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楊桃教案

字號:


    下面是出國留學網(wǎng)為大家搜集整理的畫楊桃教案,歡迎閱讀與借鑒。
    畫楊桃教案(一)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不同的結果,使學生從中受到科學思想方法的教育。
    2.通過理解老師說的一段話中句與句的聯(lián)系,學生怎樣把一段話寫清楚。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說話。用“嚴肅”、“熟悉”造句。
    4.朗讀課文,背誦最后兩個自然段。
    教學重點難點
    1.聯(lián)系全文內(nèi)容,理解老師通過畫楊桃這件事所說的道理。
    2.理解老師說的一段話中句與句的聯(lián)系,體會怎樣把一段話寫清楚。
    教學準備
    楊桃的實物或模型與掛圖,投影片,小黑板,生字詞卡片。
    教學時間: 三課時。
    課前預習
    1.根據(jù)課題,初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當你們看到29課《畫楊桃》這個題目時,會產(chǎn)生什么想法呢?課文是寫誰畫楊桃?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畫?怎樣畫的?畫得像不像?
    2.劃出文中的生字詞,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記憶。
    3.熟讀課文,解疑設疑。
    這篇課文的wsbad就將楊桃畫成了五角星,不僅沒有受到批評,反而得到了肯定,這是為什么?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情況
    1.出示楊桃的實物或掛圖,引導學生描述,并加深對楊桃的認識。
    2.聯(lián)系預習中的問題,引導學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二、再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知道文章寫的是一件什么事
    1.默讀思考討論:“我”(wsbad)照實把楊桃畫成像五角星可笑嗎?
    2.教師范讀課文,學生注意辨析“我”、“同學們”及“老師”說話時不同的語氣、語調(diào),并注意生字的發(fā)音。
    3.齊讀課文。
    4.思考(也可同桌討論):這篇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這篇課文寫的是“我”小學四年級一次圖畫課上練習畫楊桃時發(fā)生的事情)
    5.以問促讀,理清文章脈絡。
    (1)課文哪些段落是寫在一次圖畫課上發(fā)生這件事的?(從第2自然段到倒數(shù)第2自然段)(這是文章描寫最細致的部分,即文章的重點部分)
    (2)開頭第1自然段,寫的是什么?(講父親怎樣教“我”學畫。)(這是文章的第1部分)
    (3)文章最后一個自然段寫什么?(講父親和老師的話使“我”一生受用。)(這是文章的第3部分。)
    小結:通過上面的閱讀和練習,我們清楚地知道這篇文章由三部分構成,且屬“總──分──總”式結構。第2部分是全文的重點。
    三、細讀課文,在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解詞,(也可根據(jù)預習情況,對生字詞做一強化)
    1.指名讀課文第1自然段liuxue86.com。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nèi)容。
    叮囑:再三提醒、囑咐的意思。
    想當然:指不顧實際情況,只根據(jù)自己腦子里的印象下判斷。
    走了樣:失去原來的樣子。畫走了樣:畫的和本來的樣子不同。
    小結:從這一段可以了解到,wsbad最初做畫的嚴謹態(tài)度是父親嚴格要求,多次教誨的結果。
    2.分角色讀讀課文的第2部分。
    (1)選擇一名學生讀旁白,另外一名學生讀同學甲,一名學生讀同學乙,其余學生讀“大家”的話,教師讀“老師”的話。
    (2)教師將這部分出現(xiàn)的生字板書在黑板上,并指名讀一讀它們所在的句子,達到正音、解義的目的。
    “審”(shěn)“晌”(shǎng):翹舌音。
    “肅”(sù):平舌音。筆順:(共8筆)
    熟悉(xī):知道得很清楚。
    哈(hā):擬聲詞。本課指放聲大笑時發(fā)出的聲音。
    3.指名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誨”:四聲(huǐ),字義是教導、誘導。受用:得到益處。
    一生受用:就是對自己一輩子都有幫助、都有好處。
    4.抽讀生字新詞卡片,識記生字。
    5.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體會詞義,進一步熟悉課文。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細讀了課文,理清了文章的脈絡,學習了生字新詞;這節(jié)課我們要通過精讀課文,進一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弄懂為什么wsbad把楊桃畫成了五角星后沒受到老師的批評,反而受到了肯定;老師的話與父親的話有哪些相似之處。他們的話為什么能使wsbad終生受益呢?(也可根據(jù)班級具體情況,讓學生自己把在預習中不懂的問題提出來。)
    二、講讀課文
    1.從課文第三部分入手,達到牽動全文之目的。
    (1)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理解“受用”是什么意思,“一生受用”呢?
