標的評析,不正確的是(  )。
    A.設置的教學目標遠遠低于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
    B.兩個教學目標落腳點均在對這首詩歌形式的品味與鑒賞
    C.教學目標忽略了學生閱讀這首詩時自己獨有的情感體驗及閱讀感受
    D.教學目標忽略了指導學生體會詩歌的獨特魅力,比較在傳遞情感方面與其他文體語言的不同點
    14.學習《背影》一文,教師播放歌曲《父親》——“那是我小時侯常坐在父親肩頭,父親是兒那登天的梯,……”對這一教學資源分析恰當?shù)氖?  )。
    A.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語文學習實踐活動的真實情境
    B.歌曲脫離課文內(nèi)容。削弱了教學資源的價值
    C.缺乏思維深度。但能引起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
    D.用新穎的形式喚醒學生與作者相同的情感體驗
    15.下面是課文《濟南的冬天》的板書設計,請認真閱讀,完成后面的問題。
    

    針對上面的一則板書,以下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本設計的最大的特點是鮮明地體現(xiàn)出語文教學的邏輯美
    B.板書的上方體現(xiàn)出了本節(jié)課教學內(nèi)容的關鍵詞“寫景”“狀物”“抒情”這三個醒目的概念,并用橫線表明它們之間的關系,可以說是整個板書的綱,也是整個教學的靈魂
    C.板書是教學系統(tǒng)性的具體體現(xiàn),有了它,板書的所有詞句就成了語文知識的濃縮、語文能力的指南
    D.板書設計時,文本上所有的詞句、課文的重點都應該顯示在板書上.不應該留有空白
    二、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3題,第16題20分,第17題5分,第18題15分,共40分)
    案例:
    閱讀《皇帝的新裝》教學實錄(節(jié)選),完成第16題。
    師:下面再給大家兩分鐘準備時間,請你們給本文擬一個副標題——一個什么樣的皇帝.最好能結(jié)合課文做些解釋。(眾生翻書思考)
    生1:我添加的副標題是“一個愚蠢的皇帝”。因為課文中那兩個自稱是織工的騙子.根本沒織衣服,也沒給皇帝穿衣服,只是做做樣子而已。而皇帝為了炫耀自己。還穿著這件實際上并不存在的衣服去參加隆重的游行大典。這一切,作為常人都能分辨出來,他卻上當受騙,所以我認為他是個愚蠢的皇帝。
    生2:我擬的副標題是“一個愛美的皇帝”。因為文中的皇帝一天到晚考慮的總是如何換穿新衣服。
    師:你說的“愛美”是他的優(yōu)點還是缺點?
    生2:當然是缺點。
    師:如果是缺點,光說“愛美”是不行的。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也愛美,你們看,我上課還穿西服系領帶呢!我這60歲的老頭兒也愛美,但是,這是優(yōu)點不是缺點。作為教師.應該服裝整潔、落落大方。你能不能把剛才的說法稍加修改,使人一聽就知道說的是缺點。(生稍停一會兒)
    生2:愛美過度。
    師:很好!過分講究穿戴就是缺點了。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什么詞?
    生3:臭美。(眾生笑)
    師:就是這樣說的。這顯然是貶義。
    生4:我認為是“一個虛偽的皇帝”。因為他天天換衣服,每時每刻都換衣服,換得太勤了。
    師:這叫虛偽?老換衣服就是虛偽嗎?
    生5:這叫虛榮。
    師:對!那什么叫虛偽呢?
    生6:虛偽就是不實事求是,不暴露真面目、真思想,搞偽裝,說假話??傊?,是裝出一副假相。(師點頭表示肯定)
    生7:我添加的副標題是“一個不可救藥的皇帝”。因為他整天想的是穿新衣.從來也不關心國家大事,這樣統(tǒng)治國家,國家必將走向滅亡。所以他是一個不可救藥的皇帝。
    師:他不可救藥的主要表現(xiàn)是什么呢?
