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出國留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學生《愛欲與文明》讀后感,歡迎大家閱讀。更多大學生《愛欲與文明》讀后感請關注出國留學網讀后感欄目。
大學生《愛欲與文明》讀后感【一】
馬爾庫塞的《愛欲與文明》是一部極具開創(chuàng)性并且特色鮮明的書,他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作為理論基礎,卻從中另辟蹊徑,從個體性的、保守性的弗洛伊德理論中挖掘出了政治的、批判的內涵,并與馬克思學說的一些概念、范疇相結合,從而將其創(chuàng)造性地轉化成一種關于人類解放的批判理論,拉開了精神分析的馬克思主義的帷幕。
在此書中,馬爾庫塞把弗洛伊德的愛欲本質論同馬克思的人類解放論相結合,提出了一種愛欲解放論。這其實是一種人性解放論,他試圖將精神分析學說應用于革命的批判,使愛欲與文明的沖突同社會矛盾相結合,以揭示資本主義社會中人不幸的根源,用弗洛伊德的本能壓抑論補充馬克思的政治壓迫經濟剝削的分析,將性本能解放同馬克思的廢除異化勞動,建立新型的自由平等生產者聯(lián)合等關于人的解放的思想結合在一起,以構建自己的弗洛伊德式馬克思主義人類學理論體系,并指導社會變革的愿望。
他將人的心理結構分為“無意識”和“意識”兩部分,而“意識”是后天形成的,受“現(xiàn)實原則”支配,“無意識”是與生俱來的,受“快樂原則”支配,所以“無意識”比“意識”更能體現(xiàn)人的本質,而性行為是生物繁衍生息的必經行為,它作為自然界賦予生物的本能被賦予了較高層次的解釋。當人作為一個生物而言,對性行為的渴望就稱之為性欲,許多時候人們?yōu)閷で笠粫r的快樂不分對象和結果,希望通過性行為來實現(xiàn)身體上的滿足,這是人與生俱來的即“無意識”心理,它不存在思想意識層面上的愛或恨,只為了滿足自身的愉悅,人們此時的行為不存在思想約束的,這樣更能體現(xiàn)人作為一種生物的本質。而當人作為一個社會的組成部分而言,他對性行為的渴望就應該被稱為愛欲,為組成社會中的家庭,人們有意識的去尋找適合自己的伴侶,并通過性行為表達自己的愛意,在這里對性行為的渴望是有特定對象的,思想意識引導人們渴望互相之間的親密接觸,只有唯一的彼此才能滿足自己在肉體上的需求,而現(xiàn)實的倫理道德作為約束社會人的工具,將愛欲固定在一定范圍內,當人們對固定的對象不存在情感上的渴求時,愛欲便會有所缺失,現(xiàn)實的社會工具反而會約束人性的解放。
大學生《愛欲與文明》讀后感【二】
愛欲的升華,有兩層意義。狹義的“升華”,是在性心理完全的禁忌和徹底的開放之中,開辟一個和諧、純潔、高雅的境界,用弗洛伊德的話說,是“在盡情享受的生活與絕對的禁欲苦行之間,采取某種適中的立場”。 廣義的“升華”,則是將愛欲沖動導向有益人類文明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也就是“將性的能源移開性對象,投入更高級的文化活動。”
人們如若渴望沖破這種人性的枷鎖,愛欲的解放就是一種最為直接最為有效的方法,不僅是性行為還有藝術和勞動,愛欲解放論包含對性的需求、對夢想的追求以及對自我實現(xiàn)的渴求,人們要感性的看待事物,以此來發(fā)泄主觀意識上的所思所想,那些唯理論的專制制度導致人們思想上的貧瘠和荒蕪,馬爾庫塞教導人們正視感性思想,不應該為自身的真情流露而感到羞恥,人類社會需要這種赤裸裸的真實的愛欲,當熱情的靈魂超脫理性束縛的時候,社會文明就會以一種中立的立場存在,文化也會因此煥發(fā)出一種新的光彩。馬爾庫塞的愛欲解放論是一種絕對主觀的思想,他所渴望的是一種絕對自由的烏托邦社會,這種社會因為經濟政治的存在是無法實現(xiàn)的,但站在文化的立場上愛欲解放論又為藝術實踐者們建造了一方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靈魂土地。
