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jié)有什么習俗

字號:


    七夕節(jié)有什么習俗?來跟出國留學網(wǎng)一起看看吧!更多七夕節(jié)的習俗請關(guān)注出國留學網(wǎng)節(jié)假日欄目!
    七夕節(jié)的簡介
    在我國,農(nóng)歷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jié),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jié)”或“女兒節(jié)”,這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jié)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橫貫南北,爭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
    七夕坐看牽??椗?,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椗且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jié)。
    人們傳說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女孩們在這個充滿浪漫氣息的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過去婚姻對于女性來說是決定一生幸福與否的終身大事,所以,世間無數(shù)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七夕節(jié)有什么習俗
    七夕節(jié)最普遍的習俗,就是婦女們在七月初七的夜晚進行的各種乞巧活動。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個地區(qū)的乞巧的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
    在山東濟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動很簡單,只是陳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結(jié)網(wǎng)于瓜果之上,就意味著乞得巧了。而鄄城、曹縣、平原等地吃巧巧飯乞巧的風俗卻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乞巧活動以后,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有些地方的乞巧節(jié)的活動,帶有競賽的性質(zhì),類似古代斗巧的風俗。近代的穿針引線、蒸巧悖悖、烙巧果子、還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湯的習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將谷物浸泡水中發(fā)芽,七夕這天,剪芽做湯,該地的兒童特別重視吃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紙、彩繡等形式做成的裝飾品等就是斗巧風俗的演變。而牧童則會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叫做“賀牛生日”(傳說七夕是牛的生日)。
    諸城、滕縣、鄒縣一帶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淚”,因為是牛郎織女相會所致。膠東,魯西南等地傳說這天喜鵲極少,都到天上搭鵲橋去了。
    在今日浙江各地仍有類似的乞巧習俗。如杭州、寧波、溫州等地,在這一天用面粉制各種小型物狀,用油煎炸后稱“巧果”,晚上在庭院內(nèi)陳列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女孩對月穿針,以祈求織女能賜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只,放在盒中,第二天開盒如已結(jié)網(wǎng)稱為得巧。
    而在紹興農(nóng)村,這一夜會有許多少女一個人偷偷躲在生長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靜之時如能聽到牛郎織女相會時的悄悄話,這待嫁的少女日后便能得到這千年不渝的愛情。
    為了表達人們希望牛郎織女能天天過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愿望,在浙江金華一帶,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殺一只雞,意為這夜牛郎織女相會,若無公雞報曉,他們便能永遠不分開。
    在廣西西部,傳說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壽。此水名“雙七水”,人們在這天雞鳴時,爭先恐后地去河邊取水,取回后用新甕盛起來,待日后使用。
    廣州的乞巧節(jié)獨具特色,節(jié)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制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還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發(fā)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從初六晚開始至初七晚,一連兩晚,姑娘們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一切都安排好后,便焚香點燭,對星空跪拜,稱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連拜七次。
    拜仙之后,姑娘們手執(zhí)彩線對著燈影將線穿過針孔,如一口氣能穿七枚針孔者叫得巧,被稱為巧手,穿不到七個針孔的叫輸巧。七夕之后,姑娘們將所制作的小工藝品、玩具互相贈送,以示友情。
    在福建,七夕節(jié)時要讓織女欣賞、品嘗瓜果,以求她保佑來年瓜果豐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鮮花和婦女化妝用的花粉以及一個上香爐。一般是齋戒沐浴后,大家輪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禱心愿。女人們不僅乞巧,還有乞子、乞壽、乞美和乞愛情的。而后,大家一邊吃水果,飲茶聊天,一邊玩乞巧游戲,乞巧游戲有兩種:一種是“卜巧”,即用卜具問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種是賽巧,即誰穿針引線快,誰就得巧,慢的稱“輸巧”,“輸巧”者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小禮物送給得巧者。
    有的地區(qū)還組織“七姐會”,各地區(qū)的“七姐會”聚集在宗鄉(xiāng)會館擺下各式各樣鮮艷的香案,遙祭牛郎織女,“香案”都是紙糊的,案上擺滿鮮花、水果、胭脂粉、紙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繡等,琳瑯滿目。不同地區(qū)的“七姐會”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誰的制作精巧。今天,這類活動已為人遺忘,只有極少數(shù)的宗鄉(xiāng)會館還在這個節(jié)日設(shè)香案,拜祭牛郎織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備妥,傍晚時分開始向織女乞巧。
    七夕乞巧的應節(jié)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稏|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將白糖放在鍋中熔為糖漿,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勻后攤在案上捍薄,晾涼后用刀切為長方塊,最后折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黃即成。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guān)的花樣。
    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有多種變化:或?qū)⒐瞎癯善婊ó慀B,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此種瓜果稱為“花瓜”。
    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個富有浪漫色彩傳統(tǒng)節(jié)日。但不少習俗活動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征忠貞愛情的牛郎織女的傳說,一直流傳民間。
    相關(guān)閱讀:國外七夕習俗
    日本:祈求姑娘們擁有好手藝
    日本的七夕節(jié)源于中國,經(jīng)過多年演變,如今已成為日本夏季傳統(tǒng)的節(jié)日之一。與中國不同,日本七夕節(jié)主要不是用來祈禱得到愛情,而是祈求姑娘們能擁有好手藝。
    

