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數的除法教學反思

字號:


    下面是由出國留學網整理的有余數的除法教學反思,歡迎閱讀。更多關于教學反思的文章,盡在實用資料欄目。
    有余數的除法教學反思(一)
    教學《有余數的除法》,學生學習的起點是重新從等分的事實開始來構建有余數的除法算式,還是可以根據除法的算式研究計算中出現的新問題,但是經歷了這一次活動,我認為其實我們的對象已經不是除法的事實,而是除法的本身在平均分正好分完時可以用沒有余數的除法在解決,而在平均分后有剩余就要運用有余數的出發(fā)來解決,這只是除法計算中的另一種情況。因為學生在學習有余數除法以前,已經認識了除法,知道要把一個數等分,可以用除法計算。至于這個數能不能正好分完,對每一個人來說,在沒有計算或進行分的實踐之前,是不會知道能分完或不能分完的。只是在建構了除法后,在進行計算時,需要我們研究會出現的兩種情況。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對具體物體的平均分,理解什么叫有余數的除法,再體會什么情況可以用有余數的除法來解決;了解余數的含義,知道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教學重點和難點是通過實際操作感悟、理解有余數的除法, 通過合作交流探究除數和余數的大小關系。
    通過直觀形象的學具操作、自我探究等形式,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通過自己的努力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來構建新的知識體系。整節(jié)課多數是讓學生在動手中認識余數,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得出結論:每組把小棒平均分后有兩種不同的結果,一種是沒有剩余,一種是有剩余。學生從“小棒”開始初步感知了“剩余”,到形成結論得出概念,突出了“剩余”的概念
    在認識余數后引出除數比余數大時,不是我告訴學生這規(guī)律,而也是讓學生動手操作,動手圈。在圈一圈,猜一猜的過程中學生總結出了除數比余數大的規(guī)律。整節(jié)課學生動手、動嘴、動腦,真正參與了活動的全過程,在自主、合作、討論中學生自己去交流、去溝通、去互動、去思考,使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獲得了“余數”概念的表象支撐,為抽象出“余數”概念打下了基礎。
    但是這節(jié)課在實際教學的過程時,還存在著很多的不足。如:在后面的練習時學生不能很快的口算,課前應該多做這方面的練習;在學生動手操作后,應該讓學生充分的說,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自己的想法及動手操作的流程,。因此,在今后的備課乃至教學過程中要本著認真、虛心的態(tài)度,塌實地搞好教學工作,讓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有進一步的提高。
    有余數的除法教學反思(二)
    《有余數的除法》是表內除法的延伸,教學中我為學生搭建自主學習、主動建構知識的平臺,把理解有余數的除法的意義作為教學的主線,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感知余數,認識余數。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通過直觀形象的教具展示、學具操作、自我探究等形式,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通過自己的努力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來構建新的知識體系,給學生以成就感。恰如其分地體現了新課改的教學理念。
    同時課堂中培養(yǎng)了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整節(jié)課多數是讓學生在動手中認識余數,得出結論。創(chuàng)設小精靈聰聰獲獎分10支鉛筆為契機,既讓學生懂得了成功應與伙伴同享又通過具體操作如何分10支鉛筆(小棒),在學生動手操作感知:每人分3根,可以分3人,還多1根。突出了“剩余”的概念,培養(yǎng)了學生初步的觀察、操作和比較能力。為下面進一步學習余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認識余數后引出除數比余數大時,作為拓展題引導學生去發(fā)散思維,在掌握口算有余數的除法后,通過讓學生計算,逐步發(fā)現不斷的改變被除數,這里數字取了比較小的數,如10÷3、11÷3、12÷3等,被除數變大,余數也跟著變大,不過不管被除數怎么變,余數始終比除數小。整節(jié)課學生動手、動嘴、動腦,真正參與了活動的全過程,借助動手操作活動讓學生形成數學概念。在自主、合作、討論中學生自己去交流、去溝通、去互動、去思考,使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獲得了“余數”概念的表象支撐,為抽象出“余數”概念打下了基礎。
    對教材作了一些的處理。教學時聯系前后的知識,如從復習舊知引入,而最后的拓展就是為后節(jié)課的教學鋪墊,從動手操作再到口算,讓學生不僅存知道余款數必須比除數小,也明白余數為什么不能大于或等于除數。
    但是這節(jié)課在實際教學的過程時,對比反復撰寫的教學設計來講,還存在著很多的不足。如:
    1、導入從復習舊知入手。學生很快能做出來,但在后面的練習時學生不能很快的口算,課前應該多做這方面的練習。
