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說課:向心力說課稿

字號:


    教師資格考試說課稿你準備好了嗎?還沒有準備好的考生,先來看一看說課稿范文吧。以下資訊由出國留學網教師資格證考試網整理而出教師資格說課:向心力說課稿,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開場白
    學生已經在前面學習了勻速圓周運動,通過對以上內容的回顧激發(fā)學生探討圓周運動是一種生活中常見的機械運動形式的積極性。
    二.教材簡介
    本節(jié)內容是高中物理教材第五章勻速圓周運動中的一節(jié),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過勻速圓周運動的概念以及描述勻速圓周運動的物理量。本節(jié)是本章的重點,學好這一節(jié)可以為學好本章應用部分以及萬有引力知識作必要準備。
    三. 教學的目的要求
    1.知識與技能:理解什么是向心力。能運用向心力的公式解答有關問題。
    2.過程與方法:懂得用控制變量法研究物理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分析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與價值觀: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和科學研究態(tài)度。
    高一學生的思維比較單一,抽象思維尚不成熟,但已具備一定的邏輯分析推理。他們以被動接受學習為主,對高中物理的學習還不得法,應在學習方法上指導。
    四. 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如果能抓住圓周運動中向心力與各物理量的變化規(guī)律,也就把握了向心力的知識要領。所以在本節(jié)中,要把探討向心力大小與m、r、ω的關系作為教學的重點,把理解向心力的概念作為難點。使學生能理解和掌握向心力的相關知識。
    五.教學方法
    由于學生剛剛步入高中,對高中物理學習還缺乏方法,習慣于硬套公式,而本節(jié)內容涉及公式較多,會給學生帶來較大的困難,所以需要教師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自己歸納結論,理解記憶公式,從而達到能靈活運用的目的。
    因此本課采用“引導探究”式教學法,該教學法以解決問題為中心,注重學生的獨立鉆研,著眼于創(chuàng)造思維的培養(yǎng),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其主要程序是:提出問題→科學猜想→設計實驗→探索研究→得出結論→指導實踐。它不僅重視知識的獲得,而且更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及方法,更加突出了學生的主動學習。學生活動約占課時的 1/2,課堂氣氛將比較活躍,能真正體現(xiàn)“以教為主導,以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
    六.教學程序
    從以上分析,教學中以了解,學習研究物理的方法為基礎,掌握知識為中心,培養(yǎng)能力為方向,緊抓重點,突破難點,設計如下教學程序:
    1.導入新課(需要5分鐘)
    創(chuàng)造學習物理情景,激發(fā)學習興趣為導入新課的指導思想,列舉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展示幾個生活中一些做圓周運動實例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歸納出它們的共同特征,讓學生思考做圓周運動的條件,以及怎樣才能滿足這些條件,讓學生的思維進入新課教學的軌道。
    2.新課教學(需要30分鐘)
    播放幾個勻速圓周運動實例的錄象短片,引導學生逐一進行受力分析,讓學生發(fā)現(xiàn),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受到的合力總是指向軌跡圓心,從而得出向心力的概念,理解向心力是做勻速圓周運動物體所受的合力,是按效果命名的,并理解它的方向和作用。然后設問:質量為 m的物體以角速度ω做半徑為r的勻速周運動時,究竟需要多大的向心力?引出“探究向心力大小”這一研究課題。鼓勵學生大膽猜測:假如你是歷史上第一個研究向心力大小的人,猜猜看“向心力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并指出科學猜想是研究自然科學的一種廣泛應用的思想方法。
    在這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分組討論,根據日常生活經驗加以猜想,總結出:向心力 F可能與m、ω、r有關系。
    在這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分組討論,然后請個別學生回答。這樣使學生分析,討論,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得以培養(yǎng)和提高。
    經過討論,決定利用彈簧秤、細繩、圓珠筆桿套、不同質量的帶孔小球若干,進行實驗探究。在此環(huán)節(jié)中,學生以四個人為一個小組,像科學家那樣開始按擬定的方案實驗,邊做邊想邊記。教師巡視,注意他們設計是否合理,儀器使用是否得當,數據記錄是否正確,做個別輔導。 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驗結果,分析、歸納,得出結論,以組為單位,推舉代表發(fā)言。 教師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
    向心力F確實與m、ω、r有關,并說明精確的實驗可以得出 F=mrω 2 。
    2.鞏固與練習(需要10分鐘)
    為了鞏固所學知識,本節(jié)課安排了10分鐘的時間進行鞏固與練習。具體作法是:先留3分鐘讓學生回顧一下課本和板書知識要點,有疑問的同學可以提問。接著用投影儀展示分層練習題:1. 線的一端拴一重物,手執(zhí)線的另一端,使重物做勻速圓周運動。當每分鐘轉數相等時,線長易斷還是線短易斷?2.為什么賽車速度過大會脫離軌道?
    3.布置作業(yè)
    為了使學生系統(tǒng)全面理解和掌握向心力的知識內容,要求學生課后仔細閱讀課本,并完成課后習題2,3以及預習下節(jié)教材。
    七.板書板畫設計
    ⑴概念: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受到的合力總指向圓心,這個力叫做向心力。
    實驗設計:
    ⑴器材:
    ⑵步驟:
    ⑶裝置圖:
    ⑵方向:總指向圓心
    ⑶作用:使物體的速度方向發(fā)生變化
    ⑷大?。?F=mrω 2 =mv 2 /r
    八.說課綜述:
    以上是按照新課程理念對向心力的教學過程設計。將生活中的例子與物理規(guī)律教學聯(lián)系起來, 教師用語言啟發(fā)學生回顧學過的知識,再用科學的探究方法探討它們之間的關系,使學生既掌握了知識,又學會了物理規(guī)律的探究方法。
    
    教師資格證說課稿欄目為您推薦:
    怎樣報考2016年教師資格證考試
    教師資格證面試題庫
    教師資格證面試試講指導匯總
    2016年教師資格證考試題型及答題技巧匯總
    2016教師資格證考試報名審核常見問題解答
    2016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證報名入口及時間匯總
    
教師資格證說課稿 教師考試備考輔導 教育學資料 教育心理學資料 綜合素質資料 教育知識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