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后代

字號:


    孫中山(1866—1925),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qū),中華民國政府總統(tǒng)。幼名帝象,學名文,字德明,號日新,后改號逸仙,成人后旅居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此而得名。下面是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精心為大家整理的孫中山后代,歡迎閱讀。更多孫中山后代相關(guān)內(nèi)容請關(guān)注出國留學網(wǎng)實用資料欄目!
    孫中山后代
    孫中山(1866—1925)一生有兩次婚姻,主要有三位女性伴侶(盧慕貞、陳粹芬、宋慶齡),留下了一個兒子孫科和兩個女兒孫娫和孫婉,均為他與原配夫人盧慕貞所生。
    孫科共有6個子女,長子孫治平、次子孫治強和四個女兒孫穗英、孫穗華、孫穗芳和孫穗芬。
    孫治平、孫治強的名字都是孫中山所起,意在“治國之道,先求平安,再求強盛”。兄弟兩個童年時在廣州和祖父一起生活,備受鐘愛。
    孫科的四個女兒:“英華芳芬”,名字都帶個“穗”字,后都居住在美國。
    孫穗英:1922年生于廣州(穗城),名字也是孫中山為紀念孫家和廣州所起。
    孫穗華:生于1925年,畢業(yè)于美國史密斯大學。
    孫穗芳:1936年生于上海。1965年,孫穗芳嫁給當時香港首富王時新之子王守基。
    孫穗芬:生于1938年,是孫科與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上海灘交際場上的名人,二夫人藍妮所生。孫穗芬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后來,孫穗芬成了臺灣“中國民航公司”的空姐,不久后,她和美國駕駛員孫康威結(jié)婚。
    在中國近代革命史上,孫中山是個“樞紐”式的歷史人物,他從一介平民到創(chuàng)立興中會、同盟會、國民黨,領(lǐng)導(dǎo)辛亥革命,擔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直到在北京逝世,“致力于革命四十年。”孫中山希望建立一個民主的社會,并為此進行了堅持不懈和英勇無畏的努力。正因為孫中山對中國歷史的影響,孫氏家族也贏得了國內(nèi)外的普遍尊重??梢哉f,整個20世紀的中國,都深受孫中山家族的影響。
    被譽為“國父”的家庭當然是輝煌的,孫中山從中山縣的翠亨村老百姓到國民黨的總理和中華民國的臨時大總統(tǒng),這是他一生的頂點,實際上,他對后世的影響以及受后世的尊敬程度更為輝煌。這有后來權(quán)力中心需要的原因,但也無法抹殺孫家在中國歷史中的輝煌。
    作為孫中山唯一的兒子,孫科先后三任廣州市長,兩任中華民國行政院長和立法院長,并一度擔任國民政府副主席,在父親的光環(huán)之下,孫科同樣歷經(jīng)輝煌。到了孫科的兒女這一代,輝煌已經(jīng)逐漸遠去,他們過著低調(diào)而平凡的日子,但各自的生活多數(shù)也較為富裕。
    孫家三代均受到東西方文化的共同影響,他們家族中的許多成員,同時說粵語丶英語,甚至更多的語種。孫中山的革命理論主要是吸取了西方思想并結(jié)合中國的傳統(tǒng)形成的,孫科從小在美國長大丶讀書,行為上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之處更多。一百年來,東西方文化似乎在孫氏家族成員中找到了交流和溝通的“因子”和“載體”,即便是今天,孫家的后代大多數(shù)定居美國,他們也為中美的交流做了不少工作。
    孫氏的后代,祖輩的光環(huán)已淡去,正所謂沒有永遠的名門,沒有永恒的望族,但有的是可以承傳的思想和習慣。孫氏留給今人的不僅僅是政治的遺產(chǎn),更重要的是心胸。孫中山倡導(dǎo)的天下為公,孫科所說的“讀有用書,養(yǎng)浩然氣”,孫家第三代為中美、海峽兩岸聯(lián)系所做的努力,這些都表現(xiàn)出一個家族廣闊心胸的一面。
    孫中山后人相關(guān)閱讀
    次子孫治強
    20世紀60年代中期隨父親孫科返臺后,有些懷才不遇,僅擔任“中央信托局”及臺北故宮博物院顧問。孫治強先生有過兩次婚姻:第一次婚姻,得兩女孫嘉霖、孫嘉瑜。她們現(xiàn)均旅居美國。后孫治強先生與比他小30歲的林倫可女士結(jié)婚,得兩子,他們是孫國元、孫國升。孫治強先生在古稀之年,即1992年、1993年兩次回大陸,受到黨和國家領(lǐng)導(dǎo)人的親切會見,還游覽了北京、上海、武漢、廣州等地方,并回翠亨村瞻仰過祖父的故居。2001年夏天,孫治強不顧年邁體弱,抱病赴美參加小兒子孫國升大學畢業(yè)典禮,因心臟病突發(fā)在洛杉磯辭世。享年87歲。
    長孫女孫穗英
    孫中山先生的長孫女孫穗英,1922年生,“穗英”之名就是祖父孫中山所取。孫穗英早年畢業(yè)于美國衛(wèi)里斯萊大學和加拿大滿地可大學,并獲航空工程碩士學位,后與廣東新會的林達文先生結(jié)婚,生子林德杰,女林淑貞。
    孫女孫穗華
    孫女孫穗華,1925年出生,畢業(yè)于美國史密斯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獲機械工程碩士學位。后與云南籍的旅美學者張嘉恭結(jié)婚,生有一子張孔穎,二女張樂文和張樂真。
    孫穗華和孫穗英兩家均定居美國。早些年,在她們的父母健在時,孫穗華、孫穗英姐妹倆經(jīng)常返臺,侍奉雙親,極為孝順。大陸改革開放后,姐妹倆多次回大陸參加辛亥革命紀念活動和祖父母的誕辰紀念。1981年,她們的祖母,前國家主席宋慶齡女士病逝,孫穗英、孫穗華兩人曾應(yīng)中央之邀來北京參加追悼會。穗英和穗華姐妹倆雖然身在海外,卻仍然十分關(guān)心故鄉(xiāng)的經(jīng)濟文化建設(shè),除多次回翠亨村瞻仰祖父故居外,還曾向“中山紀念中學建設(shè)基金會”捐款。她們不愧是孫中山先生的后人。
    相關(gu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