    (2)從“一生受用”這個詞中,我們能不能估計出wsbad寫這篇文章時,大約是什么年齡?(大約年事已高,也就是人到老年。)(從“使一生受用”這個詞還可以看出,本文是用回憶的手法,寫了發(fā)生在小學四年級一節(jié)美術課上的一件事。)
    ①能使wsbad“一生受用”的教誨一定是使wsbad終生不忘的。是誰的教導使wsbad終生不忘呢?(是“老師”和父親的話。)他們講的內(nèi)容一樣嗎?從哪個詞可以看出?(從“是那么相似”這個詞中看出的。他們講的內(nèi)容一樣。)相似是相像或相同,前面的修辭詞“那么”怎樣理解?(特別、十分)
    ②請同學們找出父親與老師的話輕聲讀一讀。自己體會一下相同點是什么。
    2.學習課文第1部分(第1自然段)。
    (1)指名讀父親的話(出示寫有父親話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2)出示投影,齊讀并思考:父親的話有幾層意思?(兩層。)
    每一層各說的是什么意思?(第一層是說應該怎樣做,即要認認真真地去觀察所要畫的一件東西,畫時要按觀察到的樣子老老實實地去畫;第二層意思是說不要怎樣做。即不要不顧看到的實際情況,只根據(jù)自己腦子里對事物的印象下判斷,把畫畫得與實際觀察到的樣子不同,因為這樣是學不會畫畫的。)
    小結:父親從正、反兩方面講了畫畫時該怎樣做,不該怎樣做的道理。從他的話中我們可以看出,wsbad的父親對作畫很有研究,是wsbad學畫的啟蒙老師。他的話不僅使wsbad在學畫畫時受益,而且影響到wsbad一生的為人處事,即:無論畫畫還是處理其他問題,都應該實事求是,從客觀實際出發(fā),堅持科學的思想方法。
    3.學習課文第2部分。
    (1)分析“老師”說的話的第一層意思。
    ①指名讀課文中倒數(shù)第2自然段“老師”說的一段話。(出示寫有“老師”話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②“老師”說的這段話共有幾句?(五句。)
    ③引導分析“老師”說的一段話中前三句話的意思。
    A.第一句說大家對楊桃“都非常熟悉”,能說明什么呢?(說明wsbad及他的同學都是楊桃故鄉(xiāng)的人;他們都非常清楚楊桃的外形。)
    B.第二句話中的“但是”在這段話中起什么作用?從這句話中能想到什么?(用“但是”一詞轉到了問題的另一個方面,也就是觀察的角度不同楊桃的樣子就不一樣。)(從這句話我們可以回想起著名畫家達?芬奇的老師說過的一句話:“每一個雞蛋從不同的角度看形狀也不一樣。”既然雞蛋從不同的角度看,形狀都不一樣,更何況具有肩部肥大,底部略尖削,并有五條棱這一明顯特征的楊桃呢。)
    C.第三句話中的“真像”是什么意思?(特別像。)“有時候”指什么時候?(指恰巧面對楊桃底部這一觀察點來觀察的時候。)
    D.這三句話以畫楊桃為例,要說明一個什么道理呢?(說明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去看,會有不同的樣子。)
    小結:“老師”的前三句話,緊緊圍繞畫楊桃這個例子,說明: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去看,會有不同的樣子。明確地指出換一個角度看,楊桃根本不像楊桃了,還真像個五角星,肯定了“我”觀察仔細認真。書中的第一幅插圖,就是同一個楊桃,從不同角度看到的兩種樣子。其中一種樣子還真像五角星。(板書:看的角度不同結果也不同)
    ④齊讀“老師”說的前三句話,加深理解。
    (2)講讀課文第2自然段。
    ①wsbad在一次圖畫課上,就把楊桃真的畫成了五角星的樣子,課文的哪一自然段寫了這個意思?(指名讀)(板書:我畫成了五角星)
    ②wsbad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原因有幾個?(兩個。)第一個原因是什么呢?(“我”的座位在前排靠邊的地方。)這能說明什么?(說明wsbad看楊桃的角度既與其他同學不同,也與自己平時看楊桃的角度不同。)也就是前面學的“老師”說的哪句話?(看投影讀一讀。)
