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月傳歷史背景

字號:


    由孫儷、方中信等人領(lǐng)銜主演的《羋月傳》的熱播,將宮斗從大清帶回了大秦,然而,許多觀眾對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歷史背景并不十分了解,為此,出國留學(xué)網(wǎng)為大家搜集整理了羋月傳歷史背景,歡迎閱讀。
    在公元前475年之前,中國社會是奴隸制社會,共有三個王朝,夏商西周,夏的第一任王是夏啟,也就是大禹的兒子,夏的最后一任是夏傑,干掉夏王朝的是成湯,建商王朝,稱商湯,商的最后一位就是商紂王,西伯侯姬昌起兵伐商,病故后由兒子姬發(fā)繼位繼續(xù)大業(yè),終滅商成立周,尊姬昌為文王,自己為武王,相國正是著名的姜尚,也就是姜子牙。武王定都于鎬京(今西安附近),開始讓自己的弟弟們分管天下,就有第一批諸侯,諸侯們的封地為諸侯國。諸侯國的國君稱為公,共事周王,大大小小分封了一百多個。
    武王死后,由兒子成王繼位,武王弟弟姬旦輔佐,姬旦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周公,周公所定的典章制度,禮儀規(guī)定被稱之為周禮(馮友蘭中國哲學(xué)史:周之文化即文,周之典章制度即為禮),孔子極力維護的正是周禮。周公是周王朝政治權(quán)力框架的奠基人,曹操有詩云: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自比周公,呵呵)。周公活著的時候想把都城遷往洛邑(今洛陽地區(qū)),但沒能完成。
    成王親政后完成了這一夙愿,興建的周王城洛邑為方城,每邊寬9里,城外的郭則達到27里,四面城墻每面開三門共十二座城門,道路為九經(jīng)九緯,堪稱宏大,小編曾在周公廣場上見到高大的車馬塑像,腳下正是周王城故址(敬仰啊)。
    周王朝最初始的版圖不大,主要包括現(xiàn)在陜西、山西、河南、河北、山東等地。成王小時候拿著桐葉對弟弟叔虞說以后就把這個封給你,繼位后把唐地給了叔虞,也就是今天的晉中、晉南地區(qū),這個典故叫桐葉封弟。唐叔虞為紀念母親邑姜所建立的祠堂就是今天著名的晉祠,邑姜正是太公姜尚的女兒。分封的諸侯太公姜尚封地在齊(今山東),春秋戰(zhàn)國一直是大國,只不過后來被另一旺族田氏取代,所以齊又分為姜齊和田齊。此時,還沒有后來崛起的秦和楚。
    西周傳倒周幽王時,被西北方的犬戎所滅。著名的典故,烽火戲諸侯和傾國傾城說得正是周幽王和褒姒。褒姒笑點非常高,為了博美人一笑,周幽王就點燃了保衛(wèi)周天子的烽火,諸侯見烽火臺的狼煙起兵勤王,結(jié)果并沒有入侵的敵人,褒姒笑了,等犬戎真的來了,諸侯不再信狼煙,幽王就掛掉了,西周滅亡。
    東周時周天子其實就只有空名了,天子已經(jīng)不能號令諸侯。周王朝主要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的兩湖、江浙地區(qū)并沒有受封,但統(tǒng)一起來號為楚,也接受了周天子領(lǐng)導(dǎo)。秦人的祖先是為周天子放牧養(yǎng)馬的,沒有自己的領(lǐng)地和封號,西周滅亡東周建在了洛邑,原先王城所在的地區(qū)就由秦人的祖先占領(lǐng),并成立了秦國(liuxue86.com)。東周初期先后出現(xiàn)了春秋五霸和后期的戰(zhàn)國七雄。羋月傳正是戰(zhàn)國七雄所處的年代。秦、齊、楚、燕、趙、魏、韓,其中的趙魏韓三家以前都屬晉,這三家分而居之叫三家分晉,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就是從三家分晉寫起的。
