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謠言TOP10,你被哪些忽悠了

字號:


    相信朋友們經(jīng)常會在朋友圈看到一些社會“新鮮事”,諸如被拐賣求轉(zhuǎn)發(fā)……再有就是最近大熱的深圳水貝村拆遷賠償2億的事情等等……經(jīng)證實,多數(shù)都是不可信的謠言。下面留學網(wǎng)就為您來盤點一下朋友圈最新謠言TOP10,看看你都被哪些忽悠了?
    【朋友圈謠言TOP10,你被哪些忽悠了】
    1、深圳水貝村拆遷每家賠償2億
    謠言類別: 失實報道
    欺騙指數(shù):★★★★★ 危害指數(shù):★★★★★
    謠言內(nèi)容
    深圳水貝村拆遷,全村人今天全部在工地上擺宴慶賀。拆遷款之后,這里的原住民,每一家賠償額最低的都接近2億多現(xiàn)金。
    真相
    經(jīng)過記者向水貝村舊城改造的項目方京基集團求證得知:上述2億現(xiàn)金賠償?shù)恼f法是謠言,拆賠比確為1:1,但更詳細的補償方案尚未公布。至于盛宴,實際上是水貝村傳統(tǒng)的大盆菜宴,在每年的重陽節(jié)后第二個周末舉辦,今年有港澳同胞來參加,所以規(guī)模比以往更大大。另外,警方已對散步該謠言的三名嫌疑人依法處以行政拘留5日。
    點評
    水貝村的真相一出來,估計很多單身漢子和妹子也瞬間死心了。不過大家可以再仔細找找,還有哪些待拆的城中村。
    2、年薪12萬為高收入群體要加重稅收
    謠言類別: 失實報道
    欺騙指數(shù):★★★★★ 危害指數(shù):★★★★
    謠言內(nèi)容
    年收入十二萬以上的所謂‘高收入者’將要成為下一步個稅改革中被重點調(diào)節(jié)的對象,簡單的說就是加稅,這個消息在前段時間一度遍布網(wǎng)絡。
    真相
    此觀點為誤讀,純屬謠言,12萬元不是劃分高低收入人群的界限。財稅專家也回應稱:2005年根據(jù)全國人大常委會修訂個人所得稅的意見,我國建立了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納稅人自行納稅申報制度,12萬元只是2006年起自行申報的收入界限,在當時也不是劃分高低收入的標準,今后也難以成為高低收入人群劃分的標準。關于“年所得12萬元是高收入者”或“對年薪12萬元的納稅人要加稅”的說法是一種推演和誤傳。另外,在中低收入和高收入的劃分上,國際上及我國均沒有法律確定的標準,稅法上也從沒有確定過高收入的標準。我國不同人群和不同地區(qū)收入存在差距,高收入群體和低收入群體只是相對概念,不是絕對概念。
    點評
    正在吃土的小編只想說:先給我來12萬吧,我也想多交點稅。
    3、征信新政出臺
    謠言類別: 失實報道
    欺騙指數(shù):★★★★ 危害指數(shù):★★★★
    謠言內(nèi)容
    原紀錄周期5年提升為7年,超過一天為逾期!連續(xù)逾期三次者拉入黑名單!有了黑名單飛機票、高鐵票、賓館,手機都無法享受!子女無法上重點學校!身份證就有問題了,相當于蓋個章!失信者必定寸步難行!且用且珍惜。
    真相
    經(jīng)過媒體記者證實:各銀行沒有收到任何中國人民銀行下發(fā)有關‘征信新政’的文件,網(wǎng)上流傳的信息是假消息,并不屬實。第一,個人信用記錄仍然為保留5年,并沒有提升為7年。第二,個人征信數(shù)據(jù)“T+1”,是個人征信系統(tǒng)的一種信貸信息采集方式,于2011年就已經(jīng)上線了。第三,逾期一兩天還款并不會被列入“黑名單”,消息中所謂的“購票、住宿、子女上學”等說法也與實際不符。列入黑名單的一般為以下幾種情況:一是惡意透支的,二是逾期不還款催討無效的,三是長期逾期還款的。
    點評
    雖然個人信用記錄仍是保留5年,但貸款或信用卡逾期次數(shù)過多,畢竟不是什么好事啊。
    4、6歲男孩國慶走丟
    謠言類別: 兒童走失
    欺騙指數(shù):★★★★ 危害指數(shù):★★★
    謠言內(nèi)容
    緊急:跪下求你們了,酬金30萬,求幫忙,謝謝你們。尋人啟示:李東東,男,6歲,身高約1米15。國慶假期期間和父母外出旅游時走失,身上隨身攜帶得有學生卡,希望有看見的人能與我聯(lián)系, 18875054322、15023382536、13452490625 希望好心人能幫幫忙,多轉(zhuǎn)播幾次,知情的打電話聯(lián)系,謝謝!家里人都快急瘋了,求求各位好心人幫幫我們吧!