    ③wsbad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第二個原因又是什么呢?(是wsbad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的結果。)
    ④指導學生看文中的第二幅插圖。
    小結:wsbad把楊桃畫成像五角星的樣子,有兩個原因。但第二個原因是最主要的。“認認真真地看”說明他不憑想當然,既相信實際,也相信自己的眼睛。“老老實實地畫”就是wsbad遵照“爸爸”所叮囑那樣去畫。
    (3)導讀分析第3至5自然段。
    ①“有幾個同學”看到wsbad的畫為什么哈哈大笑?(認為wsbad畫的根本不像楊桃。)
    ②課文中寫了兩個學生的兩句話。一句末尾用了問號,另一句用了嘆號,表示的意思一樣嗎?(一樣。)表示出的情感程度相同嗎?(相同。都是用十分肯定的語氣,表明wsbad把楊桃畫成了五角星。)
    A.第一句用了反問的修辭手法,如果把它改成陳述句,表達的語氣變了沒有?
    B.指導學生朗讀這兩句話,要讀出嘲笑和嘰諷的語氣。
    ③“有幾個同學”看了wsbad的畫“哈哈大笑”,(板書:同學哈哈大笑)說明什么?(說明他們一是沒有考慮到wsbad看楊桃的角度,二是自以為對楊桃已十分熟悉。)
    (4)講讀課文第6至12自然段。
    ①“老師”聽了“幾個同學”的議論,又看了wsbad的畫,與“這幾個同學”的態(tài)度一樣嗎?他先是怎樣做的?其中有一個詞語,請找出來。(走到我的座位坐下來,審視講桌上的楊桃。)“老師”為什么要坐在wsbad的座位上“審視”?(“老師”坐在“我”的座位上,就是要從“我”看楊桃的角度進行觀察,據(jù)此判斷“我”畫得是否準確。)(板書:老師審視)
    ②“老師”審視了之后,為什么沒有直接告訴大家畫得像不像,而是舉起wsbad的畫去問大家像不像?(“老師”的目的,是要讓學生從他親自“審視”的做法上,悟出從不同的角度看事物,看到的結果也不同的哲理。)
    ③聽了學生的回答,“老師”的態(tài)度變得怎樣了?(嚴肅起來。)為什么要變呢?(發(fā)現(xiàn)wsbad明明畫得很準確,但全體同學們卻說“不像”,這種現(xiàn)象引起“老師”的深思,他意識到不僅是“幾個”而且是大多數(shù)同學還不懂得作畫的起碼要求,更不懂得用科學思想對待事物。)從文中的哪一個詞能看出“老師”嚴肅的神情延續(xù)了很久?(半晌。)(“半晌”是過了好大一會兒。也可以說明老師對于如何處理這件事,認真地進行了考慮。)他是怎樣考慮呢?(先摸清認為把楊桃畫成五角星好笑的是哪些同學。)
    ④指導學生朗讀“好──笑”,這里的破折號表示幾個同學故意拉長聲回答,要讀得聲調(diào)高些,聲音長些。
    (5)指導學生學習第13至17自然段。
    ①對于認為“好笑”的同學,“老師”沒有去批評責備,而是“請他們輪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目的何在呢?(讓他們也從wsbad看楊桃的角度來觀察,使他們親眼看到事實的真相,自覺接受教育。)(板書:“這幾個”讓輪流看)
    ②第一個同學看后,在回答“老師”的問話時,為什么中間加了省略號?(引導學生理解省略號在這里的特殊作用和所省略的內(nèi)容。)
    指導朗讀,聲調(diào)、聲音都要低,讀出不好意思承認錯誤的語調(diào)。與剛才“好──笑”的讀法恰恰相反。
    ③引導學生找出有關詞語,體會wsbad只寫“第一個”同學的對話,而省略其他同學對話和經(jīng)過這種抓住重點,敘述的好處。
    (6)繼續(xù)看幻燈片,剖析“老師”說的話。
    ①“老師”從學生回答的語氣中,已經(jīng)知道同學們的態(tài)度轉變了,他抓住這件事因勢利導,要啟發(fā)同學們從中懂得一個道理。所以老師的態(tài)度也發(fā)生了變化,他是以什么樣的態(tài)度說下面一番話的?“和顏悅色”是什么意思?