    生7:(似有所悟)噢!主要表現(xiàn)在課文的最后,當那個小孩兒的話已經(jīng)廣泛傳開的時候,那位皇帝不僅繼續(xù)游行,而且表現(xiàn)出一副更驕傲的神氣。這就表現(xiàn)了他的頑固不化、不可救藥。
    師:說得好!就是這樣。
    生8:我加的副標題是“一個昏庸的皇帝”。他身為皇帝,不去管理國家大事,不去關心臣民百姓,而是整天待在更衣室里,可見他是個昏君。他聽信騙子的謊話,他還聽信內(nèi)臣們的話,赤身裸體去游行。都說明他一點兒頭腦都沒有。他是個十分昏庸的皇帝。
    生9:我擬的副標題是“一個無能的皇帝”。他認為最誠實的、很有理智的、最稱職的老大臣,卻向他說假話,做假匯報,可見這個老大臣是不誠實的、沒有理智的、不稱職的。他連自己身邊的最信任的大臣都沒有認清,這說明他是十分無能的。
    生10:我加的副標題是“一個無知的皇帝”。我認為那兩個騙子并不高明。他們的謊話,只要有點兒頭腦的人便可識破??墒沁@個皇帝呢,當他在織布機前看不到布料時,竟然沒有絲毫懷疑.而是在想自己是否不夠資格當皇帝。他真是連起碼的知識也沒有,他是一個無知的皇帝。
    生11:我加的副標題是“一個不稱職的皇帝”。我說他不稱職并不是因為他看不見布料,而是因為他不務正業(yè),不明是非,不辨真?zhèn)?。這樣一個昏庸、虛偽、無能的皇帝是不稱職的。
    師:大家從現(xiàn)象到本質(zhì)闡明了自己的觀點,這很好。剛才大家的發(fā)言絕大部分是對的,個別有點兒毛病的也糾正了。通過這個練習,我們對課文中的主要人物——皇帝有了一定的認識。
    (接下來教師又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討論造成皇帝、官員、百姓都上當受騙的原因及那個小孩子沒有上當受騙的原因,最后順利完成總結(jié))
    問題:
    16.這是某位初中語文教師有關《皇帝的新裝》一課的教學實錄片段,閱讀并進行客觀評析。
    案例:
    閱讀下面的學生習作,完成第17—18題。
    我與風的親密接觸
    我想擁抱風,并成為它的心跳。
    ——題記
    ①你輕輕拂過我的臉,讓我為你著迷。你沒有色彩,卻讓世間風光無限。
    ②古往今來,多少人為你傾倒,為你輕吟?!罢匆掠麧裥踊ㄓ辏得娌缓畻盍L”,是你的姿態(tài);“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是你的魅力;“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是你的誘惑:“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是你的豪壯。
    ③你平淡,你多情,你瀟灑,你豪放。
    ④你在春天揚起溫柔的情思,拂過凍醒的湖面,蕩起絲絲漣漪。你揮灑愛的雨露,浸潤著枯萎的樹枝,滋養(yǎng)著田里的麥苗,伴著春光,你輕歌曼舞,向人們展示著你的魅力。春天的風,像一支清新脫俗的樂曲,攜帶著希望,喚起了沉睡的生命,也喚醒我惆悵的心。從此,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于是,我陶醉在春風里。
    ⑤你在夏日獻出火熱的激情,讓大地郁郁蔥蔥。那動人的綠呀,激起農(nóng)人對秋的向往,對豐收的暢想。我走在田埂上,迎著你火樣的熱情,心里充滿無盡的遐想。有了你,我的心不再荒蕪,青春的田野也有了色彩。夏天的風,謝謝你,讓我的世界多姿多彩。
    ⑥你在晚秋吹來了絲絲感傷,讓我為你憂郁。我知道,你有靈性,多愁善感,在所難免,但你不孤單.即使你帶走了所有的色彩,你的心中五彩斑斕,你充實,你幸福。我從落葉中讀懂了你,你送走了幼稚,帶來了成熟。我把落葉捧在手里,同時也把你留在心中。于是,我的青春也變得靚麗和穩(wěn)重。
    ⑦你在冬天像難馴的野馬,在田地里奔跑著,把小草踩得一片狼籍,把落葉吹得漫天飛舞,吹走了繁華,吹走了虛偽,只留下赤裸的大山和大地。你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考驗著世間所有事物的意志。冬天的風,你好強勁,打痛了我的臉,也打醒了我的心,讓我學會了冷靜地思考人生,不再叛逆。不再輕狂。我走在凜冽的冬風里,感受著人生的冷酷與蒼桑。
    ⑧我在風中行走,我與風親密接觸,感受風給我的唯美,感受風給我的啟迪。
    ⑨風,你是我一生最美麗的擁有。
    問題:
    17.請從第⑥段中找出一處病句,從第⑦段中找出兩個錯別字,并分別進行改正。
    18.請指出該習作的優(yōu)點,并結(jié)合內(nèi)容進行簡要分析。
    三、教學設計題(本大題共3題,第19題20分,第20題20分,第21題25分,共65分)
    閱讀材料。完成第19—21題。
    老舍《濟南的冬天》原文
    對于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風,便覺得是奇跡;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對于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見日光,便覺得是怪事;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 自然,在熱帶的地方,日光是永遠那么毒,響亮的天氣,反有點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國的冬天.而能有溫晴的天氣,濟南真得算個寶地。
    設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著點口兒。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闭娴模瑵系娜藗冊诙焓敲嫔虾Φ?。他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覺得有了著落,有了依靠。他們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覺地想起:“明天也許就是春天了吧?這樣的溫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許就綠起來了吧?”就是這點幻想不能一時實現(xiàn),他們也并不著急,因為這樣慈善的冬天,干啥還希望別的呢!
