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麥穗》教案

字號:


    下面是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最大的麥穗》教案,歡迎大家閱讀。更多《最大的麥穗》教案請關注出國留學網(wǎng)蘇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欄目。
    《最大的麥穗》教案【一】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后一個自然段。
    2、學會2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
    3、能聯(lián)系實際,說出自己對
    4、憑借課文語言材料,領悟必須善于抓住機遇,不能東張西望、錯失良機的道理。
    5、補充關于蘇格拉底的小故事,讓學生對古代西方偉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蘇格拉底有初步的了解,并激發(fā)學生對古代名人和文化的崇敬。
    教學重難點:
    從弟子們在麥地里尋找最大麥穗的動作中去感受弟子們的內心,從弟子們最后一無所獲和蘇格拉底的教導中分析弟子行為的失誤原因。最后去領悟出其中的做人道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最大的麥穗》這篇課文給我們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2、上一節(jié)課,我們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
    二、繼續(xù)學習課文,探究感悟
    1、質疑激趣:同學們,假如弟子們摘到了一株麥穗但不是最大的一株,你可以原諒他們嗎?但弟子們現(xiàn)在是兩手空空地去見蘇格拉底的,你覺得可以原諒嗎?請你分析一下,弟子們的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弟子們應該怎樣做才是明智的?為什么只
    有這樣做才是明智的呢?(教師要通過追問、引導,讓學生在暢所欲言中來理解消化第六自然段中蘇格拉底的話,尤其是最后一句。
    多媒體出示第6自然段,指導朗讀:
    2、同學們,學到這兒,你覺得在摘一個最大的麥穗的過程中,弟子們的想法和蘇格拉底的想法有什么本質的不同?
    多媒體出示弟子摘麥穗時的心理活動的句子:
    不同的想法出現(xiàn)的結果有什么不同?
    引導討論,得出:
    弟子們認為手中的麥穗不是最大的。(結果:一無所獲
    蘇格拉底認為手中的麥穗就是最大的。(結果:手中總會保留一株麥穗
    3、同學們,蘇格拉底是個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他帶領弟子到麥地里,僅僅是為了讓弟子們去摘到那個最大的麥穗嗎?你覺得蘇格拉底讓弟子摘麥穗的目的是什么?
    1)不看書,自己默默思考一下。
    2)四人小組討論,每人都要發(fā)言,即使和同學觀點相似,也要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小組長匯總一下觀點。
    3)代表發(fā)言。
    教師引導:誰會用關聯(lián)詞
    引導板書:既要追求最大,又要把握機會
    4、同學們說得很有道理,我們看課文是怎么表達其中的道理的。
    出示: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麥地中行走……但liuxue86.com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才是實實在在的。
    指導朗讀:個別讀(反復)--找出一對反義詞(不失時機、錯失良機)--師引讀:在人的一生中,我們會碰到兩種人,一種人是:……(生讀),另一種人是:……(生讀)。 師:為什么有些人會一再地錯失良機?你能夠給這樣的人一點忠告嗎?
    5、出示最后一句話: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才是實實在在的。
    請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1)四人小組交流,每人都要發(fā)言。
    2)請各四人小組推薦一名同學談談感受。
    教師隨機舉例:
    ①比如以我們學校為例,我們的目標是十年內讓朱棣文小學變成江蘇省乃至于全國的名校,但現(xiàn)在首先要保證在太倉市有一定的影響。
    ②比如某同學目標是考上全國的名牌大學,那么現(xiàn)在就要將基礎打扎實,開發(fā)自己的才能。
    6、看看剛上課時同學們提出的幾個問題是否都解決了?(如果有的問題超出了課文的范圍,那就帶著它到課后去尋找答案。
    二、提供閱讀材料,拓展延伸
    1、快速閱讀補充閱讀材料,劃出留給你印象深刻地詞句,從中說說你對蘇格拉底有哪些新的認識?
    2、同學們,一個兩千多年前一個古老的故事,在我們現(xiàn)在似乎不可能在發(fā)生,但這個故事中蘊涵的道理,在我們現(xiàn)在卻仍然能留下很深的啟迪。蘇格拉底的思想,在兩千多年以后,仍然對我們的后人有很大的教育意義。他真不愧為偉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四、課外作業(yè)
    1、完成課本聯(lián)系4的兩個造句(盡量在課中指導一下
    雖然……但是……
    即使……也……
    師:這兩個關聯(lián)詞,在前后意思上都有一種相似的關系,請在讀中發(fā)現(xiàn),并具體說明。(都有轉折的意思)然后仿造句子。
    2、去找?guī)拙涮K格拉底或孔子的名言,看看他們還有哪些話給你很大的啟發(fā)。
    《最大的麥穗》教案【二】
    一、談話導入 ,揭示課題。
    師:古希臘堪稱西方文明的發(fā)源地,那里曾誕生過許多世界級的哲學大師,蘇格拉底便是其中一位。今天,讓我們跨越時空的隧道,與2500年前的大哲學家蘇格拉底進行對話,去聆聽他的聲音、去觸摸他的智慧、去感受他的哲理?,F(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
    (板書課題)
    二、反復誦讀,品味內涵。
    (一)、嘗試讀,感知文本
    (二)、思考讀,感悟文本
    師:上節(jié)課,我們已初步把課文讀得準確、流暢。你看現(xiàn)在大家多有信心,有信心是好的,扎扎實實地讀書更好,現(xiàn)在請同學們再次自由讀課文,遇到疑問動筆劃一劃,提出你喜歡的問題,給全班同學一個驚喜。
    (生邊讀邊思考)
    師:。同學們讀得很投入好,你在朗讀過程中提出了哪些喜歡的問題?(出示部分)(老師把具有代表性的問題歸納了一下)
    (生邊讀書邊討論,師參與其過程,師生共同交流。)
    (三、)展示讀,內化文本
    師:老師想傾聽你們美妙的讀書聲,愿意展示一下自己嗎?
