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牌屋讀后感

字號:


    出國留學網為您編輯整理紙牌屋讀后感,歡迎閱讀。
    紙牌屋讀后感(一)
    據說,王岐山和奧巴馬是《紙牌屋》的粉絲。無疑,讓這部作品更加令人好奇和向往了。
    《紙牌屋》電視劇看到瑪?shù)俸投蚩颂厣洗材且患?,往后我就不看了,女人的憤世嫉俗和單純讓我無法接受男主角這么快就淪陷在女色中,看不出是愛情,或者直接承認我根本看不懂這部號稱王岐山極力推薦的優(yōu)秀政治作品。藝術,勾起我的征服欲,從來就不是半途而廢的人,那就從書開始吧。該書的故事發(fā)生在英國威斯敏斯特,講述了黨鞭長弗蘭西斯.厄克特在亨利.科林格里奇晉升為新首相并未兌現(xiàn)晉升內閣成員的諾言,轉而織就一張陰謀大網復仇的故事。如大部分英美文學一樣,腹黑男主角一步步成為權力大海的弄潮兒,如愿當上了新首相。
    斷斷續(xù)續(xù)三個半天看完,結局讓我振奮和震驚。我以為厄克特發(fā)現(xiàn)瑪?shù)?斯托林已經知曉他的陰謀手腳,會用愛情逼她犧牲和閉嘴。但我忘了,他們是高效的一群人,站在食物鏈的頂端,俯視絕大部分人,不必遮遮掩掩,情節(jié)緊湊高效推進,一如角色做事風格高效推進,沒有任何多余的插曲和口水式對白。作者快速而不失細致地講了一個好故事。結尾,他在巨聲嘶鳴后把她從天臺摔了下去,他的決定明白迅速不拖泥帶水。在權力和情欲之間,選擇游刃有余,冷靜得可怕,睿智得可敬。如譯者何雨咖所疑,當他站在首相辦公室遙望窗外大街和泰晤士河,他痛苦嗎?僅僅是露水情緣不值念想嗎?我想權力的游戲讓人沉迷不可自拔,但總有某個時刻讓他想起哪怕一下下吧。
    在追逐權力面前,友誼、愛情固然珍貴,對比權力的光芒,它們太黯淡了,必要的時候甚至要作為附庸而犧牲。我的震驚讓我反觀自己的幼稚,自古以來,古今中外,為了權力上演一個個血腥的故事不可勝數(shù),而這也只是驚鴻一瞥吧。明白了故事構架,大致了解了人物關系和性格。再繼續(xù)看劇吧,看那老男人如何玩轉權力。書中順敘甚至平鋪直敘,書中前三分之二內容不那么激烈,還有點娓娓道來的意思,電視劇甫一開場就展現(xiàn)了冷烈的風格,畫面有故事感,主角的性格頓時立顯,電視劇拍得比書緊張,不愧最佳導演獎。還有凱文.史派西這個老男人演繹得冷靜而深邃、低調而高傲,真讓人著迷。
    “一生中我們必須做出很多選擇,有的選擇很艱難,很絕望,甚至孤注一擲,不計后果,可能會讓我們深深憎恨我們自己,但不得不這樣做。”有的選擇不可抗拒,死于愛情,死于好奇,死于癡迷,終會自焚,這就是飛蛾一撲享受那種火焰般的代價。有句臺詞是怎么說得來著,不在于手里是否有好牌,而在于打好手里那副爛牌。我牌運不好,技能也低,那就做個看客吧,發(fā)自內心的鼓掌和贊嘆。
    紙牌屋讀后感(二)
    這大概是我寫的最短的一篇譯后記。好的文字總是令人失語,偉大的作品更是令人心存敬畏,不敢多加評論。精彩如《紙牌屋》這樣的小說,我輩只有如癡如醉地傾心捧讀。