    2、在學生動手操作后,應該讓學生充分的說,多讓學生說,從學生描述的過程中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過程,重視學生的思考過程,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自己的想法及動手操作的流程,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語言來描述??赡芘c周一第一節(jié)課有關,學生還沒有從假期中回到課堂,所以整課堂顯得沉悶了一些,有的同學對了老師拋出的問題知道答案就是不敢說,不想舉手,但老師點名叫到還能答上來,這使我在教學中把我推到了被動的角色,本應是導演,可是沒有導好整出劇,使們臨時改變角色,不得不成為了臨時演員。這是我在以后的教學中面對三年二班同學棘手改進的,這令我產生了深深的思考。我想我會探索出一條適合我和學生共同成長的教學之路。
    有余數的除法教學反思(三)
    “有余數的除法”是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的內容,它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擴展,又是今后學習一位數除多位數除法的重要基礎。這部分通過三個例題,使學生感受有余數除法的意義,學習用豎式計算的算理和寫法,理解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教學時,應注意從學生認識水平的實際出發(fā),讓他們經歷知識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達到“玩中學、做中學,學中悟”的目的。
    一、創(chuàng)設一個學生喜歡的情境,出現“有剩余”的情況,從而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讓他們初步感受到余數就在自己的身邊,體會“余數”的意義。
    片斷一: 1、師:我給大家?guī)硪恍┒Y物呢,誰能幫老師把禮物分下去? 學生分禮物。 2、師:你是怎么分的嗎? 生:把7包禮物平均分給6個小組,每個小組分到1包,還剩下1包。 [反思] “分禮物”的活動本身就容易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fā)他們參與學習的熱情,學生在分物的過程中不難發(fā)現,無論怎么分,分的結果總是存在兩種情況:一種是正好分完,沒有剩余;一種是有剩余的。從而感受到有余數的除法的確存在,體現了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的聯系,增加了學生進一步探索的信心。
    二、通過豐富的操作活動,使學生理解有余數的除法的算理和計算方法,自主研究橫式、豎式寫法。
    片斷二: 1、 橫式的寫法 師: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把禮物平均分給小組的同學,看看每人能分到多少?組長做好紀錄。 生1:12÷6=2 (結合操作,說明算式表示的意義) 生2:20÷6=3余2或20÷6=3多2(結合操作,說明算式表示的意義) 生3:20÷6=3……2 師:對比三種寫法,你喜歡哪一種? 學生通過對比,認為用20÷6=3……2 這種寫法既簡單又美觀。 2、分類 師:同學們,請仔細觀察這些算式,你能把它們分分類嗎? 生:把有余數的分為一類,把沒有余數的分為一類。 18÷6=3 15÷6=2……3 12÷6=2 20÷6=3……2 17÷6=2……5 22÷6=3……4 師:后面的3、2、5、4表示什么? 生:剩余的數。 師:在數學上,我們就把它們叫做余數(板書:余數)我們用6個圓點把商和余數連接起來。誰會讀這道算式? 學生讀算式。…… [反思] 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創(chuàng)造出多種橫式的寫法,只要能說明道理,教師都給予充分的懇定。這樣,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張揚學生的個性,形成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
    片斷三: 1、師:除法的橫式會寫了,那么你會用豎式計算嗎?(在小組里商量豎式的寫法) 交流除法豎式的寫法,并說明理由。 學生展示的豎式: 15 1 5 ÷ 6 ÷ 6 2 2(3) 3 2 2 6 丿 1 5 6 丿 1 5 3 2、師:請大家仔細觀察這些算式,你想說點什么? 學生自由的發(fā)表看法,提出質疑,互問互答,討論激烈。在教師的幫助下,統(tǒng)一豎式的寫法。 3 2 ……商 6 ) 18 除數 ……6 ) 1 5 ……被除數 18 1 2 ……6和3的乘積 0 3 ……余數 學生說出豎式中各部分表示的意義。 [反思] 為了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突出教學的重點,教師改變過去直接教學豎式的方法,放手讓學生大膽想象,自己嘗試寫出除法的豎式,由于受先前學習經驗的影響,很多學生是仿照加、減法和乘法的豎式的書寫格式來寫,這是很正常的。教師注意適時點撥,讓學生互相提問、互相評價,從而不斷地調整算式的寫法,逐步地達到規(guī)范。這不僅體現了優(yōu)化思想的滲透和培養(yǎng),還充分體現了師生平等的教學理念。
    三、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自主探索余數比除數小的規(guī)律,逐步培養(yǎng)她么善于合作、積極思考的學習能力。 片斷四:
    1、觀察 15÷6=2……3 17÷6=2……5 19÷6=3……1 20÷6=3……2,大家有什么發(fā)現? 生1:除數相同。 生2:都有余數。 生3:商和除數相乘,再加上余數就等于被除數。 生4:余數都比除數小。 …… [反思] 學生在觀察算式時,往往會有許多發(fā)現,有的是教師需要的,有的是不重要的,但都能反映出學生的真實想法。教師的作用是不斷刺激學生的大腦,激發(fā)他們的靈感,挖掘他們的潛力, 使之展開想象的翅膀,去發(fā)現、去探索。
