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養(yǎng)生吃什么

字號:


    冬至吃什么養(yǎng)生?冬至節(jié)氣到來,天氣更加寒冷,這個時候要注意做好養(yǎng)生工作,在“冬至大過年”的今天,你可不能錯過冬至養(yǎng)生食譜!冬至想要吃得美味又養(yǎng)生,不妨來看看以下6道冬至養(yǎng)生食譜,讓你健康過冬,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篇一:冬至吃什么養(yǎng)生 五款食譜美味又養(yǎng)生
    1、赤豆糯米飯
    在江南水鄉(xiāng),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于冬至這一天,死后變成疫鬼,繼續(xù)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qū)避疫鬼,防災(zāi)祛病。糯米味甘、性溫,能夠補養(yǎng)人體正氣,吃了后會周身發(fā)熱,起到御寒、滋補的作用,最適合在冬天食用。
    原料:糯米300克,花生米適量,赤豆適量,蔥末適量,香芹末少許,熟芝麻少許,臘肉適量,鹽適量,雞粉少許,水適量。
    做法:把糯米先用水泡發(fā)濾干水份,赤豆提前一天泡軟備用?;ㄉ兹テ?,準備姜末香芹末,熟芝麻,臘肉切片過水備用。熱鍋下油,爆香臘肉,撒姜末,倒入糯米,花生米,赤豆不斷翻炒,最后撒少許鹽和雞粉拌勻了,倒入電飯鍋,水一定不能放多了,剛好和臘肉糯米平水即可。等電飯鍋跳閘后,開蓋撒上熟芝麻和香芹末即可。
    2、粟米龍眼粥
    粟米人腎、脾、胃、手足太陰、少陰經(jīng)?!侗静菥V目》說:“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龍眼營養(yǎng)豐富,是珍貴的滋養(yǎng)強化劑。長期食用,強體魄,延年益壽,開胃健脾,補體虛??梢?,冬季以粟米龍眼粥為食,有補心腎、益腰膝的作用,適用于心腎精血不足,心悸,失眠,腰膝酸軟者。
    原料:粟米100克,粳米50克,龍眼肉15克。
    做法:將粳米淘洗干凈,放入鋁鍋內(nèi),將粟米去殼,淘洗干凈入鍋,加入龍眼肉,加水適量,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熬熟,加入白糖攪勻。
    3、蘿卜燉羊肉
    從冬至日起一定要常吃羊肉燉蘿卜,這是皇家御膳“冬至”日的首選菜肴。蘿卜與羊肉共燉,不但有去膻作用,還有助消化的功效,能補脾腎,壯筋骨,御風寒,且補而不膩,消而有度,不易上火。
    原料:羊腿肉、蔥、姜、陳皮、料酒、白胡椒粉、鹽、雞精、香菜末。
    做法:羊腿肉洗凈,切寸塊備用;鍋中水沸后,放入羊肉塊,大火再次煮開,撇開浮沫,撈出羊肉,沖凈羊肉上的備水備用;砂鍋水開后,放入蔥、姜、陳皮,放入羊肉、料酒、白胡椒粉,煮半個小時;蘿卜切寸塊備用;把蘿卜放入砂鍋中,煮十幾分鐘至熟,放少許鹽、雞精調(diào)味,出鍋前撒上香菜末即可。
    4、胡蘿卜羊肉餃子
    關(guān)于過“冬節(jié)”的習俗,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說法。那么,冬至吃餃子也與養(yǎng)生有關(guān)嗎?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冬季人們易生凍瘡,而傳說中張仲景所使用的食材如羊肉、辣椒確實有行氣血、防寒的作用。吃了餃子后,可以讓人周身血液上涌,兩耳發(fā)熱,寒氣頓消。胡蘿卜性溫,可調(diào)補中焦和腸胃等。而羊肉補氣養(yǎng)血、溫中暖腎。非常適合氣血虛、胃寒的患者。
    原料:胡蘿卜一根(約150g)、羊肉餡250g、大蔥一根(約50g)、生姜一塊(約20g)、花椒20g泡開水5大匙、生抽2茶匙(10ml)、料酒1茶匙、香油1茶匙、鹽1/2茶匙、美極鮮味醬幾滴(可無)。
    做法:胡蘿卜和蔥姜清洗干凈備用,花椒沖干凈后用開水泡30分鐘左右;洗好的胡蘿卜用擦絲器擦絲后剁碎,蔥和生姜剁碎備用;泡好的花椒水(用來去羊肉的膻味)逐次加入羊肉餡中,攪打至羊肉上勁;加入蔥末和姜末攪拌均勻;加入剁好的胡蘿卜碎,加入上述各種調(diào)料攪拌均勻;搟皮,包餃子。包成自己喜歡的形狀,下鍋煮熟開吃!