    五霸也好,七雄也好,說起來都是自家人,但沒有周王朝血統(tǒng)的三個諸侯國最厲害,分別是齊、楚、秦,而周室血統(tǒng)的代表是晉,還分裂成三國,其它小國鄭、衛(wèi)、宋、魯?shù)葕A在大國間只有受氣的份兒,很難出頭說話。七國里,秦晉關(guān)系最好,兩國隔著一山一河,唇齒相依,風俗習(xí)慣甚至方言都相近,兩家相互通婚,互娶公主,結(jié)為秦晉之好。晉有公子兩次落難躲到秦,后又從秦返晉上臺,最著名的當屬晉公子重(念zhong還是chong?)耳,答應(yīng)秦王若兩國交戰(zhàn)晉軍會退避三舍,一舍50里就是150里,算是對秦王的回報。
    與秦晉好哥倆相比,秦楚則是一對冤家,比如朝秦暮楚,意思和朝三暮四差不多,到秦一統(tǒng)六國時,更有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之說,最后真的是楚人劉邦、項羽滅了秦,這都是后話了。秦發(fā)自隴西,國風尚樸,衣著以黑色為主,律政嚴苛,刑上大夫;楚地處長江流域,水土豐沃,國人追求音律、華服、美食,信奉神祇鬼巫,楚文章(楚辭,不用說啦)也是華麗十足,想象空間豐富,兩國的政治地理生態(tài)截然不同,互相看不上也是正常的,經(jīng)常約個架,剛開始秦打不過楚,秦孝公變法后,秦國實力越來越強大,戰(zhàn)勢上反轉(zhuǎn)頹勢,勝多負少。
    最要命的是秦孝公后連續(xù)六位秦主一個勝過一個的厲害,而楚威王之后,日暮西山,到楚懷王(羋月的哥哥)時就成了絕唱了。國力上二者應(yīng)當是相當?shù)模P(guān)鍵在對人的差異上,秦可以吸納天下豪杰為我所用,列國客卿都得到了重用,而楚人連自己的人才都用不好,殺的殺,驅(qū)的驅(qū),武不能用伍子胥,文不能用屈原,這樣的頂級人才都流失了,楚焉有不亡之理。此外,在國家意志上,秦人一心要勢力東漸,東出崤山,泰山封禪,只是一直有強大的晉橫在跟前,所以秦人采取了遠交近攻之策,連橫破合縱,一個個地消滅對手;楚人似乎對自己的日子很滿意,不想征服天下,守成就可以,項羽滅秦后殺了后立的楚懷王,自己并不當天子,照例又分封了各諸侯國,自己當上了西楚霸王,給劉邦留下了巨大的戰(zhàn)略空間,否則今天的漢人將稱楚人。
    主人公羋月正是在楚敗秦興的轉(zhuǎn)折關(guān)頭,隨嫁到了秦國。本不想爭權(quán)卻被推上風口浪尖,秦孝公亡,被發(fā)配到燕地(燕國在七國中實力最弱,拿得出手的也就是太子丹遣荊軻刺秦王了,但對沈陽人來說燕很重要,正是燕國大將秦開率軍擊敗東胡,東渡遼水,占據(jù)遼寧全境并將朝鮮半島納入燕國國土,沈陽城就是在這一時期開城,沈陽才有2300年的建城史)當質(zhì)子,又因為贏蕩舉鼎暴斃,意外得到轉(zhuǎn)機,在義渠人的幫助下稱王,反過來又設(shè)計殺了義渠王,輔佐自己的兒子秦昭襄王嬴稷坐穩(wěn)了江山,到自己的重孫子贏政(嬴政傳為呂不韋與趙姬所生,那么秦王實際上是趙人?)時,秦滅六國,一統(tǒng)天下,可謂時勢造英雄,歷史造就了強秦。秦一改周王朝松散和諸侯分封制,強調(diào)以中央集權(quán)號令郡縣,統(tǒng)一文字、貨幣、度量衡和車轱轆大小、間距(道路便于戰(zhàn)車行駛),開啟了封建社會兩千年的中央集權(quán)專制。
    延伸閱讀:揭秘羋月傳歷史錯誤
    1、還記得商鞅臨死前說的那句話嗎?注意,他說了帝業(yè)二字,“帝業(yè)”一詞出自李斯《諫逐客書》:“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yè)。”秦王嬴政統(tǒng)一中國創(chuàng)"皇帝"一詞,皇帝成古代最高統(tǒng)治者的正式稱號,《羋月傳》里提前了一百多年創(chuàng)造新詞匯,商鞅的功力可見一斑吶!
    2、屈原2歲討論商鞅怎么死?《羋月傳》中有一幕是屈原和楚威王在朝堂討論商鞅之死,然而真相是:商鞅被車裂那年,屈原只有2歲啊!大王!商鞅是公元前338年被車裂,屈原是公元前340年出生,所以當時楚威王二年屈原根本不可能在朝討論商鞅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