    最后一切真相大白,道布斯爵士給了“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凈”的背景,平靜優(yōu)雅的語言,如我所料的結局,卻有著震撼人心的力量。我一邊把英文變成中文,一邊無聲地流下眼淚。這聽起來也許很矯情,但這真是破天荒頭一遭。翻譯感人的愛情故事,我固然感動泫然,卻并未渾身發(fā)抖不能自持;翻譯與我的經歷有切身關聯(lián)的紀實作品,我固然激情滿懷,卻并未手腳冰涼震撼不已。但這本小說做到了。從頭到尾,我見證了一個人,或一群人,他們形形色色,天壤之別,卻因為對權力的共同追逐,進入無窮無盡的漩渦,或掙扎,或放任,最終要么出人頭地享受風光無限,要么慘不忍睹遭受滅頂之災。
    看上去弗朗西斯•厄克特似乎www.liuxue86.com是唯一笑到最后的成功者,但我以一個小女子的淺薄試圖去窺探他的內心,難道站在碩大的唐寧街首相辦公室,獨自一人看著窗外的景色,他不會痛苦,不會孤獨?也許就像他自己所說的,“這就是政壇。”一路走來,他收獲的是權力與掌聲,丟失的呢?人性、情感、友誼與道德和良心。夜深人靜時,他能安然入眠嗎?回想過去時,他能坦然無畏嗎?不知書中的弗朗西斯聽到這番所謂的“陳詞濫調”,是不是會微微一笑,用那雙凜冽而深邃的藍眼睛看著我,一字一句地說:“你可以這么說,但我不可能發(fā)表任何評論。”
    誠然,一開始是因為對熱播美劇《紙牌屋》和男主演凱文•史派西的崇拜,促使我接下這本書的翻譯任務。甚至一開始還覺得書過于嚴肅,沒那么吸引人。但后來我被作者優(yōu)雅沉著而又引人入勝的表達緊緊抓住,到最終讀完和譯完這本書,有兩點值得慶幸。
    一是這本書寫于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交替之時,所以,書中沒有美劇里為了吸引觀眾眼球,而增添的那么多花里胡哨的人物和節(jié)外生枝的情節(jié),一切都集中于弗朗西斯和幾個主要角色身上,干脆利落,緊湊得沒有半點多余的情節(jié)。整本書一氣呵成,攝人心魄,令讀者手不釋卷。
    二是原著是以英國政壇為背景,而且作者是真正在政壇摸爬滾打過的人。所以書中的權力傾軋和政治斗爭比美劇更真實,更直接,更敏銳,更殘酷。對我來說,這本書的翻譯過程,也是更深入了解英國政體,了解其中權力糾葛的學習過程。
    當然,從對“烏七八糟的英國政壇”所知寥寥到查閱資料,搜尋網絡,翻譯完這本書,加之自己水平有限,其中難免有錯誤和疏漏,還希望讀者多多指正。在此也感謝編輯對我的幫助和鼓勵,以及家人和朋友對我的支持。謝謝你們,給我溫暖美好的愛,讓我勇敢前行。
    就像作者說的,請沉浸其中,好好享受。你會像我一樣被震撼得啞口無言嗎?這個嘛,你怎么說都行,“但我不可能發(fā)表任何評論”。
    紙牌屋讀后感(三)
    這是二十五年前犯下的一個最光榮,最了不起和最具里程碑意義的錯誤,完完全全地改變了我的一生。就是這本書——《紙牌屋》。當時我身處一座叫做戈佐的小島上,心情很是苦悶。我開始抱怨身邊的一切——太陽、大海,特別是最新的暢銷書。很快我的另一半就受不了了。“別他媽這么自大了,”她說,“要是你覺得你能寫得更好,那看在上帝的份兒上,趕緊動筆吧。我是來度假的,可不是來聽你拿那本破書發(fā)牢騷的!”在她的“鼓勵”和鞭策下,我開始沉下心來。我從來沒想過要寫一本書,但我手里的確有一個本子,一支筆和一瓶美酒。一個作家還需要什么呢?當然,還有些煩人的細節(jié)需要想明白,那就是人物和情節(jié)。我能寫什么呢?我神游到幾個星期之間,想起我如此憤怒和苦悶的原因。
