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由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整理的關于黃河的手抄報資料,希望大家喜歡!更多關于黃河的手抄報資料請關注出國留學網(wǎng)手抄報欄目!
【關于黃河的手抄報資料一】

【關于黃河的手抄報資料二】

【關于黃河的手抄報資料三】

【關于黃河的手抄報資料四】

【關于黃河的手抄報資料五】

【關于黃河的手抄報資料六】

【關于黃河的資料】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作為中華文明的發(fā)祥地,維系炎黃子孫的血脈.是中華民族民族精神與民族情感的象征。
黃河,像一頭脊背穹起,昂首欲躍的雄獅,從青藏高原越過青、甘兩省的崇山峻嶺;橫跨寧夏、內蒙古的河套平原;奔騰于晉、陜之間的高山深谷之中;破“龍門”而出,在西岳華山腳下調頭東去,橫穿華北平原,急奔渤海之濱。它流經(jīng)9個省、區(qū),匯集了40多條主要支流和1000多條溪川,行程5464公里,流域面積達75萬多平方公里,是中國第二大河。全流域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而黃河平均年徑流總量僅574億立方米,在中國河流中居第八位。流域內,連同下游豫、魯沿河地區(qū)共有2億多畝耕地,1億左右人口。黃河水利資源豐富,流域內地下礦藏眾多,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在這里辛勤勞動,創(chuàng)造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成為中華民族的搖籃。
關于黃河的源頭歷史上曾有過多種說法。早在公元7世紀上半葉,就有人提出卡日曲是黃河的正源,但沒有被公認。公元1280年元朝的都實和1704年清朝的拉錫,為探求河源曾到達星宿海。因此,星宿海為河源的說法已經(jīng)流傳多年。新中國成立后,1952年8月黃河水利委員會liuxue86.com組織河源考察隊,又把約古宗列曲作為黃河正源。20多年來,雖然以錯就錯,但也有不少人提出疑問。直到1978年夏天,再次組織河源考察隊,伸入河源地區(qū)實地查勘,查清在河源地區(qū)西部,有3條河流匯入星宿海,它們是扎曲、約古宗列曲和卡日曲。扎曲流程最短,水量又小,只能算作約古宗列曲的一條支流。約古宗列曲和卡日曲相比,卡日曲較約古宗列曲長近30公里,流域面積多700平方公里,水量也大2倍多。
因此,確定卡日曲為黃河正源的依據(jù)較為充分??ㄈ涨l(fā)源于巴顏喀拉山北麓的各姿各雅山,各姿各雅山海拔4 800米,山腳下幾個泉眼溢出的清水,就是“咆哮萬里觸龍門”的黃河最初水流。
手抄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