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新年禮儀

字號:


    不同的地域擁有著不同的風土人情,想不想了解世界各國的新年呢?以下是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為大家精心搜集和整理的各國新年禮儀,希望大家喜歡!更多資訊盡在新年禮儀欄目!
    
    【各國新年禮儀】
    英國:新年“打井水”
    元旦前一天,家家戶戶都必須做到瓶中有酒,櫥中有肉。英國人認為,如果沒有余下的酒肉,來年便會貧窮。除此之外,英國還流行新年“打井水”的風俗,人們都爭取第一個去打水,認為第一個打水人為幸福之人,打來的水是吉祥之水。英國人在除夕的深夜,常帶上糕點和酒出去拜訪,他們不敲門,就徑直走進親友家去。按英國人的風俗,除夕千夜過后,朝屋里邁進第一只腳的人,預示著新的一年的運氣。如果第一個客人是個黑發(fā)的男人,或是個快樂、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將全年吉利走好運。如果第一個客人是個淺黃頭發(fā)的女人,或是個憂傷、貧窮、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將遭霉運,會遇上困難和災禍。除夕在親友家作客的人,在未交談前,要先去撥弄壁爐的火,祝福主人“開門大吉”。在英國中部的一些地區(qū),新年早上出門時,不管熟識還是陌生,都會互送銅錢,他們認為這樣做,不但對方一年有財氣,同時也會給自己帶來幸運。
    哥倫比亞:放傀儡寫遺言
    元旦前夕,各條街上都制作很大的傀儡——“舊年”,并宣布“舊年遺言”,“遺言”的內(nèi)容滑稽風趣,以博得人們開心,午夜時將“傀儡”炸毀,在粉碎舊年“傀儡”的爆炸聲中,人們載歌載舞,互相慶賀。
    蘇格蘭:門口放錢
    蘇格蘭人在元旦前夕,家家戶戶門前都會放著一些金錢,沒人看守,盜賊和乞丐在這天晚上,看見了也不動分毫。因為當?shù)仫L俗,新年前夕,先把金錢放在門外,翌日新年降臨,大清早打開門時,就看見門口有金錢,取其“一見發(fā)財”之意。
    德國:看喜劇 吃鯉魚
    德國一些地區(qū)有個持續(xù)了50年的新年傳統(tǒng)—看喜劇短片《一個人的晚餐》。德國多家電視臺都會在新年前夜播放這部英國短片。短片講述了蘇菲小姐的老管家如何扮演蘇菲小姐的數(shù)位老朋友陪她慶祝生日的故事。該片雖然在英國鮮有人知,但卻能讓不少德國人開懷大笑。
    吃鯉魚也被一些德國人視為新年大餐。聚會上人們還會做些有趣的游戲,比如“倒鉛”。就是將鉛塊加熱融化后迅速倒入冷水中,待凝固后再撈出,然后根據(jù)鉛塊的形狀來預測新年運勢。
    俄羅斯:買樅樹 許心愿
    為歡度元旦,俄羅斯各大城市、主要廣場及地標性建筑附近都會用樅樹裝點。俄羅斯人也會把樅樹買回家,用各種小飾品進行裝飾,并把將要送給親友的禮物放在樅樹下。
    新年前夜,俄羅斯人還會全家圍坐在電視機前,聽總統(tǒng)新年賀詞,等候克里姆林宮斯巴斯克塔樓敲響新年鐘聲。有人還會在新年零時打開家門并許愿,或點燃寫下心愿的紙條,然后將灰燼放進酒里喝進肚里。
    意大利:跳河迎新年
    意大利羅馬特有的辭舊迎新風俗是跳河迎新年,距今已有60多年的歷史。接近零攝氏度的室外溫度加上陣陣寒風,讓人們對光著膀子跳進冰冷河水中的壯舉深感佩服。能連續(xù)多年參加新年跳河活動的人還會被授予“OK先生”稱號。
    厄瓜多爾:焚燒人偶掃晦氣
    在南美國家厄瓜多爾,以新年前夜焚燒人形布偶來迎接新年的民間習俗最為獨特和有趣。這些人形玩偶通常如真人般大小,在廢舊衣服內(nèi)塞入木屑或棉花制成。12月31日這天,人們會“痛打”這些代表霉運的人偶,并把它們踩在腳下,隨后再將其付之一炬。厄瓜多爾人認為,火焰可以祛除邪氣,燒人偶可以一掃全年晦氣。
    墨西哥:許愿葡萄12粒
