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英語高考改革熱點問題

字號:


    出國留學網(wǎng)高考網(wǎng)為大家提供專家解讀英語高考改革熱點問題,更多高考資訊請關注我們網(wǎng)站的更新!
    專家解讀英語高考改革熱點問題
    聚焦英語高考改革
    2016年全國高考,有26個省份使用全國卷,絕大部分教師和學生對全國卷英語試題給予了充分肯定,認為全國卷英語試題結構合理,難度適中,有較高的信度、效度和區(qū)分度。但有些教師對高考與教材、高考與教學、高考與學生能力培養(yǎng)之間的關系還存在一些疑惑或認識誤區(qū)。近日,有關高考命題與測試專家和教育教學專家,針對社會大眾關心的熱點問題進行了分析和解答。
    試題命制強化高考內容的育人導向
    

    梅德明 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委員、上海市教育考試命題和評價專家委員會委員
    高考試題命制的依據(jù)是什么?
    高考試題的命制以國務院及教育部的有關文件和國家課程標準為主要依據(jù)。主要的文件,一是國務院文件,如《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國發(fā)[2014]35號)明確規(guī)定“堅持育人為本,遵循教育規(guī)律。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成才作為改革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扭轉片面應試教育傾向,堅持正確育人導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體現(xiàn)科學高效,提高選拔水平。增加學生選擇權,促進科學選才。”二是教育部文件,如《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教基二[2014]4號)強調:“加強考試招生和評價的育人導向。”提出“各級考試命題機構要嚴格以國家課程標準和國家人才選拔要求為依據(jù)組織中、高考命題,評估命題質量,保證考試的導向性、科學性和規(guī)范性。”要求“命題人員應熟悉中小學課程標準、教材、教學實際以及學校招生要求,充分發(fā)揮課程標準研制人員在中、高考命題中的作用。”三是國家課程標準,如新修訂的《普通高中英語國家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評價應聚焦并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及發(fā)展。”“著重評價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狀況,以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與水平劃分為依據(jù)。”“要根據(jù)高中英語課程的目標和理念確定命題導向。”
    高考考試內容改革的核心問題是“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高考試題作為考試內容的載體和呈現(xiàn)形式,蘊含并集中體現(xiàn)了學校的育人導向,承載著中華民族的集體追求,對國家人才培養(yǎng)有著戰(zhàn)略性、基礎性和全局性的意義。
    英語學科同其他學科一樣,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和核心內容,強化高考考試內容的育人導向。堅持在試題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法治理念,考查綜合素養(yǎng)。在命題中注重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注重考查學生獨立思考和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要增強題型的考核功能,創(chuàng)設新題型,尤其是開放性試題,在確保高考的基礎性、綜合性和應用性的同時,確保國家教育考試的科學性、導向性和規(guī)范性。
    使用某套教材會比較占優(yōu)勢嗎?
    以評價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狀況為綱的英語高考考試命題,應該以課程標準設定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與水平劃分為依據(jù),從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諸方面考查學生,在題型的設計和內容的選擇上有助于考生充分展現(xiàn)自己在學科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上所達到的水平。試題既要反映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科技等領域發(fā)展進步的內容,又要貼近現(xiàn)實生活、反映學科本質特征和學科特色、符合外語習得規(guī)律;既要考查學生掌握和運用交際工具的能力,又要考查學生的人文精神和家國情懷;既要堅持考查學生基本功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又要擺脫考查單一性知識、單項性技能、唯一性答案的命題模式。通過課程改革,培養(yǎng)全面而有個性的人,通過考試改革,評價在全面發(fā)展的基礎上追求個性的人。
    總之,高考制度改革要樹立創(chuàng)新、協(xié)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fā)展理念,改進考試評價方式,評價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顧及學生的發(fā)展性、主體性和動態(tài)性,強調評價的促教、促學功能,惠及個人、家庭和社會。高考命題要具有國際眼光,關注并借鑒各國基礎教育評價領域呈現(xiàn)出的新趨勢、新做法,強調在真實的情境中評價學生的學習,激發(fā)學生思維想象空間和創(chuàng)新意識,注重學生創(chuàng)造性發(fā)揮的潛能和綜合性實踐的能力。
    高考涉及千家萬戶,惠及各類群體,其命題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各學科的高考命題的主要依據(jù)是各學科研制的課程標準,而不是教科書或應試培訓教材,更不是某個出版社編寫的某套教科書或某個培訓機構推出的某種應試教材,因此,不存在使用某套教材會比較占優(yōu)勢的情況。(梅德明)
    引導教學聚焦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
    