    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窗?,山上的矮松越發(fā)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古老的濟南,城里那么狹窄,城外又那么寬敞,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對,這是張小水墨畫,也許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結(jié)冰,倒反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天兒越晴,水藻越綠,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這塊水晶里,包著紅屋頂,黃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團花的灰色的樹影;這就是冬天的濟南。
    注釋:
    選自《老舍文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89年版)。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著名作家。作品收在《老舍文集》里。
    課文導語
    老舍對濟南的山山水水一往情深,在他眼中,冬天的濟南一切都是美的,一切都是可愛的,真是一方“寶地”.一個“理想的境界”。反復朗讀課文,細細品味,當一幅幅畫面浮現(xiàn)在你的腦海里時.你將進入那片美的天地。
    單元導語
    日月經(jīng)天,江河行地,春風夏雨,秋霜冬雪。多姿多彩的大自然,陶冶了人們愛美的心靈,鍛煉了人們發(fā)現(xiàn)美的眼力。這個單元為我們展現(xiàn)了色彩斑斕的大自然,這里有美的事物,美的情感.美的語言……
    品味詩文優(yōu)美的語言是一種藝術享受。要反復朗讀,在整體感知內(nèi)容大意的基礎上,揣摩、欣賞精彩句段和詞語,并將它們摘抄下來。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 1年版)》的相關規(guī)定
    欣賞文學作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nèi)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
    課后練習
    一、假設要給一個從沒到過濟南的人講講濟南美麗的冬天,參照課文,你將分哪幾個方面講?著重講哪幾個精彩的片段?
    二、課文中多處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擬人,就是把物"-3做人來寫,賦予物以人的動作行為或思想感情,如“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仔細揣摩下面幾個句子,品味擬人的寫法好在哪里。
    1.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
    2.山坡上臥著些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
    3.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
    三、在小組或班上向大家說說你家鄉(xiāng)的冬天是什么樣子,再借鑒課文的某些寫法,將你家鄉(xiāng)冬天最有特點的景物寫出來,字數(shù)不限。
    學生情況
    七年級,班級人數(shù)45人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條件
    教室配有多媒體設備,能夠演示幻燈片,播放視頻、音頻文件等。
    問題:
    19.這是一篇成功的寫景散文,全文充滿詩情畫意,反復誦讀后,不免讓人產(chǎn)生遐想:那是怎樣的一幅令人陶醉的圖畫呀!總該要親眼看看才心滿意足。產(chǎn)生這樣的效果,與作者高超的寫景藝術是分不開的。你感受到本文有哪些藝術特色?
