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養(yǎng)生吃什么

字號:


    秋分的到來預示著秋天開始,在這萬物都要沉寂的節(jié)氣中,我們的飲食是一個非常重大的問題。在飲食上,我們不僅要明白該吃什么,還要清楚怎樣吃才能健康養(yǎng)生。下面,就是小編整合的秋分養(yǎng)生的七大佳肴,讓你安然過秋,“吃貨”們可一旦要好好閱讀哦。
    篇一:秋分養(yǎng)生吃什么 七大佳肴保你安然過秋
    一、天門冬粥
    原料:
    1.主料:天門冬20 克,粳米100 克。
    2.調料:冰糖。
    制作:
    1.將天門冬搗碎,放入砂鍋內,加水煎取濃汁,去渣。
    2.將米洗凈,連同煎汁一起放入砂鍋內,加適量水,大火煮沸,改為小火煮約30 分鐘成粥,用糖調味即成。
    按:天門冬含天冬酞胺,粘液質等成分。近代研究證明,天冬酞胺有去除色素沉著癥的作用,與粳米共煮粥,具補中益氣、益皮膚、悅顏色的作用。
    藥用價值:潤肺生津,養(yǎng)腎補虧。天門冬粥是很好的健美食品,還可作為肺腎陰虛病人的食療粥。
    禁忌:脾胃虛寒,食少便溏,神疲乏力者,不可食用。
    二、初秋調脾胃――青紅蘿卜煲生魚
    材料:白蘿卜300克、紅蘿卜300克、生魚1條(約500克)、豬瘦肉100克、紅棗6個、生姜3片。
    烹制:紅、白蘿卜去皮洗凈,切為厚塊;紅棗洗凈去核稍浸泡;豬瘦肉整塊洗凈;生魚去鱗、鰓、內臟,洗凈,晾干水,下油鍋微火稍煎至微黃。然后一起放入瓦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水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兩個小時,加入適量食鹽便可,此量可供2-4人用。
    三、秋來補肺正其時――瓊玉露
    材料:人參15克、生地60克、茯苓30克、蜜糖30克。
    烹制:生地洗凈切成小粒;茯苓碎成小粒洗凈,放進瓦煲,加入清水1500毫升(約6碗水量)煲1個小時,至湯約400毫升(約1碗半水量),用燉盅盛裝,把人參洗凈切片,放進燉盅內加蓋,文火隔水燉3-4小時,取出待稍涼,溶入蜜糖則成,此量可供1-2人用,深秋時宜每周1-2次。
    四、秋高風燥養(yǎng)肌膚——白果菊花雪梨飲
    材料:白果20克、白菊花4朵、雪梨3個、鮮牛奶或淡牛奶250-350毫升、蜜糖適量。
    烹制:白果去殼,用開水燙去衣、去心;白菊洗凈,摘取花瓣;雪梨削皮去心,切成粒狀。先把白果、雪梨放入開水鍋里,水分不宜太多,文火煲至白果熟透,加入白菊、鮮牛奶或淡牛奶稍滾,熄火稍降溫后,加入適量的蜜糖調成甜湯,此量可供2-3人用。
    五、蘿卜杏仁煮牛肺
    原料:蘿卜500克,苦杏仁15克,牛肺250克。
    制作:蘿卜切塊,杏仁去皮尖。牛肺用開水燙過,再以姜汁、料酒旺火炒透。瓦鍋內加水適量,放入牛肺、蘿卜,杏仁,煮烹即成。
    功效:補肺,清肺,降氣,除痰。
    服法:吃肺飲湯。每周2~3次。
    六、二柑汁
    原料:廣柑500克,橘柑500克,白糖50克。
    制作:將廣柑、橘柑去皮,去核,用白布絞取汁液,裝入杯中。將杯中加入白糖,拌勻即成。
    功效:生津止渴,清心安神。
    禁忌:脾胃虛寒者忌食用。
    七、蘋果柿子汁
    原料:蘋果500克,柿子500克,白糖50克。
    制作:將蘋果、柿子去皮,去核。柿子、蘋果切成片,剁成泥,用涼開水適量,浸泡3~5分鐘。用白布絞取蘋果、柿子汁液,將汁液放人杯中,加入白糖,拌勻即成。
    功效:清熱,潤肺,止渴。適用于熱渴、咳嗽、吐血、口瘡等癥。生津止渴,降低血壓。高血壓屬肝腎陰虛患者飲用。
