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平說女排精神是什么

字號:

女排精神是什么? 郎平:團隊精神 永不放棄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當奧運賽場上國旗冉冉升起的那一刻,當女排姑娘緊緊抱在一起的那一刻,當億萬觀眾被打動的那一刻……女排精神,激蕩起人們心中的一種共鳴,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時光在流轉,萬物在變化,每每展現(xiàn)在賽場上的女排精神并沒有因為時間的流淌而逐漸消逝褪色,而是歷久彌新,在每一個人心中留下屬于他們的不同印記,并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nèi)涵。
    是敬業(yè)
    由于中國女排將她們其中的一個訓練基地放在寧波北侖,寧波市體育局局長陳瑜有很多與女排姑娘們近距離接觸的機會,因此相較于其他人,陳瑜對女排精神有著更為深刻的體會。
    陳瑜告訴記者,在她的青少年時代,對老一輩的女排隊員就有很深刻的印象,每位隊員的名字都能叫得出來。“那時候女排精神鼓勵了一代又一代人,讓無數(shù)人學習她們的精神,在各自崗位上做好工作。前一段時間女排的成績有一定起伏,提的人少了不代表這種情結消逝了,這種烙印是不會變的。”
    回憶起女排在基地訓練的場景,陳瑜說:“盡管有腰傷,但是郎指導仍然會坐在一把特制的高腳椅上對每位隊員的技術動作進行指點,真的是很敬業(yè)。而且她與隊員都很親,就像是母女一樣。”
    “我常跟我的同事們說,女排能夠有這樣的成績,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多年努力得來的結果,這是一種敬業(yè)精神。我們發(fā)展競技體育,一定要有這種勁頭。在工作中,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創(chuàng)新發(fā)展,不能躺在原來的功勞簿上,更要繼承好的傳統(tǒng),堅持五大發(fā)展理念,布局新的發(fā)展途徑,”陳瑜說。
    是精氣神
    借助冬奧之風,黑龍江省作為我國冰雪運動大省正加力發(fā)展冰雪體育產(chǎn)業(yè)。當?shù)叵M柚锰飒毢竦馁Y源創(chuàng)新發(fā)展器材和賽事等,進而帶動當?shù)氐谌a(chǎn)業(yè)助力老工業(yè)基地經(jīng)濟轉型。作為這一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龍頭和帶動者,黑龍江省冰雪體育產(chǎn)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張強也對女排精神有獨特感悟。
    張強說:“我個人總結,當下的女排精神可以理解為‘精、氣、神’”。
    所謂精,是本次女排奪冠得益于隊伍的科學化訓練、精細化管理,打破傳統(tǒng)訓練體制機制束縛、不拘一格選拔人才,科學配備保障團隊,這是取得好成績的基礎。
    所謂氣,就是整個隊伍精誠團結、渾然一體,保持一種永不服輸,永不言棄的態(tài)度。堅持,堅韌,使得實力本不占絕對優(yōu)勢的中國女排靠著這股氣堅持到最后。
    所謂神,就是我們選擇了一個優(yōu)秀的領頭人——郎平指導,她依靠對排球的深刻理解、豐富的執(zhí)教經(jīng)驗、優(yōu)秀的職業(yè)素養(yǎng),打造出現(xiàn)在的女排神話。
    如何將女排精神融入到體育產(chǎn)業(yè)當中?張強說:“可以說任何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它是無數(shù)付出與努力的結晶。我們每個人也要將這種精、氣、神注入我們的工作。體育產(chǎn)業(yè)是新興產(chǎn)業(yè),尤其是黑龍江面對社會整體經(jīng)濟發(fā)展壓力,如何發(fā)揮出體育產(chǎn)業(yè)的作用為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助力,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大課題,如何將女排精神植入我們的頭腦,使之成為破解我省體育產(chǎn)業(yè)尤其是冰雪體育產(chǎn)業(yè)發(fā)展課題的金鑰匙,也是我們學習女排精神,運用女排精神,發(fā)展女排精神的真締所在。”
    是團隊拼搏
    郎平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我覺得女排精神就是一種團隊精神,特別是遇到困難、不順的時候永不放棄,我覺得就是這種精神。”她回憶,有些場次竟然12個隊員都上了,就是大家互相彌補,大家來把這盤拼圖給拼好了。
    中國人保健康河南焦作公司負責人孔晉鎖表示,中國女排發(fā)揚集體主義精神,精誠合作,發(fā)揮了集體的最大能量,這種團隊合作精神值得學習。
    “女排精神不僅對個人鼓舞很大,也對團隊起到了很好的正能量作用。我們在女排奪冠的第一時間,就通過微信把女排頑強拼搏的精神傳達給每一位員工,這兩天又通過全體員工大會和部門座談會的形式學習研討女排精神,并將其與自身工作結合起來,探討如何在自己的崗位上把工作做好,如何更好地服務客戶。”孔晉鎖說。
    河南省人民醫(yī)院腫瘤科醫(yī)生朱慶堯說,看中國女排的比賽,真是有種蕩氣回腸的感覺,一場比一場打得好,面對強大對手,不斷地去沖擊對手、去拼對手。這種永不言棄、拼搏、團結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像我們同腫瘤疾病作斗爭的醫(yī)生,還有同病魔作斗爭的患者,更需要這種精神,不拋棄、不放棄,才有希望戰(zhàn)勝病魔。”
    在清華大學附屬中學任教的“70后”教師何蕾說,女排的團隊拼搏精神是體育精神,更超越了體育精神。這種精神適用于各行各業(yè),適用于每一個人,不管是學習上還是工作中,都應當有團隊合作、奮勇拼搏、不畏艱難的女排精神。
    女排精神是什么?