在現(xiàn)階段,文明的發(fā)展為消除壓抑創(chuàng)造了條件:科技的發(fā)展可以把一切不悅的工作降低到最低限度,甚至予以取消;物質資料的豐富可以消除匱乏的威脅。文明不必抑制人的本能,而應當允許這些本能履行自己的功能,使人盡可能獲得最大的快樂和滿足,這就是說快樂原則和現(xiàn)實原則的沖突消除了,因而愛欲的基本壓抑也就沒有存在的理由了。然而人們面對的事實是,在現(xiàn)代發(fā)達工業(yè)社會里,人類的愛欲所受的壓抑不僅沒有消失和減輕,反而更加嚴重起來。既然如此,消除這種愛欲壓抑,徹底解放愛欲,就不會顛覆文明本身,而只會推翻現(xiàn)行社會的統(tǒng)治秩序。
大學生《愛欲與文明》讀后感【三】
馬爾庫塞《愛欲與文明》對包含于弗洛伊德理論中的批判和哲學理論作一些引申和闡發(fā),并與馬克思主義學說相結合,提出愛欲解放論。本文主要針對他對愛欲的進一步定義,愛欲受壓抑的歷史,建立非壓抑性文明的可能性進行論述。
一、他把弗洛伊德的愛欲本質論與馬克思的人類解放論相結合,提出了一種愛欲解放論。要強調的是,馬爾庫塞所說的愛欲解放絕不是性放縱。
重新定義愛欲概念。馬爾庫塞明確指出,愛欲的解放絕不能等于性欲的放縱。雖然弗洛伊德沒有明確區(qū)分愛欲與性欲,但兩者還是有重大區(qū)別的。性欲僅僅是關于兩性關系的欲望,而愛欲作為生命本能,則蘊含更多的內容,既包括性欲,也包括食欲,休息,消遣等其他生物欲望。性欲對個人來說之只能獲得局部的、短暫的快樂,而且還常伴之以痛苦和給社會帶來的混亂??墒?,愛欲則會使個人獲得一種全面、持久的快樂,并使社會建立起一種新的關系。馬爾庫塞認為人的真正liuxue86.com本質就是愛欲,愛欲不僅體現(xiàn)了人類最原始的生命本能欲求,體現(xiàn)了人類對快樂的渴望,而且表達了人類對愛和自由的追求。
二、在論證人的本質是愛欲之后,馬爾庫塞進一步指出人的本質是勞動,他把弗洛伊德關于在現(xiàn)代文明中愛欲受壓抑的觀點與馬克思主義關于勞動被異化的觀點相結合,發(fā)起了對現(xiàn)在資本主義社會的總批判。
馬爾庫塞認為,要解放愛欲就要進行勞動。馬爾庫塞批駁新弗洛伊德主義沒有注意到勞動異化的現(xiàn)實和資本主義社會贊美異化勞動壓抑人類愛欲的壓抑性生產。“創(chuàng)造和擴大文明的物質基礎的工作主要是勞動,是一種異化,是痛苦的和可怕的異化勞動,而且現(xiàn)在還是這樣一種狀況。從事這種工作,幾乎不能滿足個體的需要和傾向。它是由殘忍的必然性和無情的力量強加于人的。”個體為了存活下去必須為某種他無法控制的設施而勞動,嚴格履行某種為社會所需要的功能。
大學生《愛欲與文明》讀后感【四】
弗洛伊德將本能定義為一種破壞力量,本能先天具有的破壞性使其產生永久的壓抑。馬爾庫塞認為,本能自身有一種自我約束機制,它們不是由壓抑性的現(xiàn)實原則從外部強加的,而是本能本性所固有的,又本能自身確立并接受之,即愛欲并不必然是反社會的,它是有其自身秩序的,一種沒有壓抑的秩序。這種秩序非但不否定快樂,反而有助于快樂的獲得。那些阻止獲得絕對滿足的障礙現(xiàn)在不再被用作使人從事異化操作活動的工具,而成了人類自由的組成部分。它們保護著另一種產生快樂的異化,這不是人對自身的異化,而是人對純粹的自然的異化,是人的自由的自我實現(xiàn)。馬爾庫塞希望通過尋求本能與理性之間的新聯(lián)系恢復理性的自由本性,從而得出非壓抑性文明的可能性。
弗洛伊德認為,由于社會物質生活資料的貧乏,因而人們?yōu)榱松娑荒軓氖挛镔|生活資料生產勞動,在物質資料匱乏的狀況下,愛欲的實現(xiàn)是不可能的,而社會對愛欲的這種壓抑也是正當?shù)?、合理的、必然的?BR> 社會物質資料的匱乏起初成為機構化壓抑的借口,但隨著科技的發(fā)展,資本主義社會的繁榮,物質生活資料充足了,但人們不僅沒有l(wèi)iuxue86.com獲得愛欲的解放,反而更受壓抑。人類文明的發(fā)展征服了匱乏,同時又挖去了操作原則自身所賴以存在的根基。
我們追求愛欲的解放,我們創(chuàng)造愛欲解放的前提:高度的文明。但情況是文明的發(fā)展并沒有解放愛欲,而是將絕大部分人緊緊的束縛在精細化分工的工作崗位上。馬爾庫塞為我們闡釋了一種非壓抑性文明的可能性,在安于現(xiàn)狀庸庸碌碌的同時,用激情和動力去嘗試創(chuàng)造非壓抑性文明。
大學生讀后感 | 讀一本好書讀后感 | 好書推薦
大學生讀后感 | 讀一本好書讀后感 | 好書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