    一位女同學毛遂自薦,面帶微笑地站起來。
    師:你很有自信!現(xiàn)代人就需要充滿自信,自信的本身就是一種實力。相信你一定能把課文讀好。
    生讀課文1—2節(jié),讀得有聲有色。
    生:某某讀得正確、流利,但你還可以發(fā)揮得更好。如果你就是蘇格拉底,給學生提要求,既要讓他們聽得清又要讓他們記得住。
    師:那你來讀。:
    (這一次朗讀,他把“最大的”、“只許進,不許退”強調得很清楚,也很自然)
    (生熱烈鼓掌)
    師:真為你高興,你讀得真好!
    (一生主動站起來朗讀課文的第三、四、五小節(jié),讀得非常響亮、厚重。)
    師:蘇格拉底看到弟子們兩手空空,一無所獲的走到麥地的盡頭,他是怎樣開導弟子的呢?課文的第6節(jié)將留給平時讀書機會較少的同學朗讀。(“唰”地站起來五位同學
    師;你們很誠實,也很勇敢。表面上看來讀書機會是老師給予的,實際上是自己爭取的,希望你們珍惜自己爭取的讀書機會。(站起來的學生都讀得很投入,很賣力氣。
    師:課文還剩最后一節(jié),這次讀書的機會還剩下一次,如果你愿意就請站起來展示自己的朗讀水平。(一時間,學生們爭先恐后地站起來,頓時,教室內書聲瑯瑯。
    (四、)探究讀,賞析文本
    1、師述:讀書有聲是個展示,合作討論也是一種學習形式。這篇課文最大的麥穗如果是一個精神家園,那么,家園里應該是百花齊放的,我們每個同學走進這家園一定會留戀往返的,因為那里有姹紫嫣紅的景色,只要你走進去,動腦去思考,用心地討論,一定會有許多美麗的收獲,好,現(xiàn)在你就試試。在初步感知的基礎上,請4人組合作學習。
    2、要求:
    ⑴各自找出你喜歡的句子、詞語,體會所表達的意思,并在4人組里交流,
    ⑵既要有感悟到的,又要把感悟到的通過朗讀表達。
    (4人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學習情況。
    ⑴“兩手空空的弟子們才如夢初醒,他們回頭望了望麥壟,無數(shù)株小麥搖晃著腦袋,似乎在嘲笑他們。” (知道了摘麥穗結果。原因是……)
    [2]“……雖然,弟子們也試著摘了幾穗,但并不滿意,便隨手扔掉了。……”
    A、體會弟子們摘麥穗時眼光不夠開闊,這樣是找不到最大麥穗的。(啟發(fā)學生抓重點詞體會,“埋頭”、“低著頭”)(生讀)
    B、體會弟子們摘麥穗時猶豫不決,不能當機立斷?!渤鍪編字犒溗雸D〕,(是呀,面對眼前的麥穗。)(啟發(fā)學生抓重點詞體會,“搖了搖頭”、“又……搖了搖頭”、“摘了幾穗……隨手扔掉了”)生讀
    師述:弟子們聽懂了老師的要求就走進了麥地,現(xiàn)在你不是自己,你是蘇格拉底的弟子,請你讀時再想一想,他們是怎么做,怎么想的。
    生:指名讀。
    評價:真了不起!把當時的場景再現(xiàn)了。
    4、過渡,面對弟子們的表現(xiàn),蘇格拉底有什么想法。請大家自由讀讀他說的話,就能體會出。
    誰把讀第5節(jié)蘇格拉底說的話讀一下。
    5、再指名讀第6節(jié),(接著蘇格拉底又說了一句話)。
    師指名另一生讀書后:你讀的很好,請問你的表情為什么這么嚴肅?
    生:蘇格拉底的這段話揭示了人生的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麥地中行走,也在尋找那最大的一穗。”他教育學生的時候應該是莊重的,語重心長的。
    師:集體語重心長地朗讀蘇格拉底的話。……蘇格拉底僅僅是在講摘麥穗嗎?你還體會到什么?
    師:讀到這,同學們有什么感受呢?