    陳新忠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教研員、《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修訂組核心成員
    英語教育的重點何在?
    高考屬于常模參照考試,是根據(jù)學生在群體中的相對位置來解釋個人學業(yè)表現(xiàn)的測驗方法。常模參照考試的命題首要關注的是最大程度區(qū)分考生能力,為選拔升學提供依據(jù)。英語學科高考試題的命制必須依據(jù)《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以下簡稱《課程標準》)的要求,以考查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目標。
    在高考命題時不可能把《課程標準》中的所有要求都進行考查,例如構成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文化意識等目標,目前沒有找到用紙筆測試進行考查的合適方法;限于目前的硬件和軟件等原因,對于語言能力的考查,也僅集中在聽、讀、寫三項技能的考查;即便是對于閱讀能力的考查,也是選擇有代表性的能力,來說明考生有閱讀的全部能力。因此在教學中單一研究高考,針對高考進行教學,過于追求高分,難以落實培養(yǎng)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要求。
    另外,在教學領域普遍存在通過教學有效提高高考成績的說法和做法。在這一命題下,目的是提高高考成績,手段是教學,中間的途徑是研究考試說明、高考試題,然后在教學中實施直接針對高考的教學。這就造成在教學中,關注高考考什么,教學就教什么的狀況。
    這不禁讓我們思考,英語教育的重點在哪里,我們的英語教育到底要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課程標準》指出: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思維和交流工具。語言對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這說明英語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統(tǒng)一的特點。高中英語課程強調在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上,應著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014年教育部發(fā)布了《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第一次在政府文件中明確使用“核心素養(yǎng)”的提法,要求將研制與構建學生核心素養(yǎng)體系作為推進課程改革深化發(fā)展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英語課程要為發(fā)展學生的21世紀核心素養(yǎng)服務,要結合學科內容幫助學生形成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正在研制的《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歸納為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四個方面。
    英語高考命題的方向是什么?
    圍繞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英語教學,離不開主題意義探究的語言實踐活動。對主題意義的探討,與深度學習是分不開的,也是培養(yǎng)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過程。高中英語教學要明確學習詞匯的目的是為了理解和表達意義,需要在語境中學習和運用詞匯。此外,通過學習有限的詞匯,讓學生形成一種“詞匯觀”,也就是說詞族、隱含意義、學習詞匯和記憶的策略等。學習語法也是如此。同時,英語教學要讓學生喜歡英語,能夠賞析除母語之外的另一種語言的美。
    有研究表明,目前的高考,英語基本題型都具有明確的語言運用能力指向。高考在能力方面的考查是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學習能力,包括發(fā)現(xiàn)問題、信息分析、綜合、思辨、論證論述等方面思維品質的檢測。因此,英語高考試題已經(jīng)更多走向運用和思維的考查。語篇型語法填空題替代已使用幾十年之久的單句型語言知識題,取消短文改錯題,增加讀后續(xù)寫題,都是針對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考查。未來一段時間,英語高考試題的命制應該關注核心素養(yǎng)的考查,不能做表面文章。在研究國際語言測試項目帶給我們的啟示的基礎上,在保證高考信效度的基礎上,開放更多的主觀性試題。
    因此,英語教學應該指向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擺脫目前教學中的題海戰(zhàn)術,讓學生形成扎實的語言能力,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教學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教師應把學生高中整體發(fā)展目標具體落實到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活動中。(陳新忠)
    課程標準是學生能力考查的源頭
    