    2、師:是不是所有的有余數的除法中,余數一定比除數小?你能證明嗎? 以小組為單位,自己出題,利用小棒進行驗證。 學生活動,交流匯報。……
    3、 師:同學們想象一下,如果我們繼續(xù)出算式,記錄結果,會怎樣呢? 生七嘴八舌:余數還是比除數小。 [反思] 在探索規(guī)律的過程中,小棒成為教學的載體,學生通過大量的例子,反復研究,進一步驗證了在有余數除法中,余數都比除數小的規(guī)律,從而認識水平上升到一定的高度,由特殊到一般,并在頭腦中形成非常深刻的印象。
    4、 師: 21÷5=3……6,這里余數比除數大,你認為這道題對嗎? 生1:這道題對了。 生2:不對,我通過擺小棒,發(fā)現21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根,余下1根。所以,商應該是4,余數是1。 生3:我們發(fā)現余數6里面還有一個5,可以再分一次,所以,商也是4,余1。 師:同學們真聰明!通過上面的例子,我們從正、反兩個方面證明了余數比除數小的道理,這是大家集體智慧的力量,真了不起! [反思] 學生在課堂上就一個問題發(fā)生爭執(zhí)是非常正常的,又是非??少F的。教師及時抓住了這個契機,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使之自覺地行動起來,順利地解決了在學習有余數除法時最容易出錯的問題。
    四、拓展練習,鞏固新知 1、 請你來當小老師,判斷對錯。 出示: 14÷4=3……2 13÷2=5……3 19÷4=4……3 18÷3=5……3 2、 猜數游戲。 有一個數,除數是2,余數是幾?為什么? 如果除數是3,余數可能是幾? 如果除數是6,余數可能是幾? 如果除數是100,余數可能有幾個? [反思] 數學教學學的是方法,它特別提倡精講精煉。因此,在設計練習時,我們只選取了這兩個最具有代表性的題目。目的是使學生進一步掌握余數比除數小的規(guī)律,會利用規(guī)律解決問題。并且能夠促進學生保持飽滿的學習熱情,學習有用的數學,實現有效的學習。
    有余數的除法教學反思(四)
    如何用豎式計算是這個學期學生剛剛接觸的新知識,所以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更感興趣,主要是通過讓學生操作,觀察,思考這一系列活動完成的,這樣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比較深刻地領會有余數的除法的計算法則,充分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另外“余數要比除數小”是計算liuxue86.com除法必需遵守的法則,教學中我并沒有硬性地將這個法則講給學生聽,而是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比較去發(fā)現它,并從正反兩方面去探討如此規(guī)定的理由。最后,我還組織了及時的,必要的練習,使學生透徹地理解并掌握這種計算方法。
    本節(jié)課我主要分四個層次進行教學:一、初步理解計算過程,二、發(fā)現“余數要比除數小”的計算規(guī)律,三、掌握試商方法,四、體會計算有余數除法的價值。
    一、初步理解計算過程。學生在學習表內乘、除法計算時,已經初步認識了簡單的除法豎式,知道用豎式計算除法的基本過程,這是學習用豎式計算有余數除法的重要基礎。此段教學,結合具體情境,我先出示一共有6個桃,每3個放一盤,放了2盤,讓學生列出算式并且用豎式計算,讓學生進一步明確用豎式計算除法的基本過程,接下來出示一共有7個桃,每3個放一盤,放了2盤,還剩下1個,讓學生獨立列出除法算式,并引導學生通過類推初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豎式計算過程,并在直觀層面上初步感受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及“余數要比除數小”的計算規(guī)律。
    二、發(fā)現“余數要比除數小”的計算規(guī)律。“余數要比除數小”是有余數除法計算的一個規(guī)律,也是計算有余數除法的法則之一。理解“余數要比除數小”是進一步探索和理解試商方法的邏輯基礎。此段教學中,利用試一試教學,在試商的過程中,提問可以商1、2、4嗎,讓學生結合操作以及比較初步理解“除數是5時,余數要比5小”,再引導學生通過類推和歸納得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結論,有利于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體會“余數要比除數小”的合理性,并把握其實際意義。
    三、掌握試商方法。學生計算有余數除法時,一般會采用兩種不同層次的方法:一是借助直觀圖或動手操作求得商和余數;二是利用乘法口訣進行試商。試商的本質是依據除法運算的意義,著眼乘、除法的關系進行的一種較為抽象的思考。初步理解并掌握試商方法,不僅是為了達成本節(jié)課的基本教學目標,也是為今后繼續(xù)學習除法計算奠定基礎。此段教學過程,聯系具體的問題情境,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計算除法的經驗,引導學生逐步掌握試商的思考方法,體現了由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數學化過程,有利于學生在活動中逐步提升數學思考水平。
    四、體會計算有余數除法的價值。通過解決實際問題,能使學生體會計算有余數除法的實際應用價值,而對解決問題過程進一步深入的思考,則能使學生對有余數除法的理解更加清晰、更加透徹。
    小編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