    蘋果柿子汁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所以適用于所有人。在秋分節(jié)氣中,我們最應該補充的就是維生素,所以大家平時最好能夠多吃些蔬菜水果,閑暇之余,便做出來一杯蘋果柿子汁來喝,每天兩杯,對身體很有幫助。
    篇二:秋分養(yǎng)生吃什么 四款養(yǎng)生湯潤燥防病
    1.青蘿卜陳皮煲鴨湯
    材料:青蘿卜600克、陳皮1/4個、光老鴨1只(約600克)、生姜2~3片。
    烹制:青蘿卜去皮、洗凈、切厚片;陳皮浸泡,去瓤;光老鴨切去尾部及去腳,去內臟。然后一起與生姜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3000毫升(約12碗水量),先用武火煲沸后,改為文火煲約兩個半小時,調入適量食鹽和生油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青蘿卜、鴨肉可撈起拌入醬油供佐餐用。
    推薦理由:青蘿卜陳皮煲鴨湯具有清肺熱、潤咽喉的功效。青蘿卜為蘿卜一個種類,性微涼,味甘、辛,功能健胃消食,止咳化痰,順氣利尿、清熱解毒;陳皮性平,味甘、酸,具調中、祛滯、消痰、宣通五臟的功效;老鴨性平、微寒涼,味甘、咸,具滋陽補虛、利尿消腫的作用。
    2.玉竹百合瘦肉湯
    材料:玉竹、百合(中藥店均有售)各30克,豬瘦肉300克,生姜2~3片。
    烹制:玉竹、百合用清水洗凈,稍浸泡;豬瘦肉亦用清水洗凈,整塊不用刀切;然后一起與生姜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2000~2500毫升(約8~10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為文火煲約2~3個小時,調入適量食鹽和少許生油便可。
    推薦理由:玉竹性平味甘,入肺、胃經,功能補陰潤燥、生津止渴,善治肺胃陰虛燥熱之癥;百合性微寒,味甘、淡,入肺、心經,具潤肺止咳,清心安神之功;豬瘦肉性平,味甘、咸,有填精補五臟的功效。諸物合用,具有滋陰潤燥,調和五臟的作用。
    3.鈣骨湯
    豬筒骨火鍋大家已經不陌生了,這雖然不是廣東人的本來吃法,但自從幾年前現(xiàn)身廣州餐飲業(yè)并占據(jù)一席之地之后,就一直比較受歡迎。
    用新鮮豬腿骨,加數(shù)十種名貴滋補中藥材,秘方老火熬制5-6個小時,含有豐富鈣質的骨髓直接融進湯里,使湯成為乳白色豆奶狀,清而不素,油而不膩,味濃溢香,有一品、再品、三品之說。
    海馬不是馬,是屬于海龍科的魚,只不過這魚長得實在有點怪異,其首如馬,其身如蝦,兩三寸的身材還老佝僂著,更神奇的是海馬生小海馬是雄海馬的事。
    海馬入藥有一千多年歷史了,有“北方人參,南方海馬”之說。
    鮑魚也不是魚,是跟田螺之類沾親帶故的螺,位列海參、魚翅、魚肚之首,素稱“海味之冠”,古書上又叫它千里光,有明目的功效,補而不燥。
    這道湯鮮而不膩,清而味濃,特別鮮甜,有滋陰補腎、養(yǎng)胃生津的作用。
    4.蓮子百合燉豬肉
    材料:瘦豬肉片200克,蓮子肉15克,百合15克,香油、精鹽、味精各少許。
    烹制:先將蓮子、百合、瘦肉片分別洗凈。然后將沙鍋置火上,放入蓮子、百合、肉片,加適量清水。再用文火燉至蓮子、百合、肉片爛熟后,加入香油、精鹽、味精調味即可。
    推薦理由:此湯具有滋陰潤燥,養(yǎng)心寧神,更年期肝腎陰虛,心悸失眠,精神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