    葡萄是每個墨西哥家庭年末必備食物。辭舊迎新的鐘聲每響一下,人們就吃下一粒“許愿葡萄”,一共要吃12粒,每吃一粒許下一個心愿,祈禱新的一年每個月都吉祥如意。
    新年鐘聲敲響之時,有意中人的單身男女還有一件大事要做,如果他們能伴隨著12下鐘聲連續(xù)坐下起立12回,就預示著能如愿在新的一年中與意中人步入婚姻殿堂。
    智利:到墓地迎新年
    智利中部小鎮(zhèn)塔爾卡的迎新儀式地點讓人有點意想不到。新年前夜晚11點,小鎮(zhèn)鎮(zhèn)長會打開當?shù)啬沟卮箝T,數(shù)千名當?shù)厝擞肯蜻@里,在古典音樂和燭光里同逝去的親屬一起迎接新年。
    據(jù)說,這一習俗最早由一戶人家發(fā)起。他們在一年中的最后一個晚上闖入墓地,希望離故去的父親近一點。
    委內(nèi)瑞拉:黃色內(nèi)衣能“招財”
    每逢歲末,委內(nèi)瑞拉百姓都熱衷購買黃色內(nèi)衣,認為只要貼身穿著黃色衣服,來年就能“招財進寶”。很多委內(nèi)瑞拉人還喜歡將大面額的紙幣放在錢包或是右腳穿的鞋子里,表示自己掌握了財富。
    若希望新的一年有機會出外旅行,委內(nèi)瑞拉人還會在新年來臨之際拎起行李箱在住處周圍走上一圈。一些大齡女青年為祈求在未來一年里能夠收獲甜蜜愛情和幸?;橐?,還會在新年到來時站在椅子上往下跳,或從桌子底下鉆過去。
    南非:向窗外扔東西
    從窗戶向外扔東西,這種迎接新年的方式在世界多國都有,但在南非約翰內(nèi)斯堡的希爾斯伯勒區(qū)似乎更加盛行。在迎接新年的午夜,當?shù)鼐用駮拇皯粝蛲馊痈鞣N東西,從微波爐到整張的床無奇不有,有的甚至從高樓上扔下來。這一習俗著實令當?shù)鼐筋^疼不已。
    印度:痛哭慶祝
    印度的元旦被人稱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他們在新年第一天,(liuxue86.com)誰也不許對人生氣,更不準發(fā)脾氣。有些地方,過年不但不慶祝,反而相抱大哭。他們認為,元旦一開始,歲月易逝——人生短暫,用哭聲來表示自己的感嘆。有些地區(qū)的人們則以禁食一天一夜來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開始直到午夜為止。
    法國:根據(jù)風向測運氣
    以酒來慶祝新年,人們從除夕起開始狂歡痛飲,直到1月3日才終止。法國人認為元旦這一天的天氣預示著新的一年的年景。元旦清晨他們就上街看風向來占卜:刮南風,預兆風調(diào)雨順,這一年會是平安而炎熱;刮西風,有一個捕魚和擠奶的豐收年;刮東風,水果將高產(chǎn);刮北風,則是歉收年。
    巴西:“尋福”揪耳
    巴西人在元旦這天,高舉火把,蜂擁登山。人們爭先恐后地尋找那象征幸福的金樺果。只有不畏艱險的人,才能找到這種罕見的果子。他們稱之為“尋福”。巴西農(nóng)村有一個獨特的風俗習慣——便是互相揪耳,人們在元旦見面時,一定要相互使勁揪住對方的耳朵,表示祝福。
    阿根廷:新年浴
    阿根廷人認為水是最圣潔的。每年元旦,各家老少成群結(jié)隊到江河中洗“新年浴”,以洗去身上的一切污穢。
    泰國:禮佛不可少
    泰國人有在新年期間去9座廟拜佛的傳統(tǒng)。人們會選取居住地附近的9座廟宇,帶上家人一起去拜佛,祈求來年好運相伴、內(nèi)心更加強大。新年時,泰國還會舉行大型的齋僧活動。人們用準備好的齋飯供養(yǎng)僧眾,僧人雙手捧缽接過食物后,會給齋僧的人以祝福。
    朝鮮:燒光脫落的頭發(fā)
    朝鮮和我國一樣,在新年也有貼窗花、桃符的習俗,以祈求上天保佑,驅(qū)走鬼怪,賜給幸福。元旦黎明,人們把一些鈔票塞進預先扎好的稻草人中,扔到十字路口,表示送走邪惡,迎接吉祥福星。黃昏,人們又將全家人一年中脫落的頭發(fā)燒掉,祝愿家人四季平安。新年期間,朝鮮人除了享以美酒佳肴外,還必須要做一種用糯米加上松子、栗子粉、棗泥和蜂蜜等,蒸煮成與我國的八寶飯相類似的甜飯食用,以預示家里人丁興旺日子過得象蜜一樣甜。