    一九八七年的保守黨總部。大選日前的一個星期,我還是瑪格麗特·撒切爾的幕僚長。她當時即將史無前例地贏得第三次首相連任。但瑪格被一系列不負責任的民意調查結果和不知所謂的神經過敏弄得心煩意亂,覺得自己可能會輸。她可能有好幾天沒睡覺,牙痛得厲害。于是決定把痛苦轉嫁到別人身上,那個人就是我。有一天,后來我們稱之為“搖擺的星期四”,她爆發(fā)了。她攪起一陣暴風雨,殘忍而不可理喻。她不斷向我大吼大叫,甚至有拳腳相向的沖動,我即將成為歷史上的一個不起眼的腳注。我們出了她辦公室之后,副首相威利·懷特勞,這只聰明而敏銳的老貓頭鷹翻了翻眼珠子,下了結論,“里面這個女人永遠不會再參加下次競選了”。他已經看到了自我毀滅的萌芽,很快就為全天下所知悉。我坐在自家的游泳池旁邊,威利的話仍然縈繞在耳畔。我一手握著筆,一手握著酒瓶。三瓶過后,我想我找到了自己的主人公——他的名字縮寫是“FU”,同時也想出了一個大概的情節(jié),主要就是如何除掉首相的。于是乎,弗朗西斯·厄克特和《紙牌屋》就這樣誕生了。我當時根本沒想要出版這本書——對我來說這不過是對個人心病的治療。但沒想到好運如此眷顧我,這本書出版了,還很快成為暢銷書。
    BBC正在對其進行改編,要拍成能斬獲很多大獎的電視劇,主演竟然是演技精湛的老戲骨伊恩·理查德森。我傷痕累累地從政壇第一線隱退,成為一個全職作家。距離那本書首次出版已經整整二十五年了,“FU”又開始改變我的生活。凱文·史派西擔綱主演,新的改編電視劇震撼開播,又聳立起一座新的“紙牌屋”。此時“FU”獲得新的生命,我也抓住機會,對小說做了一些改編——并沒有大的改動,讀過最初那版的人都看得出來。但敘事變得緊湊了些,人物更多面了些,對話可能更活潑了些。我一遍遍地重讀里面的字句,反復進行修改,以報答多年來《紙牌屋》所帶給我的樂趣。永恒不變的是,這本小說依然充滿著恬不知恥的邪惡與陰謀。請沉浸其中,好好享受。那么,被瑪格麗特·撒切爾狂轟濫炸一番到底值不值得?這個嘛,那句話怎么說來著?你可以這么說,但我不可能發(fā)表任何評論。
    紙牌屋讀后感(四)
    美劇紙牌屋共兩季,每季13集,主要講述美國政體中,一個陰謀家如何變成總統(tǒng)的過程。
    該劇并沒有說教,沒有從道德的角度,也就是惡有惡報的邏輯去寫,一個陰謀家為了權力,殺害有良知的公民,最后不但沒有被逮捕,反而當上了美國總統(tǒng)。
    這就是事實。
    一下是我個人的評價:
    1. 該劇不帶任何編劇、導演的價值觀。
    2. 同上。
    幾個我還記得的細節(jié):
    有一個州發(fā)生一起車禍,一個女孩因為開車玩手機,發(fā)微博曬一個當?shù)氐乃L得像桃子的時候,而掉進河里淹死。孩子的父母控告分管該地區(qū)國會議員,也就是主角弗蘭克,當時議員除了給父母賠償金,在出事路段加固護欄、修建路燈以外,尊重父母是否接受議員的道歉,是否繼續(xù)上訴的權利。這讓我聯(lián)想到,前幾年,我國一些農村兒童因為在河邊玩耍,掉進河里淹死,沒有任何人聲稱對5個孩子的死負責的情形完全不一樣,他們沒有撫恤金、沒有道歉、若干年后,即使在今天河邊沒有護欄、沒有任何標語,仿佛他們是該死的?,F(xiàn)在是2014年,我不知道再過多少年,我們國家會做到那一點,我個人對此十分悲觀,不報任何希望,現(xiàn)代化,如果沒有現(xiàn)代的國家管理制度,是不可能完成的。