    20.請列舉五種常見的課堂導人方法,并為本文設計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
    21.請為本文教學確定三維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并說明設計意圖。
    答案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答寨】B。解析:本題考查詩歌主題及類型。A項,《觀滄海》是曹操北征勝利歸朝途中登山望海。感于祖國山河雄偉壯麗而作的一首四言詩,表達了詩人樂觀進取的精神與豪邁的情懷。C項,《次北固山下》是詩人旅行江中看到冬末春初之景,即景生情而寫的一首抒發(fā)飄泊羈旅情懷的五言律詩。D項,《天凈沙·秋思》由多種景物并置組成一幅秋郊夕照圖,抒發(fā)了游子思鄉(xiāng)且倦于漂泊的愁楚之情。故A、C、D三項均屬于寫景抒情詩。B項.《江南逢李龜年》是詩人撫今思昔,感于世境離亂、年華不再、人情聚散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不屬于寫景抒情詩。故本題當選B項。
    2.【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外國文學作家及其作品。D項《草葉集》是19世紀美國作家惠特曼的浪漫主義詩集。其余皆為泰戈爾的詩集。故本題當選D項。
    3.【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文學作品體裁。A項,劉紹棠的《蒲柳人家》是小說,文章透過幾戶普通農(nóng)家的故事,表現(xiàn)了北運河邊農(nóng)民的獨特風貌,充滿濃郁的民族風格和審美情趣。不符合題干“散文”要求,故不合適。
    B項,朱自清的《春》是一篇寫景抒情散文,文章通過描繪花草爭榮,生機勃勃的春天美景,贊美了春天帶給人們的無限希望,激勵人們在大好春光里勞作,奮然向前,表達了作者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情感。C項,豐子愷的《山中避雨》是一篇記事抒情散文,文章寫作者和兩個女孩在西湖游山,忽然遇雨,在避雨過程中作者體會到了“山中阻雨的一種寂寥而深沉的趣味”。D項,宗璞的《紫藤蘿瀑布》是一篇狀物抒情散文,本文通過對紫藤蘿花盛開的描述以及過去遭遇的回憶,告訴人們“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的道理,紫藤蘿花啟示作者由個人情感糾葛飛躍到對生命本質(zhì)的認識。故本題當選A項。
    4.【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詩歌內(nèi)容?!昂鋈缫灰勾猴L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是描寫冬季的雪景;“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描寫的是秋季;“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描寫的是夏日荷花;“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描寫的是春日的兒童戲蝶之境。故本題當選B項。
    5.【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古代文化常識。B項,孟子確為戰(zhàn)國時期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但“萬世師表”是后人對孔子的尊稱。故本題當選B項。
    6.【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古代漢語的語法現(xiàn)象。B項是定語后置,“楚人有涉江者”意思為“楚國有個渡江的人”。C項是定語后置,“有吹洞簫者”是對“客”的補充描述。D項的意思是“鏗然地發(fā)出聲響的石頭”,“有聲”是對“石”的修飾,屬于定語后置。A項“古之人不余欺也”是賓語前置,應為“古之人不欺余也?!惫时绢}正確答案當選A項。
    7.【答案JB。解析:本題考查修辭手法。B項“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運用了夸張、對比、借代的修辭手法,沒有用到比喻。故B項當選。
    8.【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課程標準?!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語文素養(yǎng)做了這樣的界定:“語文課程應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情感,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適應實際生活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正確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通過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陶冶,促進學生和諧發(fā)展,提高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边@段文字所包含的語文素養(yǎng)的基本要素有:語言積累、語感、思維、語文學習方法、學習習慣、語文能力、良好的個性、健全的人格。語文素養(yǎng)是以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為核心的。過程與方法是連接知識與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語文實踐的過程與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是獲取知識、全面提升能力的保障。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是通過長久的學習和積累形成的知識沉淀,而掌握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是學生不斷進行語文學習的根本。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是一個由淺入深、從低級向高級的連續(xù)體,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審美情趣是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內(nèi)容。故C項說法有誤,本題當選C項。