    日本:看“春晚” 搶福袋
    日本人把新年前夜稱為“除夜”。而有“日本春晚”之稱的“紅白歌會”則是日本百姓守歲時的必看節(jié)目。與中國的春晚不同,始于1951年的“紅白歌會”是一場歌唱“比賽”。女性參賽者為紅隊,男性為白隊,兩隊歌手交替上場。
    在日本,新年還有“搶福袋”的傳統(tǒng)。1月2日起,各大百貨公司會推出各種福袋,袋內(nèi)物品的價值往往是袋外標價簽的數(shù)倍。福袋不多,為了能討個頭彩,日本人常常新年一大早就去排隊,在商店開門時“搶福”。
    【各國新年送禮禮儀】
    德國送禮講究包裝
    在德國送禮,對禮品是否適當、包裝是否精美要格外注意,玫瑰是專送情人的,絕不可送給主人,德國人喜歡應(yīng)邀郊游,但主人在出發(fā)前需用要細致周到的安排。
    阿拉伯初次見面不送禮
    在阿拉伯,初次見面時不送禮,否則會被視為行賄,阿拉伯習俗,用舊的物品和酒不能送人;特別不能送禮物給有商務(wù)往來的熟人的妻子。更不可詢問他們的家居情況,去阿拉伯人家參觀做客,千萬不能盯住一件東西看個不停,那樣阿拉伯主人一定要你收下這件東西,否則心里將鄙視你。
    法國送花別捆扎
    在法國送禮,一般選在重逢時。禮品選擇應(yīng)表示出對法國主人的智慧的贊美,應(yīng)邀去法國人家用餐時,應(yīng)送幾枝不捆扎的鮮花。
    拉丁美洲不能送手帕,刀剪等禮品
    拉丁美洲不能送刀剪,否則認為友情的完結(jié),手帕也不能作為禮品,因為它是和眼淚相聯(lián)系的。拉丁美洲人喜歡美國生產(chǎn)的小型家用產(chǎn)品,比如廚房用具等。在拉美國家,征稅很高的物品極受歡迎,最好不送奢侈品。
    日本人有送禮習慣
    日本人講究禮儀,有送禮的習俗。但一般送些對其本人沒啥用途的物品,于是收禮人可以再轉(zhuǎn)送。日本人喜歡中國的絲綢和名酒及中藥,對一些名牌貨也很喜歡,但對狐獾圖案的東西則比較反感,因為狐貍是貪婪的象征,獾則代表狡詐。到普通百姓家作客,送菊花只能十五片花瓣,皇家徽章才有十六瓣的菊花。
    英國人討厭有公司標記的禮品
    英國人講究外表,一般送禮都是花費不多的東西,如高級巧克力,名酒和鮮花也是英國人收禮的最愛之物,合適的送禮時機應(yīng)是晚餐后或看完戲之后,對標有公司標記的禮品,英國人普遍不欣賞。公司若送禮,最好以老板和私人名義。
    美國人送禮當面打開
    一般來說,美國人不隨便送禮。有的在接到禮物時常常顯得有些難為情。如果他們湊巧沒有東西回禮,就更是如此。但是逢到節(jié)日、生日、婚禮或探視病人時,送禮還是免不了的。
    美國人最盛行在圣誕節(jié)互贈禮品。圣誕節(jié)時,天真爛漫的孩子們?yōu)槭盏礁鞣N新奇玩具而興高采烈,以為這是圣誕老人送給他們的禮物。大人們之間常送些書籍、文具、巧克力糖或盆景等。禮物多用花紙包好,再系上絲帶。按照美國傳統(tǒng),圣誕節(jié)的前幾天還有個“白圣誕節(jié)”,屆時,人們用白紙包好禮物送給附近的窮人。
    此外,美國人認為單數(shù)是吉利的。有時只送三個梨也不感到菲薄,不同于中國人講究成雙成對。美國人收到禮物,一定要馬上打開,當著送禮人的面欣賞或品嘗禮物,并立即向送禮者道謝。禮物包裝講究,外表富麗堂皇,里面卻不一定是太貴重的東西。有時打開里三層外三層的精美包裝,露出來的只是幾顆巧克力糖而已。
    俄羅斯人忌諱別人送錢
    俄羅斯人送禮和收禮都極有講究。俄羅斯人忌諱別人送錢,認為送錢是一種對人格的侮辱。但他們很愛外國貨,外國的糖果、煙、酒、服飾都是很好的禮物。如果送花,要送單不送雙,雙數(shù)是不吉利的。
    荷蘭人送禮忌送食品
    在荷蘭,人們大多習慣吃生、冷食品,送禮忌送食品,且禮物要用紙制品包好。到荷蘭人家庭作客,切勿對女主人過于殷勤。在男女同上樓梯時,其禮節(jié)恰好與大多數(shù)國家的習俗相反:男士在前,女士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