    這是個永遠都不會過時的問題
    中國女排在里約奧運會的神奇表現(xiàn),讓女排精神再次成為熱門詞語。對于“80后”“90后”“00后”而言,這可能是個有點陌生的詞語。對于年紀更大些的國人來說,這詞語可是自帶光環(huán)。
    女排精神什么時候提出來的?
    1981年11月16日,中國女排首奪世界冠軍,第二天出版的《人民日報》用頭版頭條進行報道:“刻苦鍛煉 頑強戰(zhàn)斗 七戰(zhàn)七捷 為國爭光——中國女排首次榮獲世界冠軍。”
    當天刊發(fā)的評論員文章《學習女排,振興中華》中,第一次提出了向女排姑娘學習,在現(xiàn)代化建設中發(fā)揚女排精神,振興中華。《體育報》也在同一天發(fā)表了鄧穎超題為《各行各業(yè)都來學習女排精神》的文章。
    中國女排的崛起在當時是具有歷史意義的。上世紀70年代末期,國內(nèi)各行各業(yè)都處于亟待發(fā)展的階段。中國女排克服了種種困難,成為第一支登上體育世界最高領獎臺的隊伍——這是多么振奮人心的消息。一個成功的地產(chǎn)大佬說,當時他將自己寢室的掃把和草席點燃,成為大學校園內(nèi)一支狂歡隊伍的帶頭者。這樣的激動,已經(jīng)成為但是國人的集體記憶。
    1986年,中國女排拿到世界杯冠軍,成就“五連冠”霸業(yè)。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近6年時間,《人民日報》刊登的有關女排事跡和學習女排精神的報道已超過七百篇,在全國掀起學習女排精神的熱潮。
    女排精神是什么?
    那么激勵了幾代中國人的女排精神是什么?
    《人民日報》評論說:“女排精神”不僅僅是一句“無私奉獻、團結協(xié)作、自強不息”的口號,也不是運動員胸前金燦燦的獎牌,而是融進每一位女排隊員血液中的傳承,正是這種傳承讓我們?yōu)橹袆?。當我們看到女排姑娘在賽場上忘我的拼?不管比賽輸贏,都由衷地想為她們喝彩,也正是“女排精神”讓中國女排總能在低谷中觸底反彈。
    白巖松這樣認為:“不少人呼喚女排精神,恰恰因為帶領女排的人是郎平,是曾經(jīng)的 鐵榔頭 ,是女排精神的最佳代言人!三十年了,沒有誰比她更能代表女排精神這四個字!”
    有人說:“女排精神是刻苦奮斗、不畏強敵、奮力拼搏的精神。”也有人說:“(女排精神)就是指充滿正能量的精氣神。”還有人說:“(女排精神)象征著頑強、拼搏、不服輸、集體主義。”可以預見,這個問題在每一個人的心目中都有一個答案。雖然都不相同,但肯定都是正面積極的。
    郎平自己也談過女排精神,她寫過一篇名為《奮斗精神永不過時》的文章:“在我的字典里,女排精神包含著很多層意思。其中特別重要的一點,就是團隊精神。女排當年是從低谷處向上攀登,沒有多少值得借鑒的經(jīng)驗,但是在困難的時候,大家總能夠團結在一起,心往一塊想、勁往一處使。由于平時刻苦訓練,艱苦創(chuàng)業(yè),不斷創(chuàng)新,我們才能在比賽中戰(zhàn)勝困難,贏得一次又一次勝利;也正是在這種頑強拼搏的精神支持下,我們即使暫時大比分落后也絕不放棄,直至反敗為勝。”
    他們說
    “中國女排在國人的心中蘊含著特殊的意義。35年前,當國家百廢待興追趕世界潮流、當中國人敞開國門難掩自卑的時候,中國女排的5連冠偉業(yè),就像久旱甘霖,激勵了一代中國人自強不息。在那個崢嶸歲月,中國女排就是民族精神的旗幟。”——新華社記者周凱
    “女排精神是一種非常好的傳承,雖然現(xiàn)在中國女排在奧運賽場上算不上夢之隊,但我們可以看到每到關鍵時刻,落后的時候,(對方)出現(xiàn)賽點、局點的時候,女排總能挺過去。她們不僅有良好的技戰(zhàn)術水平,更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這是大賽能拿冠軍、取得好成績的必備條件。在郎平指導的帶領下,女排不畏強敵,頑強戰(zhàn)斗。今天的中國女排不僅讓我們刮目相看,而且讓我們很多人學到很多東西,尤其是她們的韌性,讓我們受益匪淺。”
    ——北京國安球員張呈棟
    “不要因為我們贏了一場就談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們努力的過程。女排精神一直在,單靠精神不能贏球,還必須技術過硬。” ——郎平在幾天前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