    9.【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教學目標的設計。題干中“引導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即是三維目標中的“過程與方法”目標。因此B項錯誤,當選。
    10.【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教學實施中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導人是實際教學的前奏,這個導語是以一個詳盡的故事導入,教師描述了很多細節(jié)性的東西,雖然顯得篇幅過長,但是可以增強真實感,更好地將學生帶人情境之中,所以并不會影響講解課堂后續(xù)內(nèi)容。故B項說法錯誤,當選。
    11.【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教學實施?!翱谡Z交際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的說法太過片面,而“說說校園里的春天”這一口語交際設計能對學生的傾聽、表達和交流能力等多方面進行訓練。故D項表述不當,本題當選D項。
    12.【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教學實施。導入鼓勵學生說出自己對課文的不同理解,說出自己的心里話,這樣的安排發(fā)展了學生個性化思維,與本文創(chuàng)造性思維這一中心相暗合,又把握住“民主、科學、個性”的閱讀教學的靈魂。但這樣的導入只是體現(xiàn)“觀察角度不同,所見也不同”,偏離本文作者意圖,不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具有較高的引導能力、課堂把控能力。故B項說法是偷換概念,有誤。本題當選B項。
    13.【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教學設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第四學段對“詩歌”學習的基本規(guī)定為“能夠區(qū)分寫實作品與虛構(gòu)作品,了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樣式。”“欣賞文學作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nèi)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庇纱朔治龅弥?,這位初中語文教師設置的教學目標脫離了學生的學習水平與認知能力,脫離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詩歌”的基本要求,是遠遠高于初中階段學生的認知水平的。故A項說法錯誤,當選。
    14.【答案】D。解析:本是考查教學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侗秤啊肥侵熳郧宓奈恼?,主要描述了在家庭遭變故的情況下,父親送別遠行兒子的經(jīng)過。通過樸素真切的語言,表現(xiàn)了父親的一片愛子之心和兒子對父親的思念之情。《父親》是一首歌頌父親的抒情歌,兩個作品都是從歌頌親情方面為出發(fā)點,達到情感共鳴,故選擇D選項。
    15.【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板書設計。板書時,注意留出空白讓學生參與邏輯的推理、參與課文的解讀、參與詞句的提煉。故本題當選D項。
    二、案例分析題
    16.【參考答案】
    許多教師在設計教學時首先把關注的焦點放在文中的“騙子”和“大臣”的表現(xiàn)上面,圍繞騙子和大臣的表現(xiàn),揭示他們各自的心態(tài)。但在這位老師的這節(jié)課上。他緊緊抓住了“皇帝”這一形象在全文中的樞紐作用,引導學生通過給課文加副標題的辦法,感悟皇帝在整個事件中的表現(xiàn),充分揭示他“愚蠢、昏庸、無能、無知、不稱職”的特點,可謂牽住了整篇課文的“牛鼻子”。而學生給課文加副標題的過程,恰恰也就是他們從各自的經(jīng)驗背景出發(fā),對課文中的重點人物形象進行多元解讀的過程。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并沒有進行過多的所謂“啟發(fā)、引導”,也就沒有對學生的思維產(chǎn)生“先人為主”的干擾和影響,學生的思維活動完全是基于自身對課文內(nèi)容的感受和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背景展開的,呈現(xiàn)出多維度的、開放的狀態(tài)。通過這樣的多元解讀,一方面讓學生充分感受了課文的主旨,另一方面也為教師后續(xù)教學活動中進行更有針對性的閱讀指導積累了足夠的有用信息。從這節(jié)課后續(xù)的教學活動來看。這位老師主要是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和討論造成皇帝、官員、百姓上當受騙的原因以及那個小孩沒有上當受騙的原因。在充分交流、各抒己見的基礎上,師生得出了一個共同的結(jié)論:皇帝、官員和百姓都上當受騙,是因為他們有私心,而那個小孩不上當受騙是因為他無私。能夠得出這樣比較一致的結(jié)論.既是源于前面的教學活動中展開的多元解讀所奠定的基礎,也正好說明了以多元解讀為基礎,在多元的碰撞融合中逐步走向一元是閱讀教學應有的策略。
    17.【答案】
    第⑥段中的病句為:我知道,你有靈性,多愁善感,在所難免,但你不孤單,即使你帶走了所有的色彩,你的心中五彩斑斕,你充實,你幸福。
    關聯(lián)詞使用錯誤,應改為:我知道,你有靈性,多愁善感,在所難免,但你不孤單,因為你帶走了所有的色彩,你的心中五彩斑斕,你充實,你幸福。
    第⑦段中的錯別字為“狼籍”中的“籍”;“蒼桑”中的“蒼”。應改為:“藉”“滄”。
    18.【參考答案】
    這是一曲對風的由衷贊歌。用第二人稱“你”代指被描寫對象——風,這樣寫如與風談心,顯示出與風的“親密”。扣題緊,也便于抒發(fā)感情。
    文章的優(yōu)點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季節(jié)轉(zhuǎn)換,線索分明。以時間的推移和季節(jié)的轉(zhuǎn)換為線索,演繹出了風的唯美以及風給“我”的啟迪。