    真相
    經(jīng)過媒體記者查證,該信息是一條翻新的謠言,目前,江蘇、陜西等多地警方已辟謠:目前并沒有接到任何關于6歲孩子李東東走失的群眾報案,也并未接到與其相關的案情通報。此消息其實在今年5月就已被傳播,同樣的文字還配有不同孩子的照片,但其留下的三個聯(lián)系電話都與這一樣。經(jīng)確認,一個是空號,其余兩個則已經(jīng)關機。由此也可斷定:“尋找李東東”是假的。最近,該尋人啟事又出升級版本“李東東的姐姐李冬梅稱找到人可以身相許”。經(jīng)查詢,類似信息早在2013年就在網(wǎng)上出現(xiàn)過,里面的“姐姐”照片早在2011年就曾出現(xiàn)在網(wǎng)絡論壇上。同這張男孩的照片一樣,“姐姐”的照片在近年來也被冠以相親、求助等多種噱頭在多地傳播。
    點評
    碰到兒童走失類消息,小編有個鑒別經(jīng)驗可以跟大家分享下:轉(zhuǎn)發(fā)前可以先做個簡單地核查,有手機號的上網(wǎng)搜一下,就知道是不是欺詐號碼,不要讓那些真實的兒童失蹤消息也因為這些謠言的存在而變成了“假消息”。
    5、某品牌維生素AD藥物傷害寶寶大腦
    謠言類別: 失實報道
    欺騙指數(shù):★★★ 危害指數(shù):★★★
    謠言內(nèi)容
    最近流傳的《崔玉濤不敢說的真相,伊可新等維生素AD傷害嬰兒大腦》文章,其實去年就流行了一次。作者是自稱“理工女博士”的某微信公眾號“奶寶x國”。在文章中她根據(jù)WHO的一篇文獻資料《世界衛(wèi)生組織 | 1~5月齡嬰兒補充維生素A》,然后得出“維生素A傷害寶寶大腦”的結(jié)論。謠言1:《世界衛(wèi)生組織 | 1~5月齡嬰兒補充維生素A》的政策聲明,“強烈建議不要將給1-5個月嬰兒補充維生素A作為公共衛(wèi)生干預措施”,謠言2:《世界衛(wèi)生組織 | 1~5月齡嬰兒補充維生素A》說給小月齡寶寶補充維生素A會導致囟門突出的風險顯著增高(并明確說明只要補充過一次維生素A風險就會升高)。這會傷害寶寶大腦。謠言3:維生素A是脂溶性的,會在體內(nèi)累積,長久了會致癌。
    真相
     針對第一個,《世界衛(wèi)生組織 | 1~5月齡嬰兒補充維生素A》的原文是“不建議為減少發(fā)病和死亡,而將給1-5個月嬰兒補充維生素A作為公共衛(wèi)生干預措施”。另外,世衛(wèi)組織非常明確的認為,給1-5個月的小寶寶補充推薦劑量的維生素A(5萬單位),是安全的。針對第二個,《世界衛(wèi)生組織 | 1~5月齡嬰兒補充維生素A》的原文是:“就6月齡以下的嬰兒而言,有充足的證據(jù)表明,劑量至50,000國際單位(IU)的維生素A是安全的。急性副作用可包括囟門突出(最常報告的副作用)、嘔吐、腹瀉、食欲下降和激惹,但通常是一過性的”。在謠言里卻被理解成:只要補充過一次,就能產(chǎn)生問題。針對第三個,維生素A是脂溶性的,但沒有任何證據(jù)能證明“致癌”,這毫無任何依據(jù)。
    點評
    當媽的不要輕信這些危言聳聽的小道消息,想知道更多科學的育兒知識,最好去正規(guī)醫(yī)院問一下兒科醫(yī)生。
