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國考行測技巧:判斷假言命題的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

字號:


    出國留學網(wǎng)公務員考試頻道小編為大家整理2017國考行測技巧:判斷假言命題的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假言命題是邏輯判斷部分中復言命題的一種,在每年都有考查且分值較高。不僅是在公務員考試中,在村官、選調生、事業(yè)單位考試中,假言命題也是必考的內容,需要考生重點掌握。對于這一考點的掌握,首要的就是準確的判斷出題干中所述對象哪個是充分條件,哪個是必要條件,但是,部分考生對假言命題的理解不到位或者有偏差,在此提出一些解決方案與技巧,希望對廣大考生有所幫助。
    假言命題是在假設狀態(tài)下判斷命題間條件關系的命題,也就是其中的“假”是假設的意思;命題間的條件關系即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這就要求廣大考生們在拿到一個題目后,要首先判斷題干中所涉及的兩個對象,哪個是充分的,哪個是必要的,然后寫出它們之間的推出關系,進而準確的完成題目。那么如何判斷呢?
    首先,我們看一下下邊這個例子:
    “如果明天下雨,那么學校放假。”
    解析:在這個例子中,“下雨”和“放假”哪個是充分條件,哪個是必要條件呢?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句話的意思,是不是可以說一旦明天下雨了,學校就會放假。也就是說,想要放假只要滿足下雨這個條件就夠了。這時候我們說“下雨”是“放假”的充分條件。由于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是成對出現(xiàn)的,所以“放假”就是“下雨”的必要條件,寫成“下雨=>放假”。充分條件我們把它簡記為“有它就行”。
    那么對于一些不便于優(yōu)先判斷充分條件的題目我們應該如何處理呢?比如:
    “只有考試,才能成為公務員。”
    解析:在這個例子中,“考試”和“公務員”是怎樣的關系呢?我們知道,參加了考試,不一定就能成為公務員;但是作為一名公務員,一定是參加過考試的。這時候,我們說“考試”是“公務員”的必要條件;“公務員”是“考試”的充分條件,寫成“公務員=>考試”。必要條件我們把它簡記為“沒它不行”。
    現(xiàn)在我們知道了,句子中出現(xiàn)的關聯(lián)詞會有助于我們的判斷。我們把上邊具體的對象換成字母來總結一下規(guī)律:
    如果A那么B——A=>B(簡單記就是“前推后”)。與之類似的還有若...則...;只要...就...等等,大家做題時要注意變通。
    只有C才D ——D=>C(后推前)。
    還有什么關聯(lián)詞能夠表示這種帶有假設條件的句子呢?
    例如:除非你考上公務員,否則小紅不會嫁給你。
    解析:這句話我們怎么來判斷呢?我們換個說法,是不是你沒考上公務員,小紅就不嫁給你;換言之,小紅嫁給你了,說明你考上了公務員。即:你沒考上=>小紅不嫁;小紅嫁給你=>你考上了?,F(xiàn)在我們把“你考上公務員”用E代替;“小紅不會嫁給你”用F代替,這時我們得到兩個推出關系,整理得出:
    除非E否則F——非E=>F或者非F=>E
    為什么在這里我們得到了兩個關系式呢?大家仔細看一下,這兩個關系式是互為逆否命題的。我們知道,互為逆否的兩個命題等價,也就是它們只是一個結果的兩種形式,在這里大家要注重理解而非死記硬背。
    如果題目中沒有給出我們明確的關聯(lián)詞該怎么辦呢?比如:
    G是H的基礎。
    我們分析一下它們之間的關系:既然G是基礎,那么有H一定有G。一定有的,我們就說它是必要條件,那么另一個就是充分條件,即:H=>G。這也是我們判斷充分還是必要時的一種簡單方法,就是說哪個一定有,這個就是必要條件,另一個就是充分條件了。
    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欄目精心推薦:
    2017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入口匯總
    申論熱點 | 申論答題技巧 | 行測國家務員歷年真題
    
行測真題 行測答案 行測答題技巧 行測題庫 模擬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