    ②看投影片。默讀“老師”的話。找一找第幾句是說應該怎樣看別人的畫這個意思。并指名讀這一句。這句話實際是對哪些同學的批評?
    ③“老師”說的話中,哪一句話是對wsbad繪畫態(tài)度的肯定?找出來讀一讀。
    ④小結:我們把“老師”說的后兩句話的意思連起來分析,不難看出這是“老師”借畫楊桃這件事告訴學生: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不同的樣子,要學會這種看問題的方法。
    ⑤引導學生回顧課文內(nèi)容,總體理解“老師”說的一段話的含義。
    A.通過對課文的精讀、品味,“老師”的話始終緊扣畫楊桃這件事敘述,是本文的重點。包含著兩層意思。前三句為第一層,說明“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不同的樣子。后兩句為第二層,告訴我們懂得了這個道理之后應該怎樣做。
    B.通過對“老師”說的五句話的學習,我們不僅明白了wsbad是怎樣把一段話寫得條理清楚的,而且也明白了它的含義與父親教誨的相似之處。
    (有條件的班級,可引導學生聯(lián)系學習實際、生活實際,適當舉些例子,以拓寬思路,加深理解,并把從閱讀中得到的收獲,練習運用到實踐中去。)
    第三課時
    一、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二、指導完成“思考·練習”第三題
    1.讀題目,明確本題有兩點要求。
    2.讀第一個例句,讓學生體會帶點詞語的意思和用法。(1)這一句講的是wsbad在他的座位上看到的楊桃的樣子。否定了平時看到的樣子,肯定了當時看到的樣子。(2)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實際,用“不像……而像……”練習說話。如:
    ①小明長得不像他的爸爸,倒像他的媽媽。
    ②他的這身打扮,不像個學生而像個演員。
    ③我畫的這只天鵝一點兒也不像,倒像是一只丑小鴨。3.讀第二個例句。讓學生體會帶點詞語的意思和用法。
    (1)這個句子否定了忙著發(fā)笑的做法,肯定了要考慮人家是從什么角度觀察的做法。
    (2)啟發(fā)學生用“不要……而要……”造句。
    如:①在成績面前不要沾沾自喜,而要尋找自己的不足,爭取更大的進步。
    ②我們不要自以為是,而要多聽聽別人的意見。
    三、完成課后第四題作業(yè)
    啟發(fā)學生用“嚴肅”、“熟悉”造句
    四、指導學生抄寫生字(注意以下字形)
    “級”字不要丟了最后一筆“丶”。
    “肅”字下面的書寫規(guī)則是先中間后兩邊。
    “晌”字與時間有關,是“日”字旁,不要寫成“口”字旁。
    “悉”字中間是“米”不要看成“”字頭。
    五、指導背誦課文的后兩個自然段
    六、指導學生按要求進行“小練筆”
    畫楊桃教案(二)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不同的樣子,從中受到科學思想方法的教育。
    2.通過理解老師說的一段話中句與句的聯(lián)系,學習怎樣把一段話寫清楚。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用“是……就……”“不像……而像……”“不要……要……”說話。
    4.朗讀課文,背誦最后兩個自然段。
    教學重點
    1.聯(lián)系全文內(nèi)容,理解老師通過畫楊桃這件事所說的道理。
    2.理解老師說的一段話中句與句的聯(lián)系,體會怎樣把一段話寫清楚。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準備
    生字格小黑板、投影儀、寫好的投影膠片、帶五棱的類似楊桃的物品一件。(最好是用蠟做一個模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朗讀課文,學習字詞,了解課文內(nèi)容、理清文章層次。
    教學過程
    一、教師引入教學講話,揭示課題
    同學們,你們聽說過楊桃這種水果嗎?(老師擺出模型,)誰能說一說楊桃的形狀。(同學回答:橢圓形,有五條棱)。所以楊桃又叫羊桃、五斂子。(教師板書課題,)那么今天我們講的“畫楊桃”重點應是“畫”文中重點寫了什么內(nèi)容,又要表達什么思想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我們共同學習。
    二、朗讀課文練習
    (一)請一位朗讀較好的學生全文朗讀。
    要求:聲音洪亮。
    其他同學認真聽,查一查、聽一聽有無讀錯音的字和添漏字的現(xiàn)象,并考慮從第幾自然段到第幾自然段講的是一件完整的事?
