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教案

字號:


    下面是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整理提供的人教版初一語文下冊《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教案,歡迎閱讀與參考。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教案(一)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習并運用正確的朗讀方法,誦讀課文。
    2.能力目標:分析比喻的含義,體味比喻說理的生動形象和說服力。
    3.情感目標:聯(lián)系生活實際,正確地感悟雄健精神對我們的現(xiàn)實意義。
    教學重難點
    1、欣賞文章浩蕩雄奇的語言,感受先生博大磊落的英雄氣概和非凡的人格魅力。
    2、理解文中一些關鍵語句的含義。
    3、學習本文借生動形象的比喻來說理的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前面我們學習了光未然先生的《黃河頌》,對那種一詠三嘆的形式還記憶猶新。今天,我們要共同來學習一篇散文形式的《黃河頌》,也是一篇民族精神頌。這就是李大釗先生的《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
    教師補充介紹時代背景和作者生平
    (二)初讀積累
    1.掌握下列字的讀音
    逼狹(xiá) 崎嶇(qíqū) 阻抑(yì)
    2.解釋下列生詞
    (1)逼狹:狹窄。 (2)崎嶇:形容山路不平。 (3)阻抑:阻擋、抑制。 (4)回環(huán)曲折:曲折環(huán)繞。 (5)亦復如是:也是這樣。
    (三)再讀探究
    1.題目與內容:結合課文內容解讀“艱難”“雄健”,說說兩個詞分別蘊涵哪兩層含義。
    艱難:①自然:逼狹,崎嶇,險阻。
    ②國運:處境艱難。雄?。孩僮匀唬汉坪剖幨?,濁流滾滾,一瀉萬里;②國民:一往無前,在艱難境界中前進。
    2.語言與寫法
    (1)這是一種怎樣的寫法?
    比喻說理。長江黃河過沙漠、山峽→國民在艱難境界情況里的精神等等。
    本文用了一系列比喻來說理,既生動形象又有說服力。試再找出文中還用了哪些比喻,表現(xiàn)作者什么情懷?
    ①用長江大河比喻民族生命的進程。長江大河有時在平原上一瀉萬里,有時卻在叢山疊嶺中回環(huán)曲折,極其險峻;民族生命的進程“亦復如是”。
    ②用旅行來比喻人類在歷史上的生活。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興興地向前走,走到崎嶇的境界,愈是奇趣橫生,愈能感到一種冒險的美趣。
    ③用揚子江、黃河比喻中華民族。
    ④用“浩浩蕩蕩”比喻中華民族歷史勢不可擋,一往無前。
    ⑤用“平原無際,一瀉萬里”比喻中華民族歷史的向前發(fā)展。
    ⑥用“曲折回環(huán)……崎嶇險阻”比喻中華民族歷史所逢的艱難國運。
    ⑦用長江黃河穿沙漠、過山峽比喻中華民族前進中的艱難斗爭。
    這些比喻表現(xiàn)了作為中華民族一員的作者內心的豪情壯志。
    (2)語言品讀
    a.走到崎嶇的境界,愈是奇趣橫生,覺得在此奇絕壯絕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種冒險的美趣。
    b.目前的艱難境界,哪能阻抑我們民族生命的前進?
    3.整體與局部
    (1)再從題目看“艱難”與“雄健”之間有何聯(lián)系?兩組詞的位置可否調換?
    不能調換,它們有因果關系:艱難的國運造就一大批真正的騎士、革命者,只有雄健的國民,才能扭轉艱難的國運,唯有艱難的國運中建造國家才能鍛煉造就國民的雄健精神。
    (2)什么是雄健的精神?
    “雄健的精神”,也就是民族的精神。“揚子江及黃河遇見沙漠、遇見山峽都是浩浩蕩蕩地往前流過去,以成其濁流滾滾、一瀉萬里的魄勢。……
    ①沖破一切艱難險阻,勇往直前。
    ②奮斗中能體味到成功的樂趣。
    (3)怎樣理解課文“奇趣橫生”、“冒險的美趣”、“一種壯美的趣味”、“人生最有趣味的事”中的“趣味”?
    這種種趣味,都是經(jīng)歷艱難險阻以后的趣味,是一種快樂,一種幸福,一種值得回味的經(jīng)歷。高爾基在《海燕》中叫做“戰(zhàn)斗的歡樂”,毛澤東則說“與天奮斗,其樂無窮;與地奮斗,其樂無窮;與人奮斗,其樂無窮”,這“快樂”、這“樂”,就是本文中的“趣味”。
    (4)本文結尾說:“要知在艱難的國運中建造國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這個看法對不對?為什么?
