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公務員考試申論真題及參考答案(甲級)

字號:


    本文“吉林公務員考試申論真題及參考答案(甲級)”,跟著出國留學網公務員考試頻道來了解一下吧。希望能幫到您!
    一、注意事項
    1.作答參考時限:閱讀資料30分鐘,作答90分鐘。
    2.仔細閱讀給定的資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在答題紙指定位置。
    3.答題時請認準題號,避免答錯位置影響考試成績。
    4.請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在答題卡上指定的區(qū)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的作答無效。
    二、給定材料
    資料1
    2014年末,美國《赫芬頓郵報》網站上發(fā)表了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塔伊.埃其奧妮題為《年輕人的聲音》的文章。在文中,這位國際問題研究者為中國學生點贊,稱贊中國年輕人的坦誠,說他們展現了“崛起大國的公民意識”當中國歷經百年滄桑,重回世界舞臺中央時,這個有著五千年文明使得大國的公民形象必定會受到世人的矚目。2015年, 18屆五中全會正式提出把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作為13五經濟社會發(fā)展的主要目標之一。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逐漸賦予起來的中國,已經到了培植精神富足的階段,在中國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今天成為健康向上的大國公民,建設一個讓國民享有安全感,信任感和自豪感的社會,已經不只是社會發(fā)展階段的必然。與現實的鮮活樣本。國家的現代化,首先應使國民的現代化。我們傳遞給世界的,不能只是奢侈品店里掃貨的闊綽、各大景區(qū)爆滿的熱情,更應是謙遜有禮的大國公民形象。
    資料2
    在現代社會,“大國”的概念絕非僅僅局限于經濟實力的攀升,它還需要公民的道德倫理、文明程度等共同支撐。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心理學研究中心J主任說,“公民,是現代國家治理體系中最基礎也是最核心的概念。”構成國民素質最核心的內容應該是健康向上的價值體系,道德良知、行為規(guī)范、個體品質都是以此為基礎建立的。
    今年3月,某媒體以“國民素質”為主題,選取東中西部12個城市進行了抽樣調查。2016年通過對數千名普通國民的訪問,收集到2405個有效樣本。調查從國民素質的基本構成要素入手發(fā)問,雖不能涵蓋國民素質的全部內容,但基本能夠反映當下我國國民素質的基本狀態(tài)。調查發(fā)現,受訪者對“國民素質”的認知已經不再簡單局限于道德層面,眾多充滿著現代意識的指標已經進入了人們的視野。“人的全面發(fā)展”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這里面既有對中華民族道德基因和精神血脈的繼承與延續(xù),也有新的時代特征。
    盡管受訪者的年齡、職業(yè)、生活地域、關注重點各有不同,但“做高素質的大國公民”已經成為人們的普遍共識。
    資料3
    中華文化自西周以來就確立了以人為本的文化品格。商滅夏,周滅商,夏商兩代的歷史給周王朝非常深刻的啟示。以史為鑒,周王朝認識到一個非常重要的道理:“天命靡常。”天命并非恒常不變,不是獲得了就可以一勞永逸,而是因人而變?!渡袝防镉涊d了周人對歷史的總結:“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周人據此提出了一個重要觀念——“敬德”,這就形成了中國文化以人為本的根本特性,即決定命運和政權興亡的不在于外在力量,而在于人自身德行的好壞,被古人奉為人生追求最高境界的“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原則亦以“立德”為“大上”,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是中華文化的根本精神之一,也是中華民族對人類的一項重要貢獻。而歐洲啟蒙運動時期開始倡導的人本主義思想,啟發(fā)人不要做神的奴隸,要做人自己,一方面它源于古希臘羅馬文化,另一方面,也是受到了16世紀以后傳教士從中國傳回去的人本文化的影響。
    資料4
    近些年,隨著中國出境旅游、留學、海外就業(yè)、經商的人越來越多,世界對中國公民有了更直觀的印象。2015年12月《中國人海外形象全球調查報告》發(fā)布。該報告依托大數據平臺采集了海外3萬多個站點的5億條次輿情信息進行分析,數據采集范圍涵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時間跨度為2015年全年。數據顯示,中國公民在海外頗受好評。杭州方女士一家春節(jié)去倫敦旅游,為避免18個月大的女兒在飛機上哭鬧引起其他旅客的不滿,他們向鄰近旅客發(fā)放了手繪的“致歉卡”;武漢姑娘在普吉島救溺水女子等都向海外展示了中國公民形象。中國海外派遣和交流人員在這一年也為中國人海外形象加了分。尤其是中國維和行動、援非醫(yī)療、撤僑等事件最受海外關注。其中在超過2.7萬條與維和部隊相關的信息中,對中國維和行動表示贊賞的高達74%。
    
行測真題 行測答案 申論真題 申論答案 面試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