    5、欖菜腰果雞柳
    冬至后吃堅果最養(yǎng)生了。堅果是植物的精華部分,一般都營養(yǎng)豐富,含蛋白質(zhì)、油脂、礦物質(zhì)、維生素較高,對人體生長發(fā)育、增強體質(zhì)、預(yù)防疾病有極好的功效。
    原料:整雞腿4只,洋蔥1個,紅洋蔥1個,青椒1個,1湯匙,紅蔥頭2茶匙,熟腰果15顆左右,黑欖菜2湯匙,姜片2塊,植物油適量,米酒1湯匙,老抽3茶匙,生抽1湯匙,辣椒油1-2茶匙,醬油、生粉、糖、鹽、水和油適量。
    做法:先將雞用用基本調(diào)料醬油、糖和鹽適量先腌10分鐘,然后生粉、水和油適量再腌5分鐘??旎鹣掠推疱?,爆香蒜蓉,紅蔥頭,姜片,下雞塊快火炒香外表至金黃,再下少許水,蓋上蓋燜2分鐘或至全熟,盛起備用。快火下油起鍋,爆香洋蔥,紅洋蔥加少許鹽略炒至軟,再加入雞塊略炒,下酒快速炒勻再燜30秒,再加入余下汁料快手炒勻,最后加入腰果,黑欖菜熄火拌勻即可。
    篇二:南方冬至吃什么? 盤點南京冬至必吃的美食
    1、餃子
    俗話說“冬至餃子帶喝湯,不怕身上起凍瘡”。不少“老南京”至今保留著冬至吃餃子的習俗。餃子最初是一種防治凍瘡的食療方,相傳是“醫(yī)圣”張仲景為治療百姓耳朵凍傷發(fā)明的美食。
    南京人冬至開始吃的“冬餃”和其他季節(jié)吃的就是不一樣,總結(jié)起來突出在“姜”、“辣”、“雜”、“勤”四個字上頭。
    “姜”就是這時候的餃子餡里特為多了不少生姜。“辣”就是這時候吃餃子除了醋碟子外還多了個倒了一半胡椒(辣椒)醬的碗兒。“雜”是指南京人這時候的餃子餡里除了通常的肉、青菜或黃芽菜外還特為多了黑木耳、豆腐、蘿卜、金針菜等南京人的冬季食補材料,真是叫“五顏六色,好吃最佳”。“勤”指的是南京人進了冬至后餃子就做得頻繁了。
    2、雞湯
    老南京過冬至有兩樣東西是必吃的--喝雞湯、吃豆腐。按民間說法,在冬至這天喝雞湯,可以補上一年。過去人冬至進補,是為了來年的春天有勁干農(nóng)活。盡管現(xiàn)在生活好了,但冬至喝雞湯的習俗還是保留下來了。
    入冬時喝人參雞湯是中國民間流行的一種滋補方法。人參可增強人體免疫力,降低冬季患上感冒的幾率。雞湯中加入紅辣椒,不僅增加鮮香辣味,更有益健康。辣椒中的辣椒素具有抗菌功效,有助于緩解頭痛等疼痛及鼻塞癥狀。檸檬汁可使經(jīng)典雞湯配方風味更加獨特,同時還可增加額外的維生素C攝入量。
    不過,雞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喝的,膽道疾病患者不宜多喝雞湯,因雞湯內(nèi)脂肪的消化需要膽汁參與,喝雞湯后會刺激膽囊收縮,易引起膽囊炎發(fā)作;胃酸過多者不宜喝雞湯,因為雞湯有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腎功能不全者不宜喝雞湯,因為雞湯內(nèi)含有一些小分子蛋白質(zhì),喝多了雞湯會引起高氮質(zhì)血癥,加重病情。
    3、豆腐
    在南京老民俗中,冬至還要吃“豆腐”,寓意多福。南京人冬至要吃“小蔥燒豆腐”,相傳該習俗是從明代的劉基流傳下來的。
    明太祖定都南京后,命劉基負責營造皇城,因劉基不愿與貪官同流合污,便遭到眾貪官的聯(lián)名誣告,說他貪污銀兩。朱元璋大怒,即命劉基將賬本呈上備查。劉基便于冬至這天,左手提賬本,右手提一瓦罐上殿見君。朱元璋好奇地揭開瓦罐,見是滿罐的小蔥燒豆腐;再抬頭看劉基時,見他神色莊重,一身正氣,才知自己錯怪了忠良。于是便自我解嘲道:“小蔥燒豆腐,一清二白”。
    打這以后每逢冬至,南京家家戶戶便吃小蔥燒豆腐了。又有一種“逗富”、“長旺”的寓意。與南京類似,泰州、揚州、南通等地的冬至日習俗大抵如此。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