    生1:雖然弟子們兩手空空,但從師傅的話中弟子們一定受到了教育。
    在人生路上,即使錯失了良機,我們也不應嘆息。
    雖然麥地里有一穗是最大的,我們也應該追求,但未必馬上能碰到它。
    即使蘇格拉底教訓弟子們嚴格了一些,也是為了他們的成長。
    6、過渡:蘇格拉底用摘最大的麥穗這件小小的事來教育學生們,含蓄地告訴學生們一個很深刻的道理,他的學生聽懂了嗎?
    師述:蘇格拉底的弟子們聽了老師的話,悟出了這樣一個道理:……(生讀第七節(jié))
    出示并集體讀“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才是實實在在的。” 讀中大家能領悟到什么呢?
    “最大的”指遠大的理想,我們應該追求。
    “眼前的一穗”指擺在眼前的機遇或任務。
    “實實在在”就是抓住眼前的機遇,完成當前的任務,才能不會錯失良機。
    ·人的一生應該有遠大的理想,當遇到機遇時就必須實實在在地抓住眼前這次機會,如果東張西望,就會錯失良機。
    (相機板書)
    師:誰還有不同的想法嗎?
    生: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人的一生,只能進,不能退,時間、機會過去了,就沒有了。
    師:你又聯(lián)系了上文來理解,很好。
    生:人生是美好的,但應是實實在在的。
    生:找麥穗就是抓機遇,應先抓住身邊的,再追求美好的。
    生:追求美好的精神是可貴的,盡管達不到,但我無怨無悔。
    生2:課文啟示我們,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把握住現(xiàn)在,就掌握了未來。
    師:好一個“把握住現(xiàn)在,就掌握了未來”,你樸實的話語中蘊涵著深刻的道理。
    生3:人的一生仿佛是在麥地中行走,人人都在追求一個最高的理想,猶如在麥地中尋找那一株最大的麥穗。如果好高騖遠,不能腳踏實地,到頭來只會落得兩手空空。
    師:你的感受很深刻,語言很流暢!
    生4:“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才是實實在在的。”讓我懂得,人應該有遠大的理想,但也要注意現(xiàn)實。
    師:理想是需要的,現(xiàn)實是客觀的,理想和現(xiàn)實的完美結合才是重要的……(相機板書:追求 ……)
    生5:我們要善于捕捉機遇,如果不能抓住今天,就不能擁有明天的輝煌!
    8、師:讀了幾遍書后,你們基本上明白了文章所講的道理。有時,讀文如看山,“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如果讓我們從不同的角度欣賞一文,譬如“大學liuxue86.com者蘇格拉底教育學生有什么獨到之處?他的弟子如此學習對你有什么啟發(fā)?”帶著這樣的問題再次與課文對話,你們肯定會收獲更多的“美麗”。
    學生一聽,興趣盎然,再次潛心讀書……五分鐘后,師生對話。
    師:大學者蘇格拉底教育學生有哪些獨到之處呢?他的弟子如此學習對人有什么啟發(fā)呢?龔老師愿意分享你們“發(fā)現(xiàn)”的喜悅!
    生1:蘇格拉底是個好老師。一般的上課是在教室里,而蘇格拉底上課是在麥地里;一般的上課用課本,而蘇格拉底卻是用麥穗。
    師:你不是在批評我吧!的確,你很快找到了“蘇老師”教學的獨到之處,很不簡單!
    生2:他的“發(fā)現(xiàn)”對我啟發(fā)很大——不僅麥地可以當教室,社會也可以當教室;不僅麥穗可以當課本,整個大自然都可以當課本。
    師:說得好!你思路開闊!其實,宇宙就是一個神秘大課堂,生活就是一部無字大書。那里有廣闊的天地,那里有豐富的知識。
    生3:蘇格拉底教育弟子們不是直接告訴他們一個道理,而是讓他們親自實踐、體會,最后悟出人生的道理。
    師:直接告訴學生一個道理不是很省事嗎?何必兜圈子,繞彎子?
    生3:直接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有時會記不住,如果是自己體驗、悟出的道理,往往是刻骨銘心的。
    師:你的回答很精彩!我贊同你的看法。“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應該像蘇格拉底學習,同時也應該向你們學習,因為你們會讀書,能夠讀出文字背后的內容。
    生4:我認為,蘇格拉底老師講的很少,僅僅講了三次話。第一次,“你們去麥地里摘一個最大的麥穗,只許進,不許退,我在麥地的盡頭等你們。”這是提出一個要求。第二次,“你們已經(jīng)到頭了。”這是進行一次提醒。第三次,“這塊麥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們未必能碰見它;即使碰見了,也未必能作出準確的判斷。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們剛剛摘下的。”這是進行一次啟發(fā)。
    師:是的,你很會概括!“蘇老師”雖然只講了三次話,但他講得少、引得巧、點得妙,效果好。他不愧為一位大學者!
    (五、)無聲讀,超越文本
    師:有聲地讀書是一種交流,無聲地讀書是一種思考。最后請同學們默默地讀課文,來質疑這位哲學大師,向蘇格拉底挑戰(zhàn)。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 語文教師工作計劃 | 語文老師工作計劃 | 語文教研組工作計劃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 語文教師工作計劃 | 語文老師工作計劃 | 語文教研組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