    (2)適時引用,添彩增輝。適時引用詩詞名句,是本文的亮點之一。文章的第二段“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等詩詞名句的引用,為整篇文章的描寫和抒情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讓讀者沉浸在濃濃的文化氛圍之中。
    (3)善用修辭,文采飛揚。本文是運用辭格的典范,文中運用了比喻、擬人、排比、拈連、通感等辭格,使語言靚麗而有吸引力。
    三、教學設計題
    19.【參考答案】
    (1)作者從紛繁的景物中抓住主要物景的主要特征來進行描寫。沈括說:“大都山水之法,蓋以大觀小,如人見假山耳?!崩仙嵴怯玫摹耙源笥^小”的構(gòu)圖取景法。作者對濟南大地作了簡筆的寫意描繪:繪城,不繪城的東南西北,只繪冬天濟南的秀美睡態(tài)。繪山,不繪山的上下左右,只抓住小山的主要特征:“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著點口兒”。繪人,不繪形體,只繪濟南冬天人物情態(tài)的最主要特征:“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正是因為抓住主要特征進行描繪,才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情景交融是本文寫作的一個特點。文章在描寫濟南的冬景時,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贊美之情。①直接抒發(fā)感情。如開頭寫“對于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對于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通過對比,得出“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的結(jié)論。既寫出了自己的獨特感受,又顯得情真意切。②創(chuàng)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是張小水墨畫?!痹趦?yōu)美的意境中,表達作者對濟南的冬天的贊美和喜愛之情。③虛實結(jié)合,展開想象,抒發(fā)熱愛之情。如“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等,不僅寫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飽含喜愛的心情。
    20.【參考答案】
    課堂導入方法:
    ①提問析題法;②懸念導入法;③故事、事例導入法;④游戲活動導入法;⑤歌謠、謎語導入法;⑥視聽導入法。(從中選擇五個作答即可)
    《濟南的冬天》導入教學過程:
    ①教師激趣:同學們,現(xiàn)在是什么時令呀?那么,冬天在你們的腦海中浮現(xiàn)出的是什么樣的景象呢?你能用一句古詩來形容嗎?
    ②學生先同桌交流積累的古詩句,再集體交流。
    ③教師導入:是呀,冬天留給我們的印象往往是:冰天雪地、寒風刺骨等,而我國北方有一塊“溫暖”的寶地——濟南,它在冬天里全然不是這樣,給人一種別樣的美感,那濟南的冬天到底有著怎樣的美感呢?今天,我們就來追隨現(xiàn)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足跡,去感受“濟南的冬天”特有的美景。大家一起把題目讀一下!(投影:有關濟南冬天的幾張圖片)
    21.【參考設計】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強調(diào),教學預設與生成是相輔相成的。根據(jù)教材定位、單元要求和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考慮,設計了如下的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①會讀會寫課后“讀一讀,寫一寫”詞語。
    設計意圖:
    新課標認為,語文的基本素養(yǎng)要通過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來獲得,所以課堂落實雙基依然是語文課堂的重點和要點。
    ②積累文中優(yōu)美語句。
    設計意圖:
    “沒有背誦積累就沒有語文”,學習名家之作就是想讓學生積累和運用,讓美文美篇能深入學生之心。用時皆能信手拈來。
    過程與方法目標:
    ①學習寫景抓住景物的特點,掌握情景交融的寫法。②培養(yǎng)學生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促進寫作的能力。
    設計意圖:
    通過這兩個目標讓學生對寫景的散文有一定的鑒賞能力和運用語言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①體會作者對濟南、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感情。②激發(fā)學生對家鄉(xiāng)景物,對祖國河山一草一木的熱愛之情。
    設計意圖:
    新課改提出“語文教學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所以我想通過本文教學,讓學生熱愛濟南,熱愛祖國,熱愛家鄉(xiāng)。
    教學重點:
    ①學習寫景抓住景物的特點,情景交融的寫法。
    ②理解多種修辭手法的綜合運用及其表達效果。
    教學難點:怎樣去賞析一篇情景交融的美文。
    教師資格證考試欄目為您推薦:
    2016下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時間匯總
    2016年教師資格證考試網(wǎng)上報名流程
    2016年教師資格證報名網(wǎng)上支付問題詳解
    2016年教師資格證考試題型及答題技巧匯總
    2016教師資格證考試報名審核常見問題解答
    2016年下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報名時間及入口匯總
    
教師資格證題庫 教師考試備考輔導 教育學資料 教育心理學資料 綜合素質(zhì)資料 教育知識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