    讀后評議,找出完整的一件事。
    第2自然段至倒數(shù)第2自然段。
    (二)再請一位同學朗讀中心段。
    要求:聲音洪亮。
    其他同學要像聽第一位同學朗讀那樣認真聽,思考這篇文章講了一件什么事?
    讀后評議,學生回答問題:
    講在圖畫課上,我根據(jù)自己所看到的,把楊桃畫成像個五角星的樣子,同學們覺得很好笑,老師卻通過這件事,啟發(fā)我們懂得了一個深刻的道理。
    (三)分角色朗讀:
    一位學生朗讀敘述部分、老師讀課文中老師的語言,其他學生朗讀學生語言。
    要求:
    請同學們注意聽,讀出語言的感情,并找出老師的神態(tài)變化的詞及教導語言。
    讀后回答:
    表示老師神態(tài)變化的詞:審視、嚴肅、和顏悅色
    教師的話是:“提起楊桃……看到是什么樣的就畫成什么樣。”
    三、學習生字理解詞語
    (一)學習課文中的七個生字
    1.學生預習生字:
    (1)從文中找出七個生字,讀準字音,分析字形,注意“肅”的筆順。
    (2)結合上下文或字典理解字義,不能理解的畫上記號。(教師巡視、了解情況。)
    2.學習生字:
    教師將帶漢語拼音的生字格小黑板展示出來。
    (1)學生甲學:
    “級”左右結構,“纟”旁,右邊是“及”,組合起來念“j0”。
    “哈”左右結構,“口”字旁,右邊是“合”,組合起來念“h1”,“哈哈笑”的“哈”。
    請這位同學將兩個生字正確地寫在小黑板的“田字格內(nèi)”,其他同學在本上試寫。
    (2)學生乙學:
    “審”上下結構,“宀”頭,下邊是“申”,組合起來念“sn7n”,“審視”的“審”。
    “肅”獨體字查“肀”,然后是丿、丶、丿、丨組合起來念“s)”,“嚴肅”的“肅”。
    請這位同學將兩個生字正確地寫在小黑板的“田字格內(nèi)”,其他同學在本上練寫。
    (3)學生丙學:
    “晌”左右結構,“日”字旁,右邊是“向”,組合起來念“sh3ng”,“晌午”的“晌”。
    “悉”上下結構,“心”字底,上邊是“采”,組合起來念“x9”,“熟悉”的“悉”。
    “誨”左右結構,“讠”字旁,右邊是“每”,組合起來念“hu@”,“教誨”的“誨”。
    請這位同學將上面的三個生字寫在小黑板的“田字格內(nèi)”,其他同學在本上練。
    (4)教師與學生按照評字要求評議學習。
    要求:字形規(guī)范,筆畫清楚,筆順規(guī)則,結構比例。
    ①學生讀音、組詞,教師聽音糾正。
    (5)學生組詞,結合上下文或查字典,共同理解字義。
    年級(學校編制名稱) 哈哈(大聲笑)
    審視(仔細的) 嚴肅(嚴正、認真)
    半晌(短時間、一會兒) 熟悉(知道)
    教誨(教導、勸說)
    3.檢查學習效果:(投影儀打出。)
    (1)出示練習:
    ②寫出“級”與“肅”的筆順。
    級( )( )( )( )( )( )
    肅( )( )( )( )( )( )( )( )
    (2)練習后學生互相檢查,鞏固已學過的知識。
    (二)學習詞語:
    1.學生預習詞語:
    把課后“思考·練習”中讀讀寫寫的詞語從文中找出畫上理解詞義。(教師巡視、指導。)
    2.學生根據(jù)預習情況共同討論學習。(1)理解“叮囑”再三提醒、囑咐。(2)理解“想當然”指不顧看到的實際情況,只根據(jù)自己腦子里的印象下判斷。