    6、西雙版納景洪南站有人搶小孩
    謠言類別: 失實報道
    欺騙指數(shù):★★★ 危害指數(shù):★★★
    謠言內(nèi)容
    近期,西雙版納微信朋友圈內(nèi)屢屢在傳各類偷小孩、搶小孩的視頻、圖片。附帶的內(nèi)容為:家長們注意了,注意了,注意了。景洪南站附近,有人搶小娃,出門一定要看好孩子,騎摩托車也不要把小孩放在后面帶。為了小孩,動動小手通知下身邊的親人朋友。
    真相
    經(jīng)核實,西雙版納州內(nèi)無此類的案件報警,同時警方也進一步查證核實:該視頻內(nèi)容為2016年10月20日下午4時發(fā)生在廣東省中山市東升鎮(zhèn)的一起精神病人挾持母女兩人的案件,該案已被廣東警方處置,事件無人受傷。
    點評
    “偷小孩、搶小孩”的傳聞時有出現(xiàn),然而很多都已被證實為謠言。作為家長,不管什么時候,好好照看自己的小孩是很有必要的,但別傳謠。
    7、闖紅燈避抓拍有“絕招”
    謠言類別: 失實報道
    欺騙指數(shù):★★★ 危害指數(shù):★★
    謠言內(nèi)容
    近日,一條“老司機避抓拍免被罰絕招”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流傳。絕招一:紅燈亮3秒后電子眼才會開始工作,所以紅燈剛亮起時如果壓線了,直接開過去,不會被拍到;絕招二:摳掉車輛牌照第一個字母后面的小圓點,電子眼就無法對焦,也就無法拍照;絕招三:只要行駛速度低于5公里/小時或高于180公里/小時,攝像頭就無法啟動或無法拍清楚牌照。
    真相
    經(jīng)過媒體記者咨詢交警得知:微信所傳的“絕招”不可信而且也是違法的,不想被電子眼拍到,只有一個方法,就是不違章。首先,電子眼在紅燈亮起時就會立即啟動闖紅燈抓拍系統(tǒng),不存在3秒延遲。其次,對于闖紅燈的電子監(jiān)控設備抓拍,目前采取兩種方式,一是數(shù)碼相機,二是數(shù)碼攝像機。無論是采用哪種方式抓拍,都是對停車線前后的一定區(qū)域范圍進行對焦抓拍的,由于是固定的焦距,所以,與傳說中的摳掉車牌中間的小圓點無關。最后,由于電子眼與信號燈是同步啟動的,不論車輛的速度快與慢,電子眼都會記錄下整個過程。
    點評
    開車在外,還是要老老實實遵守交通規(guī)則,謹記安全第一,投機取巧是難以瞞天過海的。
    8、2016年11月1日全國啟用新交規(guī)
    謠言類別: 失實報道
    欺騙指數(shù):★★ 危害指數(shù):★★
    謠言內(nèi)容
    近日,一條消息在朋友圈迅速傳播,消息稱“交通新規(guī)2016年11月1日全國實行。”里面羅列了9條內(nèi)容:1、闖紅燈,記6分、罰200元。2、酒駕,記12分且5年內(nèi)不得再考取駕照。3、不系安全帶,記3分,罰200元。4、副駕不系安全帶,記1分,罰50元。5、行駛中撥打手機,記3分,罰200元。6、行駛中抽煙,記1分,罰200元。7、有意遮擋號牌,記12分,頂額處罰。8、超速駕駛,記6分。9、副駕駛有不滿14周歲乘坐的,記6分,罰300元。