    還一個是,美國地鐵不是封閉式的,就像北京地鐵一號二號線一樣,破爛不堪,沒有安檢員也沒有良好的管理。以至于,一個人可以輕易將另一個人推下去而不讓攝像頭發(fā)現(xiàn)。美國的警察濫用暴力,就是土匪,黑社會,也會迫于上面壓力做一些見不得人的勾當,而且侵犯公民權益不用承擔任何責任。經??吹矫绹谌嘶蛘呷A裔被美國警察無緣無故暴打甚至殺害的新聞。這兩點讓我看到了美國的局限,也可能是全人類的局限,誰知道呢?美國人缺乏實干精神,所以基礎設施還不如現(xiàn)在中國做的好,尤其是在地鐵、高鐵等新興基礎設施方面顯得比我們落后,基本還是沿用以前的設施。美國警察的濫用暴力,種族歧視其實代表了美國的高傲與落后。盡管美國人對外吹牛說自己是最偉大的國家的公民,但是在我們眼里,這種出頭鳥的行為是無知和愚蠢的,招來了各種反對,到處樹敵,其中包括恐怖組織。中國現(xiàn)在又很多地方已經比美國強很多,制造業(yè)就是代表,高鐵技術、造船技術,就算是在互聯(lián)網我們也絲毫不遜色于美國,尤其是我們的教育產業(yè),是具有獨特優(yōu)勢的,只不過現(xiàn)在因為社會風氣的影響,發(fā)揮不出優(yōu)勢而已。有一些領域比如:司法制度,美國具有先天優(yōu)勢,他們的司法制度成體系,獨立的,可以彈劾總統(tǒng),而不是對總統(tǒng)負責,具有監(jiān)督總統(tǒng)和國會的實權,而我們國家,實在不如,但是這個是與文藝復興和歐美人的傳統(tǒng)一致的,英國16世紀就有議會制度了,我們羨慕不來,但可以取長補短,改進效仿。
    以上細節(jié),對我印象比較深刻,也讓我感到,美國既有需要我們學習的地方,也有它的局限性和缺點。我沒去過美國,但我相信美國不是天堂中國也不是地獄。中國有三個省,廣東江蘇山東,各自的經濟總量如果搬到美國,除了加利福利亞和德克薩斯州,他們分別可以排到第三四五名,未來這個梯隊肯定會擴大。雖然這說明不了什么,我們的人均收入還不如美國一半,但我們不能妄自菲薄,引喻失義,用凡是美國人的都是好的,凡是中國人的都是差的,來進行自我評價,這樣得不到對手的尊重,也會失去自己人的信任。
    紙牌屋讀后感(五)
    官場小說的文化意義永遠大于單純的文學意義,中外莫不如是。《紙牌屋》小說作者邁克爾·道布斯并不是一位純粹的小說家,他的真實身份和他所傾注的事業(yè)正是其小說中描寫的眾多人物之一——政治人物。
    邁克爾·道布斯1948年出生于英國赫特福德郡,畢業(yè)于牛津大學,1975年步入政壇,開始為保守黨議員撰寫演講稿,很快嶄露頭角,被稱為“威斯敏斯特的娃娃臉殺手”,后任政府特別顧問和撒切爾政府幕僚長,最終于保守黨副主席的職位上退休,2010年被英王室冊封為男爵。身為政治家的同時,他也是暢銷書作家。1989年,道布斯講述英國官場故事的處女作小說《紙牌屋》大獲好評,次年被BBC改成電視劇,風靡全球。他順勢又寫出另外兩部以厄克特為主角的小說《玩轉國王》、《最后一章》,完整交代了這位政壇梟雄的精彩一生,這兩部小說也都被BBC改編成電視劇。2013年,好萊塢知名導演大衛(wèi)·芬奇和奧斯卡影帝凱文·史派西聯(lián)袂出手,再次將《紙牌屋》搬上熒屏,一經播出,再次火爆全球。