    (3)審視:仔細看。
    (4)半晌:過了好大一會兒。
    (5)和顏悅色:老師臉色非常和藹。
    (6)教誨:教育、教導。
    3.從課文中找出含有“嚴肅”“熟悉”兩詞的句子讀一讀,體會這兩個詞的用法,并仿照運用。文中例句:老師的神情變得嚴肅了。
    (1)教師提問“嚴肅”是什么意思?
    學生回答:嚴正、認真。
    用在這句形容什么?還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學生回答:神情。
    (2)詞語試搭:
    嚴肅的(神情)嚴肅的(態(tài)度)嚴肅的(氣氛)
    (3)仿照句子說句:
    我們搞科學必須有嚴肅的態(tài)度。
    李老師曾經(jīng)教過我們語文,我對她十分熟悉。
    4.聽寫詞語,驗收檢查。
    四、作業(yè)
    (一)抄寫生字、詞語。
    (二)理解詞語、造句。
    (三)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講讀一二段,理解老師說的一段話。
    一、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
    思考討論:
    (一)“我”開始學畫畫的時候,父親是怎樣要求的?
    學生回答:
    要求“我”嚴格,經(jīng)常叮囑:你看見一件東西,是什么樣的就畫成什么樣,不要想當然,畫走了樣。
    (二)請一位同學理解“叮囑、想當然、走了樣”幾個詞。
    學生回答:
    “叮囑”再三提醒,囑咐。“想當然”不顧看到的實際情況,只根據(jù)自己腦子里的印象下判斷。“畫走了樣”就是畫的和看的不一樣。
    (三)父親經(jīng)常叮囑我的那句話是什么意思?
    學生回答:
    畫畫的時候應該怎樣做和不應該怎樣做,要實事求是。
    教師引導過渡:
    父親這樣教導×××,×××是怎樣做的呢,請默讀中心段的一件具體事。
    二、講讀第二自然段
    (一)默讀思考:
    這件具體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jīng)過、結果是怎樣的?
    學生畫在書上,用概括語言回答:
    在圖畫課上,教室里,老師,學生。起因:老師把兩個楊桃擺在桌上,要同學們畫。經(jīng)過:我根據(jù)自己所看到的,把楊桃畫成像個五角星的樣子。同學們覺得很好笑,老師卻通過這件事,啟發(fā)我們懂得一個深刻的道理。結果:我們懂得了一個深刻的道理。
    (二)仔細閱讀:想一想下面的問題、討論:
    1.“我”畫的楊桃是什么樣子的?為什么會畫成這個樣子?
    學生討論回答:
    “我”把楊桃畫成了像個五角星的樣子。因為從“我”的座位上看到的楊桃就是這個樣子。因為“我”的座位在前排靠邊的地方,楊桃的一端正對著“我”。另外,“我”認認真真、老老實實地畫,“認認真真地看”:是我抓住了從我坐的角度看到的楊桃的特點。“老老實實地畫”就是按照爸爸叮囑“我”的那樣去畫,看見是什么樣就畫成什么樣。
    2.看了“我”畫的楊桃,同學和老師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
    學生回答:
    有幾個同學看到我的畫哈哈大笑。
    老師提問:
    為什么同學哈哈大笑?