    真相
    現(xiàn)行的交規(guī),是此前發(fā)布的《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guī)定》公安部令第139號,并沒有所謂2016年11月1日全國實行新交規(guī)的事情。謠言中的處罰規(guī)定也與事實不符,請大家不要盲目聽信網(wǎng)絡傳言,以訛傳訛。
    點評
    舊謠一則,時間總在變,而內(nèi)容基本沒變。像這樣的大姨媽式謠言,小編真想給它頒個謠言界的最佳勞模獎。
    9、火腿腸+酸奶=致癌物
    謠言類別: 科學常識
    欺騙指數(shù):★★ 危害指數(shù):★
    謠言內(nèi)容
    三明治中的火腿、培根和酸奶一起食用,容易致癌!因為在加工肉制品中硝酸鹽或亞硝酸鹽,碰上酸奶時,會轉(zhuǎn)變?yōu)橐环N致癌物質(zhì)亞硝胺。所以在吃了加工肉制品前后1小時不宜飲用酸奶。
    真相
    亞硝胺是已知的強致癌物。但火腿酸奶同吃致癌一說,從營養(yǎng)學角度來講并不成立。因為,酸奶中的蛋白質(zhì)含量連3%都不到,胺含量更低,而瘦肉中蛋白質(zhì)含量高達將近20%,胺類物質(zhì)比酸奶中的要多多了。因此,腌制肉制品中已經(jīng)具備了合成致癌物的兩大原料,在腌制和儲藏過程中就能合成微量亞硝胺致癌物。所以它不需要“酸奶中的胺”來幫忙。流行病學研究證實,腌制肉制品的攝入量越高,癌癥的風險越高,這和是否喝酸奶沒關系。
    點評
    不以劑量談傷害的都是耍流氓。在合格的肉制品中,可能致癌物的含量微乎其微,日常食用的話不用太擔心。
    10、塑料袋裝食材致毒
    謠言類別: 科學常識
    欺騙指數(shù):★ 危害指數(shù):★
    謠言內(nèi)容
    我們平時所用的塑料袋,很有可能也變成家庭中的健康殺手。直接用提菜回來的塑料袋包裹著蔬菜放進冰箱,將會導致‘慢性自殺’。因為五顏六色的彩色塑料袋屬于再生塑料袋,使塑料袋變得鮮艷的著色劑暗含著一種名叫苯并芘的物質(zhì),國際癌癥研究機構早已將苯并芘歸在致癌物的第一組。在這塑料袋“艷麗”的外表下,藏著一顆毀滅你生命的“心”。增塑劑能夠從塑料袋的表面析出,而我們將通過接觸袋中的食材將其攝入到體內(nèi),對我們?nèi)梭w健康造成多種危害。
    真相
    只要符合相關的國家標準要求,在常溫下或冷藏溫度下使用食品包裝材料,其安全性還是有保障的。而且從綠色、環(huán)保的角度考慮,我們提倡減少對塑料制品的使用是合理的,但從食品工業(yè)的發(fā)展及需求來說,塑料制品在提高食品的包裝質(zhì)量,延長食品的保質(zhì)期方面的優(yōu)勢是其他包裝材料所無法替代的。
    點評
    如果這個說法是真的,小編表示已中毒無數(shù)次了,然而還不是好好的。另外跟大家分享一個經(jīng)驗:用保鮮膜比用塑料袋保存食物更衛(wèi)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