    在日本,織女不但要賜給孩子們巧手,還要負責滿足各種愿望。每年這個時候,大人和孩子都會聚在一起,在五顏六色的長條詩箋上寫下愿望和詩歌,連同用紙做的裝飾品一起掛在自家院內(nèi)的小竹子上。此外還要在院子里擺上玉米、梨等供品,以此請求織女星保佑自家女孩的書法、裁衣等手藝能有所進步。
    慶典結(jié)束時,這些供品將被放到河里順水漂走,以此象征著自己的心愿能夠到達天河。此活動一般在7月7日舉行,也有8月7日舉行的地方。自古以來就有純真的少女在水邊架起的高臺上向神奉獻織布風俗。
    據(jù)悉,日本的仙臺市(宮城縣)和平冢市(神奈川縣)的七夕頗為有名,每年都集聚很多前來觀光的游客。
    韓國人如何過“七夕節(jié)”?重祭祀講究飲食
    在韓國,七夕最具代表性的風俗就是祈求織女星,希望自己也跟織女一樣有著靈巧的手、織布織的更好。當天早晨,婦女們把香瓜、黃瓜等瓜果放在桌子上磕頭祈求,讓女人們織布的手藝越來越好。如果之后桌上擺的飲食上面看到有蜘蛛網(wǎng),就認為天仙答應了她們的愿望。
    或者,她們會在醬缸臺上面擺放著井華水(早晨擔的第一桶井水),在盤子里裝著灰抹平放在那上面,祈求自己有針線活的手藝,第二天如果在灰上有痕跡就相信有靈驗了。據(jù)悉,這種風俗是因為把織女當成在天上管針線活的神。
    

    七夕節(jié)期間的韓國傳統(tǒng)飲食也是多種多樣,其中的代表飲食有蒸片,桃子花菜和煎餅。蒸片是一種傳統(tǒng)的韓國年糕;桃子花菜是將桃子洗干凈后,削掉外皮,最好切成條狀,滾燙的整過之后即可食用。不僅僅是七夕,南瓜煎餅在韓國人的家常便飯中也時??梢?。
    另外,到了七月,是農(nóng)家繁忙的農(nóng)活結(jié)束后等秋收,少許過著清閑的時間。所以過了陰雨季節(jié)后的這時候,農(nóng)家有把夏天陰雨季節(jié)期間的潮濕衣服和書拿出來曬干的風俗,被稱為曬書曝衣。《東國歲時記》上記載,七月七日在家曬衣服,按照拿出來曬的衣服和書的數(shù)量就能看出生活得好或者不好。
    在多樣化的生活和價值觀的變化中,現(xiàn)在的韓國年輕人對傳統(tǒng)七夕關(guān)注的并不多,他們只是借著這一天的機會,在一起約會、吃飯、互送禮物。
    朝鮮時代:孩童作詩 向星祈福
    朝鮮人過民間節(jié)日,都以農(nóng)歷為準,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到了中世紀的三國時期,主要是過與農(nóng)業(yè)有關(guān)的民間節(jié)日,七夕(七月初七乞巧節(jié))就是其中之一。朝鮮時代的風俗是孩子們以牛郎和織女為素材作詩,向北斗七星祈求長壽與幸福。
    

    韓國文學家崔南善在《朝鮮常識》中記載,高麗第31代王恭愍王跟蒙古王后一起祭拜牽牛(牛郎)和織女星,并在那天把俸祿給百官們。朝鮮王朝時,每到七夕,君王們在宮廷里擺宴會,給儒生們實行節(jié)日制的科舉。
    越南胡志明市華人歡度七夕節(jié)
    越南胡志明市的華人們認為,“牛郎”與“織女”是在凌晨12時正相會,所以他們多于農(nóng)歷七月初六晚上就以各類貢品賀節(jié)。
    由于胡志明市華人祖籍多為中國南方地區(qū),所以胡志明市華人拜祭七夕所用的貢品以中國南方地區(qū)習俗為主,主要有:菱角、棋子餅、金錢餅、花生、7種時果等。此外,更不能缺少的是一把“禾秧”和一個“七姐盤”,這兩種貢品與“牛郎”和“織女”的傳說息息相關(guān)。
    參與活動的年輕人還把自己對愛情的期望寫在一張字條上,拜祭時許愿,希望自己將來有個幸福的家庭。
    
七夕節(jié)來歷 七夕傳說 七夕節(jié)習俗 七夕節(jié)活動 七夕詩句
七夕是哪天 七夕禮物 七夕節(jié)圖片 七夕祝福語 七夕活動策劃

    
七夕節(jié)來歷 七夕傳說 七夕節(jié)習俗 七夕節(jié)活動 七夕詩句
七夕是哪天 七夕禮物 七夕節(jié)圖片 七夕祝福語 七夕活動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