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重陽節(jié)的手抄報版面設計圖

字號:


    關于重陽節(jié)的文化很多,像重陽節(jié)時各地都有相關慶賀的風俗,還有文人墨客傳承下來的詩歌對聯(lián)等等,這些都是可以作為手抄報的資料的,本文(關于重陽節(jié)的手抄報版面設計圖)由出國留學網(wǎng)整理,希望能對你的學習有所幫助,歡迎閱讀。
    重陽節(jié)手抄報圖片大全
    
    
    
    
    
    【重陽節(jié)對聯(lián)賞析】
    農(nóng)歷九月初九為重陽節(jié)。我國《易經(jīng)》中把“六”定為陰數(shù),把“九”定為陽數(shù),九月九日,日月并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并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jié)日。相傳東漢時汝南人桓影,聽到陰陽家費長房對他說,九月九日汝南將有大災難,趕快叫家里人縫制小袋,內(nèi)裝茱萸,縛在臂上,登上高山,飲菊花酒,借以避難?;妇斑@一天全家登山,晚上回家,果然家里的雞、狗、羊全部死掉。從此,民間就有在重陽節(jié)出游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風俗活動。唐代詩人王維 有《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詩:“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記載了當時的風俗習慣。由于該詩感情真摯,至今膾炙人口。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shù)字中又是最大數(shù),吃糕的“糕”與登高的“高”諧音相同,都有長久高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獲的黃金季節(jié),所以在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重陽節(jié)又定為“老人節(jié)”。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巧妙地結(jié)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jié)日。
    重陽佳節(jié),寓意深遠,人們對此節(jié)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詠重陽、登高詠菊的詩詞 佳作。明清以來對聯(lián)興盛,有關重陽節(jié)的名聯(lián)佳對也層出不窮,成為這個古老節(jié)日風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延壽;
    登高。
    相傳九月九日佩戴茱萸,飲菊花酒,可以使人長壽。據(jù)《西京雜記》載,漢初已有此風俗,若推溯其源,其來可能更久。至于重陽登高,據(jù)說始自東漢,為名術(shù)士費長房所傳的重陽袪祟法門。此聯(lián)并舉重陽節(jié)的這兩大習俗,簡介精煉而意蘊完足,自是佳對。
    黃花宴;
    紅葉詩。
    黃花,指菊花。重陽有賞菊的傳統(tǒng),獨樂不如眾樂,人們自當與親與友,推杯送盞,同此賞心樂事。這是秋花帶給人的歡樂。秋葉似乎并不遜之,因為它能傳達愛意。據(jù)傳唐宣宗時,盧渥 赴京應舉,偶臨御溝,拾得 紅葉,葉上題詩云:“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閑;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后宣宗簡放宮女,賜百官司吏,盧渥得一人,正為葉上題詩者。紅葉對黃花,工穩(wěn)之外,意味深長,令人擊節(jié)贊嘆。
    三三令節(jié);
    九九芳辰。
    三三,指三月三,魏晉以來又將此日視為“上巳節(jié)”,陌上踏青,曲水流觴,臨水賦詩,是此日習俗。九九,即為九月九。三、九,皆為陽數(shù)。三月三,傳說為王母開蟠桃會的日子;九月九,諧音“久久”,古人視之為吉利喜慶的日子。這自然與所謂“毒月惡日”的端午節(jié) 有天壤之別,所以聯(lián)中用“令節(jié)”、“芳辰”,實在是人們觀念的真實寫照,并非虛飾之辭。“三三”、“九九”,“令辰”、“芳節(jié)”,屬小類工對。
    鳳嶺設賞;
    龍山落冠。
    鳳嶺,又名望楚山,在襄樊境內(nèi),西晉名臣劉弘與山簡都曾于此處重陽宴賞。“龍山落冠”乃東晉人孟嘉的故事 。孟嘉是東晉名臣桓溫的參軍,為人溫和雅正,頗受推重。某年重陽,桓溫設宴,僚屬共游龍山,孟嘉衣帽應風飄落而不自知。桓溫命左右勿言,欲知其何以處之。待孟嘉如廁,命孫盛作嘲諷之文,并將文章與落帽同置于孟嘉坐處。孟嘉返還其處,見此文此帽,并無尷尬之容,笑索紙筆,作文答復,一揮而就,其辭甚優(yōu)美。此則故事自然是在贊佩這位孟參軍既風度翩然又才思敏捷。晉世多名士,山簡與孟嘉也在其列,此聯(lián)似乎頗鐘情于其輩的風度。
    愁聞風雨;
    讌會湖山。
    上聯(lián)頗有鑒湖女俠秋瑾 名句“秋風秋雨愁煞人”的意思,同時又可見“滿城風雨近重陽”的況味(見后二聯(lián)),總之無非說些惹人煩憂之事。下聯(lián)反之,乃推杯送盞,及時行樂之意。一正一反,不惟重陽如此,一年三百六十日皆如此。
    東籬開壽菊;
    南陌獻嘉禾。
    上聯(lián)點化了陶淵明 《飲酒詩》“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句。
    有人來送酒;
    容我去題糕。
    上聯(lián)是關于陶淵明的典故。陶氏九月九日無酒可飲,對菊遣懷時,見一白衣人翩然而至,乃王弘來送酒,遂把盞痛飲。下聯(lián)是關于劉禹錫的典故。劉氏 作《九日》詩,本想用“糕”字,由于五經(jīng)之中并無此字,遂罷而不作。宋人宋祁 曾作詩嘲之,其中有句云:“劉郎不敢題糕字,虛負詩中一世豪。”另外,“糕”與“高”諧音,“題高”也可指重陽節(jié)登高賦詩之意。
    臨風烏帽落;
    送酒白衣香。
    上聯(lián)事關孟嘉,下聯(lián)事關王弘,前已言之。
    【重陽節(jié)詩歌】
    重陽日至峽道
    【唐】張籍
    無限青山行已盡,回看忽覺遠離家。
    逢高欲飲重陽酒,山菊今朝未有花。
    重陽夜旅懷
    【唐】鄭谷
    強插黃花三兩枝,還圖一醉浸愁眉。
    半床斜月醉醒后,惆悵多于未醉時。
    重陽
    【唐】趙嘏
    節(jié)逢重九海門外,家在五湖煙水東。
    還向秋山覓詩句,伴僧吟對菊花風。
    重陽日即事
    【唐】趙嘏
    病酒堅辭綺席春,菊花空伴水邊身。
    由來舉止非閑雅,不是龍山落帽人。
    推薦閱讀
    小學生重陽節(jié)手抄報版面設計圖
    四年級重陽節(jié)手抄報圖片
    重陽節(jié)小學生手抄報
    關于重陽節(jié)的手抄報圖片
    關于重陽節(jié)的手抄報內(nèi)容
    小編精心推薦
    手抄報圖片 | 手抄報花邊 | 手抄報邊框 | 電子手抄報 | 手抄報版面設計圖
    小編精心推薦
    手抄報圖片 | 手抄報花邊 | 手抄報邊框 | 電子手抄報 | 手抄報版面設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