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jié)如何養(yǎng)生

字號: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養(yǎng)生的朋友們要注意了,端午節(jié)有這么一些你要注意。小編精心整理了《端午節(jié)如何養(yǎng)生》,歡迎閱讀,僅供參考,如果想了解更多的相關信息,請繼續(xù)關注我們出國留學網。
    “端午”弄不好就是疾病的開端
    端,是“開端”的意思;午,在十二地支中屬火,是陽氣的極致。端午,意味著一年中陽氣最旺的時候開始了。生活經驗也告訴我們,一旦過了端午,太陽就會顯得尤其明亮。
    端午過后,天上的熱氣降于地面,地上的濕氣往空氣里蒸騰,濕熱交織,最容易滋生病菌,醞釀各種邪氣,使人生病。
    我們知道,“病”字含有一個“丙”,丙也屬火,因此病跟火有著密切關系。端午是火熱季節(jié)的開端;如有不慎,那么就是疾病的開端。
    古人又把端午叫做“惡日”,你如果說端午是“佳節(jié)”,那就有點兒不對了。前秦丞相王猛在端午節(jié)這一天生了個孫子,全家人都以為不祥,王猛給這孩子取名“王鎮(zhèn)惡”,希望這孩子能把這惡日鎮(zhèn)住。
    古人設置端午節(jié),是在提醒大家注意養(yǎng)生防病,于是,端午節(jié)的各種習俗也特別多。
    端午節(jié)的習俗總與芳香聯系在一起
    為了在這個火熱的季節(jié)不至于生病,人們想了很多辦法,這些方法后來就形成了習俗,至今沿用。
    端午過后,邪氣主要是濕熱、穢濁,所以要芳香化濕,芳香化濁,端午節(jié)的習俗中總離不開芳香。比如,插艾葉和菖蒲,佩戴香囊,用蒼術、白芷等熏香,是為了芳香化濕化濁;喝雄黃酒,是為了讓雄黃和酒的雄烈之氣殺死病毒邪氣,同時增強人體的抵抗力。
    粽子的含義
    端午時節(jié)棕飄香,一提到端午節(jié),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粽子。粽子雖然美味,但是得小心它驚人的熱量。一般來說,一顆粽子的熱量大約有1000卡,吃半個粽子就相當于攝入了一天三分之一的熱量。如果粽子里再包了臘肉、蛋黃等膽固醇較高的食材,那么熱量更是嚇人!
    所以,我們應該科學食用粽子,在品嘗粽子時應該減少醬料的蘸取,要搭配蔬菜和水果來吃,這樣可以達到均衡營養(yǎng)。我們在品嘗粽子后可以喝點茶葉,這樣可以緩解油膩感。
    五月六月,人氣在頭,頭部要保持清涼
    《黃帝內經》說:“五月六月,天氣盛,地氣高,人氣在頭?!毕募疽浅W⒁忸^部保養(yǎng),保養(yǎng)得好,能讓人神清氣爽,保養(yǎng)得不好,會使人精神昏憒、頭痛、頭暈,很多人到秋來產生腦瘤、腦出血等惡疾,都跟夏季沒有保養(yǎng)好頭部有關。因為火性炎上,頭部首當其沖,被濕熱熏蒸了一夏的大腦,
    “頭宜常涼”,清艾軒的頭部保養(yǎng)養(yǎng)生藥枕即根據此原理,在古方的基礎上,結合今人體質特征配制而成,內含大量清涼醒神、祛風散熱、芳香開竅的純中藥,在睡夢中緩緩滲入我們的頭部,使人以在這炎熱的夏季保持頭部的神清氣爽。
    艾草之妙
    一到端午節(jié),家家戶戶都會在門口掛艾草。俗話說得好,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艾葉是一種藥用植物,味苦,微溫無毒,有溫氣血、逐寒濕之功,又有芳香避穢之能。端午節(jié)空氣潮濕,而艾草芳香清新,不僅能祛除毒氣,還能凈化空氣,起到消毒和預防疾病的作用。
    端午之后濕熱就越來越大,各種真菌和細菌大量繁殖,人體濕熱出汗,空氣中的過敏原增多。于是,各種皮炎、濕疹、手足蘚、蕁麻疹等皮膚病就開始發(fā)作。我們可以將艾葉、菖蒲等香草等混合煎水洗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預防這些皮膚病。
    專家建議,身體寒濕重的人群可以每周用艾葉水泡一次腳,在泡艾葉同時,喝上一杯生姜紅棗水即可去寒又不至瀉氣。但需注意的是,艾葉泡腳,也不能經常泡,因為艾葉泡腳能將虛火、寒火往下引,就會引起頭面部的氣血兩虧,供血不足,反而會引起頭暈、頭痛,及情緒上的變化等。但有些人身體非常虛弱,吃了一些補益身體的食物就會牙痛、口腔潰瘍等,像這種情況,可以等上火了再用艾葉水泡腳,沒火時可繼續(xù)食補,注意誤食寒涼食物,防止寒濕侵入,慢慢地就會發(fā)現再吃補益的食物身體也不容易上火了,而且體質會慢慢地增強。
    快步走
    生命在于運動,像賽龍舟、蹴球、珍珠球、斗草就是古代流傳下來在端午節(jié)開展的體育運動。
    中醫(yī)將精、氣、神稱為“三寶”,與人體生命息息相關。因此,我們在端午時節(jié)也不要忘了運動,只有多運動,才能使周身經脈暢通,營養(yǎng)整個機體。
    走路是最簡單也是行之有效的運動方法。我們可以選擇上午或是傍晚進行鍛煉,快步走時身體要放松,頭部要端正,目視前方,雙臂自然擺動,兩腿自然邁步,步伐要比正常走路時的大。
    我們在進行快步走的時候要保持精神飽滿,呼吸自然有節(jié)律,走路時要達到“頭目清爽、足部發(fā)熱、全身微微出汗、心情愉悅”為最佳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