    作者曾是撒切爾夫人的幕僚長,還曾是保守黨副主席,這樣的身份及經歷都可保證,他作為“圈中人”有著無與倫比的故事素材和人物原型,遠非一般作家能比,所以他寫的這部英國官場小說真實可感,精彩異常。作者用娓娓道來的筆觸,講述了一個心狠手辣的政治老手如何憑一己之力將首相扳倒的精彩故事。不得不說,權力是令人上癮的毒藥,大家都趨之若鶩,完全意識不到危險將近,甚至愿意犧牲一切,婚姻、事業(yè)、名聲乃至生命。
    小說《紙牌屋》(何雨珈譯,百花洲文藝出版社)以英國政壇和唐寧街為背景,在揭露政治殘酷和人性陰暗方面可謂不遺余力。里面幾乎沒有一個正面角色,人人都身不由己,人人都不擇手段。大量的權、錢、性交易接連上演,似乎冷酷理性才是王道,真情實感反而成了軟肋。這就真實地呈現(xiàn)出西方的一種政治理念,即認為道德范疇和政治范疇是分開的。在被西方譽為“政治家的最高指南”的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就指出,在政治里面追求權力都是正當?shù)?、合法的。《紙牌屋》里的弗朗西?middot;厄克特為實現(xiàn)政治目的不擇手段,如果從另一個角度理解,許多讀者都暗暗欣賞他大刀闊斧的高效率風格。
    當然,小說《紙牌屋》并沒有美劇《紙牌屋》那般具有視覺觀感和感官刺激,這是因為本書寫于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交替之時,所以,書中沒有美劇里為了吸引觀眾眼球而增添的那么多花里胡哨的人物和節(jié)外生枝的情節(jié),一切都集中于弗朗西斯和幾個主要角色身上,干脆利落,緊湊得沒有半點多余的情節(jié)。另外,小說是以英國政壇為背景,而且作者是真正在政壇摸爬滾打過的人。所以書中的權力傾軋和政治斗爭比美劇更真實,更直接,更敏銳,更殘酷。不得不說,小說比劇集具有更多的心理沖擊力,它能帶給讀者更多的思考。整本書一氣呵成,攝人心魄,令讀者手不釋卷。
    《紙牌屋》對英國高層政治人物和高層政治內幕專業(yè)而犀利的呈現(xiàn),對權力、欲望和人性的真實探討,滿足了很多讀者的想象和窺伺,同時也引起了他們的共鳴。小說中弗朗西斯·厄克特似乎是唯一笑到最后的成功者,但普通讀者讀完小說后都會禁不住試圖去窺探他的內心,難道站在碩大的唐寧街首相辦公室,獨自一人看著窗外的景色,他不會痛苦,不會孤獨?一路走來,他收獲的是權力與掌聲,丟失的呢?是人性、情感、友誼與道德和良心。夜深人靜時,他能安然入眠嗎?回想過去時,他能坦然無畏嗎?也許就像他自己所說的,“這就是英國政壇。”
    紙牌屋讀后感(六)
    家都知道我經常看韓劇的。不過,最近《紙牌屋》這部電視劇貌似的確很火,大家都在談論這個電視劇,聽說奧巴馬也在追這部電視劇。剛考研復試通過的我沒有理由拒絕它。
    《紙牌屋》講述了議員Francis利用一切政治手腕不擇手段獲得政治利益的故事。整個故事情節(jié)緊密氣氛嚴肅,有性,有暴力。就演員來說,每個絕對是出色無可挑剔的,氣氛表現(xiàn)手法都很不錯。