    學生回答:
    是因為我畫的根本不像楊桃了。
    老師的態(tài)度不一樣,首先他走到“我”的座位坐下來,審視了一下講桌上的楊桃。
    教師再提問:
    什么叫審視?老師為什么這樣做?
    學生回答:
    從“我”看楊桃的角度進行觀察據(jù)此判斷“我”畫得是否準確。
    接著,他請覺得好笑的幾個同學輪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讓他們也從“我”的角度觀察,使他們親眼看到楊桃真的像五角星。
    最后,老師抓住這件事因勢利導,啟發(fā)同學從中懂得一個道理。
    3.老師的神態(tài)在這件事的過程中先是“變得嚴肅了”,教育學生時是“和顏悅色”地,為什么?
    學生思考回答:
    “嚴肅”是因為他發(fā)現(xiàn)“我”明明畫得很準確,但別人卻說:“不像”。這種現(xiàn)象引起他的深思。“和顏悅色”寫出老師講道理時以理服人的態(tài)度。
    (三)學生預習老師說的一段話,畫出不理解的地方。
    三、作業(yè)
    朗讀老師說的一段話及最后一自然段。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理解老師說的一段話中句與句的聯(lián)系,體會怎樣把一段話寫清楚,講讀第3段,理解文章中心思想。
    一、老師將楊桃模型擺好,請同學從不同方位觀察它的形狀,討論各自看到的形狀
    二、請同學們默讀老師講的一段話
    思考討論:
    (一)這段話共有幾句?說說每句話的意思。
    學生回答:
    這段話共五句。分兩層意思:前三句用畫楊桃這個例子說明,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不同的樣子。第一句說大家對楊桃“都非常熟悉”。第二句話用“但是”轉到問題的另一個方面,看的角度不同,楊桃的樣子就不一樣,第三句進一步指出,從有的角度看,楊桃甚至根本不像楊桃了。后兩句告訴學生,懂得了這個道理之后應該怎樣做。一句說的是怎樣看別人的畫,“要看看人家是從什么角度看的”,一句說的是自己怎樣畫:“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
    (二)讀老師說的這段話,請一位同學說一說這段話是怎樣寫清楚的?
    提示:用“先寫……再寫……然后寫……還寫……最后寫……”去敘述。
    (三)讀了這段話,你懂得了什么?
    學生分組討論回答:
    當別人的看法,做法和自己的不同時,不要急于下結論,認為別人的錯了,很可能別人是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去想的,我們自己做事或者看問題,不能想當然,應該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
    (四)請看:“當我們看見別人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時候,不要忙著發(fā)笑,要看看人家是從什么角度看的。
    打開投影儀:
    1.讀上面這段話,體會“不要……要……”的意思。
    2.仿照句子說話。
    (1)對待言人,我們不要( )要( )。
    (2)我們對待自己的缺點不要( )要( )。
    (3)自己想內(nèi)容說話。
    出示書中一句話:
    我看到的楊桃根本不像平時看到的那樣,而像是五個角的什么東西。
    1.讀這句話,體會“不像……而像……”
    2.仿照句子說話:
    (1)我們師生感情十分融洽,老師不像( )而像我們的( )。
    (2)自己想內(nèi)容說話。
    三、理解最后一自然段
    思考討論:
    什么是“受用”?什么是“一生受用”?為什么一生受用?體會首尾呼應的方法。
    學生回答:
    “受用”:得到益處。“一生受用”對自己一輩子都有幫助,都有好處。因為使admin懂得一個道理,看問題更從不同角度看,實事求是,不要想當然,要尊重客觀實際情況。
    四、朗讀最后兩個自然段,指導背誦
    五、教師總結
    這篇課文admin通過一節(jié)圖畫課自己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體會到了看問題要相信自己的眼睛,實事求是,不要想當然。同時,通過老師的話,我們還應該知道,當別人的看法、做法和自己不同的時候,不要急于下結論,要考慮別人看問題、想問題的角度和方法問題。
    六、作業(yè):背最后兩個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