    夏谷鳴 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委員、《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修訂組核心成員
    高考側重考查學生什么能力?
    自從2003年開始試行《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我國英語教學的重心從原來知識技能轉變?yōu)榫C合語言運用能力,高考的側重點也隨之逐漸作出調整。十幾年來,高考英語試卷基本由聽力、閱讀理解、語言知識運用和寫作四部分組成。2014年,全國卷取消了單選題,把語言知識與語篇、語用更加緊密結合在一起,明顯突出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明確提出:“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yǎng)整合發(fā)展的基礎上。”顯然,高考也應檢查考生這五方面內容的整合發(fā)展水平,評價他們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在試卷上表現(xiàn)為:1)理解英語口語的能力;2)理解書面語言的能力;3)詞匯、語法和語用知識運用能力;4)書面表達能力。前兩大題不是簡單檢查考生的聽力和閱讀能力,而是檢查他們在聽取和讀取信息過程中,抓住主旨要義、掌握具體細節(jié)、推斷意義以及判斷意圖、觀點和態(tài)度等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后兩部分也不是單一考查語言知識和寫的能力,而是檢查他們在補全和表達信息過程中正確、連貫加工和傳遞信息的能力。要有效獲取、處理、加工、傳遞信息,一個考生不但要掌握語言知識、語言技能,還需要有很強的跨文化意識,以及正確的學習策略和情感態(tài)度。所以,我們可以從高考試卷考查的內容分析反映綜合語言能力的五個層次:
    第一層:獲取主旨和細節(jié)、推斷語篇的深層意義以及正確、連貫表達;第二層:理解英語口語、理解英語的書面語、語言知識運用和書面表達;第三層:獲取、處理、加工和傳遞信息;第四層: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文化意識、情感態(tài)度和學習策略;第五層:綜合語言語言能力。
    但是一份高考試卷呈現(xiàn)的是第二層能力,在每年考綱中會解讀到第一層能力,即試卷直接要考查的能力。假如老師沒有結合《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很容易誤解為高考檢查的就是聽力、閱讀、語法填空、書面表達(第二層)。在訓練中,至多在具體技能或技巧上下功夫(第一層)。教師手頭上的課程標準、教材和高考試卷這三大件,剩下教材和試卷,甚至只是試卷。以考代教,用劣質的模擬卷取代教材,大量地重復、機械做題,拼的是高考。結果是高分低能,學生學了十來年英語,卻無法正確、連貫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
    如何處理好課程標準、教材和高考三者間的關系?
    要真正培養(yǎng)“綜合語言語言能力”,出高分高能成績,教師必須處理好課程標準、教材和高考三者的關系,就課堂教學來說,也就是要處理好“教學目的”“教學活動”和“考試評價”的關系。應試教育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是以考試取代教學目標的“考試﹢教學”二元模式,教學內容局限在考試表層范圍,教學方式圍繞在答題技巧上,這樣的教學模式永遠培養(yǎng)不了綜合語言語言能力。要擺脫這種應試模式,教師一定要正視教學目標的地位。教學目標小到一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大到整個高中階段的課程標準, 組成一個能力逐漸提高的目標系統(tǒng),引導日常教學活動,規(guī)范教學評價最終形成以教學目標為導向的“目標﹢教學﹢評價”三元教學模式。為此,處理好以下四大關系顯得十分重要:
    1、教學與評價。評價是檢測教學的手段,不是教學的目標。其中通過形成性評價,我們可以把握教學進展、及時診斷教學效果、調整教學節(jié)奏和方法;通過終結性評價,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的發(fā)展情況。但所有評價的標準必須與教學目標和內容是一致的。
    2、教材與試卷。教材分俠義和廣義兩類。俠義的是指課堂上使用的教科書,廣義的是指所有用于教學活動的材料,包括紙質和非紙質的。教師要學會根據(jù)課程標準、平時的教學目標以及學生實際情況,選擇適當?shù)慕虒W內容,也要引導學生接觸更廣的學習內容,促進學生的能力發(fā)展。簡單地使用歷年高考試卷和模擬題是跟不上每年高考試題變化的,學生的能力也難以得到綜合的發(fā)展。
    3、綜合與碎片。英語學習是一項綜合性的實踐活動,綜合語言語言能力是在實踐中逐漸發(fā)展起來的。高考試卷中每一道題的背后都需要綜合的能力,如閱讀理解,需要文化背景、語篇知識、語用知識、詞匯、語法,需要思維能力、邏輯能力、閱讀技巧和策略,甚至需要語音知識和聽力,因為人在閱讀時,很多情況下會在大腦里把形碼轉換為音碼,再轉化為義碼。所以把各類語言知識和各種語言技能割裂開來,進行碎片化的專項訓練是不可取的。
    4、漸進與突變。能力的提高需要一個積累的過程、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無論是聽力、閱讀能力,還是寫作能力和口語能力,都是靠有計劃、有步驟、循序漸進的常規(guī)教學活動發(fā)展起來的。許多考生的書面表達不知所云,原因就是當他們連一個完整句子還不會寫的時候(如初一),教師就要求他們模擬高考的書面表達。欲速則不達,就是這個理。
    最后特別要指出的是,綜合語言語言能力是英語課程課改的一個階段性發(fā)展。現(xiàn)在《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的修訂工作已近尾聲,新課標將明確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這將是課程改革的新目標。與之相應,高考也在進行新的研究,譬如浙江新高考試題寫作部分的“應用文寫作”“讀后續(xù)寫”和“概要寫作”取代了“短文改錯”和“書面表達”。因此,我們必須結合課程標準看高考,高考考查的各種能力的源頭在課程標準里。
    小編精心為您推薦:
    
高考改革信息匯總
北京 上海 重慶 天津 山東 浙江 福建 廣東
廣西 河南 湖南 湖北 江蘇 河北 陜西 內蒙古
山西 貴州 青海 西藏 新疆 四川 寧夏 甘肅
海南 黑龍江 吉林 遼寧 安徽 江西 云南  
出國留學網(wǎng)高考改革頻道為您提供

    
高考政策 高考改革 自主招生 異地高考 招生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