    中華民族發(fā)展到20世紀20年代,所逢的“是一段崎嶇險阻的道路”,但完全不必悲觀。適逢其會,是弄潮兒大顯身手的千載不遇的好時機。具有敢于面對現(xiàn)實、敢于斗爭的雄健精神的革命者,為了建造繁榮昌盛的新中國,就會滿懷豪情,在奇絕壯絕的斗爭中獲得“壯美的趣味”。
    (四)品味朗讀
    (五)比喻說理練習
    (六)歸納小結
    同學們,發(fā)揚雄健的精神是時代的需要。這種精神應該像祖國的大江大河,即使遇到沙漠、山峽,一樣表現(xiàn)出一瀉萬里的魄勢。“目前的艱難境界,哪能阻抑我們民族生命的前進?”李大釗先生的語言早已實現(xiàn)。當“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刻”,總能涌現(xiàn)出一批批雄健的國民,我們在為之深深自豪的同時,更應該明白自己肩負的重任,積極面對艱辛的境遇,體味振興中華這一“ 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板書設計:
    艱難的國運和雄健的國民
    艱難:①自然:逼狹,崎嶇,險阻。
    ②國運:處境艱難。
    雄健:①自然:浩浩蕩蕩,濁流滾滾,一瀉萬里
    ②國民:一往無前,在艱難境界中前進
    雄健的精神:①沖破一切艱難險阻,勇往直前。
    ②奮斗中能體味到成功的樂趣。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教案(二)
    一、導入
    光未然在《黃河頌》中吟頌道,“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它“像巨人,筑成我們民族的屏障”,它那“一瀉萬丈,浩浩蕩蕩”的氣勢激勵著我們每個炎黃子孫,為保衛(wèi)祖國母親河──黃河,而奮勇頑強,在這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譜寫下了可歌可泣的詩篇。而中國共產(chǎn)黨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的李大釗就是這些英雄兒女的代表之一?,F(xiàn)在我們就一起來閱讀他寫的《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這篇文章,分析作者是怎樣表現(xiàn)其英雄氣魄的?
    二、 整體感知
    1、閱讀課文,概括每個自然段的段落大意。
    (提示:人類歷史道路、民族生命過程、人類歷史生活、中華民族史路、中華民族精神。)
    2、本文最主要寫作方法是什么?
    (提示:比喻)
    三、局部品味
    1、討論“整體感知”中的問題。
    (見以上的提示)。
    2、認真閱讀第一自然段:人類歷史道路是怎樣的道路?
    過渡語言:既然第一自然段是寫人類歷史道路的;那么,人類歷史道路又是如何呢?經(jīng)過閱讀后。答案提示:A、平坦、B、艱難險阻。
    3、齊讀第二段回答:“浩浩蕩蕩的長江大河”比喻什么?“平原無際,一瀉萬里”比喻什么?“叢山疊嶺,絕壁斷崖,回環(huán)曲折,極其險峻”比喻什么?“亦復如是”的“如是”指什么?
    A、比喻民族生命的進程。
    B、比喻民族生命歷史的順利發(fā)展。(浩浩蕩蕩的歷史進程如長江大河一樣勢不可當,一往無前。)
    C、比喻民族歷史進程中所遇到的挫折,即艱難的國運。
    D、指民族生命進程就像長江大河一樣,時而在平原無際中,一瀉萬里;時而在逼狹中飛過,坎坷不平。
    〖板書設計一〗
    |──────────像──────────|
    | 平坦──────—平原無際、一瀉萬里 |
    歷史道路(民族生命進程) 長江大河 艱難險阻─—絕壁斷崖、回環(huán)曲折
    4 、讀第3、4段討論回答:“征人”指什么?“旅途中的征人”會遇到什么?當“征人”沖出“崎嶇險路”時,給他的是什么樣的感受?
    A、人類歷史生活,或歷史道路。
    B、坦蕩平原,即一帆風順;崎嶇險路、荊棘叢生,即困難重重。
    C、舉例說明:例如,爬山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但經(jīng)過努力后,終于戰(zhàn)勝困難的感受──給人以奇趣橫生、奇絕壯絕、冒險壯美的趣味。這種“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過程,概括起來就是戰(zhàn)勝困難和挫折的精神。而這種精神用書中的話語來說就是“雄健的精神”。
    〖板書設計二〗
    |────────—像──────────|
    |高興──────—坦蕩平原、一帆風順 |
    歷史道路(生活) 旅途中的征人
    壯美──—崎嶇險阻(困難)──—戰(zhàn)勝
    (相 | 似) 中華民族的史路
    5、(多少英雄兒女就在這崎嶇險路上譜寫下了可歌可泣的詩篇,liuxue86.com這詩篇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寫照。那么,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是怎樣的精神呢?)請認真閱讀第5段回答: A、括號中的問題B、楊子江及黃河比喻什么?C、“沙漠、山峽”比喻什么?D、“濁流滾滾,一瀉萬里的魄勢”的含義?
    (注:引導學生討論回答,具體內容見以下的板書設計中。)
    〖板書設計三〗
    中華民族精神────—像────揚子江、黃河────|
    (沖 | 破) (沖 | 破) |
    艱難國運───────像─────沙漠、山峽 艱難險阻
    (悲壯| 歌聲) (浩浩 | 蕩蕩) 勇往直前
    建造國家────────像──────—流入大江 |
    | | |
    | | | 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 雄健精神
    四、教學反饋
    主要讓學生提問問題并當堂把學生所提的問題討論解決。
    點擊查看更多人教版初一語文下冊教案