    不過我不喜歡看這部電視劇??赡苤按蠹覍λ淖放踔曁珶崃伊税?,看完之后我并沒覺得這部劇有大家傳說中的那么好,其實就劇情來說,韓劇一般劇情也可以達到這個水平,不過是韓劇被大家以訛傳訛罷了。
    紙牌屋讀后感(七)
    今年暑假,偶然間在書城看到了《紙牌屋》的中文譯本,起初紙牌屋這個名字是通過去年的美國艾美獎頒獎典禮上得知,風靡美國的大街小巷。我很難想象一部政治題材的美劇能夠拍出怎樣的效果,也一直沒有什么時間去觀賞。而現(xiàn)在原著就活生生擺在我面前,自然不能錯過大好機會。
    讀完這本書后,我發(fā)現(xiàn)文字中蘊含著一種強大的力量,以視覺的方式并不能完全展現(xiàn)出來。這需要在閱讀時,在那些精彩的文字像閃電一樣照亮讀者的內心,激起深刻的共鳴時,才能感受到的一種震撼?!都埮莆荨肥?5年前風靡全世界的一部政治小說,即使放到今天來看也同樣是是不可逾越的經典。
    這本書的內容是關于一場政治權力的追逐與斗爭的游戲。主人公厄克特是英國政治內閣的黨鞭長,為首相的連任選舉立下了汗馬功勞,本指望借此高升一步,卻被首相安置在原位,讓他繼續(xù)發(fā)揮其黨鞭長的特長。他惱羞成怒,誓要報復。他開始利用自己掌握的大量黨內人士的隱私和丑聞,威逼利誘自己周圍的同僚成為同謀,逼迫首相下臺,同時將首相的競爭對手一一除去,并在關鍵之時殺人滅口,最終自己順利坐上首相寶座。
    也許這一切聽上去是那么不可思議、天馬行空,可當你親身閱讀這個來自于“天方夜譚”的故事時,你會發(fā)現(xiàn)每一個細節(jié)都是那么地真實,無可厚非,仿佛你就處于這么一個魚目混雜的紙牌屋中,旁觀著英國政場的風吹草動。就像作者所描述的這間“紙牌屋”,主人公厄克特看似永遠隱藏在幕后,不露聲色,不拋頭露面,但他卻是那個真正操控著牌局的人。
    這是我讀的第一部政治題材的小說,這也讓我第一次切身體會到政壇的黑暗與復雜。全書圍繞著“權力”二字描繪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政壇風云,每一章都會有一段文字導航,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所述的一段話:“權力就是令人上癮的毒藥,好像讓飛蛾獻身的燭火。大家都趨之若鶩,完全意識不到危險將近。他們愿意犧牲一切,婚姻、事業(yè)、名聲甚至生命。” 的確,為了這美酒一般讓人沉醉又毒藥一般傷人心智的權力,主人公厄克特放棄了作為人的最后一點良知與本性,他讓這毒藥從內心蔓延出來,不擇手段地傷人害命,然而最后他登上成功的寶座時,卻不知自己也成了權力的犧牲品……看到最后我也忍不住去窺探他的內心世界,他真的快樂么?夜里獨自一人看著窗外的景色,他不會感到寂寞么?當他一睹自己在鏡子中的面容,卻發(fā)現(xiàn)鏡子中的是一只墮落的野獸……
    生活中有無數(shù)類似權力的事物值得我們去爭取和奮斗,但如果只顧眼前利益而丟失了更重要的東西,失去了友誼、人性和良心的話,就無法自由、輕松和坦蕩地生活下去……這就是我在這本書中學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